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陆逊究竟是因为自己太小气导致被孙权骂死死,还是应该怪孙权做事太绝?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陆逊该死。

陆逊政治为负,情商之低,犹如三岁小孩,他死的真的一点不冤,还有那个太子孙和没被直接赐死就算孙权顾念父子之情。


太子孙和使者偷偷藏在孙权寝室,窃听到孙权与杨竺废太子的情报,孙和得知后连夜把这情报送给荆州陆逊,询问处理方法,这时陆逊有四个选项:

第一,起兵拥立太子,“清君侧”,顺流而下,所向无敌。

第二,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严守中立,并奉劝太子冷静。

第三,把告密者绑了送给孙权,拒绝与太子合谋,誓死效忠孙权。

第四,写信质问孙权是不是打算废太子……


陆逊选了第四个选项,孙权恐惧,首先知道了自己身边被人安插了特务眼线,其次知道了太子联络陆逊意图不轨,最后知道了陆逊倾向图谋不轨的太子,还写信质问自己。你是孙权怎么想?太子孙和还有你陆逊能活?

这已经不是党争的问题了,这是国君个人隐私与人身安全的问题,从太子使者藏在孙权床下偷听私议之时,太子鲁王党争的性质就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了,平时随你们太子党鲁王党去争、去吵、去闹,打得狗血淋头孙权都不会管的,而现在,孙权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混个善终了。

别说小小的孙权,就是一代伟人,办公室给他按个窃听器,卧室按一个,会客厅按一个,甚至专列床下再按一个,没发现还好说,发现了你怎么解释?说自己是为了随时聆听记录领袖教导?能活?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最好的交班形式就是老皇帝办公,办着办着突然生病,折腾俩月嘎嘣死掉了,太子顺利继位,就怕的是,老皇帝晚年动不动就生病,病好了蹦跶几天又瘫了,来来回回折腾几年、十几年,皇帝不可能放弃自己权柄,又怕储君等不及夺权,怎么办?

用女宠,自己的后妃、女官、公主,干预朝政。

用宦官,亲近的内侍阉宦。

用酷吏,比如武帝时的江充。

用幸臣,比如乾隆时的和珅,嘉靖时的严嵩,唐玄宗时的李林甫、安禄山。

其中最缺德的就是挑拨诸王斗太子,虽然缺德但也最有效,皇储不稳,群臣自然分化,互相揭短,整个官僚集团在健康每况愈下的老皇帝眼里都信息透明了,比如康熙“九子夺嫡”,又比如孙权。

就孙和使者偷听到的内容,也只是孙权私下同鲁王党杨竺密谈废太子立鲁王,这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毕竟易储必须放到朝会群臣商议,太子党也不可能答应,最后还是变成口水战,而这只是表明孙权在进一步激发鲁王党野心,刺激他们与太子党斗争,但并不代表孙权真的要废太子,而从事后孙权废了两党手段来看,他对工具人鲁王毫无感情,反而对孙和留手了,如果当时孙和不是慌乱的派陆胤联络陆逊,太子之位大概率也不会丢失。

当孙和得知使者窃听孙权密谈之时,他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求助宗室长者、德隆名士为自己担保背书,而不是派人联络陆逊,这个立足长江中游、随时可以顺流而下建业的百战名将,你去串联他,意欲何为?

如果说太子年轻不懂事,这也就罢了,可你陆逊曾对全琮信誓旦旦不掺和内廷之事,得到孙权信重肯定,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糊涂了呢?陆逊接到消息首先应该是安抚太子,要他相信父亲,自己则避免卷入,可他还上赶着跑去找孙权对线拱火,是想逼死孙和吗?当然,陆逊并没有此心,但他质问孙权的作为却达到了这个效果,所以孙权是愤怒的,呵斥责难这个年老昏聩的将军重臣。

陆逊没搞清自己的位置,

他不是吕蒙,吕蒙老兵油子绝不掺和主君家事,孙权不会杀。

他不是周瑜,周瑜是孙权最信任的将领,是周瑜第一个执君臣之礼捍卫孙权地位的,孙权不能杀。

他更不是张昭,张昭是东吴政权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东吴唯一一个国家级名士,就算放到人才济济的魏国也妥妥的三公,然而张昭顾念孙策托孤,没有北上,而在张昭的下半生里,吴国群臣,入宫拜孙权,出宫拜张昭,是真·宰相,孙权不敢杀。更何况张昭战斗力极强,和孙权对线互喷,不落下风,怼得孙权一愣一愣的。

吴郡陆氏,名曰士族,然而在汉末三国,江东还是偏僻之地,顾陆朱张,充其量不过一群乡巴佬,没有周瑜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张昭名动天下的士林地位,真当孙权不敢整死他们么?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陆逊之死与气量无关,纯粹是君让臣死。

孙权多次遣使去责备陆逊,是因为一次并不能达到目的。

杨竺与陆逊本就有旧怨,政治阵营又针锋相对,孙权用前者提供的材料反复责问陆逊,陆逊能不反抗?且不说杨竺所白陆逊诸事是否属实,便是属实,陆逊难道就照单全收,把自己和家族以及利益集团的命运交出去?

就算委曲求全,也要分形势,看伺候的是啥主子。皇位继承人这种政治旋涡一旦失败很难全身而退,况且孙权劣迹斑斑,废杀大臣如家常便饭。吕壹控场时,顾雍、陆逊这种级别的人物还不是一样被停职软禁,不会以为至尊下诏罪己便真的改过自新吧。

不能认只能挺着,孙权抓着不放,屡屡派人上门,每次都是这套玩意,翻来覆去的搞你,什么用心一目了然。

陆逊被活活骂死,气的是孙权绝情的行为和生存环境的险恶,政治分歧这因素已占比不多。这个时候就是孙权派人来问罪,你认不认的问题。

认则任人宰割,不认又没完没了,一生换来这个局面,陆逊能不恨么。

再看看孙权前后都是什么手笔,其它大臣们是啥下场,便是陆逊被气死,其子陆抗面临的又是啥处境?

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

解除兵权,断绝内外,软禁质问,不是陆抗心理素质过硬,准备充分,答得还可以,其结局是啥犹未可知。

不要以为陆抗是陆逊的子嗣就有护身符,看看吴四姓被孙权搞掉多少人即知陆抗也是命悬一线。

至尊与群臣殴打是江东政权的常态,南鲁党争不过是又一战场,孙权看着二宫阵营鲜明许久,时机成熟才找机会下手,任何一方都没有回头路可走。

若群臣拥戴孙权欲立的皇后,欲废欲立的子嗣们,他们就能和平相处,免除灾祸么?显然没可能,孙权与群臣在统治路线以及各方面的分歧实在太大。

他能用人,不能服人,如此而已。


user avatar   wszl-xxgt-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你题目的前半部分可能不成立

因为他就不是给气死的。

参考其他史料,应该是被勒令自杀

《大事记续编》:春正月,吴太子和与鲁王覇礼秩如一,陆逊上書諌,呉主切责之,二月逊自杀,子建武校尉抗代领其众。
《晋春秋》、萧方《三十国春秋》云:逊自缢死。抗年二十,以父丧还,遂絶賔客权所赐一无所领。及权意解,使抗屯柴桑,泣涕与别曰:“吾前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之事,一皆焚也。”抗流涕不答,时人髙之。

《大事记续编》系元末明初人王祎所修,所引《三十国春秋》及《晋春秋》为南梁及唐时著作,《三十国春秋》是唐修《晋书》的史料来源之一,《晋春秋》则是《三十国春秋》的删节版,本质上史料来源仍然可以看作《三十国春秋》。该书保存了南朝可见的孙吴史料,当具备一定可信度。

对比《三国志》,其的说法是“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不言自缢、自杀。

对于陆抗的表现,《三国志》:“逊卒时……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三十国春秋》相较《三国志》有很多溢出内容,逊自杀、权所赐一无所领、抗流涕不答。

结合《三国志》,孙权的一番后悔言论,“大义不笃”、“以此负汝”,而《三十国春秋》里陆抗听完又“流涕不答”,其中情状,颇可玩味,反倒不像是仅仅把人气死这么简单。

对比两书,不难看出《三国志》对陆逊的死法写的很委婉,似有为孙权掩饰的迹象。陈寿应当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那么如此写法的可能只能是陈寿取材韦昭的《吴书》,吴人记吴事,自然要为君讳,故而对孙权的黑料加了一层薄纱,以示掩饰。

从上可知,既然不是陆逊自己气死自己个儿,那我们只好朝做事太绝的孙权tui一口痰。

以上。


很有趣的是,我发现吴似乎有责成自尽的司法习惯(说白了也就是赐死)。对比魏蜀两国,吴官吏因事自杀的情况较多,比如:

郝普:见责自杀

暨艳、徐彪:艳、彪皆坐自杀。

孙晞:有罪自杀

孙宪:迫令自杀

楼玄:赐死

朱据:伪诏令赐死


user avatar   he-ming-f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下这句话。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通常君主责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责备。君主责备之后,意味着你得赶紧谢罪“求放过”,或者被贬,或去职,或被治罪,直至令你自裁。

后汉书:"诏切责蕃、秉,免归田里;茂、资贬秩二等。" ——这都是轻的。
”帝由是数下诏切责融,戒以窦婴、田蚡祸败之事。融惶恐乞骸骨,诏令归第养病。“——窦融胆子小,一责备就害怕?
”天子遣使责让单于,开以恩义,令相招降。单于本不豫谋,乃脱帽避帐,诣并谢罪。“
魏略:”其后羣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 ——这里说的很明白。
三国志.阎温传:温又不应。遂切责之,温曰:“夫事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吾岂苟生者乎?”(马超)超遂杀之。
三国志.楚王彪传: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彪乃自杀

对于陆逊,孙权”累遣“”责让“,可见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陆逊应该也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其实以情理论,一个沙场宿将且身居高位的丞相,怎会因为心胸太小给气死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照字面理解。比如上疏里出现“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并不是真的犯死罪。

再说说历史上以爱欲易主的问题。
孙权不当操作,导致二宫之争。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常见。即便有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后人还是会不断地犯错。究其原因,人是感情的动物,无法完全做到理性。

君王照嫡长子继承制立了太子,后来爱欲转移,因为各种原因喜欢了其他姬妾(如戚姬)或儿子。于是给钱给地给待遇(如鲁王霸),有时候还会带在身边(如胡亥)。这时往往还会伴随着对太子的厌恶之情(如卫太子)。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想要改换太子(如刘盈)但因为涉及传统的继承制度,且历史上有很多教训,所以会遭到反对(刘邦欲易太子遭到大臣反对,不单是因为吕后。),有时候尚未发展到那一步,大臣们就会谏言(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适庶之义,理不可夺),当然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结党依附的问题,不过废嫡立庶(幼),嫡庶不分终归不是正理。

具体到二宫之争[1]
古人重礼,礼以别贵贱,身份不同待遇就不同。太子有太子的仪制,侯王有侯王的规程,不是想怎么样就怎样。如果模糊了这些区别,规制待遇相同了,就会给其他人(大臣太子鲁王及其党羽等等)一个错误的信号(鲁王霸觊觎滋甚)。皇帝偏爱鲁王,太子位子不稳。
“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和无殊”“是时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

如何解决呢?
很简单,让他们有区别,告诉其他人,我不换还太子,国本不会动摇。奸人止步,党羽退散。
这点陆逊和顾谭说的很明白。
“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
“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

是仪传: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宜镇四方,为国藩辅。..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
孙霸传:督军使者羊衜上疏曰:...皆先显别适(嫡)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为国藩表也。...
所以陆逊进谏一点问题都没有,反而他不谏才是失职。

赵武灵王、刘邦、孙权这些能人,他们能不明白这些道理吗?未必,只是爱欲蒙蔽,私心一起,疑心又动,所以一时之间做出了非理性的抉择。
权涕泣与别(逊子陆抗),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孙权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不然也不至于特意强调销毁记录。

参考

  1. ^ 类似例子。史记:(赵武灵王)“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user avatar   asahi-2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月狐一点吴史都不懂还能编这么多话,这点我是服气的。

两宫之争的前身是步徐后争,以孙权为一方要立步夫人为后,步党的规模就算再小,步骘、全公主、全琮这仨人跑不了。另一方是“群臣”,但我就问一句:天下可有人相信诸葛瑾能带动众臣暴打孙权步骘全琮?

结论非常明显,吴书的“群臣”就是为顾陆讳(张昭死在步氏前面几年,他死后步氏还是立不了后,即使张昭也在徐方,那也不是决定性的。当然,以老爷子的性格,这么大的事他不说话就有鬼了。)

那么群臣议在徐氏,使孙权依违十余年的理由是什么?

太子孙登是徐氏养大的,宗法意义上的母亲。太子的母亲封后,这很合礼。步氏是宠妃,生的都是女儿,但万一前脚立后,后脚生子或者也和徐氏一样养了个孩子呢?到时候谁是嫡长子?

最后步氏还是封后了,在她死后。众所周知,死人是不会生孩子的。

太子孙登周围也聚集起一个东宫班底,除了早死的陈表,核心人物还有诸葛恪、张休(张昭子)、顾谭。陆逊也受任辅佐孙登。

然后孙登死了,死前推荐孙和为太子,孙权同意的同时却抬出了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抗礼,以致举国卿将中分,开始站队。

对吴史稍有了解,哪怕只看过三国志的人--当然了,有些人是不读三国志的,所以只能写些换杨李都通用的东西--也应该意识到,所谓鲁王党,就是杨竺等新人加上步党;所谓太子党,就是徐党。另加朱据朱公主伉俪。从血统上讲,朱公主是天然的步党,但朱据和她没有跟着全公主一样闹,反而在中局给了孙霸致命一击,由此先后引来杀身之祸。

孙登241年去世的时候,陆抗十五岁,是个微妙的年纪,他娶张昭的孙女成为孙和的连襟(孙和的太子妃张妃是张氏的姐姐),大概发生在孙登去世之后,张承去世(244)之前,总不好张承刚死,女儿就嫁了。

但是这门亲事却不一定是在孙登死后才定下,陆与张十四五岁定个亲,很合适嘛。

太微妙了,如果当年陆抗是十岁或二十岁,我们都能猜到陆张联姻与孙和立太子哪个先哪个后,但现在我们猜不了。

最无辜的可能是两家早就定亲了,而孙和立储使陆抗也加入了太子党,陆逊自然跑不了。

最黑的可能是孙登死而陆张婚,孙和以这种方式得到顾陆的支持,而孙权的反应是抬了孙霸一手。

至于孙登身边的其他人,诸葛恪是孙和太子妃的舅舅,张休是太子妃的叔叔,天然站孙和。

无论是哪种可能,在陆张联姻后陆逊对太子无保留的支持都不能用儒生支持正统解释--实际上这个解释用在步徐后争时还可以--陆逊的姑父、独子、外甥、亲家都是太子党,而且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你说陆逊有可能支持其他人或者不说话?

太子党里要说有人本可以不说话却以正丧身,那就是朱据。他的妻子是步皇后的女儿,他的女婿是孙休,朱氏与陆氏的联系也远没有顾氏那样密切。孙权选他为相显然不是让他代表太子和自己玩命的。

但朱据还是站了出来,激得孙权暴怒,遭了孙弘黑手。

他才是两宫之争中最无辜,最执正,也是下场最惨的那位丞相。

至于陆逊,他的死也跟小气无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顾雍陆逊在而孙权死,那么无论如何太子都是废不掉的。事实上,最后一个诸葛恪就很有可能让太子翻盘。

要废太子,顾陆乃至张承必须死,顾雍薨而顾谭流,张承死而张休诛,这个时候你问陆逊可不可以大度一些,不在乎一些?

眼瞅着下一个就是陆抗要下去陪他表哥顾谭了!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我们恐怕已经无法知道孙权对陆逊说了什么,又对陆抗说了什么,总之在那命运的一天,吴国的过去对吴国的未来认了错,顾、朱、诸葛、张纷纷凋落,陆抗不仅活了下来,还在多年之后族灭步氏,彻底终结步徐后争与两宫之争。

孙权做事确实太绝了,除了曹丕,他对所有人都绝。

陆逊小气?这个人为中文贡献了两个词语,忍辱负重和绥靖,他要是再小气一点,就该对曹氏称臣了。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权跟陆逊不本来关系就不太好么。。。治国方面根本分歧和矛盾就很大。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生于江东世族的重臣陆逊(183年-245年)上疏孙权要求施德缓刑,宽赋息调,以下是孙权的回信,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谈到经济政策,他说如果坐守江东,现有的兵力的确足够,百姓的赋税可以减轻一些。但是要夺取天下,不得不赋税繁重。原文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又云:“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权报曰:“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为之耳。今承来意,当重咨谋,务从其可。且近臣有尽规之谏,亲戚有补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书》载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孤岂不乐忠言以自裨补邪?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 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但谄媚取容,虽暗亦所明识也。至于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 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恐临时未可便用也。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于君也。”


孙权之前能容得下陆逊,并且不断加官进爵,主要还是需要陆逊给他打仗: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於时莫与为比。


但是二宫之变时,陆逊已经63岁了,并且曹魏已经多年未再大举入侵东吴。然后你看阿权为什么敢派从没在魏蜀吴前线打过仗的步骘,去西陵接替陆逊就知道了,孙权这个任命根本就不是用来准备打仗的:

吴录云:骘表言曰:"北降人王潜等说,北相部伍,图以东向,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荆州。夫备不豫设,难以应卒,宜为之防。"权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图?必不敢来。若不如孤言,当以牛千头,为君作主人。"后有吕范、诸葛恪为说骘所言,云:"每读步骘表,辄失笑。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孙权:真是难得碰到个比我还菜的。。。)

当然自杀说我倒是觉得多少有点猜测成分,若真是自杀,西晋倒没什么不能记载的,陆逊应该是还没到那一步的时候就直接忧急病死了(60多的人了)


user avatar   jijidu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相关话题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三国汉中之战、樊城之战后,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伐,却反而袭取荆州? 
  董卓的羌胡兵是哪来的? 
  东吴如果想要争取统一,从战略上看是继续北上进取还是西进占据整个长江防线? 
  大小乔 貂蝉 甄宓 孙尚香 董贵妃伏皇后 黄氏 甘夫人糜夫人.....你最想娶谁? 
  李世民附身赤壁之战前曹操身上能否翻盘? 
  曹操死后,刘备发动收复荆州之战,是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操的死亡,他自信天下无敌了? 
  请问如何评论毒士贾诩? 
  刘禅为什么不去南蛮? 
  为什么魏国灭蜀之后不接着快速灭吴,实现一统?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钢铁侠、蝙蝠侠、绿箭侠等有钱的超级英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杀人如麻的曹操能够写出《蒿里行》这样的作品?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