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那些知名诗歌,我倾向于不是他写的。理由之一是记录严重存疑。
首先,涉及三国的早期史料,如《三国志》《后汉书》等书,没有哪怕一本认为曹操诗歌优秀的。而且这些史料并不会漏记帝王的文学水平,像曹丕曹植曹髦三个人,陈寿都说他们诗歌不错。
《三国志文帝纪》: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三国志曹髦传》: 评曰:...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
看到没,高贵乡公的文才都没漏掉,就是不提曹操。而曹髦的文才也只能追溯到曹丕头上去,和曹操毫无关系。在陈寿的心中,曹操的文学水平可想而知。
王沈的《魏书》是唯一一个提及曹操诗歌的史书,他是这么说的。
《魏书》: (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的诗歌能押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可是专美曹操的《魏书》啊。
那么当时的曹操文学水平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看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英雄记》中收录的一首曹操真诗。
曹操《董卓歌辞》: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於园桑。
这水平和《魏书》表述完全相符,确实只有押韵可说。考虑到王粲的品味,他选录的恐怕还是曹操比较优秀的作品,那些表现一般的诗指不定是什么垃圾。
到了南齐一朝,终于出现了一个肯正面评价曹操诗歌的人——文学批评家钟嵘。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听起来像是好话,但他却把曹操的文学水平列为下品,而且和曹睿相提并论。
钟嵘的观点彻底印证了我的怀疑: 曹操的真实文学水平确实很糟糕。
那么,为什么曹操的文名在后世忽然暴涨起来了呢?因为是梁人和唐人把很多无名氏的作品署上了他的大名!
比方说《龟岁寿》这首诗,史料上最初的记录是王敦吟唱的。
《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跟曹操屁关系没有。
到了南梁,这首诗又出现在编撰粗糙的《宋书》(梁朝编撰)里。在《乐卷三》中,它开始被认为是曹操作品。但在《乐卷四》中,它和另外几首“曹操诗歌”不仅重复出现,而且没有被标注作者。如果按《乐卷四》的行文逻辑推断,这几首作品的时间竟然是晋朝的。
《宋书乐卷四》:
汉《鼙舞歌》五篇:.....
魏《鼙舞歌》五篇:.....
魏陈思王《鼙舞歌》五篇: .....
晋《鼙舞歌》五篇: ......
《拂舞》歌诗五篇: .....《碣石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 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观沧海》。
孟冬十月,北风裴回。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雁过南飞。鸷乌潜藏, 熊罴窟栖。钱袴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丰籁深奥,水竭不流, 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莫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不仅时间归类有问题,而且这里曹植的《鼙舞歌》被明确标明了作者,《龟虽寿》等几篇却完全没有。可见梁朝尚有人不认为这四首诗是曹操作品,只觉得是晋朝无名氏所做。这个观点恰好和上面的《世说新语》相应。
曹操死亡四百年后,在无数战乱和江陵焚书后,唐人忽然掏出了一本《魏武帝集》,进一步确定这些晋朝无名氏的优秀诗歌是曹操的作品,并借曹操的名字不断发酵。等到唐人编撰《晋书》时,连王敦吟唱的《龟虽寿》也跟着变成曹操专利。
《晋书》: 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 壶边尽缺。
(这不就是在世说新语里强行插入一个作者嘛)
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综上,在曹操生前死后,政治影响力最强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提过他的诗,连魏国自己的马屁精也只敢说他写的押韵,唯一一首被记载的真诗也确实水平一般 ; 之后连续数个王朝对曹诗的评价都很低 ; 而从三百年后的南梁开始,不少名诗被默默标上了曹操的名字。最后大家纷纷夸奖曹老板写的一级棒,文学水平空前绝后....
你他妈是在逗我吗?
评论区有人说《诗品》只评价了曹操的五言诗,而《龟虽寿》等作品都是四言诗,故列为下品。
但你注意到没有,明明曹操的四言诗歌最多,但我开头所说的那首《董卓歌词》,即唯一一首百分百确定的曹操作品却也是五言打头!
到底是曹操的四言诗没有被《诗品》评价,还是他根本就不会写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