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过来人答一下身处国外的科研人员怎么样面对歧视? 第1页

  

user avatar   CaptainK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德国和丹麦(对,都是纯正的白左国家)并没有感知过当地人的歧视,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反倒是在火车站之类的地方受到各种人主动的帮忙(比如拿着google translate 翻译小火车时刻表有人来问需不需要帮助,德语广播了变更站台但不会德语的我们无动于衷于是有人来提醒,车上有晚点广播(对德铁嘛),有人问我是不是需要换乘因为广播里播放了哪些车会等这班晚点列车 etc)。去其他国家开会什么的也没有遇到过可被感知的歧视(啊对,除了美国海关的部分老墨。欧洲海关工作人员没有遇到过不好的。)。


貌似唯一一次遭遇比较明显的歧视,是旅行的时候穿过意大利的贫民窟。对方也是很小的小孩子,飞奔过去来了一句,还笑得很开心感觉是在模仿电视剧骂人,于是一样笑着给个中指就完了,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怒气值加成的“冲突感”。


但是很明显且普遍的一个职场歧视是,有些老板要求亚洲/中国学生比别人工作时间长,这在欧洲人看来是典型的不公平待遇,德国同事会追问大家合同内容是否有差异。当然,你也懂的,这种歧视的来源主要是“亚裔老板”或者是“招csc招上瘾的老板”。


另一个故事是,丹麦学界工会曾经因为“中国csc学生同工不同酬”而组织罢工(csc从中国拿的补贴少于丹麦phd的正常收入),要求丹麦政府补齐csc学生在丹麦的收入,达到一般phd劳动合同的水平。一种非常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友情的概念。然后这个诉求达成了。


对比之下,动不动能把“不招某种性别”、每周必须工作多少天、只招某某地方或某某族裔出身、对母校有明确限制什么的直白地写进招聘启事,从事有价值的劳动却没有劳动合同和保障,才是赤裸裸的歧视。


所以,发达国家本土老板和同事对华人的歧视,发达国家华人老板对华人的歧视,国内老板对本土学生的歧视,对于在学术界混过的人来说,这几个事件的发生概率还是比较容易排序的


user avatar   kana-nag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明面上是没什么歧视的,学校里既然都是白左集中营,在这些事情上面还是到位的。

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华人老板组里,日常接触的一半以上也是中国人。




  

相关话题

  选择导师时,你最看中的导师品质是什么? 
  研究生期间如何成为科研大佬? 
  华裔是否认为被问到「你到底来自哪」是一种冒犯? 
  古代儒家提供的社会治理模式有什么优缺点? 
  导师是如何毁掉学生的科研热情的? 
  学术论文被抢发了应该怎么处理? 
  怎么看待有极度偏见和种族主义的家人/朋友? 
  我感觉我做科研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够脚踏实地,做的乱七八糟,应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改善现状。? 
  如何判定荧光定量结果的真实性? 
  现在读研的红利还剩多少?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科技部网站刊文「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下一个讨论
女朋友要求我做绝育怎么办?





© 2025-03-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