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7 月 1 日起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这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以及房地产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也明确了土地转让金的税收本质,以前的文章我们估算过明面税和隐形税占房子的比重可以轻松突破50%,房子有多一半直接进入地方财政的口袋,抄的热的区域占比可能更高,近些年成了各城市财政收入的支柱,在缺乏产业结构的区域达到七八成都不意外,但常年对于大几万亿规模的收入没有明确的定义,从钱的流向来看,确实是从居民头上最终去了地方财政,具有税收的属性,说是税收吧,又有一个中间商来承接双方财富转移,不能说是税收,所以此前的文章一直称为隐形税,这次给土地转让金的隐形税正名,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先理清一下来龙去脉。

1. 地方发展与土地转让金的使用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离不开启动资金,地方想要发展,就会陷入一个困境,地方财政要筹集资金就得加税,加税何其困难,一块两块的增加额外税收体量不一定与社会成本成正比,众口铄金更何况加税呢。能满足发展资金的税源得有几个特点:体量大、受众广、隐蔽性高,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只有房地产相关税种,结合我国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历史背景,小到县城也会玩土地财政,直接征收的隐形税轻松破万亿,即使现在连中大型城市越来越多的房价跑不赢通胀,很多投资者是抢着交。

收到了钱,之后地方对此巨大财富的使用对城市的发展尤为关键,有些城市乘风迅速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推进带来了更好的薪资和就业,同时增加公共福利返还的方式又回到了地方居民身上,从税收角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高的返还比又进一步吸引更多年轻人落户城市保障土地转让金形成良性循环,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是多个钱包以及二三十年的负债来支撑城市发展,当然也享受到了城市提供的就业和公共福利。有的城市收入预期增加,但开支更大,常年的入不敷出而债台高筑,又多更少的用在利好民生的公共福利方向,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口大量流出,现在不少城市经济已经陷入恶性循环,和上述相反的是年轻刚需买房带走一个区域的多个钱包去支撑其他城市发展,这些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不出意外未来将大幅下降。

2. 税收性质让土地转让金的征收和使用更加透明

税收是强制征收的财富再分配方式,原则上收入和支出是有很明确的标准,谁来承担,花在哪里,比如基础社会福利的建设和补偿,基本上要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收和支出环节相比于隐性税收更加透明。而过去土地转让金不明不白且逐渐成为大多数城市的财政支柱,不管是征收环节还是支出环节,都伴随着大量的可操作性,关于钱一旦可操作性过高,一定意味着腐败的滋生,如果不给如此规模的土地转让金的隐形税正名,来自居民的钱很大程度折损在不能利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公共福利的方向上,如果是税收,就有明确的征收方式、监管和支出限定等等,在监管上可能要更加严格一些,涉及到钱的中间流转可能都相对要透明一些。

3. 让居民意识到多买房就是多缴税

正如前文所说,房地产的历史使命是给地方筹集发展资金,财富不会凭空变出来,地方要发展就要进行宏观资源的再配置,前提是你能从哪些渠道搞来钱,房地产就属于典型的收税艺术,即要把鹅毛拔了,还要鹅们心甘情愿的参与进来,具体可以观察身边投资多套房子的人,在没有变现之前,谁拥有的房子越多,交的隐形税越多,以前只是大家没有深究财富流向而已。现在政策给这种隐形税正名,税收属性安排的明明白白,你要知道你买一套房很可能一半以上是交的税,刚需买一套房绝不仅仅是为了住,1~2%的租售比仅从居住角度远远不值得购买,刚需真正要的是城市提供的公共福利,买一套房,享受一套公共福利,或者理解为地方收税的福利返还,而投资既不自住也不出租的人,市场上的财富并不会因为投资房子而多一些商品和劳务,他们心甘情愿的交如此重税,既不为了公共福利,也不为了居住,难道如此无私的支持地方建设吗?当然不是,因为投机期待的是未来有人以更高的价格置换掉自己交的税以及收益。

正如此前文章所说,投机者规模小与地方收取隐形税是互利关系,他们会自发的去宣传房价永远涨,吸引更多刚需进来接盘,土地也能更高的价格卖出,收税变得简单一些。但经历过几次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参与投机的人不可能少,加的杠杆也不可能低,体量一大就成了竞争关系,二手房逐渐挤压地方向年轻刚需收取的隐形税。仔细看地方的二手房政策,明显的趋势是逐渐严厉的二手房限售和限贷政策,高位变现预计越来越难,变现前税收自己承担,有人接盘时下家承担,总得有人明确要承担这笔费用。将土地转让金税收属性按实,虽然财富流向都不会变,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是在交几十万、上百万的税,投资决策上可能会发挥作用。对于未来潜在接盘者也是如此,看清楚土地转让金的税收性质并且自己置换掉别人已经交的税收,决策或许也有改变,人性永远是最难揣测的。现实也是如此,即使房子跑不赢通胀有钱依旧投资房子也是人性的惯性思维在发挥作用,当然在很多人看来房子是全部城市一起下跌才是下跌,事实上70个大中型城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只是剔除掉越来越多跌的城市剩下都是涨的,参与者也多会根据屁股为主来决定要帮助传播哪一方的舆论,年轻人还是要自己实地多花精力来考量一下要落户的城市发展潜力和公共福利返还情况。

总结起来:土地转让金不管是定义为隐形税还是明面税,本质只是换了个说法,以前收,现在收,以后还会收,为土地财政正名,要或许会在投资者和接盘者的最终决策上有影响,毕竟同一件事,让人觉得赚和觉得亏在决策上差异很大,高情商的销售:你多买一套房就是赚的;低情商的说法:你每多买一套房就要多交上百万的税;当然投资者自己也会想,谁来愿意置换掉已经交的大几百万的税收呢?不能总靠年轻刚需置换你交的税吧,重税结合捆绑公共资源获取的权利,不少年轻人已经想要躺平了!此外,土地转让金明确为税收性质,意味着以后从征收、管理、支出、监管等方面都将趋于正规化,以前是体量大,浪费一些地方经济还能承受的住,随着年轻人口基数的下降,结合月光和低欲望趋势税收供给端会更少,增量做不动会怎么办呢?经常读系列文章的自然应该想到改善存量的分配和使用!

以下个人对未来趋势的观点,仅供参考:经济结构转型对地方宏观资源的投入要求只增不减,既然土地转让金是税收,那么最可能向谁收呢?和文章开头一样,结合现在的经济环境大致猜测一下需求:体量大、社会成本低、不能进一步加深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此前的挖掘居民储蓄筹集发展资金不同,未来的土地相关税收要兼顾社会成本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两个其实是一回事,坚决限制穷人强行加杠杆接盘,银行的房贷红线和越来越严格的贷款审核就是其中一个政策趋势,用宏观杠杆率换短期经济增速是一种透支未来的做法,尤其是不能透支穷人的杠杆,还要增加和改善公共福利的捆绑和返还来扶持这个群体,生活质量更多的依赖消耗的商品和劳务,所谓的内循环大概率是让1-9中的9拥有更高的消耗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在现在的居民负债率情况来看,想要真的推动内循环大概率不会再给这个群体加税。那么向谁收税呢?个人判断大概率是中产以上的群体,尤其是那些不加杠杆全款买房的群体,当然还有一些投资者群体,能投资大几百万的房子,收取百十万的税收应该是可以承担的,以前大家抢着交,投机者规模小与地方收取隐形税是互利关系,投机者规模过大一定是特殊时期的储备粮!关键是如何通过舆论引导让这些群体心甘情愿的不加杠杆买房和交税,之后又要限制他们更早的高位套现拉高杠杆的群体来置换税收。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涉钱,都是大事。

尤其是土地出让金这种大类进项,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其实这个文件在最开始传播的时候很多人是把这个政策解读为要把“土地出让金”从“地方”划归为”中央“的,当然这种比较粗暴的解释方式在引起关注之后迅速就被辟谣了。

就目前来看,土地出让金划为税务部门应该算是”加强监管“。

用一个小比喻帮大家理解一下吧,这就跟婚后把账目理清是一个性质的,中央自然是管账的老婆,地方算是打工赚钱的。

在以往的情况下,地方打完工自然是要把工资如数上交的,然后这个工资要过账,有预算决算等流程确保这个钱是好好花出去的,这本来是很合理的,毕竟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但过往”土地出让金“是作为不入帐的奖金出现的,也就是说这部分虽然说管账的老婆知道它的存在,但由于不过账,所以它具体花了多少,花到何处都是不知道的。

但由于土地财政占比过高,增速过高.....所以还是要好好管起来的。

嗯,去年收了8万亿,差不多均摊到每个国民身上接近6000块吧。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吧,如果土地财政这块的账目不给明确下来的话,地方上可操作的空间实在太多了,咱这里可以拿着”集中供地“政策集合来看。

对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来说,卖地好卖,”集中供地“政策出台后直接打没了某些灰色寻租群体的利润空间,毕竟一年就卖几次,而且都是公开的,想偷摸着低价拿地是不大可能了。

但对人口净流出的地区来说,卖地不好卖,虽然说暂时还没有开展”集中供给“的迹象,但这种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分后,很多东西就不好操作了,比如说以前地方为了把地卖出去搞得先卖地再返还等活动,在走账之后处理起来也就复杂些了。

就这个政策目前的影响来说,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到这里了。

基本思路就是一个”加强监管“,也即是中央想搞清楚地方财政的成色到底如何,隐形债务到底多少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以前中央也给了窗口期让地方自行申报,但发现效果不太好,有些地方不太老实,所以就直接伸手查账了。

但至于说政策其它方面的影响,我个人觉得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很多人会觉得就是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地方财政的灵活度将会大打折扣,更会彻底消灭掉以往土地出让金征收过程中的灰色寻租空间,甚至还会在这个政策搞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为征收房产税奠定基础,然后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各种不可预见的影响。

但就现实而言,这只能算是迈出了一小步而已。

很简单一个道理,现在只是”土地出让金“划为税务部门所有,基本也就是上级知道了这块钱的来龙去脉,大概对地方的情况有了摸底,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很简单一个道理,爸妈以前确实不管我们账目,现在知道了,最多也就是不会出现我们拿着钱瞎几把借网贷把自己搞崩的情况,但我们该咋花还是要咋花,该咋拿钱还要是咋拿钱不是?

其实就目前来看的话,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明后年中央通过这次政策调整后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后如何做出全局的定性和把控。

说白了,这是确认了从税务政策上确认了”土地财政“的实质地位,确保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不过相较于热榜上面寥寥无及的几个回答,建议大家去看看其他较多人关注回答的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wang-he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可谓真是哭笑不得的一天,朋友圈居然被“土地财政”将要终结来刷屏,仔细一看原来是6月4日,财政部公开了一份5月下旬下发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名字叫做《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我不知道那些无脑解读的公众号有没有认真读这份通知,反正我看了那些解读就想起两句话,一句是著名的六学名言“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另一句是著名瑞典环保少女的那句“How dare you?”

好吧,就算你们这些写公众号的人不懂中国的财政运行机制,那在公众号高谈阔论总要懂点历史,是党员的好歹也要学点四史吧,许多公众号都能说出来“土地财政”直接诱因是当年的分税制改革,那分税制改革总清楚吧。像动人家利益这种触及灵魂的事就靠一个文件就能搞定?

当年中国财税机制采用的是包干制,地方只要交齐给中央的定额,剩下的全归自己,定额每过几年重新核定,这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收税,哦不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种财税体制的弊端显而易见,地方政府越来越富,中央政府越来越穷,到最后发展到只能靠印人民币才可以维持生活的样子。这种机制很明显无法继续维持,到1992年十四大决定搞市场经济,第一件事就是分税制改革,将包干制改成分成制,先划分税种,然后规定哪些归中央,哪些归地方。这毫无疑问是动了地方的奶酪,地方当然想办法抵制,最典型的是广东,拿出总设计师视察广东时说的要在20世纪末让广东赶上四小龙的话来吓唬中央。看到没,敢动地方的奶酪,地方一样要反抗。还好铁血总理事先算好了账,指出广东摆明胡说八道,但是为了推动这项改革,一国总理还是一个一个省的去谈,都谈好了才推出改革。这些公众号都算出来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收入比重高达60%以上了,一个文件就把土地出让金归地方的政策废了?你真当中国政治在玩过家家?

好,就算分税制改革太久,那国地税合并总知道吧,2018年以前,国税收钱归中央,地税收钱归地方,2018年国地税合并,那2018年以后地方的财政收入都是天上飘下来的?

那为啥国家要将土地出让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呢?这其实是符合土地出让金管理的一贯逻辑的,最早土地出让金都是地方收地方管,根本谈不上什么规章制度。等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后,2006年12月26号国务院出台100号文,土地出让金开始纳入政府基金性收入进行管理,然后就是这次直接由税务部门征收。从土地出让金管理的脉络也可以看出土地出让金管理是越来越规范了,但是这跟“土地财政”有半毛钱关系啊,钱不还是归地方政府所有吗?

那这样干有影响吗?我们还是从历史经验来看,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规定从2019年开始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用,是不是跟这次一模一样。但是你知道这次政策真正实施是什么时候完成吗?2020年11月1日,为什么晚了将近两年才完成?因为税务部门有所有企业的相关信息,他们一征收就发现很多企业都没交社保,要算旧账,这一下炸了锅,好多企业直接躺尸关门说不干了,这是什么问题?你以为是经济问题,不是,是社会稳定问题,因为厂子不开许多人就得失业。逼得中央政府放话不算旧账。那这次会怎么样呢?要不我们等子弹再飞一会吧。

至于房产税,洗洗睡吧,跟这事没半毛钱关系。


user avatar   zhang-shu-wei-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在我看来,国家以稳为主,短期(五年以内)什么影响也不会有,只是换了一个征收主体,分配方式不变。国家规划就是以后税务征收(几乎)一切收入,并不是特意给税务的。

长期来看,税务长期征收,有一套比较规范的系统和流程,地方和企业不再好捣鬼。随着各类收入划转,税务手头有了各类数据,大数据分析下,很多流失的税源会被发现,不规范的房地产公司成本会变高。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地方和美国的地方,不同的概念。

中国的地方,向上级负责,山高皇帝远,黑箱操作空间大。

美国的地方,向下级负责,越是地方监管越强。

中国中央要集中权力,防止地方胡搞。

美国地方要削弱中央权力,防止中央乱搞。

你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央收紧权力,对地方不利。

你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央收紧权力,对地方可能有利。


user avatar   san-dun-h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知乎潜水三四年了,第一次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没想到还有朋友追更,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分歧,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引起更大的分歧

我是独生女,为什么会找我老公非独呢,我从上大学开始我爸妈就开始给我灌输找男朋友的标准,其实都不算标准,我爸说必须人品好,家风正,当时十八九岁,哪里懂得什么家风正不正,感觉接触不了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他家里家庭教育是正常的,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就是高中三年没说过几句话,见了面只点头打招呼的同学,当时不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当然他也不了解我家,后来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高考失利,我上大学,他留在县城复读,平时也是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越到高考越焦虑,那种自己察觉不到的焦虑,我就很少再跟他联系,怕影响人家学习,反而他有时间会主动联系我,就是普通的打打电话,给他加加油什么的,我当时觉得换作其他同学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他不这么理解的,他觉得我陪他走过了考前最焦虑的时间,哈哈哈哈哈,他非说是我先喜欢他的,陪他聊天,给他加油,后来他上大学,时间宽松了,联系就频繁了,平时聊天知道他有一个哥哥,他也知道了我们家的基本情况,没有什么独生和非独生的分歧,相反平时他有什么事都是我替他想着,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更多的时候是引导我这件事怎么做,用他的话说,在他家轮不到他当家做主,哈哈哈哈,所以我跟他性格和处理方式上很契合,我不喜欢操心,都是他拿了主意我去执行

恋爱三年半,结婚七年,都是我俩之间的小摩擦,我不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没什么大的婆媳矛盾,刚结婚的时候不管什么事他都向着他父母,他哥嫂,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避免跟他讨论他家的事,慢慢的,到现在他觉得他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他会主动反驳,我有时候会替公婆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脾气这么大

关于房产,钱,他们家看的比较死,我们结婚一两年里,我爸经常跟他说,一家人不要争啊抢的,尤其是亲兄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他哥哥家还是俩儿子,我妈说,你们自己如果困难,可以不给家里帮忙,但是也不能在给我公婆哥嫂添负担,所以我们结婚我公婆出了首付之后家里的其他房产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家里还有两套房,一套六间两层的门面楼,家里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亲戚什么的,每次回家过年聚一起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说,你俩真是憨,一个首付才多少钱,家里这些房产得付多少首付,我们就当说笑话,一般不接话

后期我婆婆和嫂子知道我一不为他家钱,二不为他家房,才不防着我,有时候往回想想,其实挺寒心的,好在我只为这个人,他对好,对我父母好就行了,这也是有什么问题我不跟他家争执的原因,我会自己开导自己,我公婆养了一个好儿子,拱手让给我了,这些小事就算了吧,无所谓了吧,在他家邻居亲戚眼里我一直是个缺心眼的形象,整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有时候我老公会莫名其妙的蹦出一句,你真是个缺心眼,我都会开玩笑说我这叫不忘初心

本来就是只图他这个人,人好就行了,不能有太多要求,患得患失容易啥也得不到

祝好~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独生女,目前妈妈退休,爸爸还有两年退休,以前小时候邻居亲戚总说,她现在还感觉不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处,长大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知道了,我现在31岁,看过了有兄弟姐妹的,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我很感谢当年的政策,当然肯定还是关系和谐的多,这种比较就是糟糕的无比糟糕,好的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就我观察我妈退休后的生活,我觉得我妈可能也感谢当年的政策,退休后简直快乐到飞起,哈哈哈,如果我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估计我妈这会子得在家练习怎么当端水大事呢,我也没有感觉到童年孤独,成年无助,相反我很独立,8,9岁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不能按点做饭吃饭,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顾虑父母的房子多分我还是少分我,相反我鼓励妈妈退休之后享受生活,不用想着存养老钱,没人惦记她的退休工资,相反我老公家有个哥哥,我们每次带孩子回他们家,嫂子都有意无意的说我没负担什么的,其实我对公婆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在物质上帮助她都装作不知道,我也不想在这事上费心,感觉没必要,一家人开心健康就行,这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我不需要他们家的物质和精神上因为一碗水没端平带来的空缺,刚结婚的时候一家人防着我,好像我图他们钱,时刻要分他们东西似的,时间长了知道我心思根本不在这,才对我像自己家人,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图人好就行了,感谢政策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中国男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法国男人,拒绝婚姻也不要孩子,我看你们还怎么打拳。婚姻是对女性的剥削,生育是对女性的剥削,可法男既不和女性结婚,也不祈求女性生孩子,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堪称新时代男性楷模。

近六成法国新生儿为非婚生子。法国单亲家庭达150万,其中85%家长为女性

什么冠姓权,什么孩子抚养权,你喜欢就都拿去,向你求婚算我输。

为什么我敢肯定将来的中国男人对待婚育的态度会像法国那样转变,大家听我慢慢说。

首先从社会意识形态上讲,中国是一个脱离农业社会不到三十余年的国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并不是很久之前的事,而是近的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即便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一工业国,然而农业社会的思想残留随处可见,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60后,70后,80后对90进行催婚,[捂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90后这代人,才是完完全全从小就生长在现代化中的一代人,从物质上来说是的,从精神上讲更是如此。

他们身上的农业社会残留是最少的,自然也不会认同娶妻生子是男人最终的归宿,也不乐意承担婚恋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和这群新时代独立女性相处带来的巨大压力。并且他们真的可以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做到自由自在独自一人生活在城市中,而不会感到痛苦寂寞,因为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真的有很多。

可是毕竟90后的父辈都还健在,而且最为滑稽的是他们的父辈还有能力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落到实处。

但是90后是绝对不会逼婚20后,所以,国男最终也会变为法男,这是客观规律。

7月8日 今天上午闲的蛋疼,发散思维的时候又想到了点东西,就再写点吧。

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美国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而美国境内主流的宗教是基督教,崛起于封建时代的基督教有个特点,那就是鼓励生育,鼓励生育放在死亡率奇高的古代,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

所以即便是到了现代,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不管你乐不乐意,那是必须要结婚生子的,这是God's will,也就是上帝的旨意。所以虽然美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年年下降,但是始终有那么一条保险绳(信教保守派)牵着,使得结婚生育率不会掉进无底深渊。

而我国是个世俗国家,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宗教的托底,而近似宗教的一些传统观念类似多子多福之类的早已被打的粉碎。

飓风一旦形成,没有山脉可以阻挡!


user avatar   timexpl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视频开头那老和尚刚一开口,我就有了一种yes indeed的既视感......


user avatar   shi-da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从不马后炮,马后炮的分析可以直接屏蔽了。

首先,现在是牛市无疑,上证还在继续上涨。

第二,上证和创业板的分化,成为主线。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板受到宁德时代影响太大了,今天宁德跳水,一度让创业板跌了1%,如果不是上证强势带动了市场情绪,分化还会更大。

第三,目前上证有几条主线。第一个是券商,也是我说的牛市旗手。第二个是基建,最近基建ETF创了新高。第三是上游,煤炭、钢铁、化工。

这三条主线不倒,上证就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而且非常可能冲破2月前高,看到4000点。

其实,行情不用天天问,看准中长期大方向就够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时代之”。




  

相关话题

  长沙医学院称遭非法征税,学费、住宿费、奖助学金均要交税,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中国合法避税有哪些途径? 
  美国有哪些明显的恶税? 
  将来国家会收取单身税吗? 
  如果机器人替代人类的工作,有可能对机器人使用者征税吗? 
  如何看待分析称 2022 年一月全国土地出让金下跌 61%? 
  宋祖德举报林生斌偷漏税涉及上亿元财产,杭州税务稽查局答复正在按程序办,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该缴企业所得税吗? 
  7 月 1 日起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这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以及房地产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川普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21 年第 27 届白玉兰奖获奖名单?
下一个讨论
陈薇院士透露吸入式新冠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件,仅需传统疫苗 1/5 剂量,具有哪些意义?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