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称需提高生育意愿,「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育,具备条件了也不一定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第2页

              

user avatar   shen-shou-bu-zha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局长以及长辈们认为的具备条件:一雌一雄,达到适婚年龄,具有生育能力。

年轻人认为的具备条件:遇到喜欢的人,有一个放得进一家三口的房子,另一半怀孕不工作至少也还得起房贷,买得起奶粉钱,看得起病,有足够孩子上幼儿园、补习班的钱,有时间陪孩子长大,确保孩子长大以后至少不会长成自己这样迷茫煎熬又变态……

而遇到喜欢的人就卡死了一部分人,因为爱,真的只是狗屎运。你愿意为不喜欢的人生孩子吗?以生孩子的自毁身体自毁前程的巨大代价,越来越多女性是不愿意的。以目前的高房价,以及高离婚率,再加上考虑到往后余生要为这个家庭做牛做马,如果不是喜欢的人,越来越多男性也会衡量再三的。

怎么遇到喜欢的人呢?年轻人整天996,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只剩拿命熬夜换零的那一丁点了,不舍得分给别人啊。就这样无知无觉独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越是独活啊,越有时间思考人生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结果越思考生育意愿越低迷:人生苦短,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吧……

哦对,即使踩到狗屎运,有幸遇到喜欢的人,能最终走到一起并顺利造人的概率也不大。85后90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机,一言不合可能就分了。

更别说这个时代的爱情也虚弱得很了,如何抵挡得住命运对你们放的大招?突如其来的疾病,意外,破产……成年人都会权衡利弊分析得失,而偏偏爱情眼里最容不下沙子,它便自毁了。就这样孩子在天堂开开心心坠入人间的路上又一次被遣返了。


user avatar   a-hua-68-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愿意生的,困难都是拿来克服的。

不愿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论证生的坏处及不生的好处。

个人感觉,没几个生的是在物质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生,而且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很难说完全准备好。

更多的还是当代人把“我”看的比什么都重,而生孩子必定会佔去部分甚至全部的“我”的时间、资源、自由,卻不定有明确的回報,才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小孩,那怕家里什么都不缺,不想生的就是不想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也想不透干嘛要生。

其实我本人也是,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要生,还生了兩个,只是当我看着兩个可爱的孩子,才告诉自己,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不后悔就行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user avatar   xie-xuan-54-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没有反对任何前排的回答,我只是想说,每个关于生育的回答如果都如此的类似,论坛的思维未免过于单调。从个人角度出发,开放性的社会问题不想只看到标准答案。


提炼一下我的观点吧,认同的或者愿意讨论的再往下看,不认同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

生育率是生育意愿+生育条件的共同作用

诚然生育条件的提高可以让具有生育意愿的夫妻生,但即便不担心物质的情况下,生育意愿也随着教育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而无可避免的下滑了


-----------------------------------------


我发现任何论坛,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变成一种一个剧本不停放的轮回。

去生育率相关的话题看一下,所有的主流回答都是一毛一样,房价高,压力大,工作忙,福报深,所以不生,再批评一下资本家,批评一下塔,大家的情绪得到了宣泄,论坛流量得到了增长,答主获得了粉丝和高赞,其他的照旧。

这种话题看一次甚和我心,看两次义愤填膺,看三次咦我穿越回去了?看四次就有点乏了。

不仅是生育率的话题是这样,所有话题都是这样。

所以真理就是

当然我赞同这些重复的回答,只是这些回答大部分的落脚点还是放在了生育率低,大家生不起这件事上。

我有兴趣讨论一下“具备了生育条件,也不愿意生”这句话。

知乎其实也有一个有一定市场的论调,生育率和物质没那么大关系,例如德国,新加坡这些发达国家,物质压力不大,生育率也拉不回来。

现在做一个假设,没有房不敢生的人,给你一套房,那你是不是就愿意生了呢?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会说,房子有了,但是孩子的奶粉钱,教育的投资和精力我也不具备,我天天996,哪有时间养孩子。

那假如给你个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你是不是就愿意生了呢?

还是有人会说,那未来呢,万一我35岁失业了呢。

那梦就再做大一点,给你个铁饭碗,你愿不愿意生呢?

有没有这样的人群?当然有,福利待遇比较好的某些公务员呀,朝九晚五,有编制,很多当地人,不愁房子。

这应该是最具备生育条件的群体了。很多人也感觉到,开放二胎之后,生育意愿最高的就是这个群体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去统计一下这个群体的生育率是多少。

生育率一般要维持在2.1以上,才能保持正常的人口更迭,大家觉得刚刚描述的这个群体,生育率会达到2.1吗?

生育意愿本身是注定的,生育率不是生育意愿的体现,而是生育条件和生育意愿的双重结果。

不生既可能是生育条件不允许,也可能是生育意愿的不同意,或者二者兼有之。

生,基本上需要两者都符合。

我们不但面临着生育条件的越来越不允许,还忽略了生育意愿的越来越低。

我们讨论生育低的时候,往往把不愿生归结为物质条件太差,所以不愿生,忽略了不愿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纯粹的不愿生。

所以,生育率的下滑,其实要分两个情况看:

1.有生育意愿,但是物质不允许。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也是重点批判的,这当然是对的。

2.无论物质允许不允许,我都不愿生了。提到这个的不多,但是这其实更可怕一点。

刚刚已经举例子了,即便是一个工作压力小,没有失业顾虑,没有房子压力的群体,谁还相信这个群体会像2 30年前那样生3 4个吗。

基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延续下去,这是人类的物质性,但意识的目的是自我满足,人类进化到这个时刻的时候,意识终于开始对抗基因的本能。某些时候,意志已经反决定物质了。

马克思说过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类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那么自由王国里,生育是不是自由的一部分呢。当人类把延续种族从价值观中删除的时候,生育的意义在哪里呢?当然我们说孩子也是情感需求,这时候矛盾又来了,如果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一个孩子,自然会对这个孩子充满了投入的感情,但我们又排斥这种含辛茹苦,觉得是对自由的损害,那假如我们未来不需要为养育孩子付出辛苦的劳动,有人替我们养孩子了,那我们对孩子的感情又从何而来?天然的血缘关系?我们对基因的种群延续都不屑一顾了,所谓血缘关系这样的情感,到底是多脆弱呢。

这简直是个死局。

再扯科幻一点,有一天人类的意识可以转移到电脑里,人可以在电脑系统里精神永生的时候,还需要生育吗?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生育条件叫做“统计局觉得你具备生育条件”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单纯讨论一件事,如果条件具备,为什么人们还不愿意生育?

其实答案很简单,简单到粗暴,那就是逆娱乐时间成本问题,你要生育,就要投入至少两年的基础时间成本,在这两年中,夫妻双方都要克制自己的各种娱乐,否则的话,稍有不慎,就会轻则对后代造成影响,重则,直接没后代了。

然后,生孩子之后呢?三岁能去幼儿园之前,那么时间基本上没有空余,你需要全方位的陪着孩子,以保证孩子能够顺利成长,而不是一个看不住,就翻出窗外,就算家里有保姆,也不会安心,因为保姆虐待儿童的新闻屡现报道。

三岁之后呢?周末你也不能休息,除非你狠心能把孩子放到全托管的幼儿园,否则你的周末时间,照样是必须要陪孩子,这样的时间,会持续到小学。

上学之后,就算你不去给他报兴趣班,不去培养多余的兴趣,但是你得抓他学习对吧,各种培训班已经被取消了,你只能亲自抓他学习,于是你拿起了曾经的书,看着上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然后抓耳挠腮,头发大把的掉。

终于,他高中毕业了,你决定了,不管了,从现在开始压根不管了。

你只出他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其余只要别被大学退学,一切都不管了。

好了,二十年时间,虽然很多人说有孩子感动什么的,但是问题在于,如果这二十年没有孩子的话,那么这人在空余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呢?周末假期可以随意的玩或者休息,时间多点还可以搞搞创作,扩展一下知识面等等。

所以本质上而言,在摆脱了金钱困扰之后,养育孩子并不是就没有成本,也就是说,当养孩子从粗犷式的放养,变成了精雕细琢的精养之后,人们养育后代的欲望便会大幅降低。

所以愿意生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压根还保持在粗犷式的放养状态,生了就行了,至于养,不死就行了,死了再生,一类是就算精雕细琢也是有足够的人手来保证的,所以可以随便生。

至于处于中间的普通人?

不好意思,爷没玩够!!


user avatar   li-xiao-xiong-1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胎老妈子。。

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连老公都不想找!

别说生孩子了……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不是公狗体质,长期996的男性,回到家根本累到硬不起来,勃起作为是自然生育的最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了。。。


user avatar   yang-shao-68-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厘清一件事,生育意愿首先来自于生娃有好处。

你要劝别人做某事,这事得有福利。

生孩子真的没有好处么?

生孩子当然有好处,老一辈农村谁家孩子多,谁家孩子有出息,将来日子就好过。

但我们这代人反过来了,养育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这买卖做不起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孩子很多时候只有精神层面的慰籍。

我现在自己有孩子,我得给她折腾吃穿玩具,学区房,生活费,等她毕业了我还得觍着脸帮她安排工作,到了结婚我还得给她提前备好婚前房子,怕她被欺负。

你算账怎么算,都是亏的,除非你生了个未来的大人物大明星,那才可能稍微反哺到你。

所以要提升这个,我觉得我都不是求你给我们发钱还是分房。

就把生孩子养孩子路上很多东西做减负。

比如结婚就减税,生娃再减。

比如孩子多少岁之前有教育补助。

比如有孩子的大城市落户有加分。

比如在一个城市生活多少年孩子可以就地读书参加高考。

你把这些安排了,啥事不好谈?

是不是?你得让那些不生孩子的夜不能寐,心想这波亏得是不是有点多,这才是做到位了。

我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生育能让一对年轻小情侣在大城市过上压力更小一些的生活,这件事会变得和德芙巧克力一样丝滑。”

现在只有口号没有福利,还是要跟上才是。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写过不少文章说这事,今天我换个视角:把建国以后因为某些运动多生的人口、因为卫生条件改善多活下来的新生儿——这部分数字抹掉以后,其实绝对生育数字依然不算低。放眼全球,每年还能生育上千万新生儿的国家是极个别。

人口问题更麻烦的是老龄化,而不是少子化。即,很多年前很多人幻想的未来:中国生产力水平追上发达国家以后,6到7亿人口幸福地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均资源也够分。

美国那么大片地方,不过也就3亿人。

老龄化的麻烦说穿了就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如何平稳过度到当年某些人幻想的那种理想状态。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说吧,功能主义视角有的时候还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落后”的。就像人口再生产这种功能,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换一套叙事框架的方式让它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但真要是碰到人口再生产能力弱化的时候,还是一个头两个大……




              

相关话题

  俞敏洪农产品带货首秀被吐槽贵,一盒面粉卖 960 元,这个价格你能接受吗?如何评价新东方首场带货表现? 
  如何看待山东威海一护士凌晨下班赶回家化妆结婚,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为啥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金牌数远超往届? 
  春节高速免费最后一日,沪陕高速发生交通事故,车主无法下高速被收全程过路费,这样的收费方式合理吗? 
  现在内蒙古的蒙汉关系如何? 
  北约官方账号的妇女节推文中,乌克兰女兵被发现佩戴纳粹符号,这说明了什么? 
  如何看待河南农村一小伙瞒着家人辞掉大城市医生工作在乡下种花? 
  如何看待2027年印度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将会对印度及全球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评价《拼多多女孩「润肺」之死》一文,引用多处去世女孩社媒中的言论? 
  如何评价塞尔维亚电影《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 

前一个讨论
如何判断一个老外夸中国,是发自真心,还是财富密码?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大爷在新西兰摸男童生殖器,法官以文化差异判其无罪」的事件?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