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不懂得微信、QQ要分家的坏处;找补吧,住建局不难,掏个粪池,不用套管,效率更高。
比较好奇什么是「情色消息」?
巧了,我这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纪委处理方法应该差不多,但我这边的事情比这个局长要暴力多了。
单位里之前有个小伙子,人挺不错的,平时相处起来也轻松,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挺不错。
直到有一天…有个某单位的小姑娘,在县级群里发了一段自己和那个小伙子的X爱视频…
注意不是单位群 ,是几十家单位和在一起,做某一项工作的大群,里面县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全都在。
大家大饱眼福之余,惊讶的想起来,这小伙子好像结过婚了啊。
没错,小伙子是有老婆的,在隔壁县分居很久了。
这一个视频下去,直接给大家整不会了,平时热闹的大群,那天整整好几分钟没有人说话。
直到过了撤回时限,那个视频依旧静静地躺在群里,所以坑定是故意发的。
但大家都没见过这阵仗,大群一个人都不敢说话,视频却开始疯传…
后来还是群主给力,直接把群解散了又建了一个…
然后纪委就开始调查…
听说是两个人闹了矛盾…
最后冷处理,把小伙子从一级科员降成二级科员了。
其他的惩罚,没见过文件,我也不清楚。
最后提一嘴,小姑娘什么惩罚也没有。
——————————————————
我是浪花熊~如果需要公务员面试指导、培训笔记、政审条件,或者体制内知识、咸鱼指南、辞职路线,可以走付费咨询,好评率极高哦。
所以啊,还是买安卓手机好,
双开微信,把工作微信、生活微信分开来,
再设置醒目的微信背景,
就不会出这种问题。
总体上说,耿局长犯了三个大错误:
1、可加可不加的群,他加了
整个过程中,耿局长犯的第一个错,是加了这么大规模的工作群。想来一个区住建局,局机关到不了70多个人,所以说不定群里还有下属单位的人。那作为局长,其实根本没必要在这种工作通知群里。
如果是为了工作方便,作为局长,你应该牵头组建两个群就够了。一个是局长+各位班子成员(副局长、纪检组长......),也就是所谓的班子群。
一个是局长+班子成员+局中层干部(各科室科长、主任,下属单位一把手......),也就是所谓的领导群。
要布置工作,这两个群就绰绰有余了。
就算是你要大家回复,也应该是自己发个消息或者打个电话给办公室主任,让主任在群里发“收到请回复”。作为局长,你等着主任跟你汇报就完了。
结果耿局长倒好,一是上面某科室布置工作,他在后面搭腔“涉及哪个科室请回复”,活生生把自己这个局长做成了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把自己做小了,还让大家觉得局长真他妈闲得蛋疼,上班没别的事做吗;二是这个群有70多个人,万一出现点差错,舆情都没办法控制。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群只有7个人,那即使这个话发出去了,也能较好控制住不往外传。70多个人,还有不少普通干部,不外传,才怪呢!
推而广之,有些领导就像耿局长一样,喜欢和下属“打成一片”(不光是跟女下属“打成一片”),事实证明,有时候反而“神秘”一点儿会更有利。
这个道理,就像读书的时候,进老师办公室也好,进老师正在上课的课堂也好,老师都要让你喊报告;又像工作的时候,进领导办公室,不管门开不开着,你都要先敲个门,得到领导允许后才能进......总之,领导与下属还是要有点距离,端着点架子,让他们觉得你高深莫测才好。千万不要像耿局长一样,一点架子也没有,如果不看备注,还以为是个办公室收材料的办事员在吆喝“收到请回复”。
2、能不说就别说的话,他说了
我们说耿局长没有架子,不但体现在吆喝“收到请回复”上,还体现在用商量的口吻说那事儿上。
如果说这句话是准备发给老婆的......那说实话都老夫老妻了,例行公事了,这句话办事的时候口头表达一下就行了,干嘛要发在微信里?......何况,看了耿局长的照片,这个年龄,理论上他老婆如果是同龄人,也不至于能让局长刚忙完工作就兴致勃发。
所以这句话大概率是准备发给其他女同志的......怎么说呢?我们外人都看得恨铁不成钢。这年头有个别领导干部,平时对下属、对行政相对人,都牛气冲天的,却在小情人面前就低声下气,服软做小。
正如以前我举过的一个真人真事例子:
江南省某市市委常委兼县委书记,孤身一人在异地为官,就和一个未婚的女大学生村官好上了。不久之后,就把村官提拔为团县委副书记,又过了一年,又把她提拔为团县委书记。结果这位团县委书记就把自己当成了正房(反正正房在外地),对书记控制极严。书记白天处理公务,晚上要有应酬,应酬完还要到她那儿去报道。一旦不去,就各种作各种闹各种威胁举报。
书记苦不堪言,然而又不敢不去。为了掩人耳目,每次都让司机把自己送到住处后,等没人的时候,再自己骑自行车骑两三公里到她那儿(前几年,县城里那时候还没出租车更没网约车),非常辛苦。
有一次早上五点多,书记跟女的闹了矛盾,被女的赶出了房门。没办法只好自己往住处慢慢走。半路上有早起的行人认出了书记,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问他怎么这么早就出门。他只好说,我特意早起,来检查街上的卫生!其狼狈如此。后来被抓后,书记说,某种意义上感觉如释重负......
所以耿局长啊耿局长,这不是在跟上级领导请示汇报,有时候见机而作、当机立断也可以嘛。
今天这是局长自己手抖,发到了群里,自爆了。如果不自爆的话,说不定日后哪天,小情人就把这个截图一下,当做武器来控制(对付)局长了。所以这种可说可不说的话,最好别说。即使要说,也要分清楚时间场合再说。你与其在微信上说得这么硬邦邦,人家截个图就能作为证据,还不如在两个人耳鬓厮磨、坦诚相待的时候,咬着耳朵轻轻说,既浪漫又调情还安全......
3、看似不学也没事的技能,他真没学
总体来讲,在耿局长身上,“以干代学”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要是能看看耿局长的对照检查材料就好了,看看有没有“以干代学”这一条。假如耿局长把督促大家交材料的工夫拿出来,学习学习领导干部在微博微信上出纰漏的负面典型案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近有某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在微信群里求抱抱。然后小情人还真的在群里“抱抱”。
远有某县卫生局局长把微博当成QQ,在上面直播开房。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是很好的教材。结果耿局长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同志们,“本领恐慌”要人命啊!
说到底,除了要将这些负面典型案例引以为戒,还要学什么?
一是要学互联网工具的基本操作知识。
比如要学怎么样撤回消息。2分钟之内,微信消息是可以撤回的,手快的话撤回就完事了。怕就怕看到消息,再点个删除,那就完蛋了。
比如要学把小情人置顶,比如要学用两个微信号(工作号和生活号区分开),比如要学设置不同聊天背景......
可以参考下图:
二是要学危机处理知识。
发生了问题,要第一时间立刻处理。这方面耿局长的应对完全不及格。
想当年,我还在海事局的时候,某天整个省海事局的团员青年QQ群里,某同志的QQ发布了如下信息。
当时我们一致评价,劲爆!看这个话,就知道是老婆用他手机发的。没有人搭话,大家都沉默了。
过了不久,他本人在群里发了条信息,水平很高:
什么叫章口就莱,大家见识到了吧。说得煞有其事,就好像他的号真的被盗了一样。
这就叫做危机处理能力。不管怎样,编一套瞎话,胡乱解释,也要把这句话解释一下。
比如,可以说,自己是明天要去做一次(核酸),不戴(手)套了。因为自己之前自我保护意识强,都戴手套......
比如,可以说,自己是发给老婆的,不小心发到群里了......
说到底,视野还要开阔一些,也可以多学学其他地区别人是怎么应付危机的。
比如,对岸有个民代叫王定宇,被记者抓拍到与小17岁的美女发言人颜若芳同居。王定宇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不是同居,就是单纯台北房价太贵,租房子也贵,他与女孩子一起合租而已......
再比如,对岸还有个民代叫李显荣,与某女子搞婚外情,女子丈夫请人跟踪,并与警方在酒店现场抓奸成功,搜到用过的卫生纸,并验出两人的DNA。李显荣则辩称,“是因轮流上厕所,个性比较节俭,跟女方共用一张卫生纸,才会有两人的DNA”。......
所以啊,我们的结论是什么?解释总比不解释好。哪怕这个解释荒诞不经,但他也是个解释,也好过沉默不语不进行危机处理。
当然了,最厉害的还是网友帮耿局长想出来的最新解释:
高,实在是高。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更多文章,请看公众号“你一直在玩儿”
明天做
是指交办的任务耿局将在明天完成。高效迅速,主动反馈完成时间节点。比敷衍而过的“收到”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一回吧
是指耿局在确认做这个材料是否只用这一回?耿局认为这是专项任务应该就一回。但从严谨求实出发,还是在群里确认一下,所以问“一回吧”。
不带套了
是因为徐发布任务要求“成册装订”。文件装订后很多人喜欢加个文件套,显得正式。但这其实有些形式主义,干练的耿局主动提出“不加套了”展现出实干的作风。
耿局回复的挺好的,是个高效、严谨、务实的好干部。
有意思,大家还记得“抱抱宝贝”的那货吗?
一张简单的聊天截图,坐实了老赵和老陈“有一腿”。因为,单纯老赵发了“宝贝,下午好,下午组织部来局里考核我,让我抱抱宝贝,我爱宝贝”可以耍赖是发给老婆的。
关键老陈迅速回应了,拿洁尔阴都洗不干净了。
这回,出来了个老耿。老耿在群中所言,虽然文采上不及老赵,字数上也不多,但简单粗暴直接了当,传播效果更广。
老耿好在没有人回应,可以洗下,比如说是给老婆发的。
但真的给老婆发的,就没事了吗?别的同志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老耿在想明天脱了裤子不戴套干。满脑子男欢女爱,能安心工作吗?这得多憋的慌,和老婆预约一下啊?
况且,即便是普通内容想发给老婆,最终发到工作群里,应该吗?难道就不仔细看下吗?这么露骨的话语都能发错地方,老耿对待工作细心吗?
不管咋样,这官是当到头了。
另外,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群聊时候,最近发言的人,会在显示在未打开的微信群上。在粗心大意的情况下,有时候就会把群当成最近发言的人的微信。
比如老赵,前面的发言是老陈,大概率老赵面对组织部考核,觉得又要升官了,一兴奋的就看走眼了,以为这是老陈的私人微信呢。
按照这个逻辑:
我突然很好奇范姓同志的性别,嘿嘿!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