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 14 日发布的央行工作论文中提到「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第3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劝人工匠者,尽是文科人。

这里让大家复习一下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知乎用户 @魔法少女小垣 的诗篇,简直专门为这篇论文而做:

大国工匠不知愁,一年到头忙盖楼。

忽见鬓头斑白色,方知文人在耍猴。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情美国人也发现了。

youtube.com/watch? 近日,一段讨论“中国官员大多出身理工科”的美国谈话节目片段引发热议。节目中 ,嘉宾称中国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理工科,中国政府中任职于决策机构的许多官员都是工程师出身。对此,一旁的主持人表示不可思议,期间一度没忍住打断问道:“难道不应该是律师出身吗?”随后,这名主持人感叹“这跟西方政客的理念完全不同。”有网友看完后表示:律师善于争论,善于制造新的麻烦;而工程师则擅长建造和建设。这就是根本的区别。

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timexpl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其实说得比较隐晦。

它背后的真实意思是,直接在生产制造一线创造财富的人比例不够高,而在流通领域挣差价的人比例太高。本质上还是经济的脱实向虚。

但需要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比例是这样?人都是趋利的。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再者,这件事情上,央行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user avatar   huo-shen-ba-hao-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行工作论文的确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但是这不是文科生的问题,甚至不是文科教育的问题。

相较于实体经济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确拉胯的很,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电影在进口美国大片;小米华为让国外消费者掏出真金白银,粉丝圈则号召哥哥的专辑“能买一张买三张”;中国互联网建设领先世界,而小说领域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一个是天蚕土豆,一个刘慈欣——刘慈欣还是个电工。

显然,比起理科生主导的产业,文科生主导的产业发展确实落后。但是这跟文科教育如何,文科生收多收少毫无关系,因为文化作为主观性比较强的产品,其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核心消费人群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得直白点,谁掌握着钱袋子,谁能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大多数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级有钱有闲有审美,是文化发展的引领者,没法得到中产承认的文化产业往往走不远,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斯特恩改造经营NBA,逼着运动员穿西服,向着中产阶级审美靠的原因,受众是全民的文化产业更是如此,一个反面案例是:白左文化为何如此盛行?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中产确实很白左。

而在中国,中产阶级,特别是中产阶级男性,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基本缺位,他们天天996,月月供房贷,娱乐专挑不花钱的,这就造成美国男性消费力可以轻易支撑起数千亿规模的体育产业,中国却连堪称国民运动的足球都没办法靠日常运营盈利。

那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权在谁手里?学生、房东、月光族,她们的审美决定了中国文娱的规则,决定了粉丝经济、氪金游戏、耽美剧甜宠剧成为主流,这样的情况下,你就算把黑泽明、希区柯克、詹姆斯卡梅隆一起搬来,大概也只能多拍几部《陈情令》。

所以,中国文化批判特别发达,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无论如何批评,文化产品水平就是上不去,毕竟,我们上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网上再怎么群情激奋,耽误不了他们赚钱。”

这不是文科生的问题,这是中国的问题。


user avatar   piyajiebaol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典型的倒果为因

不改变现有的劳动报酬体系,而只是一味加大理工科教育力度,培育更多理工科专业学生,也只会在微观上增加未来毕业生的跨行业择业成本,在宏观上加深结构性失业风险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行说的对啊,就拿这篇论文里“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结论来说,一没有论述逻辑,二没有数据支撑,三没有相关引用,比如附上东南亚哪个国家文科生比例是多少,历年经济增速是多少,国际环境如何,这肯定是缺乏理工科思维的研究者写的。如果一个接受过完备理工科教育的研究者,敢在论文直接下结论而不附上任何论证过程及相关数据及引用,那估计连大学专科都无法毕业。

从这篇论文就可以轻易看出,缺乏理工科思维就容易变成只懂政治,只会喊口号下结论的虚空传声筒。如果全社会都是这种只讲政治,只喊口号的精神统治者,那谁来踏实工作,认真研究来为社会创造足够的果实?大家都在坐办公室喊口号讲政治,那怎么会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对东南亚经济的研究,我建议多看看日韩两国的文献,毕竟他们的企业在东南亚经营多年,也算是东南亚地区的最主要海外投资者。

我给论文作者推荐一篇三菱综合研究所在2011年发表的名为《東南アジア地域の産業界における高度産業人材育成の現 状・課題とニーズ》的文章,里面以对研发生产类日系企业及本地大型企业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了东南亚六国大学生特别是工科院校毕业生问题。

比如他们认为泰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质量不高。电气,机械,IT专业毕业生人数量也算充足,但企业希望雇佣有经验的员工而非新人。材料化学方向则显示出高端人才不足。

越南制造机械类大学毕业生充足,但有经验的太少,土木工程人数充足也同样缺乏技能,且离职率过高。

这篇材料150多页,对东南亚各国的分析结果也有差异。仔细找的话,不管赞成或反对“文科生太多导致东南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观点的研究者应该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论据以供引用。如果让我替央行写的话,只要给好结论,随便指哪打哪,相信可以更有数据支撑,让理工科学生心服口服。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东西能发出来,感觉就是个“文科生”写的。

东南亚国家,是指哪几个东南亚国家呢?具体名字是?

他们国家的文科领域的大学生占比百分之多少?跟理工科的对比是多少?

有哪些经济学家研究过这个方向?引用在哪里?用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出的?

写的人知道不知道?自己的讨论的领域,经济学也好,政策学也罢,人口发展也好,都属于社会科学,但是由于中国没有彻底的分开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和文学艺术(art),所以以上几门学科在中国都被人理解为文科。就是说,论文写作者认为自己所研究的领域的人太多了,应该减少。自己所研究的学科不重要,应该适当取消。

很多应对之道是自己拍脑子想出来的——与此同时,作者还说社会创业的都是年轻人。那么年轻人是指30岁以下呢?还是35岁以下?这种想当然的结论,令人匪夷所思?他怎么知道30-50的这个档的人创业者占比一定低于年轻人的档?数据在哪里?

我的看法是相反的,这种东西能作为央行的工作论文发表出来,证明我们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够好,逻辑思维水平很低,应该重点加大社会科学的发展,提高大学教授的水平,不然教出来的人都分不清楚社会科学和文学,把经济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论文写的跟一个文学家一样,不用引用,逻辑性很弱,没有数据,全靠个人想法,这倒是很有意思。

最后,整个对策建议部分,看不到任何针对具体一点的建议。全部都是套话,空话。分析的角度既片面,讨论又不深入,好像说了很多,其实都是老生常谈,实际内容很有限。哎,算了。


评论区列举四个作者为:陈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经济调查。徐瑞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唐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养老保障改革。高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一定要把背景放出来。但是作为一个学术圈的最底层,我认为:好的经济学家也有烂作品。不是每一部都好。别说是经济学博士,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犯错的时候。这篇论文的水平相当一般,尤其是结尾部分,不是一般的问题了,而是根本算不上学术作品了,不严谨,不客观,科学性较弱,文字过于主观,逻辑思维不连贯,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在哪里了呢?

我承认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水平也许很高,也许这个作品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真实水平,也许他们是大师。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他们的学术水平,只是在讨论这个作品本身的质量,逻辑,理论以及实用性

学术论文有几个严重的红线,编辑们在审稿时会特别注意,而这几个红线的错误,被这篇学术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都犯了一便:

第一:描述重要问题时,尽量加足够的,以实证为基础的,或者是成熟的理论作为引用。并且尽可能的多加。整个建议部分,引用屈指可数(很多都不是引用,而是对文章的注释解释,还是孤证,自圆其说而已),尤其是很多结论性的语言,完全不具备说服力。

第二:学术论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平级的学者(peers),或者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这个论文的建议中的几点,并没有专业度。对待问题的方式给的第一点是:“保持敬畏之心”。第二是“观念转变”。第三是“未雨绸缪”...如果是这种应对方式,前面的论证意义性很弱。还不如直接写综述。前面的数据和自己结论的相关性到底在哪里呢?好的论文应该是具有实际意义,敬畏之心,观念转变,基本是空话,套在任何话题,任何学科,甚至物理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都说的过去。何必花时间去论证呢?编辑是否让他们修改过?

第三:用语主观性极强。比如在文章最后,原文中说:“创业的都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这种风格跟知乎建政回答问题的用语根本没有两样。完全不像是严谨的学术论文。多少房价算是高? 数据在哪里呢?就算是实话,也应该用较为客观的语气和详实的数据,严谨的逻辑,不然就不是在写论文,是在写知乎。

第四:无理论支撑。完全是简单的行政概念。比如增加教育。

第五:没有理论支撑虽然会让论文显得学术性不强,但依然可以理解,尤其是在工作报告这种论文的基调上,但是政策也只有宏观方向,完全没有具体意见。比如作者(们)说提高母亲和少儿教育。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呢?具体方法是?提高哪些地区的?提高城市的还是农村的?现在母亲和少儿教育在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完全没有提。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整个建议部分完全都是。不具体的建议让我觉得我在看报纸,看新闻,而不是在看学术论文。

都写成这样了,就别在说大V们的水平低,看不懂了。这么口语化的表达,原文中都出现了”爹挫挫一个,娘挫挫一窝“这样的注释——有一刹那,我还以为自己在看故事会!!


user avatar   kan-xing-kong-de-cang-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话不多说,敢问写文章的人,说的是哪几个东南亚国家啊?这里头区别可大了去了,有基本不搞国家政权全盘更迭的越南、老挝、文莱、马来西亚和李家坡,也有三天两头闹军变的印尼、缅甸、泰国和东帝汶,菲律宾那就更是个异数,北边军人政府跟贪官来回拉锯,南边棉兰老独立军三天两头要建国,怎么看都是和文科生太多没关系吧?

嗯,看来作者想论述的是这些个国家都不重视理工科教育建设,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敞敞亮亮说出来不好嘛,非得找机会喷一句文科生,旁敲侧击地说理工科有多重要╮(╯▽╰)╭

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大部分是站在既得利益位置上的文科生。所谓他们吃饱了就会想法子阻止小人物有的吃,如果所有人都参与内卷文科,那么大家就成了办公室里喊口号的尸位素餐者,谁也不会老老实实创造产值还不给自己留一点残渣(╯‵□′)╯︵┻━┻

所以既得利益的文科生眼珠一转,旁敲侧击举了一堆不痛不痒的例子,号召大家都去接着卷理工科,抢本来擅长理工科的朋友们的工作机会,完全变成只为他们贡献产值的机器╮(╯▽╰)╭

这样既清理抢食的小人物,又创造了新一批生产者,两全其美。

レ(゚∀゚;)ヘ=3=3=3


user avatar   da-fa-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科相当于一辆汽车,文科相当于各种润滑剂,其他娱乐学科就一言难尽了。

理科在普通老百姓的理解中就是数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等等,主要是各种发明创造以及实际应用。文科呢,就是把理科的各种成功妥善安置。套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科就是巧妇,理科就是米、就是火、就是锅。文理相合才能做出一锅好饭。

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说,巧妇太多了,米面油不够用来!

结论过于随意,观点倒是新颖了,也没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但也是当下一个社会现状。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丑国对我们半导体芯片制裁,华为这些科技企业被卡脖子,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很薄弱,但这些都是理工科范畴。

理工科是实体经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石,诸如解决EUV光科机的技术难题,而不能靠着文科去和老美pk。

关注 @光年meo屋 ,社会心理学领域


user avatar   zhang-zun-hao-13-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还别说,央行这个论点相当新颖,一般人一时半会还反应不过来。

对于“文科生太多”这个事情,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全面,应该改成“专业不实用的人太多”,因为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都多了。

新闻系、中文系、哲学系、艺术类的专业,确实有很多人觉得招生过多了。但是请问,难道一些传统过时的工科,比如电气、汽车、采矿之类的专业,招生就不多嘛,毕业生就业不难吗?难道生化环材这种天坑专业坑的人还少吗?

所以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城市里的人太多了,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导致了城市房价高、城市就业难、农村人烟稀少、粮食和猪肉产量下降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而且需要大量进口、生育率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来如果这个社会高学历的人不多,那么谁高学历,谁就能赚大钱,其他人老老实实做底层工作,大家都心服口服,只会埋怨自己当时没有好好读书。

现在好了,个个都是研究生博士生,个个都自我感觉好到爆,更不要说985毕业的和海归的,没人愿意种田养猪,没人愿意干底层工作,个个拼命往BAT和央企国企公务员跑,没找到好工作就抱怨社会抱怨政府。

这好吗?这不好。




                 

相关话题

  谁能简单解释一下经济学中的BLP模型? 
  中国古代是金本位吗? 
  dea怎么用???有什么软件??? 
  按目前这种情况,中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吗? 
  关于美元和人民币作为货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 2021 年第三季度例会,将会释放出哪些信号? 
  如何看待 2017 年 8 月 M2 同比增 8.9%,创历史新低? 
  假如中國在60年代, 用開放的經濟政策, 吸引外資, 能否溫和地工業化?減少剝削農民(經濟學討論)? 
  有没有人觉得社会学令人感觉是一种很左翼的学科,为什么? 
  农场主与农业工人、地主与佃户,这两种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身依附程度的不同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1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18.3%,实现稳健开局?
下一个讨论
凯迪网于2021年4月15日发表了《凯迪网编委会致广大网友的一封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