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可能是太无聊了
我开始看起了干(乾)龙(隆)大帝的诗……
以前可能是戴着有色眼镜吧,一直觉得他的诗又多又差,味同嚼蜡。
但是好好读了下他的诗(我确定读的还是比较辛苦的……),他的诗还是有一些不错的(不容易啊),于是整理了一些我比较喜欢的,也算给他洗个地吧(打钱)。
乾隆的诗,立意都比较正,也不乏佳句
比如悯农的“可怜终岁苦。享利是他人。”“还忧租税重,催迫不相假。终岁事辛勤,农夫莸利寡。”“所怜务本民,忍饥藏种子。”三观简直超级正啊喂,当然嘴上肯定是要说好听的,骄奢淫逸起来他也一点不含糊的。
写景的有咏荷中的(不是夏雨荷)“芳心不肯舒,半为蘋蒲掩。”很温婉活泼。
咏史的“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后一联我竟然莫名的很喜欢。
还有给观武举射箭的“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全诗很清新俊逸,有几分李白古风的味道。
当然,最好的还是他给富察皇后的上百首悼亡诗,足以称得上情真意切:“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别后已杳杳,忆前犹历历。”“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潸然。”“似彼何妨别,如予岂重逢,拟向天孙问,白云千万重。”“其来不告去无辞,两字平安报我知。”
尤其是“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说他渣,其实也未必。
好了,暂时举例这么多,乾隆,打钱!
最后说一句,不宣传,因为我真的是在那啥里淘金,才凑了这么多,正经人,谁花时间淘这个啊……
《天聪实录稿》记载: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图大位……”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清世祖实录》卷六,顺治元年七月壬子。
《清太宗实录》所载,满洲大臣直白:“昔太祖(努尔哈赤)诛戮汉人,抚养满洲。”
本朝崇德三年七月,奉谕旨有效他国裹足者,重治其罪。
雍正:“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雍正在他自述的《大义觉迷录》中说“至于我朝之于明,则邻国耳。."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州,由满州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原无损于是非之公,伦常之大。倘若外国之君入承大统,不以中国之人为赤子,则中国之人,其何所托命乎?”
乾隆时,表达的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顺治:“中国这地方,能守住就守,守不住的话,从哪来回哪去”
顺治继位之后,曾明确表态:满洲与明朝,“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康熙上台之后,曾说:“朕非中国之君。”
到了雍正时,雍正说:“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还有一句是:“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后上谕》:「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 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
————————————————————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同盟会誓词
邹容《革命军》:“满洲人率八旗精锐之兵,入山海关定鼎北京之一日,此固我皇汉人种亡国之一大纪念日也!。”
雷铁崖的《中国已亡之铁案说》“故夫中国之亡非亡,定于汉人之为主与否。历朝易姓而汉人不易,故中国不亡,若中国之君为异族,则中国决定为亡国,次直截了当之言,一见而解,无须援拒法理。”
章太炎《革命军约法回答》一文对此曾有透彻的说明:“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稍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管仲
“夷狄璧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季布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冉闵
“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彼狄夷贱种,皆人面而兽心,强则侵寇,弱则卑伏,不侍恩义,特以威服之耳。” ——李世民
“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魏征
“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刘伯温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司马光
唐太宗还说过:“此夷不服王化可戮之”
以下摘自《贞观政要》:
魏征:“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魏征:“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李大亮上疏太宗》)
“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李大亮上疏太宗》)
太宗:“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唐会要》记载:
“戎夏不杂,自古所诫。夷狄无信,易动难安,故斥居塞外,不迁中国。”
李白:胡无人,汉道昌。
苏东坡:“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辛弃疾:古今有常理,以夷狄之腥秽不可久安于华夏。
刘伯温:“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於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
程颐:“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王夫之:“谓夷狄知有母而不知谁为其父,虽得天下,立法治民与禽兽同。”
韩愈:“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
卷六十七《乌春传》:“狗彘之人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女真岂可为亲也。
最应该被宣传的一首乾隆御制诗是《嘲刘统勋》,诗中重申了新疆地区(诗中暂称“旧疆”,之后由乾隆本人以故土新归,改名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绝不能犯“珠崖弃置”“养奸止戈”的历史性错误,驳斥了刘统勋(刘墉之父)关于从哈密以西撤军的愚蠢提议。
以前没人宣传,今天我帮他宣传宣传。
集赛伊犁历一过,珠崖请弃竟如何。
我非勤远惟观火,卿误养奸作止戈。
究胜寒蝉原所谅,堪称老马可无讹。
犎牛骑进阳关矣,只恨难为叩角歌。
原注:犎牛即骆驼也。
刘统勋以协理总督,转运军储驻巴里坤。逆贼阿睦尔撒纳之叛,煽阿巴噶斯哈丹等扰我台站。将军永常闻风恇惧,自木垒退师巴里坤。刘统勋轻信不察,率议弃地退保哈密。审尔,则何以不数月间,大军旋收伊犁,逆贼亦何至穷蹙远窜耶?朕烛照其谬,虑摇军心,命褫职治罪。今旧疆荡定,逆贼指日就缚,念刘统勋一书生也,军旅非所娴,且非所职。设令模棱者,处此转以缄默自全,而奋发吐露,尚知急於公事,是其识虽乖,而心可谅,爰畀以原官,并拈此嘲之。
这个真没有。
写诗是个技术活,这不是摸彩票,是有天花板的。偶尔那天灵感特别好,超常发挥,比平时高出一阶,这个有的,再高不可能。是只鸡的水平,蹦跶四万次最多也就窜到房顶,上天就想多了。
乾隆诗品介于不会和初学者之间。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狗屎,超常发挥能达到初学者水平,这就是他老人家的上限了。
比如《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
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别有致,
田家风景绘真情。
“最燕京”,“岂定评”有点懵,典型的为了押韵什么都干得出来。但大体还算通顺,带点画面感。
还有给水晶宫队写的一首:
春云欲泮旋濛濛,
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
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
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
月明度曲水晶宫。
使劲顺着去理解,大致能看明白他要描的画面。还掉书袋用了个典,李子牟瓜洲吹笛。然而写得僵,真是二字尤其拉胯。
写钱谦益的有答主谈过了。钱谦益大节有亏,乾隆嘲讽看着爽,但那句屡见咏香囊也莫名其妙。
这就是乾隆诗歌的特点,总是为了押韵凑字,生硬突兀。初学者都这个毛病,其实特别理解,我小时候瞎写也这个味。但是我长大自知就不写了,乾隆是皇帝,放飞一辈子,写了四万首黑板报体。
写段对话《好诗》
乾隆:和爱卿,你说朕的诗,写得怎么样啊?
和珅:皇上是何等人也?您写的诗,那自然是好诗了。
乾隆:可老百姓怎么不传颂朕的诗呢?
和珅:那是老百姓没品位,没见识,不知道什么是好诗。
他们欣赏不了皇上您的诗,是他们的损失,不是您的损失。
乾隆:你说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低,可那些文人,欣赏水平应该不低吧。他们怎么也不传颂朕的诗呢?
和珅:文人嘛,自古相轻,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眼里自然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他们不传颂您的诗,实际上是嫉妒您的才学。您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
乾隆:可是老百姓和那些文人,喜欢传颂唐宋那些著名诗人的诗词。
朕是不是不如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啊?
和珅:人嘛,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品味,总爱崇古,甚至是古非今。
唐宋那些诗人,和咱们大清朝离得远,在评论者的眼里,就有了朦胧之美,所以他们喜欢追捧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
乾隆:可能朕确实不如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吧。
和珅:皇上可别那么说。这三个人,怎么能和皇上您比?
您文武双全、经天纬地,乃是造福百姓的一代圣主,已立千秋之功,必传万世之名!
乾隆:朕和他们比诗,不能拿皇上身份压人啊。再说了,李白、杜甫、苏东坡,也很有名啊。
和珅:他们只是在诗词方面有造诣,能留名;您在任何方面都有造诣,都能留名。
李白、杜甫、苏东坡,虽有名气,可是遇不上您这样样样完美、无所不通的君主,真是人生之大憾啊!
奴才虽然不才,却有幸得到皇上赏识,比之李杜等人,真是万分幸运哪!
乾隆:咱们两个是圣君贤臣,必然会一起扬名千古的。
和珅:奴才都是托皇上您的福,奴才可不敢居功。皇上您能没有奴才,奴才却不能没有皇上啊!
乾隆:不过,朕觉得,论诗歌,朕确实比不上李杜等人。
和珅:奴才时时感念皇上您的恩德,所以看着皇上,打心眼儿里觉得千好万好。
皇上就是错的,奴才也觉得是对的。
何况皇上您的诗是真的好,再经奴才的眼睛一看,更是觉得,真是好上加好啊!
乾隆:你的这份忠君、爱君之心,倒是值得赞赏的。
不过,今天朕要你把这份爱君之心先放一放,不带偏见地评论诗作。
和珅:奴才觉得,就算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词比您好,那也是有原因的。
古人云,“穷而后工”,诗人的命运越坎坷,越容易写出好诗来。
李白怀才不遇,杜甫饱经战乱,苏东坡几经沉浮,他们境遇不好,才写出好诗来。
本来这三个人,天资是不如您的,可是您被老天眷顾,且具雄才大略,一路顺风顺水,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井井有条,没那么多坎坷经历,所以诗歌水平才比李杜等人略逊些。
换言之,也就是您为了顾好家国、做好大事,牺牲了一点儿作诗的技艺。
这乃是您对苍生、对万民的恩德啊!
乾隆:嗯,你说的有理。
和珅: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您虽然比李杜等人略逊一筹;但是,您的诗歌中的浩浩帝王之气、凛凛圣主之威,是他们拍马也追不上的!
乾隆:可其他皇帝,也有会写诗的啊。
和珅:他们只是偶尔写几首罢了。
您写了这么多首,放在一起,便有了特殊的史学价值。
杜甫之诗,被称为“诗史”;您的诗,也是如此!
而且,杜甫只是从一个小官的角度去记录历史,您却是从天子之角度记录历史,您比杜甫站得高多了、看得远多了!
所以,杜诗只是普通的“诗史”,您的诗,却是彪炳千古、无与伦比、空前绝后的“诗史”!
乾隆:还是和爱卿了解朕哪。你说的确实在理,朕要好好赏赐于你!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罗天大醮的篝火晚会见识过他的禁制术法,让人印象深刻,上图,过百赞上视频。
…………………分割线…………………
抱歉了各位,我要食言了。
编矣匿名不能上传视频,之前想着取匿的,现在不行了。老爷子又把我们召集过来了,不过这次没说什么事,只是交代我们最近随时做好准备。我们也不太敢问,不过好像不是因为唐门这件事。这次见到他们几个后发现大家都变强了,萧霄的事对大家打击挺大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线索。接下来我们就要没日没夜地训练了,老爷子专门安排的,指导我们几个的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长辈。近期都没时间上编矣了,这次任务后再来和各位聊天。
再次对各位说声抱歉!等这次任务过后一定取匿传视频,或者直接发gulogulo。
ps:我怎么可能是藏龙那个死胖子,他那天拍的全是玲珑,第二天一早就被花儿她俩打了。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豆瓣评分有过权威性吗?
这还不如说微博新闻具有客观性呢。
再加个知乎人均收入具有普遍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