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宋文帝刘义隆执政三十年间基本解决了自己能够解决的所有政治问题,稳定了国家局势,开创了南朝罕有的数十年治世,是两晋南朝难得的明君,也完全当得起“文”这一谥号。但整个两晋南朝始终存在无法彻底解决又无法绕过的两个矛盾,而文帝也在与这两个矛盾带来的政治问题的不断斗争中葬送了自己。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开启者,要理解文帝一朝的政治问题首先要理解东晋易代的核心问题,皇权不振,地方势力过强。刘裕在义熙年间以京口集团的强大军力,组建了全新的中军,以谢晦为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分掌内外军,牢牢把握禁卫军权的同时互相牵制;永初元年,刘裕“复置五校三将官,增殿中将军员二十人,余在员外。”大大增强了台城和殿内的禁卫力量,同时还组建了太子东宫卫队“置东宫殿中将军十人,员外二十人”、“置东宫屯骑、步兵、翊军三校尉官。”成为羽林军的辅助力量。
在创立了的新的禁卫体系,组建了强大的中军之后,刘裕对外军体系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宗室镇强藩,荆州历来是南朝第一重镇,永初年间出镇荆州的正是后来登基为帝的宜都王刘义隆;刘裕依靠北来流民组成的京口集团夺取了政权,故北来流民最为集中的徐兖二州同样是重中之重,永初年间镇徐、兖、南兖刺史者有长沙王刘道怜、南城侯刘怀慎、彭城王刘义康。其次削弱方镇,“初限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豫州南临江浒,北接河、洛,民荒境旷,转输艰远,抚莅之宜,各有其便。淮西诸郡,可立为豫州;自淮以东,为南豫州。”、“又分荆州十郡还立湘州,左卫将军张纪为湘州刺史。戊寅,以徐州之梁,还属豫州。”对强藩大藩进行了分割限制,又为宗室诸王配置僚佐,对其进行掣肘。
也就是说,宋武帝刘裕给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了一个中军远强于外军的政权,并且看似颇为巧妙的安排了辅政格局,以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傅亮为尚书仆射,谢晦为领军将军;王敬弘为吏部尚书,刘义庆为侍中,在中央牵制徐傅等人;檀道济以护军将军出镇南兖州,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镇江州,以外军强藩威慑中央,擢升王弘卫将军的同时,得开府仪同三司,使其在地位上能与檀道济相若,起到牵制檀道济的作用。
但刘裕忽视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外军遭到削弱,宗室诸王大多年幼且受到僚佐的限制,难以作乱的同时也无法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第二,强大的中军系统掌握在极少数官员手中,一旦这些人形成利益共同体,皇权将受到巨大威胁。檀道济出镇南兖州之后,掌握建康外军的护军将军空缺,由傅亮兼领中护军。也就是说,此时徐羡之以司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傅亮尚书令兼中护军,谢晦领军将军、中书令,三名辅政大臣完全掌握了刘宋王朝的军政大权,皇权已然被架空,而此时出镇南兖州的檀道济和江州的王弘已经无力对抗掌握强大中军的徐傅等人,只能在接下来的废立之事中听其行事。景平二年,徐傅等人先后废杀庐陵王刘义真及少帝刘义符,迎立出镇荆州的宜都王刘义隆为帝。不仅如此,在刘义隆抵达建康登基前,徐傅等人就已经安排好了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虑太祖至或别用人,故遽有此授。精兵旧将,悉以配之,器仗军资甚盛。”
以上就是文帝即位时刘宋王朝的政治局势,此时文帝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合法性不足:文帝并非以礼法即位,而是“废昏立明”,或者说是辅政大臣集团政治野心的产物
权臣把持朝政:在内徐傅二人掌控最高政治权力,在外谢晦镇荆州,檀道济镇广陵,控制两大军事重镇。
文帝登基之初只能对徐傅等人优抚有加,徐羡之进位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允许谢晦赴任荆州,事实上谢晦非常担心文帝记恨杀兄之事不放他赴任或将荆州另许他人,文帝即位,晦虑不得去,甚忧惶。及发新亭,顾石头城喜曰:“今得脱矣。”,而文帝此举一方面安抚了谢晦,一方面可以取得领军将军一职,徐傅二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徐羡之等欲即以到彦之为雍州,帝不许;征彦之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又“帝以王昙首、王华为侍中,昙首领右卫将军。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以荆州府心腹为高级禁卫武官,掌握了宫内禁军军权,人身安全得以保障。同时加强宗室力量,以南徐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为骠骑将军、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刘义恭为抚军将军,封江夏王,刘义宣封竟陵王,刘义季为衡阳王。
由于文帝逐渐控制了禁军,徐傅二人也感受到了来自皇权的威胁,并主动提出“奉表归政”,归还了部分权力,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的规劝下“复奉诏摄任”,此时徐傅二人的最高政治职务仍未解除,尚书、中书二省受其节制,傅亮还担任外城禁军最高长官护军将军,所以尽快除掉徐傅二人,文帝才能掌控朝政,收回全部禁军军权以对付荆州的谢晦,“至是上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声言北伐,又言拜京陵,治装舟舰。”“朝士多谏北征,上当遣外监万幼宗往相咨访。”文帝以北伐为名迷惑了徐傅谢等人,使其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又拉拢王弘、檀道济,分化了辅政大臣集团,徐傅二人无力对抗,只能伏诛,而檀道济的倒戈更是直接宣判了谢晦死刑,元嘉三年谢晦兵败被杀,荆州军政收归朝廷,文帝彻底解决了辅政大臣集团,收回权力的同时也解决了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除掉辅政大臣集团最大的受益人自然是文帝本人,除此之外,琅琊王氏成了大赢家,为了对抗辅政大臣集团,文帝必须依仗拥有雄厚政治资本的世家大族,“诛徐羡之等及平谢晦,皆昙首及华力也。”王氏兄弟居功至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同样参与废少帝的王弘不但没有遭到追责,还被委以重任“进位司空,封建安郡公,固辞见许。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刺史如故。徐羡之等以废弑罪,将及诛,王弘以非首谋,且弟王昙首又为上所亲委。事将发,密使报弘。徐羡之既诛,迁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给班剑三十人。”王敬弘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然而“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即便这样,仍然在元嘉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除此之外,出身陈郡殷氏的殷景仁、南阳刘氏的刘湛、荥阳郑氏的郑鲜之、顺阳范氏的范泰等人先后担任侍中,门阀世家身居高位威胁皇权显然不是文帝想看到的,他一方面对王氏兄弟多加防范,另一方面开始扶持宗室辅政,“六年,司徒王弘表义康宜还入辅,征侍中、都督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持节如故。二府并置佐领兵,与王弘共辅朝政。”、“九年,弘薨,又领扬州刺史”、“十二年,又领太子太傅,复加侍中、班剑。”同时又以王氏兄弟分权以牵制刘义康。
在这一阶段,文帝以荆州方镇兵力组建了新中军,建立了自己的禁军体系。同时以宗室和士族共同执政,互相牵制,形成了稳定的政局。这一时期也是刘宋王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国内各种政治力量都处于皇权的直接控制之下,维持着平衡状态,这正是创立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社会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随着王氏兄弟的相继去世以及文帝本人的身体状况,彭城王刘义康的势力不断膨胀“既专总朝权,事决自己,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以下,并委义康授用,由是朝野辐凑,势倾天下。”并将手伸向禁军,时任领军将军的刘湛与刘义康有旧“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自此文帝构建的平衡局面不复存在,也使得文帝和刘义康决裂,元嘉十七年,文帝诛刘湛,“又诛斌及大将军录事参军刘敬文、贼曹参军孔邵秀、中兵参军邢怀明、主簿孔胤秀、丹阳丞孔文秀、司空从事中郎司马亮、乌程令盛昙泰等。徙尚书库部郎何默子、余姚令韩景之、永兴令颜遥之、湛弟黄门侍郎素、斌弟给事中温于广州,王履废于家。”
在刘义康之乱前,我认为文帝的执政基本上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而在一开始提到的无法彻底解决也无法绕过的两个矛盾,也就是都督制和门阀士族开始发力,随着士族力量的膨胀,到了元嘉后期士族集团开始利用各个宗室亲王参与对皇权的争夺起,接下来的问题就不再是文帝能够解决的了。而为了防范宗室,文帝大力加强的东宫力量也最终成为了他被弑的直接原因。
在我看来,特斯拉想石锤掉张女士太容易了好吗?
现在事情这么大了,都惊动到特粉的精神领袖马斯克了。
行车记录不是特斯拉后台都有吗?
不是只有特斯拉能读取(破解)吗?
直接倒出来事发前后10分钟的记录公布大众不就直接锤死了吗?
还轮的上张女士跳脚吗?
至于隐私啥的,涉及面这么广已经不存在隐私问题了,反正特斯拉也不尊重车主,就直接公布呗?
多少数据啊,拘留5天都整理不出来,都不如我们新招的实习生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锤呢,人道主义吗?
还有人在那说,车主不给车就鉴定不了。
行,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特斯拉给一份精选的数据是咋回事?
不用怕网友看不懂,我看不懂,我后面有千千万万网友会翻译成我能看懂的Excel。
你倒是公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