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事故第二天现场拍的那段断掉的手套手指部分,当然血迹已经没有了,这两张照片不至于引起人生理不适,不过,这夹断的指套中,此时还残留着人肉。
为什么不及时把这段短指手套扔掉?我拍照片时,旁边的机器还在运转工作,当时那个断指工人送去医院的同时,落好工装还得抓紧时间抢工期。车间领导很生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30岁都不到的工人注定终身残疾了,不得不走工伤了。一走工伤,领导得背责任,这是影响仕途的事,所以还能因为这点破事耽误时间先把箱体重新吊起来把断指丢掉?不行啊!既然落好了,就赶紧干活!抢工期要紧,拖期了完不成kpi,领导还是背责任的。所以先抓紧继续工作再说。
这件事情,车间工人私下有好多议论,都指责就是加班过多把那个工人加的疲惫不堪精神不集中才导致的事故。可是,那个工人送到医院后(据说两种治疗方案,但无论哪种一辈子注定失去将近三分之二根手指了),车间依旧太平,车间领导还在气急败坏的催工期,双休日工人们依旧要“自愿”加班。
车间领导们气的,无非就是工期kpi催的头疼,这该死的工人又出生产事故,自己还得背领导责任,感慨自己祸不单行命苦苦吧?
当时车间工人私下和我聊天的时候,低沉的说:工厂里千万注意安全啊,宁可怠工慢点干活。工厂是共产党的,身体是自己的,不能拼命啊,自己身体残疾了没人心疼啊。(我们是国企,所以才有“工厂是共产党的”这句话)
顺便一说,在国企工厂里混过的,该知道那里面有这么个现象,就是工伤事故,领导倾向于私了。只要问题不大,工厂给带薪假修养,给你报医药费,还给你一定慰问补偿,交换条件是不要走工伤保险。因为对企业安全生产也是有考核指标的,多了的话会影响领导仕途。但是,这种残疾了的,不走工伤是不行的了,领导其实也很头疼。
尽管如此,“自愿”加班还得加,工时还得压缩克扣(毕竟“制造业严冬”,效益“不好”,工人们还得继续共度时艰呢),尽管心有再多不满,但是一想到家庭的生活开支、孩子的学区房月供和补课费、可能还有给老人的看病的钱,还得强打精神继续干呢。我看见中午有工人打完饭了,坐在工件旁边吃饭,如果设备运行停止,就把饭先停下,戴上手套去调一下工位,让设备继续运行一下,然后擦擦手继续吃饭。
我说,吃个饭也就十几分钟,这么会功夫等不了了?那工人说,那咋办?活都是自己的,早干完早利索,拖期要罚款的。
我回到办公室和师傅说这事,还吐槽说公家的活至于这么拼命。我师傅说,你还没结婚没负担呢,有了家就理解人家了。人家也不想这样,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师父边吃边说,他说,有时候真羡慕农村时候的生活,压力小,这城市里压力实在大。
我们这个车间的技术工人,熟练成手一个月扣完社保到手五六千左右,在哈尔滨市的工人阶级中收入不算差。但是和生活负担比起来,不算什么。举个例子:这个车间有个90年生的钳工 从绥化农村来的,一个月纯收入五六千左右,扣去社保之后。老婆是程序员,收入也不菲,两口子一个月收入近万。看上去不低吧?然后房子一个月月供好像是四千左右,孩子上托儿所一年将近两万。算算大概数目:他一个农民子弟,到城里打工,家庭一个月收入就算一万块,一年十二万,光小孩这就抛出去两三万,房子月供一年将近五万,生活费一年不得两万?结余两万。结论是,他出来打工,无非就是给家里节省一张嘴,家里借不上他什么力。虽然现在他也不需要借家里什么力吧,但是他收入达到这个数目之前的那段日子还需要借家里的力来生活。
这还是这个车间里比较好的工人,还以本车间为例子,普遍情况是:熟练技术工人一个月到手也就五六千。熟练工人下边有副操作,工资是熟练主操作的0.7。而实习生脱离实习期的固定工资后,一个月也就是熟练主操作工人的0.5,意思是,20多岁的年轻工人刚进来一个月到手也就两三千。
而这个破城市像样的房子房租都得上千。单位给点租房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年轻人来了城市打工的目的就是讨生活,钱就是第一原动力。而现在国企里面,高学历的领导们普遍瞧不起工人,天天高呼工人要有“工匠精神”,要爱岗敬业,要努力生产,要有事业心,就是别谈待遇,谈待遇就翻脸。好多国企领导对改进生产工艺、靠技术创新开源这些事情的兴趣也就停留在口头上(在技术创新这件事情的学术腐败上倒是很积极,每年厂里都申报一大堆专利,每次专利证书都挂好几个人名,但是车间生产工艺却始终是那么一回事),对于狠抓考勤和绩效,压缩工时来节流方面倒是落实的很积极。
然后是这个抓绩效考核,唉,这个东西对工厂效益好不好、提高生产率有没有帮助不知道,倒是大家都被kpi这个东西逼的苦不堪言。而这个KPI,因为各个部门都有,所以大家都是狠抓kpi而不是狠抓工作,各部门互相卷的飞起,大量精力拿来推诿责任和逃避工作。但是最惨的还是工人,因为他们在国企的最底层,最终大量kpi的负担都压在他们身上。他们没权没势,还穷逼,失去工作一无所有,所以好欺负,尤其是老实人,往死里熊就是了:比方说安全生产检查部门可以考核工人违反安全规程操作来罚钱。以及考核现场5S清理来罚钱。质检部门可以考核工人质量问题罚钱。工艺部门可以考核工人执行生产工艺纪律罚钱。人力部门可以考核工人迟到早退、上班工作纪律罚钱。生产管理部门可以考核工人生产任务KPI罚钱。生产还要降本增效,所以有时还要进一步压缩工时……在国企工厂里,你会感觉,管事的部门一大堆,绩效、考勤、纪律、质量、卫生、安全、党建(党员身份的工人每周得开党员会,因此有时候既要保证工作还得抽时间开会和参加活动,有时很忙很急匆匆)、早晚会、设备启动率……似乎什么都有人要管,又似乎唯独没人管工人的压力和死活……
还有,制造业企业里永远有加不完的班这点另说,加班都是“自愿加班”,所以加班费什么的不要想。我们二线的双休日可以轮休,但是一线工人不行,机器运转是物理问题,没有人不行,所以这个车间每个月工人真正可以不用“自愿”加班的指标,是每个月两天。
如果忍不了,可以不干辞职嘛。当然咯,考虑到房贷车贷的巨大压力,谅这些臭工人也不敢辞职。
PS: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按闹分配的传统。有些工人就是刺头,老子这周末就是要休息天王老子也不好使,敢整我我就找去。毕竟车间不占理嘛,所以欺软怕硬的领导怕惹事,只好一面纵容刺头工人,一面继续往死压榨老实工人。为什么呢?本质还是干部们对工人瞧不起,不和你们工人一般见识,所以工人的诉求全当耳边风,实在能闹的刺头,自己躲走,锅甩给一线管理人员去平事。一线管理人员也很为难,只好刺头作就作去吧,只要有听话的工人,就各种许愿画饼忽悠人家好好干好完成自己的kpi。有时候我觉得许多一线管理也挺难的,天天机关算尽,又得催工期又得尽力圆自己画的饼,自己还没多大权利。
这个环境里时间一长好人也会学“坏”。一些理想化的青年进了车间,可能会感觉,车间工人似乎没有政治教科书上说的那么有“先进性”“革命性”和“团结性”,老工人对新工人未必有“阶级感情”,老工人不帮助新工人,甚至尽可能压榨新工人的现象才是常见的。为什么呢?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自己之前为了自己的利益老和工厂对着干,为了待遇又是闹罢工又是抓领导吵闹的,而领导层有kpi压力所以多少也得让让步,双方一直在博弈。这个时候,如果实心实意教会自己的徒弟,这个徒弟快速成长起来可以顶自己的岗位了,工厂领导就对自己卸磨杀驴怎么办?
中国技术工人“青黄不接”问题已经喊了十多年了,似乎一直在“青黄不接”。招工难也喊了十几年了,也似乎一直在“招工难”。难在哪里?劳动力有的是,但是制造业工厂里面的技术工种,尤其是青年技术工种,所谓招工难难的是这一块。为什么呢?就只结合我上面列举的那些片面之语,年轻人们,来大城市就是为了生存,讨生活,工厂那种待遇低、安全隐患高的环境,谁愿意去?
好在现在大城市里,工作机会也不少,没有技术的去干服务业、送外卖、摆小摊、干销售。有技术的干程序员、修电脑、修家电。(这里特别提示下,当工人往往都是学历低,所以我列举的是同样学历低的年轻人常干的职业,千万不要拿大学毕业生来抬杠)虽然也挺辛苦,收入不稳定,没有准时的作息时间,但是依旧比进工厂当工人压力小多了不是?有别的出路为什么非要进工厂呢?
最后的最后再来一句:我个人对这种现象非常痛心,现在一些企业领导比较“跑偏”,重视人才。重视具体方法体现在许多国企非985、211大学生不招,强调人才强企等等。这倒是没啥错。但是很看不起工人,工人阶级的诉求、观点、建议都不屑一顾。可是,头脑中再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想法,必须付诸实践才有价值,而在企业里去实践这些的就是工人阶级。现在没多少年轻人愿意进工厂,干什么职业都比进工厂强。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产业工人就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制造业,而醉心于考机关事业单位、去金融等行业、实在资质不行去服务业也不愿意去制造业。没人愿意从事国家发展基石的制造业的具体工作的话,国家的发展又该怎么办?总不能都靠外企投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