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年味是否注定与乡土气息绑定?城市化的发展是不是多多少少稀释了年味? 第1页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是一定的。

这一点从中国人要受户口管理,而且户口还重视籍贯,就能看出来。

对中国人来说,城市只是他选择的工作场所,户口上的原籍才是家的位置。

而城市是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劳动力组织和分工协作条件的产物。它的出现首先考虑的,不是乡土气息的保护和转移,不是为了年味,而是如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组织和后勤保障。

所以跟个性化比起来,城市更突出的是它的标准化。所有的城市都有高楼大厦,都有便利高效的物流网络和交通设施,都有高度集中的水电煤气等生产设施,都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以及渐次成长起来的第三产业。

当然,城市也要过年,也会有年味。但这个年味是城市运营的需要。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年味显然跟“土生土长”没什么关系。

在这里,再多说一句。

其实城市化过程对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很大冲击的。

在欧美国家,这种冲击无所谓,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国家,这种冲击不会导致精神纽带的断裂。

但对中国这种祖先崇拜国家来说,还是有点危险的。因为这种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上的东西是人(国)和人(国)之间的本质区别,它会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这在“拜登野望”一文中有叙述,这里不赘述。所以国家对传统层面上的冲击,始终高度警惕。

而疫情对这种传统又是一击。原本春节体现出来的返乡返祖情怀,被就地过年生生割裂。

因此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疫情缓解后,需要政府重点做些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习惯尽快重回人们心中,否则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最后,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user avatar   lokin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味应该是和家庭捆绑的,家庭的改变造就了年味的改变。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让年轻一代与父母间的隔阂超出了能理解的范围。

多少人的父母只会最基础的微信聊天跟网购操作,再复杂一点的就根本学不会了。


而年轻一代的社交方式、信息来源几乎全部来自于互联网,接收信息的相似性导致大家更能跟网上的朋友共情,而无法理解父母的思维。


家庭结构变了,从前兄弟们坐在桌上聊天,父母听着他们聊就会很安心,时不时还能插上两句话。


现在,独生子女坐在一旁玩手机玩电脑,父母都不知道怎么找话茬子。


很想听到非独生子女们过年分享的年味,因为可能他们的年味还是依然很浓吧。


不是城市化稀释了年味,而是科技的进步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割裂。

以上。


user avatar   san-tian-97-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因斯坦走过来指着你鼻子骂:你物理是体育老师教的吗?你小学没毕业吗?

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你不会觉得被羞辱了,反而会觉得哇靠,太荣幸了,爱因斯坦啊!

但是,

袁腾飞指着你鼻子骂:你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我觉得你跳起来一巴掌扇回去是理所当然的。我体育老师教的历史都比你袁腾飞好。

为什么鲁迅和现在的公知很相似,却完全不同。

鲁迅在当年全国识字人口只有千万的时代,精通日语、英语、汉语,还精通文学和医学,另外与全世界顶端的知识分子全都是有紧密联系,掌握着领先整个时代的知识和见识。

现在的公知,比起来就是杂鱼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语人读书”不尊重作者劳动成果并扬言起诉作者一事? 
  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 90 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系学校开展的尊师重道活动」,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新东方辟谣「暑期集训营将去公海集训」,「45 天收费近 22 万」? 
  如何看待上海一小区女童被撞身亡后,网友对女童母亲的批评?事故责任应该在哪一方? 
  如何回答外国人「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看待「叫嚣狗比人值钱」的徽州宴老板娘被行政拘留,丈夫公开道歉,多位客人退订酒席? 
  你在今年的开头悟到了什么? 
  2月下旬以来,我国互联网遭受境外网络攻击,境外组织控制我境内计算机攻击俄乌网络,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当代社会中有很多人认为视频阅读替代文字阅读是一件可怕的事? 
  如何对付爱贪小便宜的亲戚? 

前一个讨论
平安普惠贷款3万资料填好了,合同签了,让我打9000元进卡才会给我放款,不打就起诉我说我违约,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已经提供了官方检测报告,拼多多还是说不愿意“假一赔十”,怎么办?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