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是唐朝中晚期的皇帝,你有什么具体办法可以消除藩镇割据,统一全国跳出恶性循环提前完成宋太祖的任务? 第1页

  

user avatar   ming-feng-26-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往许多人认为:随着唐宪宗驾崩,河北三镇复叛,元和中兴就昙花一现,成果付诸东流了。

但有没有人想过:三镇复叛后,藩镇再也没有发起过大规模叛乱,即使是三镇复叛也仅限于三镇辖区之内,宣布自治就点到为止。之后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次藩镇叛乱,是唐武宗时的泽潞之役,像小学生的闹剧一样。在817~884年这60多年里,军乱都是瞬间发生又瞬间结束,没有能掀起惊涛骇浪的。

因为元和中兴,不仅仅是武力削藩的成功,也不仅是韩愈道统论、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白居易新乐府等宣扬大一统教化的成功,也不仅是飞钱、商品经济发达形成了统一市场,更是唐宪宗在制度上已经做出了安排:以州刺史分权、直达朝廷。

如果一个藩镇有6个州,以往是节度使兼任首府州的刺史,其余5州的刺史受其节制,户籍、财赋都先上缴给节度使。节度使势弱就上缴给朝廷,势强就不上缴给朝廷。

唐宪宗作为大唐第三天子,上追唐太宗、唐玄宗,可不仅仅是武力削藩。元和群贤,作为与贞观群贤、开元群贤 鼎足而三的名将名相组合,也不可能只看到武力问题。

唐宪宗打服了藩镇后推行新规,各州刺史直达朝廷,只行政上属于某藩镇,临时事发节度使可调用附属州的资源,但州刺史有另行请示朝廷之权。平时无事,州刺史直接把户籍、财赋上缴给朝廷,不再截留给节度使。这也是为何,元和中兴到黄巢攻陷长安之前,长达60多年里不再出现安史之乱、四镇之乱、吴李之乱的原因。


唐末农民军跨越半个中国的作战,旷日持久,而唐僖宗恰恰是个12岁的顽童,根本不管事,他也没有监护人(太后、摄政王)。当节度使、州刺史请示朝廷时,模拟场景如下

田令孜: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圣人叫老奴来问问,发往前线的剿贼方案拟定好了没?
左相:我已拟定好了,令河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七镇并进,将王贼、黄贼赶往徐州,聚而歼之。
右相:不妥,逼急了困兽,反而激起贼人斗志,不如宣示天下,诛其首恶数十人,余贼可诏安之。
左相:今日不除尽贼寇,只怕来年又反,我七镇并进,乃是汉代韩信十面埋伏之策,是大手笔、大战略!
右相:可别吹了,自大中入仕以来,你一直在户部、刑部打转,哪会什么用兵之道。在下咸通年间做过兵部左侍郎,对付此等毛贼自是知之。
左相:大言不惭,本相乃大中元年进士登科,你是大中五年才进士入朝……
田令孜:两位相公,圣人已经在催了,快拟定旨意,老奴好拿去盖玉玺,蹴鞠大赛就快开锣了。
左副相:要不拟两份方案,让前方节帅灵活处置?
右副相:不可不可,剿贼方针岂有两份?灵活处置只限于具体行事,大政方针可不敢乱灵活。
左副相:田公公,您是圣人面前的第一红人,您说用哪份就哪份。
田令孜:这,你倒是个机灵鬼,把得罪左右两相的罪让咋家来受。昨儿过收到前方监军杨复光的八百里加急,跟右相的意思差不离,但又有宦官刘季述说些不中听的话,咋家也拿不定主意。
右副相:可军情紧急,不可耽搁,总要有个定案吧。
田令孜:要不,这儿有一枚铜板,我这么抛出去,若是正面朝上那就用左相的法子,若是背面那就用右相的方略……

宰相之间、宦官之间互相扯皮,无法及时对前线做出妥善部署,王仙芝、黄巢得以蓄势,使得临时事发变得长期化,节度使得以长期调用附属州的资源,形成新的割据。

那么请问,发生黄巢这种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起意,证明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已经到了某种程度,宋太祖来了有用吗?宋太祖解决的根本就不是藩镇问题,而是禁军问题,以及小股农民起意问题。

经过唐末大混战,全国重新洗牌,新兴藩镇崛起,然后不断兼并为七八国,分别占据中原、河东、淮南、西蜀、吴越、湖南、岭南、福建。当一个藩镇兼并成为一个区域王国时,他就已经解决了内部割据的问题。接下来就看谁再统一这几个区域王国,顺理成章完成大一统。

宋太祖解决的是,像郭威、赵匡胤一样禁军夺权的问题。因为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南方各势力以及河东的北汉,都不在他统治范围内,反他的几个后周节度使也只是像泽潞之役一样无力,早非藩镇割据问题了。

南宋前期,上书朝廷的大臣都是鼓吹汉光武帝、唐宪宗,认为是重整河山的两大帝王,是南宋诸帝应该学习的榜样。到了南宋中期,辛弃疾的词里却成了鼓吹孙仲谋、刘寄奴,大概是觉得南宋能有东吴、刘宋的进取就算不错了。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宋變革事實上是藩鎮割據與黃巢之亂的結果,因此任何通過唐王朝體制內的改革都無法達到宋代的結果,反而會拖延宋代平民社會形成的節奏。而且一定程度上,宋代的各項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都是晚唐五代的延續。

因此想要更永久性的解決藩鎮割據的惡性循環,首先是真的當自己是個大號藩鎮,也就是五代那種中央政權,而不是統一王朝的唐天子。這點很重要,否則就是不斷產生朝廷控制的方鎮,最終在唐中央崩潰的時候變成真正的藩鎮,而不是真正像宋代那樣取代藩鎮。換句話說,不犧牲自己也很難提前完成目標....

那麼很重要的一點,整個政權就需要軍事化,甚至軍國化,就類似五代那樣。其實這個基本上唐中央本身不太可能做到,因為中央王朝的慣性和高官幾乎都是既得利益者很難做到這樣的變革,皇帝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除非是戰國那樣相互打了幾百年的戰火中走出來的政權如秦國,或立於戰爭年代的政權如隋朝。

五代的中央是什麼情況?樞密院幾乎取代中書門下成為中央最高權力機構。中央財政延續晚唐的制度獨立出一個機構,即三司(後梁為建昌院或租庸使)。

地方上以方鎮為最高行政單位,軍政合一,稱「軍」,朱溫的作法是自己兼領自己直屬的軍的權力,其餘分給其下的小軍閥,但唐朝自己肯定不能這麼幹。而軍隊方面,中央禁軍逐漸合併為侍衛親軍系統,後周又分為侍衛親軍與殿前兩個系統,宋代延續改為「三衙」。

我的方案是,提前打開潘朵拉魔盒,既然黃巢之亂後的五代不足六十年,那麼自己刻意引導下提前結束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唐朝本身在晚唐時期也是佔據了大多數資源的。但是,最難的點是唐晚期的情況是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才維持了唐朝正常運作的基礎,如果自身戰國化,很可能丟失這個基礎。比如江南重賦之地,自身戰國化之後還聽不聽自己的,都很難說,這可是佔了朝廷十之六七的收入。而唐末的關中、河洛根本無法支撐其像秦國那樣橫掃天下的基礎,唐朝自身能不能倖存很難說,甚至能不能活到第二代第三代也難說。當然起點必須是皇帝尚有權威的時代,否則基本上也是完蛋,類似憲宗朝、宣宗朝倒是可以。方案可能比較理想化,因為晚唐的局面就唐朝角度來說,基本沒什麼太大希望。

唐朝必須先行五代化,弄清楚自己能控制哪些地區,哪些地區是親唐軍頭控制,哪些地區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直接放棄,不抱幻想,不敵對的封個王,敵對的直接承認對方為獨立王國。自己能直接控制的地區,以自己也就是皇帝本人為最高主官,派心腹為副官掌握這些地方的軍政、財稅,保證中央禁軍的供給,要建立自己控制的軍隊。然後學習朱溫、黃巢,宦官全砍了。你是軍閥,不是司禮監太監,砍了就砍了。

其次,建立自己掌握的財政體系,中央將三司(鹽鐵、度支、戶部)整合成財政院,設財政使統領三司。地方上每個軍鎮設轉運使,負責財政轉運到中央,反唐的藩鎮就不必自取其辱設了,省的麻煩。

支持對抗吐蕃的藩鎮,一般用嫡系或親唐官員,沒必要去動他們,等吐蕃自己崩解再說。這種小方鎮合併一下,比如京西北八鎮設一個「路」,學一下宋代,設安撫使。

數個嫡系方鎮按軍事需求組合成一「路」,設安撫使司。路制可以學習宋朝、明朝地方三司制,不過現在軍事優先,行政可以放放,粗糙點也沒什麼。

財稅型藩鎮能不設就不必了,直接作為嫡系方鎮就可以了。實在不能實控的,建立財稅型藩鎮也行。

然後整編軍隊,篩選一下,忠於唐朝的嫡系分一組,能在財政支持下支持唐朝的分一組,騎牆的分一組。嫡系軍隊就派往自己做主官的嫡系軍鎮,能團結的打散一下同嫡系相對混合,難以團結的丟給親唐軍鎮,完全不行的裁撤或送去打吐蕃,造反的幹掉。

建立禁軍三衙,侍衛步軍、侍衛馬軍、殿前軍。擴大禁軍規模,就糧地方,放在嫡系軍鎮。不必將老弱給地方軍,這不是宋代。

遷都汴州(開封),疏通漕運。若開封局勢較危,則遷都揚州或升州(建康),重點掌控江淮賦稅。順便避開盤根錯節的舊勢力。

擴大禁榷制度的範圍,像宋朝那樣實行商業國營專賣制度,最大限度獲取財政收入,這也是宋代能夠壓制消滅藩鎮的基石之一,也是五代捲出來的離奇玩意....然後就是控制市舶,反正一切財富來源都得控制。

有了自己的軍隊和財政體系,就是積蓄力量的時候了。正常情況下和憲宗、宣宗的作法差不多就可以了,也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好。

但黃巢之亂本身是推進局勢走向宋代的關鍵點之一,你作為黃巢的對立面不可能等著黃巢來搞你,那麼只能你自己來當這個黃巢了。

五代化之後,你的根基不再是過去的高官貴族,而是你掌握的軍事力量和財政收入。等力量足夠了,把一些無法團結到的士族或軍閥排除在外了,這時候你也搞清楚誰忠於你,誰只是搭順風車。學習黃巢,直接把自己控制區的蛇鼠兩端的世家大族能砍的全砍了,然後土改一下,玩軍功分地,滅佛也是要搞的,破壞莊園寺觀之類的大地產經濟,為以後建立扁平化社會留空間。

這時一些親唐方鎮會跳反,或者聯合反唐藩鎮,能滅的趁現在滅了改為嫡系方鎮,擴大自己的實力。這一步就考驗你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真正的實力了。嫡系方鎮下的州主官以文官充任,並設州判,文武分離,就算是走軍國路線,你也得給文官留空間,也是為了再次統一之後糾正。

開科舉士,為天子門生,文舉培養嫡系行政官員,武舉培養嫡系武官。

不斷擴大就糧禁軍的部署,不同方向可以在小範圍內更戍,避免產生錯綜複雜的關係。然後整編軍隊,可以參考宋代置將法,使其更適應這個時期的戰爭。

可以扶持忠於你的一些將門世家,以開拓軍功使其逐漸成為你的高級嫡系,但不能像宋代對折家那樣使其成為小藩鎮。

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滅掉反唐藩鎮,建立嫡系方鎮。親唐方鎮可以一定程度拉攏和給予利益,但盡可能替換成嫡系方鎮。當你的力量在全國範圍內有絕對優勢的時候,就是開始著手肅清藩鎮的時候了。不過這一步很可能一代人都看不到,也可能玩崩。

晚唐還沒形成五代那麼嚴重的下克上的風氣,還是有的搞的,只是在自己的地盤上絕對不能助長這種風氣。

最關鍵的就是軍隊—財政的合理體系,沒有錢就沒有軍隊,沒有軍隊你更沒有錢,所以軍隊和財政必須放在最高地位抓緊。

基本上平定全國之後就可以仿宋代改制了。


user avatar   ai-zhi-shi-56-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aod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








  

相关话题

  为什么古人削发为僧,就可以避开官府追捕? 
  乾隆是一个好皇帝吗? 
  玄武门之变之前,为什么不将李世民逐出长安? 
  你是喜欢唐诗还是宋词呀? 
  历史中有哪些很玛丽苏,杰克苏式的人或者是事件? 
  项羽放弃了关中吗? 
  古代的弓真的要几百斤的臂力来开吗? 
  古代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古时候的中国人那么聪明,为什么发明不出自行车? 
  洗隋炀帝到底有没有道理? 

前一个讨论
塔利班如果把美国驻阿使馆的外交人员抓了,挨个砍头直播,美国会气得重返阿富汗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惠能的「本来无一物」要比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要高明?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