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的一生,是与性别歧视做斗争的一生。
部分男性,可能听到「女权主义者」这个词儿就有点怕怕的,围观了几轮微博上极端女权主义者的出圈言论,很多人,包括女性都对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者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甚至导致部分温和派女权主义者要在开口说话之前加上「我所追求的女权是平权」这样的前缀。
仇男、不结婚、不生育、争夺冠姓权、不做家庭主妇……似乎成为了女权主义者的代表主张。
还有些男性,给女权主义者贴上了「恐龙」、「剩女」、「业务能力不行」的标签,意图将女权主义者定义为生活事业上都不如意、得不到男性青睐所以才走火入魔的loser。
每当看到男性(包括部分女性)对女权主义者产生的种种误解,我就特别特别想推荐他们去了解一个人,也是我的偶像——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犹太裔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美国权力最高的女性之一——手握对宪法的最高解释权,可以改变美国未来的走向。
享年八十七岁的金斯伯格的一生,是身为女性被不断限制和否定的一生,更是她为自己和千千万万美国女性从法理上争取平等权利、消除性别歧视的一生。
她个人的经历,可以说是对女权主义者固有偏见的一次次打脸。
首先,她年轻时非常漂亮,个头娇小玲珑,不是男性妖魔化的那种缺乏个人魅力的女权主义者形象;
其次,她结了婚,生了一男一女凑成了个「好」字,她和丈夫马蒂·金斯伯格的结合堪称神仙眷侣,两人携手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10年马蒂因病过世;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激进的女权主义者骂她婚驴了吧,不仅没有争儿女的冠姓权,她自己也冠上了金斯伯格的姓,别急,别急,我们继续了解她。)
再次,她聪明、勤奋、上进,在哈佛法学院求学时就能力压绝大多数男同学考到五百人中的前二十五名,成为著名法律期刊《哈佛法律评论》第一位女性成员。
她的学业和事业一直比丈夫马蒂更出色,除了在五十年代早期因为女性身份不能担任律师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里她都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
还有,她从未因女性需要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而牵绊过自己前进的脚步,和马蒂在哈佛读研的时候,他们的女儿刚一岁多,马蒂却不幸患上了癌症,在艰难繁重的学业之外,她还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来照顾女儿、照顾马蒂,帮马蒂整理上课的笔记并帮助他自学……她忙到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但她的成绩却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她看起来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或者说既得利益者,完全不符合人们对女权主义者的认识和期待,但她却成为了万千美国年轻人的偶像,他们视她为现实中的女性超级英雄,一个坚韧勇敢的「异见者」。
更有年轻人拿她大胆玩梗,称她为「声名狼藉的RBG」,她也因此成为高龄网红,拥有了众多销量惊人的周边。
也许你还记得,《生活大爆炸》里Raj曾经cos过她的造型:
她为什么能成长为女权主义者的标杆,人们为什么这么爱她?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去看2018年的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
这部纪录片用一个半小时的体量全景式的展示了RBG的一生,以1993年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提名金斯伯格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大法官为背景,用她在参议院发表的投票演讲为主线,串联起了那个叫鲁斯的小姑娘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声名狼藉的RBG」的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
影片开篇就呈现了金斯伯格的女权主义者立场,她援引了著名废奴主义者、男女平权的倡导者Sarah Grimké的话:「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金斯伯格在参议院的演讲其实非常长,但是和她本人的一贯风格一样,她从不讲废话,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直指关键。
她在演讲中提到了早逝的母亲对她的重要影响,说:「她是我见过的最勇敢也是最坚强的人,如果在那个年代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有所作为,如果当时女儿能像儿子一样被父母疼爱,她必能达到比我更高的高度。」
她一生都遵从母亲的两点教导去生活,一是「成为淑女」,不要被负面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这一点教诲让她受益终生,她无数次面对男性对她的挑衅式发言,都不曾失去过冷静,总是回怼的非常漂亮;
二是「保持独立」,如果能遇见白马王子固然很好,但重要的是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她提到了作为女性,她在成长中遭遇到了多少不公平的对待,比如她和其他进入哈佛法学院的8名女生出席了院长单独邀请女生们的晚宴,你以为这是什么礼遇吗?
不。
院长公然在晚宴对她们说:「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你们为什么读法律?以及,你凭什么可以占有一个原本应该属于男性的位置?」
在纪录片里没有讲鲁斯是如何回答的,传记片里则展现出她是如何巧妙地回怼了院长。
哈佛的教授们对待女生的方式则是从来不点她们回答问题,理由是:「怕她们回答不出来问题会哭。」
当鲁斯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保安阻挡了她的去路,理由是:「你不能进去,因为你是女人。」
当鲁斯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全纽约却没有一间律师事务所愿意聘用她。即使有同学和老师,甚至是校长的推荐,得到的回复总是:“我们这间事务所不雇佣女人”。
他们不雇佣女性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女性就适合做秘书、前台这样的工作;有的认为女性太情绪化不适合当律师;有的则认为女性会因为忙于照顾家庭或者要生二胎而工作效率低下……(这样的借口真是莫名熟悉呢。)
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屈辱时刻」,让鲁斯成为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没有办法,对自己和其他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坐视不理。
(金斯伯格的遭遇,可以和我之前写到过的美剧《第一夫人》中著名的反女权主义者 Phyllis Schlafly的经历形成互文,同样遭受到了性别歧视,同一时代里两名同样优秀的女性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从侧面印证了女权运动的复杂性。)
所以当鲁斯在七十年代终于成为律师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为那些遭遇到性别歧视的人争取他们应得的权利。
彼时,那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却还公然将一条条涉及性别歧视的条文写入法律中去:
丈夫是家庭的主人,应当由他选择家庭的住处,女性必须无条件服从他;
1970年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以怀孕为由合法解雇孕妇;
银行要求女性在申请信贷时需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
有十二个州的法律规定,丈夫不可因婚内强奸妻子而被起诉……
这些条文相当于从法律上将女性定义为「二等公民」,这正是鲁斯想要唤起民众注意并加以改变的现状,她曾经被认为是女权运动中的温和派,因为她没有到街上去游行,也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婚姻制度,和男性站在对立面。
瘦小而内敛的她有自己的坚持,她坚持女性有堕胎的权利,这关乎她们是否有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她坚持在她擅长的领域——法律里为女权运动做出贡献。
她在演讲里回顾了职业生涯中在最高法院取得胜利的五个重要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切实地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步,都是美国女权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也是纪录片里最令人振奋和泪目的部分。
1971年的「里德诉里德案」轰动一时,鲁斯让不易察觉的、将女性视为男性附庸的法律图谋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萨利与塞西尔·里德(Sally and Cecil Reed)是已婚的分居伴侣,因为他们已故的儿子的财产要划定在谁的名下而发生冲突。
因为爱达荷州法典中指明对于指定财产的管理人「男性必须比女性优先考虑」。
鲁斯指出:「联邦法律建立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即在婚姻关系中,男性是独立的个体,而女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性的附庸,而且她们无需承担养家责任。」
当时最高法院对待性别议题的态度从1948年开始就没有进步过:比如女性不允许做酒吧调酒师,除非酒吧归其父亲或兄弟所有。
弗兰克·福特大法官曾在意见书表示:允许女性做酒吧调酒师可能会导致道德缺失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鲁斯在最高法院的陈词中说:
「一个人不应因为自己的生理特征而在法律中处于不利地位。
男女的生理差异与处理遗产能力的高低毫无关联。
……那些阻止女性充分参与政治、商业和经济领域的法律常常被描绘为“保护女性”或是为女性着想。
女性看似被细心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牢笼之中。」
1973年鲁斯将「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上诉至最高法院,莎朗·弗朗蒂罗是一名空军少尉,当她申请像其他男性同僚一样获得住房津贴时,却被告知女性能获得参军的资格已是幸运,住房问题应该靠你丈夫去解决。
弗朗蒂罗只是想要公平的待遇,但是她的上司却视她为麻烦,因为他们认为「好女孩不会提出要求,她们应当是沉默和温顺的。」
鲁斯在最高法院的陈词直接震住了所有的大法官,该案以八比一的投票获得胜诉。
1975年的「温伯格诉维森菲尔德案」对平权运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鲁斯的当事人是一名男性。
维森菲尔德是一名家庭主夫,他的妻子宝拉是位老师并一直支付着社保,她因难产不幸去世,他想独自带大孩子。
但是法律规定,只有寡妇有权得到单亲家长可以获得的社会保障金,因为那被叫做「母亲的补偿金」。
金斯伯格在代表维森菲尔德递交给最高法律的辩护状中写道:
「该法律反映了美国历史中长久以来都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但女性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受到了侮辱,她去世后,其配偶作为父亲的角色同样不被认可。
仅因为原告是父亲而非母亲,他就被剥夺了应得的福利,这些福利本可以让他留在家中照顾还在襁褓中但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子。
维森菲尔德的儿子是该法律框架下的又一个受害者,因为该法律只保护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却不保护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在金斯伯格上诉最高法院的6个案件中,她打赢了5个。
在当时男性气质浓郁、9位大法官皆是男性的最高法院取得的每一场胜利都异常艰难,要说服一群生活在象牙塔里的白人男性大法官们承认性别歧视的存在,这其中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人们几乎看不见鲁斯愤怒的样子,面对不知民间,尤其是女性疾苦的大法官那些挑衅式的发言,金斯伯格牢记母亲的教诲,不要被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
她的发言永远是围绕着「将心比心」这个主题来展现的,试着让那些男人们想象,如果是你的女儿或者孙女遭受到这些对待,你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吗?
而且她对平权运动的发展早有清醒的认知,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脚印才会发生。」
今天的美国女性觉得司空见惯并且习以为常的合法权利,例如男女同工同酬(莉莉·莱德贝特诉固特异轮胎公司案)、不得以怀孕为由拒绝雇佣或解雇女性、男女同校(美国政府诉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案)等权利,正是像金斯伯格大法官这样的人一步一个脚印为女性争取到的。
鲁斯担任大法官一职之后,做了更多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工作,尤其在美国日趋保守的当下,她为弱势群体发出的反对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片中有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女校友现身说法,男性,或者说既得利益群体之所以怕女性和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权利,无外乎是感觉女性在抢夺原本只属于他们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从未意识到,她们只是在拿回她们本应有的权利。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2017年男女合校20周年庆的时候请金斯伯格来参加庆典活动,她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试着不要以性别差异去判断一件事她们能不能做,先让她们去做,她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合不合适。」
金斯伯格特意向摄像机镜头展示她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读女生们的合影,她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无限可能,而这原来仅仅是男性的特权,只有男性被鼓励可以成为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而女性自出生就被各种定义,告诉她们只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支撑两度患癌、失去挚爱、2018年底摔断了三根肋骨的耄耋老人继续工作下去,看了这部纪录片你就会知道,她会为平权事业努力到最后一口气,因为她所能参与的每一个微小的改变和进步,对女性个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在金斯伯格身上,我看到了女权主义者的真实形象,对事件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受控于非理性的激情,比起抓人眼球的言论,更要让思辨和行动发挥持久的力量。
事实上我认为她是把川普推上位的重要推手……
她向世人证明了美国的政治斗争已经白热化,已经没有弥合和调解的空间了,因为双方已经不再维系表面上的体面了。说白了就是号召大家要用选票来解决问题……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中途岛战役……
我觉得因此去学一门学问显然是不需要的,攻壳提出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话题,而不是一种思想哲学体系。一遍看不懂也正常,因为这个动画在各个方面制作优秀,第一遍往往会更注意在动作场面或者剧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到下一个剧情点了。所以弄懂攻壳中想说的思想,TV动画2周目以上是必须的。
你提到哲学和社会学2个方面,那我也谈谈这2个方面我的看法吧,当然攻壳不只是谈了这2个方面。
其实攻壳抛出的哲学思考话题很简单,就是当处于一个网络极度发达,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当记忆可以复制,转移,消除,修改的情况下。传统的区别人类个体的方式就开始产生矛盾。或者说人类在抛弃宗教影响下,还缺乏一种真实区分人类思想个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攻壳那种信息科技水平下就会产生问题。攻壳中,区分人类思想个体是GHOST,放到现实中意思是鬼,幽灵,灵魂。但是这些词在现实中都是或多或少含有宗教含义的,科学定义下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字幕组都采取不翻译这个词,直接放出英文,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用现实中的定义直译,太容易联系到宗教意味。而这个词实际想表达的是科学定义下的灵魂,删去宗教定义的灵魂,或者另一个比较接近的词是意识。攻壳就是想谈谈这个GHOST是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一些哲学意味的话题并不难,因为现实中每个人肯定都想过。科学上解释大脑的运作,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生物神经信号来获得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进行各种复杂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思考活动。但对比电脑,发现有一个东西是缺失的,我们用电脑,电脑主机CPU对应大脑的运算功能,主板对应各种神经型号的传递,内存和硬盘对应储存记忆的皮层,那么使用电脑的USER是对应什么,没有USER电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对应到大脑,是谁在作为USER指挥大脑去做事情。一般现实中会想到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是什么科学上现在说不清楚。所以当人脑对应电脑时,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攻壳的世界观下,恰恰是一个人脑电子化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攻壳也无法给GHOST定义,只能说是用很多事例来说明必须有这玩意的存在。比如说少佐和笑脸男共享了记忆,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一个人。
最近上课,老师谈脑机接口,也扯过这些东西,所以谈的比较多,其实上面废话较多,精简下来估计也就几句话。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学的方面就不多谈了,直接精简吧。
社会学方面就是赛博朋克作品普遍要谈的东西,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反乌托邦。这种作品包括攻壳,一般都会描述政府,大公司大资本家,会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强权,而主角队,无论是革命者,犯罪者,还是什么其他种类的挑战者,也往往是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科技来反抗这种强权压迫。攻壳的主线,TV1中做微型机械的医疗公司(名字忘了),警察局都是强权的这一方。九课和笑脸男是对他们的挑战者。而TV2中久世英雄是挑战一方,但他们太激进了,实际用的压迫手段让观众更觉得他是强权一方。所以社会方面,谈的阶级统治和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随着人类普遍认知的提高,上层阶级要维持统治,会倾向于尽量的让下层民众感觉不到自己在被压迫被统治,就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要反的这种表面理想的社会。而赛博朋克作品作为一类的反乌托邦作品,特别的是,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可以操控,甚至记忆可以操控,使得思想的操控和反操控成为一个焦点。攻壳也是表现这方面的东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梁思申家庭,从剧中的暗示来看,应该是49年之前的上海工商业者。他们家至少他父母这一支还算是爱国的,49年之后并没有跑路而是留了下来,属于政治上靠得住的工商业者,文革之后被国家启用。
这样的家庭基本上在海外都有亲属,改革开放之后才重新联系上,这也是梁思申改革开放之后选择移民国外的原因之一。
梁思申自视甚高,她说自己没有歧视,但宋运辉说得对,她就是歧视了。她确实想促成中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她心里已经内化了西方资本的逻辑,她认为中国要发展,做西方的附庸就是理所应当的。她并不知道,也没想过,为什么重点国企必须由中国掌握控股权的原因,也不在乎,只要她能完成这笔投资,受到老板的表扬,她的价值就实现了。
剧中对梁思申这一路人的小心思写的是很好的。这就是改革开放中华人华侨的真实想法。
她和宋运辉的矛盾,不是谁和谁斗气,或者性格冲突,而是根本立场不同。对梁思申来说,单子能谈成,中国市场开拓出来,她就实现了自己在美国人中的价值;但是对宋运辉,他就必须考虑中国化工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的长远利益,为了这些利益,政治底线是不能退让的。
梁思申说自己受了歧视,实际上和宋运辉说的歧视并不是一回事。梁说的,是她作为美国华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这种歧视,宋和大部分中国人当然没有体会,也没有理由就要体会。毕竟梁还是要在美国社会混的,宋和大部分中国人不需要。
宋说的歧视,则是西方大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并不把中国当做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是趁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这点,梁实际上是不在乎的。毕竟,就算控制了又能怎么样?梁还是吃香的喝辣的,大不了回美国去。
对吉恩一路人来说,梁当然就是个工具。毕竟买办永远也不可能和老板真的平起平坐。
当然,梁思申并不坏,我相信她主观上也是想为中国好的。但是她长期受美国的教育,认为中国处处落后,美国的一定先进,所以自己有先天的权力去决定东海应该如何如何,还自以为是为中国好,实际上就是个二鬼子。
宋运辉也不傻,这点他肯定早就看透了,但是为了合资,一直到吃饭之前都没捅破。宋也一直在和日本还有其他公司联系,该摊牌就摊牌,可见也没有对梁这边报不切实际的希望。
大结局了补充一下:最后两集说明梁的层次还是比宋差远了。她以谈判为要挟,不仅救不了宋,而且会让上级部门更加怀疑宋和梁有不正当的交易。她以为靠自己就能扳动洛达,靠一个洛达就能改变党的组织原则。而她实际上就是个工具人,不可悲么?
最后她和宋的谈话,宋对她是大失所望的。本来吃饭的时候,宋以为她回来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建设,结果因为她自己的一点私心,说不投就不投了。她看得上的人就行,其他中国人统统不行。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梁思申这种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会走到完全西化派的路子上。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