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真的是日渐微博化。
我还以为知乎的用户群体能稍微能有那么一点理性精神,没想到也是这样子。
一大堆人连人均国民总收入都没搞明白是啥,就开始凭空想象,然后开始喷。为啥人均后面还要加个总收入,直接讲人均收入不更直接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你啥都不想就直接等价吗?不懂的东西先去弄清楚再来讨论好么,自己想象了一个情形就开始在那骂,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
GNI或者叫GNP,实际上就是本国GDP+身处国外的本国公民创造的GDP - 国内的外国公民创造的GDP。
就我国来说,后两项的人数比例都不大,所以GDP可以基本等同于GNI,19年人均GDP也是首次破万,GNP也破万有什么很奇怪的吗。
看到还有人要求提供中位数的,这东西哪里来的中位数你告诉我。自来水厂统计出来你们家一个月用水一吨,然后你要人提供给你你们家用水中位数?GDP本来就是一个只能算总量的东西,每个人的GDP压根没法统计,你能算出你在你家每个月用多少水?一起喝的汤怎么算,煮饭一起用的水怎么算?
还有,为啥还有一大堆二愣子以为人均GDP或者人均GNP就是你拿到手的钱?这东西统计的是一个地区(GDP)在一年内创造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这些财富你以为全是你的?企业不要挣钱?政府不要税收?居民收入+企业的利润+政府的收入才是完整的GDP,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又被平均了”“我和马云平均”,我都看这种无脑言论看烦了。
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占人均GDP的40%-60%,不同产业结构会有差异。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和7万的人均GDP相比也差不多在这个范围。哪怕按照省份来看,每个省份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大致在这个范围,不信自己去算算看。一个月2500不到的收入你才有资格讲自己被平均,不要上来看到个一万美元就开始气急败坏。
真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看到个数据带“平均”二字就开始“这数据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全世界都在用你说没用就没用,就你最聪明?GDP总量反应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GDP越高实力就越强。人均GDP反应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效率,反应一个国家总体的富裕程度,这与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劳动时长,人口素质等都息息相关,你看最近的国家政策哪个不是和这几项相关?这就是在提高人均GDP,你说这没用?
还看到有美吹,说什么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最低85%,不可支配收入满打满算也就15%。我特么在想,你在骗鬼呢?感情美国政府都不收税是吧,美国企业都不挣钱是吧?美国企业所得税都33%了,个税也10%起步,还有一堆其他税,此外美国还有一堆全球最挣钱的企业,来你告诉我,你这15%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GDP和GNP(虽然已经改成GNI但是我个人还是习惯说GNP)的规模是差不多的。
gdp和gnp的区别,简单说举个例子,苹果中国赚的钱,算作gdp但不算gnp,华为非洲赚的钱不算gdp但是算gnp。
一个国家如果gdp远高于gnp,则说明这个国家趋向于列强提款机,钱大多被非当地人赚走了。举个例子,开曼群岛的人均gdp远大于其人均gnp。
而如果gnp远高于gdp,则说明这个国家趋向于对外经济殖民。但由于实践中,境外的经济实体往往因为架构原因,并不那么容易分辨其最终的受益人,也使得gnp在统计上有很多困难。打比方中国的某个富商,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境外某国家的某个企业,逻辑上来说这个企业的利润应当计入中国的gnp,但是在实务中可能根本无法进行判断。所以全球大多数国家的gnp往往都会略低于自身的gdp。
而中国是以国家资本为主,对外的投资活动有很强的烙印,比如各种中字头的企业在国外搞投资建设,很容易就可以判断统计为中国的产业。这使得中国gnp相较于他国更容易被统计加和。
一方面,在美国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更应该加大力度走出去,不论是一带一路,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还是与欧洲各国合作,亦或者与美国追求国际化的资本合作,都是未来需要大力投入的方向。我们与世界连接的越紧密,获得的好处就越多。集中一定的社会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在世界各地投资、办厂、甚至劳务输出,是非常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低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真正实力,由于我前面所说的原因,这些国家看起来gnp和gdp差不多,甚至gdp还略高,但这往往是因为复杂的股权结构造成的迷障,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财团的实际控制力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控制力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对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和掉以轻心,特别是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
举个例子,全球某种原材料的供应,可能看似产地遍布世界各地,但可能里面的玩家就是几个大资本在操控。
对我们老百姓而言,不管是用gdp还是gnp来衡量,扣除掉公共支出、再投资和企业利润,真正到个人手里面的钱,通常都少于一半,这在短期内是时代因素没有太好的办法。
公共支出,不可能减少,甚至要持续增加。
再投资,为了经济增长,也不可能减少,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提高效率。
企业利润,不论是境外还是境内的资本,一方面要鼓励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国家也在想办法平衡资本和个人的利润分配,这是一个长期课题,短期内不要有太多寄望。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
综上,用一句俗话结尾,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被要求修改,评论区也被关了。
只能建议大家自己看招行年报。
然后谈一谈基尼系数吧,其中统计局和西南财经的斗法很有意思。西南财经12年公布10年的基尼系数0.61(5000户)。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连续十年)──2003年为0.479,之后逐年连续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其后几年有所回落,到2012年降为0.474。国家统计局每年均是8000户。
之前统计局一直不公布的理由就是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过为什么在西南财经公布之后却连续公布十年,甚是有趣。
而后统计局质疑西南财经的样本规模不够,于是西南财经第二次调了40000户,16年基尼系数为0.62。国家统计局同样扩大调了60000户,基尼系数为0.46。上述均为收入基尼系数。
而财富基尼系数在10年北大社科调研的时候已经是0.73了。
14亿人,人均一万,这是极度伟大的,没有之一。这说明国家不仅强了,而且开始富了,富强富强,好像终于活久见了。
去年的人均还是紧咬墨西哥,仍低于俄罗斯,估计2020年的数据才有意思。
当然很多人抱怨“人均人均,被人平均”,一心只看到了自己,这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有总量思维。
这样的话,不光军费总量,更重要地,在尖端科研投入、重大医疗研发、国际救灾、外星入侵预防、星际移民计划、太阳系外开发、宇宙能矿研究、数学突破.....方方面面,都会有一个中国的影子,频繁强烈巨大地笼罩在这个星球上,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年代又回来了,你们这些20后、10后、00后们,为世界做出千奇百怪的贡献的伟大时刻从此到来了,有什么本事就耍起来吧。
嘟嘟囔囔的90后、80后们,趁现在来得及,赶紧造人做早教吧,别说没用的了。
我们这代整过万,就这样了,以后看你们和小崽子们的了。
这个问答说明很多人经济常识匮乏,
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
从人均国民收入、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到人均工资性收入、再到个人工资中间好几个认知差呢
还要看中国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结构肯定不一样,但是像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没啥卖铁矿石、大豆的巴西、卖石油武器的俄罗斯
中国外贸收入占比很高、基建投资 能刷GDP中国跟发达国家的GDP结构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
巴西能卖卖铁矿石、大豆俄罗斯卖卖武器石油中国除了工业品别的啥都不够。
而且中国很多支出在经济发展上,压缩了医疗、福利支出
现在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刻,要是培育不出来高利润企业
随着工资不断上涨这些低利润的代加工业务都会被赶跑,
中国不会比阿根廷好再穷人家也有丰富的人均资源。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186元
月平均收入1432元,有没有感觉贴切了?
建议酌情公布基ni系数和收入中位数。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来源:《求是》2020年第16期
我觉得前面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本文3000字,阅读20分钟。)
回答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GDP光环下的中国城市“贫富”差距。
2、你的薪资,在全国究竟是什么水平?
3、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你的收入有啥关系?
4、国民财富(薪资)金字塔。
普通人看到「人均国民总收入」,潜意识里就可能当做真实工资,或者收入来看待。好像被什么拉高了平均,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既不是工资,也不是可支配性收入,实际是排除国际因素的人均GDP。GDP和GNI的差异实际很小,几乎可以同等看待。
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NI(或GDP)差异有多大,可以看看北京和深圳的对比:
不过,通过人均GNI(或GDP),可以看出中国各大地区的经济差异。
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的,有10个省级行政区。
从省级行政区来看,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5.5亿左右。至少还剩下7.7亿人口没有达到这个水准,这部分被拉高了。
超过人均2万的地区,只有北京和上海。
根据省份来划分,水分终究太大。
但如果根据城市来划分,这个金字塔,会更加的明显。
GDP总量前35城市(后面的城市暂略),人均GDP数据:
大约100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涉及人口超过5.5亿,和省份统计的数据相当。[2]
大约有15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涉及总人口1.5亿,以江浙、广东、北上等区域为主。
这样可以明显看出区域性贫富差距(人均GDP和居民贫富有一定相关性):
1.5亿人口的地区,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尚还没有考虑内部的金字塔结构)
5.5亿人口的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中4亿人口介于1~2万美元之间。
8.5亿人口的地区,人均GDP低于1万美元。
如果我们把城市各区,城乡,全部加起来,这个金字塔结构很会更加的明显。
可以理解成:
虽然中国整体上达到了,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但实际,真实达到这个水平的是10个省级行政区,或100大城市,涉及5.5亿人口,大约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人口体量。
其它三四线城市,属于中等收入地区,大约有2.5亿人口。
剩下6亿农村以及落后城镇部分。
接下来具体用数据探讨薪资问题。
中国总劳动力8亿,2019年总就业人数77471万人[3]:
近几年来,中国的总就业人数变化不大,但第三产业提升了20%。
劳动力结构如下:农村就业33224万人,城镇就业44247万人。
农村:8266万私营企业就业,5999万个体户,剩下的大多数是农民工。
城镇:非私营17258万(其中国有单位5739.7万),私营企业14567万,个体户11692万人。(2018年的数据)
近6000万的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薪资(年薪89474元):
1.7亿,非私营单位(年薪82413元):
1.5亿,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薪资(年薪49575元):
总的来说,2018年,非私营和私营的就业人数差值并不大,但前者的平均工资高达8.2万以上,后者不足5万,前者比后者的平均薪资高出64%。就连所有城镇就业单位平均的6.9万,也比后者高出38%。
不过,各个专业之间的平均薪资差距,甚为明显。
除此之外,薪资和经济是否发达,也有着直接关系:
例如我们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作为参考来看[4],按照地区分,平均薪资:
第一梯队:北京上海的平均薪资高达14万。
第二梯队:天津和西藏平均薪资10万。(天津虽然人均GDP低,但工资比极高。)
第三梯队:广东、江苏、浙江、青海,8.5万左右。
第四梯队:绝大部分地区都在7万左右,黑龙江低到6万。
地区差异,极其明显:
可以估计,中位年薪(从低到高,50%人口作为中间线),应该比平均薪资少10%左右。预估2019年,非私营单位的中位薪资接近8万,而私营的中位薪资大约4500左右。
我们都知道,扣了社保和税,大约就是工薪阶层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当两个上班族在讨论工资的时候,可能出现这样的对话:
以上对话,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哪里?
其实,个人的可支配工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完全两码事。
可支配工资是工薪阶层的平均,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所有居民的任何可支配收入。
这个考虑体系是所有居民,而不是所有就业人员。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标准,所有中国才有6亿人口,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以下。
但实际,在统计局,还有更加清晰的可支配收入结构(2018年):
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月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的,接近40%的户数,而中国低收入的40%户数,总人口达到6亿人。
而实际,从这个结构来来看:
中国40%的户数,收入都在中间区,涉及5亿多人口。
20%的高收入的户数,涉及2.5亿人口,人均7万,下限应该在5万左右。
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更能反应家庭情况,而不是单个人的收入。
为了直观的表现中国的贫富情况,最后再做一个:
中国1000亿富豪12人。[5]
中国100亿富豪354人。
中国20亿富豪1775;10亿富豪,大约3000人。
中国1亿可投资资产的:17万人。
中国1000万可投资资产的,197万人。[6]
中国100万,可投资资产的,预估1000多万人。(刚需房之类的固产,皆不算在内)
预估:
年薪100万+,总人数100万人左右。
年薪20万+,总人数约2000万左右,其中非私营约1500万,私营约500万。
年薪10万+,总人数约9000万,其中非私营约6500万,私营约2500万。
月薪6000+,大约1.4亿人,其中非私营约1亿人,私营4000万人。
月薪2500-6000,3亿,每上升1000元,大约减少1亿人。
月入2500以下的就业人群:3亿。
剩下收入完全未知的,非劳动人口,6亿。
最后,再以知乎平台经常提及的1万月薪,作为分水岭,看看全国的对比情况:
1万月薪,总人口占比3.6%,占从业人口的6.3%,大约相当于劳动人口里,20个人中有一个。
在私营企业内占比约10%,非私营企业或单位占比约20%;一线城市占比25%(一线非私营可高达40%,信息技术等专业甚至高达70%),新一线城市占比15%,二线10%,三四线城市低于5%。
表现在知乎上就是,你提问移民的人有没有后悔,然后你看不见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的人在那回帖。
因为倒着读是嫩巴黎(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