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21年 1月 M2 同比增 9.4%? 第1页

  

user avatar   bing-gan-61-29-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2月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抱歉本月分析报告晚了几天。

1. PMI指数:

本月的PMI指数继续维持在枯荣线上方,本次的回调因素主要也是因为临近春节。但如果从细项领域出发,其实PMI指数已经告知未来几个月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应该是非常景气的,原因如下:

根据PMI指数计算方法:

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可以看到除开存货之外,其余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略微下降,但如果我们分细项来看,订单部分可以看到企业的在手订单是在逐渐上行的,这说明企业并不缺乏订单,需求端并没有受到压制,存量方面新接订单数量>做单量,这说明要么企业产能没上去,要么就是单子接的手软实在是接不动了,毕竟产能扩张不是小事,耗钱耗时间。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因素导致,对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尤其是在当下,饼干多次提及的未来需求长牛的宏观环境下,想不赚钱都有些难;如果从库存方面来看,虽然本月库存数据环比前几个月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如果我们考虑到春节因素,可以充分的认为主要还是配送方面的因素导致。也就是说这种库存指数的上升本身并非产能层面的上升导致,而应该归因于配送效率的下降。如果这点判断正确的话,那么随着节后配送效率的回升,库存指数应该会回归到46左右的区间,而非临近50徘徊。能不能破50?应该不太可能,现阶段还是卖方市场,单子多货少,要说压库存这是违反常识的。

原材料领域的价格始终在高位,上次有朋友提及这个原因主要还是供给收到了打击。几个主要的大宗卖家所在地区,由于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供给层面的提升与全球货币+财政政策导致的需求提升并不协调,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同理,随着欧美疫情逐渐控制,需求端的恢复必然是要快于供给端的,因此如果欧美1年后走出疫情,那么就可以果断的判断今年大宗会继续牛市。

就咱国内而言,在海外尚未控制疫情前,饼干认为都不用担心有其他国家抢回本属于他们的订单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幸咱们能在抢到手的部分出口领域站稳脚跟,那就又是一波天佑中华了。

2. PPI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0.3%,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如果大家看懂了上面对PMI的分析,以及上几个月对未来经济的判断,那么这次PPI回暖肯定是可以理解的,大宗价格长牛,需求长牛、无论是生产资料领域(同比 -0.5% -> +0.5%)还是生活资料领域(同比-0.4% -> -0.2%)都是全面上升。

如果究其根本,分细项来看,本次PPI的主要抬升主要还是生产资料领域的提升较大,生产资料领域的增长主要还是上游原材料侧的增长较大,下游制造业则和生活资料一样, 受限于国内消费端的缓慢恢复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双重压制,其实利润率并没有那么好;也就是说,即便存在成本转嫁的情况,本质上这波临时订单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被上游的原材料大佬们尽数赚走。因此饼干在此再次重申一下:对制造业本身而言,这波订单的到来并没有带来高额利润,更多的是对自身现金流和库存周转的改善,比起众多原材料大佬,制造业也就赚个辛苦钱。从自身情感来看这其实蛮不公平的,在资本世界,工人们的付出与他们产生的财富和对社会消费的贡献并没有形成一个应有的比例,更令人不快的是,在资本为王的世界或许这个局面还会继续持续。

生活资料领域是事关内循环的核心指标,想抬升这个指标,目前有且只有1条路——想办法让制造业多赚钱。内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培养内需的同时,外贸这根大腿,得抱的紧紧的。

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国家需要强大的武装力量?其中一个原因必然是要为钱开路。

3.CPI数据: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下降0.8%;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7%。

自本年起,CPI计算采用了新基期,但大体上基期的数据与以往的权重分布差距不大。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数约比上轮分别下降了1.2%,1.7%,0.5%及0.4%,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权数约比上轮分别上升2.1%,0.9%,0.9%,生活用品及服务权数变动不大。

本次CPI数据中,剔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CPI首次转负了,但饼干认为这次转负由于发生在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就地过年不要乱窜,很多人也说今年疫情让年味没了,核心CPI也表示自己也没了,因此本轮的转负其实不必担心,想必春节之后,大家在新的一年卯足了劲开干海内外订单,核心CPI恢复是板上钉钉的。

也正因为如此,受限于国内内循环的缓慢增长,未来CPI是没有显著上涨的动力的。

总的来说CPI在当下并不能完全反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除开核心CPI还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外,CPI目前作为PPI/CPI剪刀差,及印证PMI判断的一个用例还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其余方面就效力并没有PMI ,PPI,M2和社融对宏观分析的作用大了。

谈起PPI 与CPI的剪刀差,看下图:

PPI和CPI的剪刀差与GDP及工业利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貌似之前饼干回答也说过),而我们现阶段的PPI CPI剪刀差是这样的:

因此光从这点来看,未来工业利润、GDP回升可以展望一下。

3. M1M2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个和1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96万亿元,同比下降3.9%。当月净投放现金5310亿元。

M1M2本身关注的核心点是M1,但通常来说春节前后的M1通常用1月和2月的M1进行平均来看,所以本月份对M1的分析就暂时先不写,这部分内容将会在下个月的M2上来综合分析。

4. 社融数据:

2021年1月社融新增5.17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4.47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13.0%,弱于前期13.3%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初步统计,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5.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3.2%;委托贷款余额为11.05万亿元,同比下降3.5%;信托贷款余额为6.28万亿元,同比下降16.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企业债券余额为2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政府债券余额为46.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本次新增社融的主要力量为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这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图景:

1. 尽管老百姓都说自己没钱,但数据告诉我们老百姓兜里有钱;

2. 尽管政府三番五次围追堵截不让老百姓炒房,结果老百姓还是用脚投票买房;

先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作为读者的你,是不是老百姓?或者说有资格成为老百姓吗?

2. 每次都和政府对着干,是不是刁民?

想清楚了这点,再去看经济分析,以后就知道:光看TA说不顶用,但是如果TA做了啥,才能真正知道TA的意图。这次的政府限购力度大不大?很大?但是数据告诉我们,老百姓的力量更大,至于是不是因为刁民混进了老百姓队伍里面企图搞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但起码,一线核心资产应该是可以确定长牛趋势。

另外,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持续不及预期,反映了整体宏观信用环境依旧趋紧,尤其是在当下需求侧与供给侧将会是长时间不能维持平衡的环境下,如果判断现阶段没有宽松的必要,那么未来整体社融从紧是必然的,不管是从财政口还是货币口来看,整个2021年必然是持续紧的一年。

写在后面的一些话:

1. 关于2021年全年宏观的整体情况预期——通胀还是通缩?信用宽还是紧?:在说国内宏观环境前,我们得默认该事实:我们是世界工厂,这个世界的主要消费主力暂时还是在欧美。欧美信用宽松确确实实会给我们带来输入性通胀效应。饼干来给你们盘这么一套逻辑:

1.1 首先每个国家都是希望自己国家一直处于温和通胀的环境,这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财富的积累;

1.2 作为消费端的领头羊,欧美宽松的首要目的一定是为了挽救其本国经济,至于会不会影响他国,那不是首要考虑的范围;

1.3 所以每当美元宽松,除了对美国本土的环境产生影响外,其政策的溢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的中下游产品均有发展中国家制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横向对比美元与其他国家的宽松程度来看,美国居然还不是那个最宽松的一个。

1.4 美元的宽松本质是想美国本身可以温和通胀起来,但事实上美国却很难通胀,理由在于,他的大量消费品是依靠进口实现,而出口国家比如我国通常是非常不愿意主动升值来削弱本国出口竞争力的,这就相当于我想多赚美元,多拿单子,那么我的价格就必须要有竞争力;

1.5 根据1.4 美国会非常惊讶的发现,他放的水压根就对本国通胀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大部分通胀的效应均被美国金融市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们吸收掉了,而这些贸易伙伴给美国的除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外,还有2个字,叫通缩。也就是说美国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宽松反而越通缩,而作为美国贸易伙伴的我们为了防止美元输入造成的输入性通胀效应(美元进来会兑换成人民币,造成我们被动宽松的局面),我们也很苦恼:我们不愿意升值,也不希望美国在一边搞事情玩命输入通胀(尽管他的本意不是如此),所以饼干在之前的回答里面多次提及一个短语叫:被动宽松,主动收紧。被动宽松,讲的就是美元政策的强大溢出效应,而主动收紧,则是对这种溢出效应的反应,是出于保护自己的一种需要。

对于上面这段如果大家能够理解,那么下面饼干说的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2. 如果宏观环境是被动型宽松局面,那么随着欧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并最终恢复,需求端层面是持续上行的;而发展中国家除开咱祖国外,其他几个竞争者想走出来没个2-3年(保守估计)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未来的被动型宽松是会持续长期存在的,欧美一直都买我们的货,他们拿到了货和便宜货带来的通缩,我们拿到了美金和美金带来的通胀,大家都会非常烦恼;而且这样的关系会让大量外资看好国内及港股市场,而这就是近期国内稀缺资产及港股核心资产一直狂涨的原因。

3. 我们顺着2的逻辑再往下看一层:即什么时候应该是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的高位期,那一定是欧美走出疫情的那会。大家看看疫苗的效果,再来评估一下这个时间段跨度(要考虑疫情控制,需求重建,信心恢复等诸多过程),饼干是觉得1~2年肯定是要的,所以未来A股和港股尤其是这两大股市的核心资产,其实并未到顶峰,毕竟外资来他的投资主力必然是蓝筹线,这是处于安全及抱团的一种需要。

4. 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是必然的(见下图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唯一需要争议的就是财政政策,但如果整体宏观是要对抗输入性通胀的话,那么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应该是聚焦于政府强调的“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而货币政策则正如其说的”稳杠杆+防风险”:稳杠杆聚焦不宽松,防风险聚焦不让你饿死。因此,想必对诸多债圈人士来说,2021年又会是比较苦逼的一年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新年多赚大钱!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信感觉,相信简单...

本来想把上面这句话作为一个文章标题写成一个知乎文章。但想了想感觉要写的内容其实也符合这个问题,于是干脆写成一个回答

M1和M2的剪刀差一般领先工业品价格半年左右时间,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剪刀差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深究一下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最基本的假设应该是过去的经验依然持续。

剪刀差领先六个月

而工业品价格的上升,对于发达国家的通胀是一种压力,这是一个最经典的,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的价格传导机制

还不要商品指数涨,即便走平美国今年的CPI在基数效应下都会爆表

当然,在这种时候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

  • 市场已经预期到了基数效应带来的CPI上涨

这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历....我记得在几年前,黄金价格还只有1350不到的时候,我和一位领导讨论贵金属的机会。他当时也是说“这市场难道没有Priced in?”

是的,当时市场没有想到鲍威尔2019年7月降息之后又降息两次,也没有想到2020年的疫情。所以确实可以说“波动率不讲武德,市场被偷袭了"

我自己因此有一个感觉,市场也许可以预判价格走势,但往往对于价格走势的持续时间没有什么判断力...

就像我记得做铁矿石的朋友们刚开始只是想做空钢厂利润...然后遇到了巴西的溃坝...然后就看到铁矿石到了4位数....

所以如果简单点回答,这个经济数据征兆了短期的通胀压力是存在的,企业现金的活化如果不脱实向虚的话,通胀类资产尤其是制造业上游确实短期很景气。


然后会有一些朋友看长远一点,一月份社融不错,但信贷脉冲指数考察的是12个月滚动量,因此它的回落不可避免

excel不在这个电脑里面...只好抄了自己的旧图。意思是一样的...

这意味着即便制造业在通胀的帮助下可能超预期,整体中国经济在2021年下半年存在降速的风险。

经济先行指标也显示,央行当前的审慎政策是有道理的,历史上只有一次中国先行指标持续维持在1,那也是4万亿年代的故事了。

某种意义上,我很理解,这是上面那句”市场是不是Priced in了CPI"的潜台词 - "通胀还能撑多久?“

这也是很多人今年的配置策略都是风险偏好前高后低,然后争取找结构性行情机会。

这里多说一句,目前市场风险偏好非常高的一个潜在原因可能是疫苗的效果确实不错,然后美国财政非常给力的同时,联储转向非常慢。这点其实不用论证,你看人民银行的态度就知道,经济可能已经到了潜在产出之上,到了应该谨慎的时候了。然而鲍威尔领导下的联储完全落后市场。不预测经济,不预测市场波动,完全被动反应。

而权力需要能力去匹配,所以我们上周看到了这样的新闻

努钦不知道作何感想...财长还有这个权限?

回到市场问题上。我自己觉得这种前高后低风险偏好可能没问题。第一性原则,目前风险偏好很高的两个推手:

  • 疫苗接种没有完全,因此经济复苏有空间
  • 联储宽松没有退出的实际计划

看到疫苗接种率上去,联储表态不对的时候再掉头完全来得及。目前看起来至少还需要1-2个月。

然后可能又是一个蛋疼的EPS没有赶上PE的故事,好在PE的下行比EPS的上行要快得多,然后大家快点走完这个流程,又到了央妈再爱我一次的环节。

这是预期中的剧本,我自己觉得没问题。但我今天最想分享的是下面这个东西


如果说我们现在看通胀,短多长空,觉得今年存在一个通胀由高到低的拐点,可能的触发因素有

  • 经济复苏不达预期
  • 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或者产出缺口闭合之后转收紧(这里我想吐槽一个前美国大行的经济学家,他有个观点是,目前没有通胀压力因为产出缺口没有闭合,第一我觉得他可以看看商品价格,第二他可以看看中国09年那个所谓的产出缺口是怎么闭合的,政府给你一个4万亿,什么缺口都没了。政府给的4万亿,无论你用什么滤波方法去算潜在产出都算不出来...)
  • 供需终将平衡,一些永久性失业甚至让某些品种出现供给过剩

这些都是对的,我也很认同,但考虑到目前商品价格依然非常低,前几天WSB的白银逼空事件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案例,我们来算一笔账

  • 全球铜的供需平衡差不多2500万吨一年,方便计算我们就用2500万吨
ICSG, Copper FactBook
  • 吨铜我们就算10000美元的价格(目前差不多8000)
  • 买下全球一年铜产量大概需要2500亿美元。

这个数字在1990年代就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要用一个花旗银行才能买下。90年的花旗可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就是时代的光

现在的话,2021年的茅台的市值可以买下两年的铜产量....

而对于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可以没有茅台,甚至他们没有喝过茅台,但他们绝对不可能做到两年内不用铜或者铜制品....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越来越发现它的危险性。金融本来是应该服务实体的,但今天的金融市场比实体强大太多了。而金融本身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它依附于实体的存在而存在。长期来看,这种失衡是不可持续的。

但就像所有”长期“一样,最核心的问题永远是,长期到底有多长。

或者换个方法问,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一方面不用担心长期有多长,又可以在长期到来的那一天获利?

我想是有的,但这个问题展开说就太长了,和M2也没有关系。容我卖个关子...我很相信我对长期通胀的感觉,我也很相信简单的道理最有效 - 在发生边际变化的前夜人弃我取。

也祝大家新春快乐。


user avatar   arnold-5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M2没啥意思,因为增速低主要是因为财政存款收的多,回笼了基础货币。

M2也有意思。一月没有安排专项债,财政收入一般又是比较平稳的,因此多增的存款大概率是由于支出减少。

2021年政策基调,毫无疑问是四个字“不急转弯”。这四个字又可以等价为三个字“要转弯”。或许经济好的时候财政存一点钱,也是要转弯的表现之一。

站在现在这个角度看,多头有一张大牌,就是疫情控制之后服务业恢复带动就业收入消费这个链条。如果这张牌能抽到,那么多头还可以期待一张王牌,极高产能利用率下的制造业投资周期。空头的牌也有一张,出口大幅下滑。另外还有一张中立的牌,油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如果多头赢了这一局,那么就是繁荣到过热。空头赢了,就是滞胀。我也不知道谁赢,但是各位可以根据两边的outs算算应该下多少注。

这张牌估计得3-4月才能揭晓。

顺带一说,美国那边黄金似乎所有牌都在空头那边,甚至通胀这张牌可能都是对空头有利。特别是按联储的一些模型,TIPS甚至与通胀没有关系...

再说句题外话,央行似乎越来越像美联储了。不管是官员频繁讲话与市场沟通,还是加强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淡化OMO数量。Q4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的某些表述简直是手把手教你炒短线。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德国一战后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看待网传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已经在农行内测?对比特币有何影响? 
  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吗? 
  中国飞机大炮火箭导弹都能造出来,为什么就不能造一台像样点的汽车? 
  如何看待美国正式公布涉及 500 亿美元出口的 301 征税清单? 
  请问经济学、社会学知友,为什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失业率比较低,对其经济竞争力也有直接影响? 
  如何看待浙江要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 
  如何评价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 
  你认识的「穷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前一个讨论
山西菜为什么不出名?
下一个讨论
藤壶是寄生生物吗?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