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理解的一个问题是,苏共是怎么看待国民党以及国民党政权的,以及苏联在二战后怎么和美国划分中国以及东亚的势力范围的问题。
国民党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是一个反动落后,代表大资本家、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买办这样性质的政党。
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这就是官方的解释。
中国国民党就其政党性质来说,是具有革命性和反帝反封建这样的特征的。在苏共看来,国民党和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多大差别。国民党不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政党,这一点是苏共非常看重的。国民党和苏共的联系和关系,是早于中国共产党的。单就党派政见来说,苏共对于国民党的认同感实际还高于共产党。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还是正宗的布尔什维克。
至于国民党的实际作为,搞买办垄断,搞军阀主义,剥削压榨,投降主义等等,苏共是不关心的,哪里有完美的政党?苏共自己也面临很多问题,只要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不是敌我矛盾,国民党是完全可以被苏共认同和接纳的。
苏共对于国民党的支持和意识形态指导的时间非常长,从建立黄埔军校,到国民党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初期,苏联对于国民党都是不遗余力的大力扶持,就支持力度和援助范围来说,苏共对于国民党的支持都是远大于中共。
国民党政权是当时可以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军队的数量、装备以及训练等都高于中共,国民党还有完整的全苏全美制式装备的部队,就单纯在内战初期来说,可以讲没有人会看好中共。
二战胜利后,苏联和美国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国民党对此心知肚明,迅速与苏联缔结了大量条约,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公投。这些因素使得苏联对于国民党政府非常满意。只要未来的中国政府保证苏联的在华利益,可以和美国的在华利益相均等,苏联自然是支持国民党的。
而反观中共。以苏联的理解,中共反而不是纯粹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共的民族主义成分更加浓厚。自中共成立后,就在多个方面违抗苏共的命令,特别是在于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运动后,中共削平的最大山头,就是亲苏派。在延安时期,苏共和中共进行过多方面接触和了解,认识到中共的理想是驱除所有外国势力,如果中共掌握政权,那么一切所谓不平等条约都会被废除。可以想象,中共获得胜利后,苏联在华的利益就会大大受损。苏联和国民党签订的各种条约就会归零。像比较典型的《延安日记》里面,对于中共的看法甚至于是负面的。
简单归纳就是:苏联当时是押宝国民党,寄希望于国民党胜利后,认真履行和苏联签订的条约,保障此后苏联的所有在华利益,在中国可以取得和美国相抗衡的势力范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国民党比中共可靠得多。
至于此后苏共对于国民党不满甚至于转而支持中共,在于凯申同志的微操失误,他不应该完全投靠美国。
一、1945年8月到11月中旬,苏联允许、配合ccp接管东北
二、1945年11月1日,蒋军从秦皇岛登陆开始进攻山海关
1945年11月10日,苏方允许蒋军在苏军撤退前五天空运部队接收各大城市
三、1945年11月16日,蒋军攻占山海关。
11月19日苏方强令ccp撤出“长春路沿线及城市”
苏联出于战略需要和同志情谊,顶着国际压力(中共当时是党派武装,常凯申才是包括中共都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让中共接管了东北三个月。
正是在苏联的阻拦下,蒋军只能从秦皇岛登陆进攻山海关,而无法直接在大连/营口登陆。
在蒋军进攻山海关的情况下,苏联仍然在用外交手段阻止蒋军进入——如果山海关不失守,所谓“蒋军在苏军撤退前五天空运部队接收各大城市”就是给中共送菜
在中共丢了山海关、证明自身没有和蒋军打正规战阵地战能力的三天后,苏联才改变态度,强令中共撤出“长春路沿线及城市”。
站在苏联视角,我们把能做的都做了,结果你中共还是守不住山海关,凭什么相信接下来你就能守住铁路沿线城市?
而如果中共守不住,苏军不强行驱赶那么就只有两种情况
1.常军把中共赶走夺下城市,苏联丢了面子,同时中共、苏联都没有里子
2.苏军冒着和果脯乃至美军开战的风险,亲自下场挡住蒋军
——苏联没任何理由,要把无产阶级的国际义务执行到这份上吧
至于“极力阻拦中共进入东北各大城市“云云,要是苏联真的一开始就极力阻拦了,还用得着在11月19日强行下令中共撤出?
总不能之前让中共进驻的时候是苏军官兵自行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下令撤出就是莫斯科大国沙文主义出卖同志吧
ps:
苏联的对华外交,有很大比重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自然是没错。
只是我比较好奇,那些口口声声苏联自始至终把中共当棋子的朋友,认为苏联应该对中共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有同志情谊?
实际是,苏联认你是同志,所以才放你从8月到11月三个月时间进入东北,移交武器给你,给你一个独霸东北的机会。
你自称经过八年抗战,华北有你大片巩固根据地,有上百万人民武装,现在在东北也扩充到十几万兵力了。
你自己的布局,也是乐观到认为可以在冀热辽就可以挡住常军,自己独霸东北的,所以要在冀热辽和东北分设两个中央局,李富春林彪负责在冀热辽堵门,而某人为首的东北局是当成后方来管理。
结果了,山海关遇到国民党海运到秦皇岛的先头部队就挡不住了,狗肉上不了台面?
难道你指望自称姓共,就要苏军出手帮你干掉国内反动派然后把东北送给你?
这算什么,立三路线死灰复燃吗?
ps2
某人还真是指望苏联人挡住常军的……
所以三个月的时间就待在南满大城市里当接收大员,苏军不管的中小城市,他也不管……
甚至TG接管长春,是一直到11月中旬,也就是苏联说常军可以空运接管之后才搞的
——之前三个月,某人压根就没和苏联交涉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东北局睡了三个月,才因为“国民党要来了”然后开始用TG干部更换伪满留用人员。
从华北、山东、苏北各路来东北的TG武装,都还是各自为政,东北局一点整合的努力都没,连最基本的部队番号序列都没统一。林彪当上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后,电台还得问下属部队借。
苏联看到的,就是TG派了个政治局委员来东北当一把手,据说还是抗日时期根据地建设的模范,带头高呼毛尺东万岁的心腹重臣。然后他在苏军占领的大城市睡了三个月啥也没干。然后TG在山海关打了一仗,败了。常军正沿着铁路线推进过来。而沿途就是番号混乱、各自为政的所谓TG武装。
那九个月,我党同国民党争夺东北的斗争,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四五年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在我大批出关部队和干部尚未到达的情况下,东北局在把工作重一点和力量摆在南满壮大力量的同时,执行中央提出的分散的方针,向其他地区派出一部分干部、部队,分头开辟工作。
。。。。。。
第二阶段:从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中央决定“放弃过去分散的方针”,“集中主力”,“守住东北大门”,“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东北局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立即改变整个工作和作战部署。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一日,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十月十六日中央电示彭真,“蒋军从秦皇岛登陆,向山海关、锦州攻击前进,是必然的。除令各部兼程急进,胶东方面星夜海运,并令林彪急至沈阳助你指挥作战外,望你就现有力量加强训练,并动员民众坚决阻止登陆,争取时间。”同日,中央又指示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在东北登陆及从任何方面进入东北之蒋军,望坚决全部消灭之。凡我到东北之曾克林、万毅、肖华等部队,须迅速集中,加以补整,全力消灭蒋军。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军须集中作战,暂时不能分散。”十月十九日,中央指示东北局,“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庄河、安东之线,坚决阻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放弃过去分散的方针”,“目前我在东北工作的部署,应该是全力加强辽宁、安东二省的工作,守住东北的大门,争取时间,以便开展全东北的工作。对于北满、东满暂时只派少数人员及后到的少数部队前去开辟工作”。十月二十三日,中央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蒋军开始进攻山海关。
十一月二日,中央军委指示“林、彭立即布置内线作战,先在葫芦岛至锦州、营口到海城之线,尽力阻滞登陆之蒋军,以待已到部队之组成及路上行进部队之到达,并于适当时机坚决消灭蒋军,不使进沈阳。"
十一月十日,苏方允许蒋军在苏军撤退前五天空运部队接收各大城市。
十一月十二日东北局按照中央确定的作战方针,作出在苏军撤退后夺取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的部署,并报中央。
十一月十五日,中央复电东北局,“一面照顾友方信用,同时准备坚决消灭蒋顽在沈、长、哈三处着陆部队,夺取三大城市,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沈阳城”。同日,毛主席电示林彪、彭真,“集中最大兵力”,“于最有利之时机地点由林彪或罗荣桓亲去指挥,举行反攻”,“全部歼灭”进入东北之蒋军,“即能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由秦皇岛登陆的国民党先头部队十三军、五十二军,在美国海空军的支持下,攻占山海关。
十一月二十日,东北局电告中央,十九日苏方提出“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之处不准我与顽作战,不准我存在,必要时不惜武力将我驱散”。
同日,中央电复东北局,“彼方既如此决定,我们只有服从”,“但希望能不让锦州、葫芦岛及北宁路之一段”,“如不能,亦只好服从”。
相关回答:关于苏联要求划江而治的谣言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