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这是把我这胡诌当真了吗?
稍微严谨一些地来看待这个问题。理论上,一种语言的文字体系需要与其语言特点相匹配。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反应出这是亚非语系的鲜明特点。(注意,是亚非语系,“闪含语系”是个过时的有失偏颇的名称)在亚非语系中,辅音起语义功能,而元音起语法功能,这是辅音音位文字创立的前提。比如k-t-b这串辅音的语义是“写”,而加入元音后,katab-a是“他写了”,kutib-a是“他(或它)被写了”,kutub-un则变成了名词“书(复数)”。而很明显,汉语的元音体系(准确而言是韵母体系)相当丰富,元音同样起语义功能,不适合用辅音音位文字书写。
而以阿拉伯字母为例,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辅音音位文字,但注意,除了书写辅音之外,长元音也是反映在文字上的,所以……如果单纯仅仅写辅音的话,阿拉伯人也受不了,歧义实在是会太多了些。更别说汉藏语系的汉语了。
当然,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中,的确也不乏亚非语系之外的语言,比如印欧语系的波斯语、乌尔都语等。但相较于印欧语系而言,单音节词也是汉藏语系的特点,所以导致一个词的内部辅音数量较少。上面举了k-t-b的例子,阿语中一般而言一个词是由三个辅音词根构成的,而就算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比例已经显著增加,但两个音节首辅音也还是太容易歧义了(况且普通话的声母数量适中,不够多)。就算把鼻韵尾(或方言区的入声尾)也表示出来,那么也会产生这个字母到底是声母还是韵尾的歧义(不考虑新增字母的情况,仅就当下这种风气而言)。
所以,如果想要仅仅拼写辅音,那么首先一步先得看到推广使用拼音书写的成效吧。现行拼音方案的一大弊端就在于,声调符号不方便输入,而且当前人们也不习惯再额外加数字标声调,这就导致拼音的信息传达效率比口头交流还要低。而书面语本身又应该是要比口头语严谨的,加之汉语的同音字问题非常普遍,所以……这事不太可能。
P.S.至于会不会汉语本身逐渐变成基于辅音的语言……原始闪语(亚非语系闪语族的祖语)离现在都有五六千年了,当代阿语还是和原始闪语是同一种基于辅音的模式。更别说原始亚非语了(至少一万年前以上,但资料比较少)。所以,两种模式的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就算汉语会变,那也是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