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肖深刻的九叔”说德语一年达到C1是常规操作,是不是夸大? 第1页

  

user avatar   shallwe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6年前,我还在高校教德语专业的时候,看到这样的言论也会难以置信。

各位要是没有读我在知乎写的东西,尤其是没有读到我的心路历程,没有关系。我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即使是熟悉我的知友,估计也有可能觉得我是利欲熏心,抛出奇谈怪论,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毕竟为了“卖课”,为了恰饭,脸皮可能不要了,不管吃相了。

题主在问题补充中链接的那个问题,我回答的时候主要想分享的是对“自学能力陷阱”的心得,篇幅已经写了很长了,一次就写一个重点,就没继续分析学习时长。

大家想一想,如果要让人学会一门外语,无论是专业还是培训,是不是得好好设计一番,最好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逆客观规律行事?但是很可惜,很多年前这种事情是缺乏设计的。因为认知能力没达到,对外语学习规律的认知是朦胧含混的。

后来有了欧洲语言标准GER(英语叫CEFR)。大家千万不要觉得GER就是分成几个等级而已,没什么了不起。GER最重要的是揭示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并且大量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我再分析GER,先按下不表。

有了欧标GER的指导,那我们可以按照人类对外语学习规律最新的成果来设计课程了。不然呢?随便学,边学边看,学到哪儿是哪儿?或者拍拍脑袋就定一套方案?还真有,中国的二外就是拍脑袋的设计,严重违反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在设计上就是失败的,在实践上因为教学理论落后教法落后就更失败了。

大家学外语,难道不想知道多久可以入门(会打招呼介绍自己陈述最近都做了什么),多久可以入段(掌握语法框架和基础词汇体系),多久有所小成(总体可以hold住各种话题),多久可以大成(母语级)?至少参加培训想知道要学多少学多久吧,因为和学费相关啊。

大多数人都学过英语,所以我们在线上线下都很容易听到这样的言论:

  • 学甲语需要一年,学乙语需要十年,学丙语需要一辈子。
  • 我英语学了十多年都不敢说掌握了,学更难的小语种只需要一两年?!
  • 我英语学了十多年都听不懂开不了口,小语种A1就能开口?
  • 考过这个级别这点时间也许可以,但是要真正掌握需要一辈子。
  • 我是某语专业的,学了四年,留学N年,基本上总在和某国人打交道,都不敢说某语容易,你一个破培训班老师竟然说某语不难?!
  • 有语言天赋的也许能像你说的那样,但是普通人,呵呵。
  • ……

其实这些全是错的。请不要看到一个喷点就写评论,先听我把话说完。当然我这一篇也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因为话题实在太大,主要是太反直觉了

外语专业,从大一开始从零学一门小语种,需要多久能达到较好水平呢?需要两年。本科说是4年,但是纯学外语的阶段就是头两年,后两年在设计上是用外语来学比较专业的知识了,是应用阶段了。并且这还是在没有用GER指导的情况下,是在有寒暑假的情况下(在理论的A1-B1大斜坡阶段,一旦中断较长时间就容易滑下来),在有各种杂七杂八效率奇低的课的情况下,在大学生普遍以为“大学就轻松了”因而动力不足的情况下。

外语专业需要改革,我在这里写了部分观点。五年过去了,虽然有新的观点,但我们先回到主题。

学一门外语到达C1理论上需要多久?我没找到论文或者学术书籍上的论述。但是中国网民普遍认为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而外网“六个月掌握一门外语”满天飞,用英文搜一大把,就比如YouTube上TED和TEDx的演讲。2013年Chris Lonsdale的演讲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six months(如何在六个月学会任何语言)在YouTube上仅一个视频就有2千1百多万观看,41万赞(1.1万踩)。

我如果要做惊人之语,那肯定得再往少了说。因为外网的行情已经低到6个月了,并且赞同的人还特别多。

没有学术论述,至少我们有准学术的欧盟委员会颁布的欧洲语言标准啊。我们来看看:

这个表所列的是达到各个级别需要的课时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课的数量。如表所示,歌德学院认为达到C1需要800-1000课时。而一个课时多久呢?我们在德国的歌德学院网站上可以找到:

一个课时是45分钟。并且这个图也印证了维基百科的说法。实践中歌德学院课程白班是从零到C1是800课时,而晚班更短,仅720课时。我们选择大数,以800课时(600小时)算,再按一个学期上晚班,一个假期上强化班(歌德学院的强化班都只是半天),那么,一年达到C1是完全可以的。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上课的时间,课下需要的时间更多。错。培训业的对象要么上班要么上学,就是按业余学习来计划课程的,就是不太指望学员在课下花多少时间来计划的。如果你上了那种要求你课下拼命苦读的培训班,那你上当了。好的教学就是靠课上,课下只是锦上添花,否则你花那么钱稀松平常上个课,主要是“自学”,也太坑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在德国,面对的主要是欧洲人,欧洲人学德语有种族天赋。那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歌德学院。课程页面相当复杂,我来总结一下:

强化班A1-B2,合计810小时(我已经换算成小时),强化班从零到C1,合计1080小时。
周一至周五半天班,50天一个级别;晚班加周末班,57天一个级别。
寒暑假班加平时班到B2,大约需要370天。

比德国歌德学院多出了一大半。不愧是以慢著称的中国歌德学院。但即使这样,400天左右也可以达到C1。

高资质的中国教师可以加速这个过程,这个有专门的文章论述。简言之,德国人在教语音、语法和高级词汇还有中高级阶段的课文方面并无优势,反而可以说是劣势。高资质的中国教师该用德语的时候用纯德语,该用英语的时候用英语,该用汉语的时候用汉语,分环节和阶段,会大大提高效率和效果。优秀的中国教师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所以,一年达到C1是常规操作,并不是什么奇谈怪论。如果是一对一的方式,那效率就更高了。我并没有按那个算。不只是理论上可行,实践中我们也有一些案例。是得承认,不多。因为干扰因素不少。

最大的干扰因素是心态。如果一个人坚信一年可以掌握一门外语,那这个人大概率会具备相应的动力。然而,即使我校把开悟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考核,收效也不是太大。大环境如此,绝大部分学员将信将疑,有不少直接当作骗子言论一笑置之,毕竟这太反直觉了。

所以有人觉得我为了“卖课”而夸大或者吹牛,我也能理解,尽管我很少卖课。私下见过我的就会明白,我很羞涩,看上去根本不像经商的,朋友圈发个广告都抹不开面子。我只是想传达一个常识,纠正一些误区,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另一个干扰因素是中断较长时间。A1-B2应该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因为要达到B2以上水平才具备比较全面的应用能力,才容易在保持水平。而中断在坡上,很容易滑下来。见过太多的“悲剧”。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干扰因素是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国绝大部分机构使用的是“语法翻译法”。不是他们主动要去选择,而是这种教学是无师自通的,天然的原始的。受过“语法翻译法”毒害的学员,有的怎么掰都掰不过来。可以一年学成,也可以一个月学残。

还有的学员阶段性自学(包括看录播),有的是A1,有的是B1。其实教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A1-B1,打基础阶段,塑造正确的理念和方法的阶段。而A1-B1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互动中提高提说能力。我常说,学生的语音面貌决定于启蒙老师,学生的听说能力决定于A1-B1的老师。除此以外,教师重大的任务还有: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员的乐趣与成就感。

……

试想有多少人中了这些干扰因素呢?

教学设计如果只以少部分天才为对象,那肯定是失败的。教学设计考虑的,就是普通学习能力加普通努力程度。否则教学的意义不存在,无心插柳柳成荫即可,让天才暗自生长即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科学合理地教学,符合客观规律,使绝大多数人能在一年左右达到B2或C1水平。

如果教学人员也觉得德语很难,觉得学会德语需要很多很多年,那教学理念和方法可能存在大问题,对学员没有什么帮助。当然,要达到很高的教学资质,一语言水平肯定得高,其次要有开讲座能力的教学理念水平,再次要贯通所有欧标教学级别,对全过程有全面和细致的判断力。

可惜很多人只会模仿,因为不懂内在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模仿过程中慢慢就产生了很大偏差。

有的教学人员觉得我“一年达到C1是常规操作”的言论是异端,恨不得打倒在地踏上一脚。那我就想说了:你们的课程设置,一个假期学完两个级别,那学完C1根本不需要一年啊。这不是精神分裂么?什么,只是学完,不代表达到?那你们这样设置课程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生长?“知识我满堂灌了,能力你们在课后自己长出来”?让学生自己长出听说能力?课程设计上都做不到,实践中能有什么效果?

学习者看到这样也许已经认同了我大部分的观点。但是教学人员可能还不会,因为这和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严重不符。就像打铁的难以相信有人能把肌肉练成那样,能把手臂练那么粗。“我打了一辈子铁,一只手臂才练这么粗,你说几年就能把全身肌肉练出来,呵呵,是为了卖课而吹B吧?

其实,就算是德语专业,效率比相当一部分培训差远了。培训来的大学生基本全部有极强的动力,而培训也要求实在的收获,如果像德语专业那么懒散低效,学员即使不投诉,不缺课,下一个级别也不会来了。德语专业教师在校外兼职教培训的,对此应深有感触。德语专业的教师要睁眼看世界了,时代不一样了。师资好生源好的培训界同行面对德语专业教师根本没有必要感觉低人一等。

当然,也有很搞笑的培训机构。有把A1A2B1分别叫“初级、中级、高级”的,因为他们教的学生就是一轮一轮在A1A2打转,到B1基本没人了,升不上来。有在教师介绍里说某某是“A1级别教学专家”的。没有打通所有欧标教学级别,其实就是耍流氓。没有打通教学级别,那种教学不就是盲人摸象嘛。

---回应一下之前几位答主---

1、我没有拿语言天赋说事,没秀优越感,没有否定别人学习的努力。

2、B2到C1不是断崖式的难度。A1到A2是个小坡,A2到B1是个稍大一点的坡,B1到B2是一条大壕沟,B2以上是高原缓坡。也就是说,B1到B2才是真正的分水岭。B1只需要努力,达到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要达到B2需要一些天分了。因为,其实有些人汉语也没有达到B2(阅读长文有阅读障碍,写东西都是口水话,硬伤很多)。母语的发音和熟练程度可能会掩盖级别的差异,但是仔细鉴别是能发现的。

3、“C1可是和母语者正常交流的水平。”不是太恰当。欧标GER的含义,就是每个级别有每个级别的听说读写水平。也就是说,真正的A1也能和母语者正常交流,只不过话题、深度和准确度有限。如果身边有和德国人恋爱或婚配的人,就会发现,每个级别都能正常交流。

4、“一年考出C1问题不大,但是真正达到不太可能。”其实中国人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个欧洲人和一个中国人都通过了C1考试,那谁有C1水平,都有,还是都没有?难倒都以自己内心为标准?考过那个级别,那就自信地认为自己是那个级别,如果不是靠押题通过的。是德国人组织的考试,听说读写都考,考出来了,为什么不自信一点呢?是,我知道,还不能张口就来,并且准确、高效、贴切。口语拼的就是自信啊!你心里有更好的表达,那只有你知道,说出来的版本已经达到交际目的,就行。考出来了,那就口语自信,再多读书看报,维持和提高语感。我知道国人习惯追求无错的外语。如果不是教师或翻译,根本没有必要有这个心理包袱!和欧洲人一样,噼里啪啦一顿说,快一点,再快一点。看还有谁盯着你的错不,看还有谁觉得你没到C1不?写作,这个难一些,和母语者的语感和准确度还是有差异的。毕竟有机训练的年头不一样。是要终生学习,但是你一年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啊。

5、“全情投入,只学德语,有可能可以。”不是的,说的就是业余,就是一边上班或上学,一边学德语。全情投入只会更快。少儿一年达不到,因为他们达不到这个强度,并且分析能力也没有成年人这么强,他们主要靠模仿,这样需要很长时间。

6、“英语学了十多年,早就远远超过1000学时了。”我写字也写了几十年了,自动成书法了吗?光看年头没有多大意义。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刻意训练,英语的年头很多不是刻意训练,更不是循序渐进,很多时候是违背GER的,有大量无效的低效的东西。只是被教了那么多年,并没有学那么多年。

7、亚琛工大的 @Jeffers 同学 A1-B1花了三个月,到考过C1再花了6-8个月的时间。但是他认为口语和写作达不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不可能。口语可以达到,参看第4条,尤其是在A1-B1就已经打下了口语基础。如果A1-B1阶段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对口语是有拖后腿的作用。写作,好吧,我承认,大部分是能考过,但是很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我没有表现出我德语水平全世界最高吧?九叔德语水平还可以,够用。可以看一下我写的德语文章。如果看见我“嚣张”,那可能是因为我嫉恶如仇,劝人不要入坑,想大力扭转大众的认识。

我认为“正确认识第一难,坚持第二难,改进第三难”。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一直在提高,一直在改进。仅词汇方面,看纯德语词典重刷了一遍,按照用法模式又刷新一遍,分析词源又刷新一遍。我教学“语音不跳大神,词汇不死记硬背,语法不反人类,听力口语不是玄学”。在教学方面很自豪,几乎所有教学方面能看到内在规律内在逻辑,解释讲究一针见血,在课上敢说“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记,就告诉我”。知乎给我朵小黄花,有“优秀回答者”称号,自豪可能不慎泄露。

至于发音,以后我发视频吧。


我是德语教师,因为发现培训也可以培养德语人才,发现培训市场很混乱,实践证明一年可以学会一门外语,于是毅然决然投身培训事业,创立德语学校,想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叫我“卖课的”也行,但是我不吹牛B,我不擅长。但是不要贬低,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商业能满足需求,提供帮助,难道把需要学德语的都推向不懂教学的人吗?

不要只会贴标签,说标语。我们分析、探讨。如果你能用道理说服我,那是加速我成长,那我谢谢你。




  

相关话题

  学习德语有用吗? 
  为什么上一辈的文学家或者学者都会好几门外语,而现在会好几门外语的学者却很稀有呢? 
  申请在德国读研究生需要什么资格? 
  好听的德语歌有哪些? 
  一个20岁的人可以两年学会德语吗? 
  想要阅读德文原版的《资本论》需要多高的德语水平? 
  为什么上一辈的文学家或者学者都会好几门外语,而现在会好几门外语的学者却很稀有呢? 
  什么叫“不懂事”?可以怎样翻译? 
  德福考满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学德语之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阔境人生》中的南非存在感这么弱?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经典的推理?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