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已经移民新加坡的中国人。
这个问题其实我从21年前刚来新加坡的时候就开始在思考,然后,不同阶段的我对这一问题会有蛮不同的理解,这里记述一下,供大家参考。
20年前:没有比较没有伤害,新加坡老人不惨
20年前,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对这一现象是这么想:
* 新加坡的贫困老人至少还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 中国的贫困老人想要找这样的工作恐怕还找不到吧?!
* 怎么可以说新加坡的老人凄惨呢?
跟国内贫困老人相比的话,明明的国内的贫困老人更凄惨好不好?国内还会有乞丐(注意,我是说20年前!!!),新加坡是没有乞丐的,老人再贫困还可以找到工作,不用担心饿死,也不用去乞讨。
新加坡有各种慈善机构,比方说,佛教居士林: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一年365天的免费斋饭 - 新加坡游记攻略【携程攻略】
一年365天,每天免费供应3餐;任吃不孬。
一年365天,每天免费供应3餐;任吃不孬。
一年365天,每天免费供应3餐;任吃不孬。
居士林已经提供免费斋饭70多年了;每天24小时开放;每天有近千人去用餐(当然,富人穷人都有):天下奇观:每天设千人免费宴——佛教居士林 -
10年前:鼓励工作,发挥余热
慢慢随我更加了解新加坡社会、接触了对李光耀更多的治国理念后;我则渐渐认为,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根源在于李光耀拿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公民。
李光耀自己是一个工作狂,他追求为新加坡工作到死,他甚至说,就算他死了,新加坡若出现问题,他也要掀起棺材板,起来继续为新加坡奋战!
会有人批评李光耀专制、独断专行、冷酷无情、“没有朋友”等等;但极少会有人会质疑李光耀为新加坡奉献一生的爱国精神。
李光耀2015年去世的时候,新加坡是再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
LKY说要工作,那么就加把劲工作吧~毕竟,也还是需要老有所依,对不对?
老年人看着儿女成长,自己再找工作,有个寄托,不也是挺好?做老年人,应该是做《实习生》里面罗伯特·德尼罗那样的继续工作的!
而不是像《都挺好》里面苏大强那样为享福而折腾儿女的。
所以,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应该是因为政府、社会鼓励,再加上他们有工作的主观意愿,向李光耀学习,老年人发挥余热,这不挺好的嘛?
大部分工作的新加坡老年人,他们自愿选择出来工作的时候应该都是快乐的,这肯定不是悲惨;相反,很可能是幸福。
再来看奈飞今年新出的纪录片《街头绝味》,其中讲述新加坡的一集采访了87岁,但却一直坚持开档卖云吞面的郑师傅:
郑师傅在片子里面说:
我是1977年来到新加坡……我很喜欢做面……我很喜欢工作……我要一直做到做不了为止……
一语成谶:郑师傅在纪录片上映前逝世。
郑师傅这样劳累一生,至死方休的新加坡人也并非个例,如去麦当劳的话,也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在工作,全世界年龄最大的麦当劳员工就在新加坡:
上图的吴奶奶,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有儿有女,但70岁过后觉得在家里太无聊,就去麦当劳应征,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这一做就做了20年,直到92岁时因胃癌去世。
这些新加坡老人,不贫困,更不可能凄惨;只是他们选择在古稀之年继续做他们所热爱的工作而已~我认为这是幸福,也是骄傲!
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于新加坡老年人工作的“凄惨现象”一直都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我现在也还是持这样的理解,那么我就不会来写这个回答了。
现在:确实“凄惨”
我现在认为,新加坡人晚年确实是“凄惨”的被迫工作,但这种所谓“悲惨”十分之复杂,不可做简单、片面的解读。
上面说的,年过古稀却依旧工作的老年人只是一部分人,他们是有自己的“招牌”,他们是带着骄傲去工作这点应无需多质疑;但更多的新加坡老人,是从事如小贩中心清洁这样纯劳力的工作。
他们又是否凄惨?新加坡的平民百姓,对这一现象也是非常关注的。
2018年8月新加坡国庆前夕,就有群众在群众大会上就此向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直接提出了疑问:
为什么新加坡政府不向老人发放年金,以免他们从事清洁工作之苦?
对!新加坡还有一个前总理姓吴,而不是姓李;吴作栋自1990年至2004年担任了14年新加坡总理,卸任后至2011年则跟李光耀一样成为内阁资政(Senior Minister / Minister Mentor);2011年,李光耀与吴作栋为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出现历史性败绩,痛失一个集选区后,便双双彻底退出内阁,但吴作栋则还享有荣誉国务资政(Emeritus Senior Minister)的头衔。
对!新加坡不仅有大选,而且人民行动党还可能输。。。
言归正传,吴作栋当时对此提问,如是反问:
If the old ladies and old men do not clean the tables, who are going to clean the tables?
如果不是老奶奶、老爷爷在清洁餐桌的话,那要谁来做这些清洁工作?
演讲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MParader/posts/2313458755363444
细思极恐!而从思考这个问题开始,我对新加坡人“晚年悲惨”这一问题的理解也大幅改变。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就好像子女回家跟父母吃饭,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个团圆饭,那么,谁洗碗啊?
碗是一定要有人去洗的,清洁是一定需要有人做的;不是你做,就是我做;不是老人做,那就是年轻人去做?
当然,偶尔回家洗一两次碗,也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一天三顿饭都会有碗要洗!有哪个子女愿意,帮爹娘把每顿碗都洗了?!
简单,请钟点工、保姆就好了。用钱搞定,so easy?!
苏家的子女也是这么想的,然后请了蔡根花,保姆做着做着是可以变成“后妈”哒~
当我们考虑是不是要给家里请保姆的时候,主要的考虑是能不能承担保姆工资的问题呢?还是家里要不要“多个人”的问题?
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它确实可以引入更多外劳,让外国劳工做新加坡老年人从事的这些劳力工作;直接给新加坡老年人发年金,所有新加坡老人都去“享清福”的。
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卡塔尔就是这么干的,一切体力活都留给“外国劳工”做好了,自己国人福利一流,躺着享福就好了。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卡塔尔2018年人均GDP是7万0780美金,世界排名第七;而第八便是新加坡,是6万4041美金。
新加坡不是花不起这个钱,但是政府刻意选择不花!
引入更多外劳,直接的影响就是岛国的居住人口增加,居住环境、房租、房价等等都会有变化;而且,要怎么对待外劳呢?
视他们为“二等公民”,不给任何福利,隔几年就换一批?当一个社会里面,有人数不容忽视的“二等公民”,会不会跟本国居民产生更多的纷争?
一个蔡根花就闹得苏家鸡飞狗跳,人口只有五百多万的新加坡,目前有过百万的外籍劳工,那么,未来是要增加更多,还是削减?!
新加坡下届总理王瑞杰说了:
明年开始,外国员工只能占公司人手的38%,低于目前的40%,后年则进一步调低至35%。
《新加坡2019年的预算案》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226-934949
对,新加坡有大选,但究竟是2019年大选呢,还是2020年大选,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大选之后,李显龙会卸任,由现在的财政部长王瑞杰接任。^_^
新(li)加(guang)坡(yao)认为,一个社会若一年到头都是在选举(比方说,像台湾那样)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内耗,但又不可以不选举,便规定最长每五年必须举行一次国会选举;但具体的日期是由一般是有现任总理推荐,然后新加坡总统同意后,方可以解散国会,并在三个月内完成新一次选举。
对,新加坡还有总统。。。而且,现任的还是个马来裔的女总统。。。哈莉玛!我就不再提新加坡的总统选举了。
人民行动党内部已于去年11月 https://www.zaobao.com.sg/zvideos/news/story20181123-910193 把王瑞杰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为第一助理秘书长,即“太子”;执政党的党内推选已经完成,只要大选时不出现“执政党下野”这种天翻地覆的事情,那么下任总理便不在姓李。
类似清洁这样的体力工作,是不具有成长性的,收餐盘收得再溜,也不会成为“清洁の神”,不回广受尊敬,更不可能赚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让年轻人去做了,且不说年轻人是否愿意接受清洁工作的低薪资,更加关键的是,从事清洁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未来是在哪里?!他们的发展又是在哪里?!
而一个社会,如果年轻人没有发展,没有未来,那么这个社会的未来又是在哪里?!
新加坡是很小很小的国家,或者说,城市。
新加坡是没有农村的,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是“城里人”;如果城里人想要“晚年幸福”,不从事类似清洁打扫这种“没有未来”的工作的话,那么从事的人,又是谁?他们的未来与幸福,又是在哪里?
无论是在读书也好,工作了也好;儿女表示要收拾餐桌,洗碗的时候,父母往往都会说:“你去忙你吧~我们来就好”对吧?
父母是不希望子女们把时间花在洗碗这种不具有发展性的事情上的,而更加希望子女可以把时间花在学习、工作等能够发展,可能带来更好未来的事情上。
父母,已经是到晚年了,一般不会再追求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是刻意在公积金制度上,强调每个个人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的养老金,自己存!
这里插入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公积金计划,不然很容易引起误解。
新加坡的公积金(CPF)制度,或者说“养老金制度”其实被评为亚洲第一:新加坡养老金制度亚洲第一!凭什么? -
CPF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详尽的制度,简单的说,它强制要求所有55岁以下工作人士都必须把自己每月工资的约20%存入公积金,雇主则再为员工缴纳17%,即一共37%。
然后,公积金强制缴纳是有上限的,月薪到达6000新币后,超过部分则不再强制缴纳,可以简单认为每个月最多缴纳2220新币的公积金。
2018年,新加坡工资的中位数是4437新币/月,也就是说公积金缴纳的中位数是1641新币。
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又会根据年龄按不同比例被分别存入三个户头,用于储蓄、养老、医疗。
储蓄户头的钱可以拿去买房,医疗的当然是可以用于看病;养老户头的钱则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动。
三个户头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有3.5~5%的年利息,也不会被别人拿去;退休后,可以选择全部拿出来,也可以选择去存入CPF Life 终身入息计划,然后按月取。
CPF Life是最低要求存入6万新币,最高则是26万4千新币,根据存入的金额不同,每月领取的金额也不同:
新加坡大专毕业生起薪至少有2000新币;不说本科,说大专;不说平均,不说中位数,说最低! Polytechnic Graduate Salary 2019: These Are The Highest Paying Industries for Polytechnic Graduates in Singapore
每个月有政府强制要求存工资的37%(个人20% + 公司17%),就是740新币,从25岁存到55岁,存30年,就是26.6万,不用担心养老吧?
当然,这是说一般人的情况;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任何人,只要有一份正当工作,是不用担心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当然,得有工作,不能当个懒人。
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呢?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又或者,那些满了55岁,就把自己公积金全部取出来,然后吃喝嫖赌抽或者被坑蒙拐骗全部败光的人呢?
(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老人的情况,可以参考 @Dr.MP 的回答 为什么我感觉新加坡老人晚年很凄惨? )
这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轻时没存下钱;到老了的时候连6万新币的公积金都存不下来,他们怎么办?!
新加坡给出的回答是:
那也可以不要55岁就退休,还可以等到70岁再退休嘛~
每晚退休一年,将来每个月拿的终身入息还可以高7%哦!!!
找不到工作的话,政府会帮你找~
比方说,去小贩中心做清洁工收盘子,每个月工资也可以有一千多新币~
足够继续自己养活自己吧~
似乎很多朋友都把清洁工收盘子,理解为洗碗洗盘子;纷纷表示洗碗机;这个,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应该用洗碗机很多年,并且是外包给类似上面照片的专业公司集中做清洁。
小贩中心的“清洁工”实际上做的工作只是把某些顾客留在桌子上的碗碟收起来,集中放在一起:
原则上,顾客在小贩中心吃完后,是需要自己把碗碟拿到上面这样的“碗碟回收处”的;但总是会有人没有拿,或者用餐是弄脏桌子;所以需要“清洁工”来确保。
这是新加坡政府的一举多得的套路来着!前总理吴作栋都公开说了,清洁工作如果老年人不做,那么谁做?这些工作就是,政府特意“安排”给新加坡那些贫困老人来做的。
前面说了,如果能够存够6万新币,那么加入CPF Life终身入息计划,每个月最低是可以拿540新币,拿终身。
同样还是讲小贩中心,在小贩中心大概3~4新币可以搞定一餐,一日三餐算12块,一个月就是360新币,还可以剩180,吃饭是不用担心的。
新加坡最出名的平民食物是海南鸡饭;我98年刚过来新加坡的时候,一盘鸡饭大概是卖2~3新币。新加坡同学好奇想要了解大陆的物价,他会问我:“中国一盘鸡饭卖多少钱?”
下面这个是在网上搜到的新加坡最出名的鸡饭摊档“天天海南鸡饭”的价格表,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另一方面,小贩中心的食物价格可以一直维持得这么低,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可以聘请老人来做清洁工。
实际上,天天海南鸡饭已经是属于“米其林推荐”等级的餐饮,要找“全城最低价”的话,还可以参考这个:
一份鸡饭就买两块钱,折合人民币10块钱;上面这照片是我最近在新加坡所谓“第二市中心”的裕廊东地铁站拍的;其它不少地铁也有;作为知乎“美食”话题的优秀答主,我下班路过地铁时,也是会去吃这样的摊档的。
-----------------------------------------------------
新加坡政府的套路就是这么溜,政策非常复杂,想尽一切办法希望鼓励人们去工作,包括,那些有经济需要,并且还有工作能力的老人!
对这些老人来说,是好?还是,好凄惨?
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也许未来新加坡社会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但那是未来。
现今不管怎么样都好,是这些辛勤工作的新加坡老年人让新加坡变得更美好,我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敬意;同样的,我也对在新加坡的外来劳工,充满敬意。
没有他们,我自己得去做清洁打扫,我不想这样。
--------------- 2019-7-1的更新 ------------------
这个回答发布后,受关注的程度有点出乎我意料,谢谢大家;过程中,我也不断在对答案进行修改,以期望能够更准确的表达我的想法。
当然,我的想法也是会改变;实际上,我这个回答的初衷,便是希望记叙我对新加坡老人工作问题看法的改变,本身就是要记叙一个变化的过程。
我希望呈现的,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多个不同的立场去对事物进行思辩;我认为思辩的过程,比立场更加重要。
因为众所周知,在部分精英眼中只有北上广深才是中国。除这四个地方外,还零星散落着重庆,天津,杭州等十几个小村落。在这之外都是广大的荒漠和无人区,里面居住着一些外形像人的生物。这就是精英眼中的中国地图。
不止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夸中国好的问题里都有大量的回答用便宜的外卖员,便宜的快递费来举例子。这些人眼中为了5块钱大半夜给你送餐的,为了几毛钱寒冬酷暑中给你送快递的人肯定没有中国国籍。或者说根本就不是这些精英定义中的“人”。
如果让题主你去看看广大的四线城市和农村,那估计已经超出你的认知范围。就看看你周边吧,打扫街的,捡垃圾桶的,以及给你疏通下水道的。还有老城区挑着担子,推着车子在躲避城管的同时战战兢兢做点小生意的人。看看他们的年龄。
确实我们的老人不用开出租,去工厂,买保险去赚钱。因为这样的好工作已经有大量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抢占了。这些人只能被迫从事更低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是一些精英看不到的。
如今九江流域,渡轮是唯一还在运营的客船。过了江,便是湖北黄冈,村头坐了一排等船大爷,闲聊间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湖北和江西哪边好?”大爷沉思片刻,答道:“黄冈这边解放前也属于江西,但现在那边是城市,我们这边是农村,那边(城市)退休的一个月起码有两千多块钱,但我们农村一年才一千多,其实每个月有五百块钱生活就够了,但现在才一百多……这大概是新加坡老人1-1.5小时的收入吧
下定决心进城,对老人而言,其实也没有更多选择。新加坡老人能在快餐厅打工,但中国劳动力相对还充裕,快餐厅打工的职位都被更年轻的进城人员占据了,留给老人的,就是环卫保洁一类的工作。是的,为什么城市公厕旁边总要多盖间房,因为那确实能大幅减轻清洁工人的经济压力。我为什么拍这张照片,因为我刚扔进垃圾桶的塑料瓶,就被这位叔叔捡出来了……现在废品回收站,废纸六毛,废塑料一块四,这个瓶子能有50克?我估计没有……
为什么你觉得新加坡老人晚年凄惨,因为你对世界,甚至中国了解太少。先保证本国老人每年至少有八千活命钱,再声讨新加坡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迟。新加坡虽然不设最低工资,但老人一年忙下来,收入也不会低于人民币8万,把这钱放中国老人面前,我相信九成九的老人都愿意实践自己当年的诺言,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
收到了专业勋章, 下面又补充了一点。
=======================
从我观察到的角度谈一下新加坡人晚年的情况吧, 主要是医院里的老人, 不是街上收盘子的.
我在老年科和老人院都有轮转过, 简单讲凄惨不凄惨和个人的心态很重要,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总体来讲如果是公民, 养老的话, 新加坡政府会兜底.
政府医院和老人院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精神/身体/经济上不好的, 亲人照顾不了的, 老人的亲人们也要顾及自己的生活和下面小孩子们的生活, 老人的生活就很难被照顾到了, 新加坡老人有的即使有很多儿女, 等年老了之后, 痴呆/行动不便/进食/大小便不能自理, 请不起那么多佣人, (一个佣人照顾不了卧床的病人), 不免还是被送到老人院里来, 这个等过个20,30年, 独生子女的父母老了之后, 国内的情况也会是这样.
养老院的收费是根据自己/子女的收入来算, 如果无子女/储蓄, 政府就全包了. 政府的养老院吃的穿的都一样, 如果全部自费的话, 比如外国人, 最便宜也得1200新币, 私立贵的要4500新币一个月.
养老院一日三餐有肉/蔬菜/水果, 每天都不一样, 并且每个月会测体重, 如果减轻了营养师会给额外的营养/奶粉喝.
物理治疗师也会带着做游戏/画画/唱歌, 时常会有志愿者的活动, 或者带出去公园/动物园玩.
在这里护士全天24小时值班, 一个礼拜有2-3天医生过来查房, 对于一些危重病人, 比如晚期癌症, 症状比较多的病人, 有全天24小时临终关怀科的医生/护士在值班.
在老人院里, 最好的情况, 或者这么讲, 最有尊严的一类病人是神智清醒的病人, 双手可以动, 虽然行动不便, 但是可以正常的沟通, 哪里不舒服了, 可以跟护士/护工讲, 即时的去处理, 如果乐观/性格随和一点会更好, 大家都会很喜欢, 活宝一样, 最后她们离开的时候, 会像失去亲人一样不舍.
再一个是家人经常来看望的, 即使卧床/神智不清的病人, 也可以感到她们精神里还有种盼头, 不像其他一些病人,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养老院,就等着最后一天.
而对于神智不清的, 像失智症的患者, 只有1岁小孩子以下的智力, 有一天到晚吼叫的, 有大小便弄得满床满身都是的, 有时常把自己的尿管/鼻饲管拔出来的, 有打人的, 有把脚踢到骨折的, 即使在医院, 也没有好办法, 只能用药物/物理手段把病人限制起来.
对于植物人来讲, 除了病人之前有遗嘱, 大部分病人都会有鼻饲管去维持营养和生命, 在养老院, 每天都会有冲凉/抹身体, 每2个小时翻身, 每3个小时喂一次营养液, 这个在家里只靠亲人很难做到, 当然新加坡的护工也多是从东南亚贫困国家招募来的廉价工人, 很难想象中国这么大体量的国家, 之后这类植物人的养老该怎么办. 这个是全球性的问题, 去年英国高院已经有案例说如果医生和家人都同意停掉生命维持, 可以不经过法院的批准就停掉. 新加坡人可以做AMD/ACP 来明确告诉亲人/医生, 在极端情况下, 要不要维持生命, 这个有法律保护, 在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 政府现在在全力推广这个计划, 详细的我在下面这个回答里有讲到
在政府投资方面, 新加坡的老龄化真的很严重, 这里一直在建老人院, 2019年的财政部计划里有几十间在建, 每间大概可以收200-300个病人, 每间造价在四千到五千万新币之间:
现在老人院排队的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几年前一个病人可能要在医院等大半年才能等到公立的养老院, 现在最快的我见到是当天要来政府的养老院, 当天就可以住进来.
还行吧,不算惨,至少不用麻绳,水井,农药来养老。
编辑: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帐号实名制认证,所以最近不能使用提问、回答、评论、点赞等功能,只能编辑以前的回答。很多私信我的朋友们,我也没办法回复你们,抱歉。
所以私信我要问我问题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问。 如果问题相关,我又能回答,我会尽量在这里编辑回答。
你们好。我是来自新加坡的年轻人,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多多见谅。
我看很多回答说新加坡养老制度的缺点是通货膨胀导致老年人的养老金失去了购买力。其实不是很准确。新加坡1962-2019平均每年通货膨胀率是2.57%,而公积金的每年利率是2.5%-5.0%。可见,每年的利率基本是可以和通货膨胀持平的,甚至高一点,保持所放进钱的购买力。
那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在打工呢?除了有一部分是年轻时自雇没有上缴公积金外,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实质收入的提高,社会对生活水准的‘期望’也提高,而在公积金的存额虽与通货膨胀持平但却没赶上这社会对生活的‘期望’。
举例说,我妈1970年代初在新加坡长大,小时候一大家庭三餐能吃到肉算是一种奢侈,但现在的我们却认为智能手机是一种必需品。很显然这几十年社会的生活水准与期望提高了许多,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只是像新加坡和中国这种高速发展的国家比较明显,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从图表可见,把价格变动(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因素排除后,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人均实际购买力增长超过十倍;80年代至今日则增长超过三倍。
换句话说,60年代存下30%的购买力其实是少于今天的3%的购买力;80年代存下30%的购买力其实是少于今天的10%的购买力。
所以即使每年的利率高于通货膨胀,以今天的标准来说也是会显得相对的‘凄惨’,所以许多贫困老人只好继续工作维持今日现代人对生活水准的要求。
矛盾的是,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越快,在公积金这种制度下的老年人越显得相对的‘凄惨’。只要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新一代生活水准的提高,那这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只是严重与否。
比方说我们现在购买力是每个月一部智能手机。五十年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如果那时我们每个月的购买力还是同样一部智能手机,或许我们下一代会觉得我们很‘凄惨’?
新加坡这样的制度公平吗?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对整体社会还是比较公平的。你放进多少,就拿出多少,政府甚至会提供稍微较高的利率来增加这笔钱的购买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去大家所存进的钱就是没那么多。 你要更多的(赶上社会日益增长的平均生活水准与期望),政府就得今天从另一个社会群体调水、剃羊毛。在很多发达国家(欧美,日本),这个群体往往就是年轻人。那么在老龄化社会的新加坡年轻人就会问,公平吗?
我有听说过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日本年轻人想长期定居在新加坡,因为她认为日本现在的政策与制度对年轻人非常不公平,上缴的税都拿去支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国债也越来越高,估计自己退休时福利也对不住现在所交的税。在日本老年人人口占比越来越高,日本政府也想讨好这群选民而不敢大刀阔斧,进退两难。
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新加坡这套养老制度的,毕竟新加坡是毫无天然资源的城邦小国,也没有欧盟发达国家统一市场所带来的腹地、经济救援。国家能拿什么来抵押债务, 弥补财政赤字呢?新加坡建国也才五十多年,人口只有五百多万,不像希腊有欧盟的支撑,也不像委内瑞拉有石油,就只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试问,巴拿马与埃及不也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吗?
国家分享经济果实还是有的,每年财政预算都会发不同的补贴给贫困的老年人,而不是对每个包括有钱的老年人发放。经济表现好就发多一点,经济不景气就发少一点。福利发放与每年经济表现挂钩,和养老制度分开来,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编辑:
这里有许多人拿新加坡对比欧美国家,说新加坡政府压榨老百姓,为什么政府这么‘吝啬’等等。我为大家科普一下新加坡比较独特的财政政策吧。
新加坡财政政策其实与其他国家有许多不同:
(注意,这里政府指的只是总理所带领的执政党。而且目前为止都是人民行动党赢得每届大选,每届政府都是由人民行动党组织,独立至今都是如此。民选总统除了拥有国库的其中一把钥匙,职责就只是象徵性的国家元首,绝不能干政,就像英女王不能干涉英国政治一样。)
以上的宪法规定都是建国总理李光耀80年代末构想出。他看到欧美许多民主国家的各政党为了讨好选民而承诺各种社会福利,而这些钱都是举债让子孙埋单来的。李光耀认为这做法等于把自己国家的未来给抵押了,这样下去这些国家迟早会遇到财政与债务危机,不可持续。那时新加坡经济虽然在腾飞,财政收入增长强劲,但新加坡经济总有一天也会有成熟、放缓,所以政府必须趁经济在腾飞时谨慎地将部分收入纳入国库,以备未来不时之需。
作为毫无资源的小国,我们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赚多少就花多少,明天还会继续增长今天就举债。
当时李光耀也准备交棒了,担心未来新加坡也会走向这民粹之路(Populism),把竞选当作一场‘拍卖会’。所以当时人民行动党(执政党)还占有国会绝大多数议席时提出了修改宪法,把以上的保障加进去。目的是约束未来政府开支,减少大选时出现民粹的可能性。其他政党要赢得选票不能开空头支票,只提福利不提税收。要更多社会福利就必须向选民坦诚提高税率、不举债、不搞土地财政。目前为止看到的一个好处就是政客不能走民粹之路来当选,必须考虑到国家长远的利益。
新加坡国库到底有多少钱,没人能准确的说。但官方媒体曾透露,估计有超过一万亿新元(五万亿人民币),约GDP的250%。
Though the full size of Singapore's financial reserves is never revealed for strategic reasons, it is estimated at more than $1 trillion.
这笔钱只有危机时在总统的应许下才能动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加坡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来稳经济稳就业,得到总统的应许动用了国库40亿新元补贴公民薪水,减少企业负担。最后公民失业率只上升到2009年最高的4.5% (整体失业率3.0%),并没有出现像欧美国家那样大规模的失业潮,也没陷入欧美国家那样的财政债务危机。2010/2011年新加坡经济回弹,同一届政府就自己腾出40亿‘归还’国库,保持财政纪律的精神.
那么新加坡人民那么多年辛苦所累计的财政盈余难道只能在危机时才能拿出来惠民吗?不。
国家储备大部分的钱都会拿去投资不同风险的资产,每年的 长期净实际 回报(扣除通货膨胀,牛市/熊市因素 的影响后)高达50%能拿出来补贴财政惠民,另外的50%继续投资,利滚利。
2018年净投资回报贡献(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简称NIRC)就达到了160亿新元(约800亿人民币),是新加坡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超过了公司或个人所得税,也比消费税多。
如果没有这笔NIRC,我们消费税(7%)或许提高一倍才能得到同样的财政收入。
这笔投资收入比有些国家卖资源的净利润收入高,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是蛮可观的。而且不像卖资源会耗尽,投资每年还在利滚利(以上图表)。
最近2020年冠病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国政府都大开水闸,推出庞大财政刺激预算来保企业,保就业,包民生。新加坡也一样,推出了四个财政预算案,总拨款近1000亿新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是有史以来最大笔的援助措施。
但不同的是,其他国家援助措施的钱是借来的,即使冠病疫情稳定后,未来几年财政压力也会是相当的大。新加坡所幸的是我们在建国以来奉行审慎的财政政策,累积了厚重的储备金,而储备金的投资回报又为财政收入做出重要的贡献。
新加坡政府欠的就只是国民的公积金,这笔钱也没花掉,而是拿去投资以支付国民公积金的利率。另外新加坡有一笔未雨绸缪的储备金来应对未来经济挑战,每年投资回报的50%可以补贴财政。
对比许多西方国家今天欠一大笔国债,提高税收也遇到反弹,没钱不砍福利,就砍基础建设。每年还需要支付越来越多的利息,有些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甚至因为付不起利息而进入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经济到今日还没完全康复,商业信心也还没找回来。即使是经济已回弹的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的利息支出也节节攀升,预计未来比花在小孩身上高。
美国联邦政府利息支出(Interest on debt):
再说,西方贫困老人难道都呆在家由政府养老?如果他们福利果真那么健全,那他们社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露宿街头乞讨呢?不能拿西方中产老人与新加坡贫困老人做比较啊。我周围超过60岁的中产亲戚虽然还在工作,但每年都会出国好几次。到欧洲,中国,日本,澳洲,东南亚各国等等。
当年许多国内外人士也说李光耀独裁专政压榨人民,新加坡为什么不能像西方一样大搞社会福利。但今日时间足以证明欧美与新加坡的长期财政差异。如果没有他财政纪律的精神与方向的延续,我这一代的新加坡人早就像欧美国家年轻人一样,接一堆烂摊子当国家债务的接盘侠,今日反对党哪还有提出把国库打开分给人民之说?
我想说的是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些钱都是上一代辛苦所累积下来的,而我这一代人应该秉持同样的精神与纪律,为下一代的国人留下更多保障。
西方国家这种‘债留子孙’的福利模式,只能说不符合我作为东方人的价值观。
以下是9月20日新加坡总理接班人,副总理王瑞杰在2019年度新加坡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的一段话。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三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代际冲突日益加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认为内容相关,所以与大家分享:
。。。
第二个挑战是在一些社会中,特别是那些正在老龄化的社会,代际冲突日益加剧。不同世代的利益和关切存在着实际的差异。
英国脱欧公投就是一个例子。在英国脱欧问题上,不同年龄段的人意见分歧很大。在社会支出承诺的推动下,许多年长选民选择离开欧盟,而年轻选民大多希望留在欧盟,因为他们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年轻选民感到愤愤不平,因为他们的未来是由那些可能不会受到他们选择的后果所影响的人决定的。
养老金计划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天,许多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资金不足,因为政客多年来一直承诺在不增加税收的情况下,提高养老金福利。
花旗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养老金负债总额,高达惊人的78万亿美元。社会现在面临着要么削减养老金支出,要么增加就业人口税收负担的艰难选择。
保持代际公平对维持社会契约至关重要。当每一代人都为自己的支出买单时,他们才能切身体会须付出的代价和享有的好处。然而,我们也必须投资于我们的年轻人,而我们的年轻人必须反过来与我们的年长者分享进步的果实。
我们很幸运,我们的建国领导人采取了这一有原则和有远见的做法。我们实行的是一个拥有充足资金、固定供款计划——中央公积金,从而避免了固定收益退休金计划的陷阱。我们的医疗体系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国还累积了大量的储备金。在经济发展的最初几十年,我们保持了9%左右的强劲增长。当时的收入增长强劲,政府谨慎地将部分收入纳入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就这样,我们的国家储备金多年来不断增加。
根据我国的宪法,当届政府可以动用储备金投资净收益的50%。今天,储备金的投资收入是我国最大的收入来源,超过任何单一税种。作为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国家,我们得感谢建国领袖和老一辈新加坡人的谨慎行事。
采取公平且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反映出不同世代间的社会契约,这个做法获得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这个契约不单涉及财务,也攸关信任和集体的使命感。
。。。
新加坡因为有居者有其屋政策,失业率极低还有政府补贴雇主聘请老人,贫困老人至少有地方住也有工作做,补助后月薪有$1000+。工作除了金钱,重要的其实包括尊严与希望。虽然辛苦赚的也不多但至少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没钱也有医疗保障。新加坡医疗保健基金 (Medifund) 就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批准率达到99.9%。
新加坡公积金(退休金)总存额:4000亿新元(约2万亿人民币)。公积金会员有390万人,人均下来差不多10万新元。
要比北欧福利,当然也要比税率啊。
一些就业与退休福利:
计划1:就业入息补助计划(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负所得税 (Negative Income Tax),所以可以说新加坡所得税税率范围是-30%~+22%,横跨52%。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加坡所得税制度比北欧还来得累进,哈哈。)
计划2:特别就业补贴(Special Employment Credit)
计划3:增强CPF储蓄(Enhanced CPF Savings)
Natixis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去年9月对43个国家进行调查并发布了“全球养老退休指数”,以评估这些国家的退休保障水平。
其中,新加坡排第22,中国排第40(后面就3个国家——希腊、印度、巴西)。
难道新加坡没有社会福利吗?
那中国的社会福利岂不更......
当然,这样的事情是知乎常态,包括但不限于:
最低工资是某国1/5的情况下[1][2],感叹某国社会保障不到位,临时工上街罢工;
首都人均gdp是某国首都2/3的情况下[3][4],感叹某国产业空心化,吃枣药丸;
河这边住房自有率是河那边69%的情况下[5][6],感叹河那边的年轻人买不到房子没前途,坐牢才是出路......
因为你觉得占据一多半老人人口的农村老人不是人吧?你看不见他们的凄惨,昨天医院里,一个奶奶肿瘤,几个子女在病房因为看病费用的问题吵的不可开交,没有人顾及老人的感受,老人下午还有三瓶药,他们没挂就把老人送回家了,还骂医生!
我外婆,80多,每月国家给100块钱,有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青光眼,白内障,100元不够买药不够看病,几个子女有条件好的,也有条件一般的,但是没人带她去看病的!
她如果能自己有点收入,觉不至于活的这么没尊严,城里的老人年轻时候在工厂为国家奉献了,有退休金,农村的老人直到05年还在交农业税,难道没有奉献吗?
多看看这个国家吧,别跟于谦的爸爸似得看不得穷人了!
新加坡人的养老公积金来自于年轻时的强制储蓄。新加坡现在的老人,在四十年前他们还是壮年的时候,工资才多少?
新加坡最后一个高速成长期是80年代到亚洲金融危机,40年前新加坡的工资水平和今天的差距,几乎堪比国内80年代的工资收入和现在的差距。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低税政策,也意味着低福利。政府是不会保障养老支出的。
这也是PAP吃相最难看的一个方面,明明没有福利压力,却还大量引入外劳,单纯只是为了做大“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
居然有人能把剥削到死的资本主义制度
说的得如此清丽脱俗?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
要是搞个新加坡CP,
提出的口号就是砸碎李家坡,
人人能有养老金。
没有外部势力干涉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