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个非常打脸的行当,一切以结果为准,而经济学家是一个理论行当,讲点似是而非能够契合人们心理预期的东西,让听的人舒服看的人爽就行了,无关利益,对了加粉,错了掉粉而已。
但投资不一样。投资是真金白银交给你实操,按照你的理论去执行,早一天与晚一天的结果,往往就是不一样的。八个月亏了百分之二十,看幅度不大,但算总账却是割肉般的疼。因为离亏光本金也就只剩四个相同的幅度空间了。早一天进去,多吃了一个20cm的大长腿亏空和晚一天进去少吃了一个大长腿,就是天渊之别。他如果只做理论家,这八个月的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大家都还会夸赞他的预测很灵很神准,但是放到实打实的战场上,这八个月的时间差就足以成为他被清盘的生死线,与身败名裂仅剩一步之遥。
投资的诡异之处往往是这样的:买点到了的时候没钱,钱到了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买点。而嘴炮经济学家毕竟刚拿到钱下水实操,感觉回撤幅度也不大——如果基于大盘指数来判断的话,他的预见其实并没有偏差,在这八个月的时间内,指数虽然没涨,却也没有大幅回落。我们炒股,当然是会预测大盘指数的趋势走向,然后作为挑选个股买入的时机和建仓依据。他理论跟踪到了位,只是实操偏离了轨迹而已。
新资金入场,建立打底盈利安全垫非常重要。你如果初期赚了点钱,让净值始终处于本金线上运行,则哪怕后面经历了回撤,也没有人会质疑你的能力,但若铺底就亏,进场没见盈利,却净是亏损,那哪怕你是股神,人们都会怀疑你的脑子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脉搏跳动了。
嘴炮派转型实战,多数人都会变成赵括马谡那样的笑柄,就因为他们还在为宏观的小数点给把持住了思维,觉得百分之二三十不过是一个很小范围内的可承受误差波动,殊不知,真实世界里的百分之二三十,往往就是要命的生死线。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选择题:
A,经济学不行。
B,这位清华经济学博士学的不行。
C,大A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这倒未必说明姜超的判断有问题。
有可能他的判断是对的,但是操作是错的的。
知行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正常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姜超转型投资不会一帆风顺。
不过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过程。
姜超的优势是他比别人的起步要高。假以时日的磨练,尤其是在团队配置完善之后,团队会弥补他在操作上的缺陷,那时他在研究能力方面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只是第一批投资者吃了点亏。
姜超的劣势是他的对手也同样强于旁人。我在“反常识交易和反人性游戏”一文中曾经提到,投资者的敌手其实不是市场,是他自己。所以一个人能力越强,他面对的挑战也就越大。
所以对姜超来说,团队配置特别重要。好的团队可以帮助他克服自身缺陷。
祝他好运。
欢迎关注:
他显然是被人坑了啊。
一般这种投资部门的领导,自己当投资总监的,当然是让下面的人具体操作,自己宏观指导。
每次开会就讲讲宏观经济形势,反正姜老板也擅长,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
然后再鼓舞一下士气,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或者在中国,1分技术,99分管理。
“小张,最近表现不错,选的股票都跑赢了大盘,再接再厉,但是也要注意风险”。
“小李,最近好像不大行,再加把劲,不要有压力”。
反正到时候表现好的给多一些钱,表现不好的给少一些钱,这领导当的其实没啥难度。
也可以说一些玄乎的:
“我觉得大家要关注一下量化啊。当然这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取其精华bla……bla……”
反正就是不要亲自下场。
如果有人怂恿说“姜老板指导我们一下到底选哪只股啊”,就可以说
“我是来当投资总监的,不是来操盘的。我的工作是考核你们做得好不好。如果我自己来做,那肯定也能做,那还招你们干什么呢?”
“我作为领导,要跟公司领导汇报,要跟兄弟部门沟通,而且我是名人,还要跟媒体打交道,还要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我都够忙了,你们连股票都选不好,这是你们份内的工作。无法帮领导分担,还要领导帮你们做份内的工作,招你何用?”
“我也是为你们好,给你们这个锻炼的机会”。
“你们要珍惜这个机会,要感恩”。
现在搞得如此狼狈,军心不稳。
你去批评手下,手下说“总监亏20%我亏15%,我不服啊”,这队伍怎么带呢?
当领导也好,做私募也好,最重要的是一种神秘感。
哪怕出了问题,也要让人们觉得,高层领导都是英明的、睿智的,是中下层的人没有贯彻好高层领导的主张。
现在高层领导亲自出马亏20%,怎么下台啊?没法圆,找不到背锅的,领导的威望受损,人心涣散,这活就没法干了。
如果领导不亲自上阵,只是下面的人亏20%,人们还会想“我们还有姜老板呢。如果是姜老板来做,肯定不一样”,那么至少还有信心。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苏联的问题在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最高层领导这副熊样,那我们还在这干什么呢?信仰缺失,精神崩溃,最后一败涂地。
最高领导、投资之神亏20%,那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