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2页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可完全是两回事啊。


user avatar   zou-yu-to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床头书之一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14岁时背诵起来会激动得全身发抖。




冬妮娅、朱赫来、丽达。

红色时代。

布琼尼麾下的哥萨克骑兵,

席卷整个乌克兰平原,

攻进华沙敲碎白匪的蛇头。

一个乡村流氓能变成坚定革命者的年代,

一个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

终究是再也回不去了。


user avatar   bi-er-hai-te-shi-s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还是先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夯实讨论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制造保尔 柯察金的不是斯大林,而是俄罗斯帝国。

《钢炼》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在意,那就是柯察金的母亲曾经和柯察金谈论了柯察金的爷爷,一个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的俄军士兵,拿过勋章的战斗英雄。结局是和帝国臣僚发生矛盾,动了拳头,被BAN了,“勋章也没起什么作用”。

保尔这个人在教会学校就是个刺头,带头整蛊老师的那种。

虽然当下知乎的时评风向,并不以基教神甫为正面人物,但是一个熊孩子往老师的外卖里撒烟灰的故事,无疑会得到知乎老师们的切齿痛恨。

此外,保尔被教会学校开除后去做了童工,更是严重挑战知乎价值观。

按照知乎老师们的观点,柯察金这种人就是无心向学、调皮捣蛋、被学校开除以至于不能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败类,更可恨的是,保尔浪费了母亲给波兰小贵族当老妈子攒出来的学费,还有哥哥阿尔焦姆放弃上学一起给他凑学费,结果被开除,简直罪加一等。

反正我是不敢重复知乎老师们咒骂这种人的言论,人家咒骂很友善,我复述的话一定封号。

在俄罗斯帝国以每年一百万人以上的速度消耗着帝国人力的背景下,成群结队的帝国官兵做着火车冲回内地,把顶在乌克兰火车站的帝国伯爵督战队们打得抱头鼠窜,于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舍佩托夫卡的知乎版社会败类保尔 柯察金送来了革命领路人,朱赫来。

从此刻开始,柯察金才有可能成为斯大林主义的形象代言。


考察柯察金的履历,他的刺头人设几乎是每章都冒一下头。

如果说,柯察金是斯大林主义的代表,是钢铁的具象化,那么我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于完美革命者的设定。

首先,要有追求自由的人格基因,对于任何形式的压迫都本能的表示反感。

其次,要懂得遵守组织纪律的必要性,在过线的时候要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回到正确一边来。

再次,不能过于压制自己的脾气,该爆发的时候要爆发。

神甫因为坚持神创论而对保尔进行变相体罚,神创论重要吗?

无论是保尔还是知乎老师们恐怕都不认为这个很重要,对于神甫来说神创论就是教学大纲,对不对不应由神甫负责,神甫讲地球几百万年前就有了怕不是要丢工作,大牧首才能定的事情为何要难为一个小神甫?知乎老师们一摊手表示没得办法。

保尔一样不认为这个很重要,你体罚我我就要报复你,这就是保尔天生的人设,是开头部分给全书定调。

柯察金救了朱赫来以后就跑路去参加了红军,一开始是在第十二集团军,充任精锐的步兵侦察兵,后来他佬居然因为骑兵第一集团军要作为未来战斗的主要突击力量,就自作主张的从十二集“跳槽”到了骑一集,靠着会弹手风琴成为了布琼尼集团军的骑兵。

严格的说柯察金属于从第十二集团军开小差的逃兵,骑一集是没有资格接收的,必须把他送回十二集军法处分,不然就像十二集柯察金原来的连长说的那样,把红军当俱乐部了?

负伤退伍之后,这个刺头非但不帮助自己女朋友融入革命新贵,反而把女朋友踢了,然后加入朱赫来的铁路肃反委员会。

瞧瞧,多威风的头衔,带肃反的耶。

结果这个刺头因为旧伤复发不堪重负,就主动离职跑去铁路工厂当起了钳工,还主动声明不要团机关的岗位,不脱产。

此后这个刺头还干过的事情包括:把一个乱搞男女关系的渣男干部胖揍一顿、加入工人反对派差点被双开、和人搞暧昧的时候一声不吭就吃醋(搞得暧昧对象想和他出轨都顾虑他的道德倾向而退缩)。

当保尔养好了在博亚尔卡得的伤寒,跑到基辅找组织发现自己被误传死亡后自动被开除,管档案的图夫塔根据官僚流程要柯察金重新入团,团龄作废,柯察金反唇相讥,最后当然是图夫塔落败。在这一PART,知乎公务员是要喷保尔走后门破坏制度,是个可恶的特权派。

总之,姬轩亦说保尔是圣愚,我不太同意。

《钢炼》这本书在中国能火,主要原因是柯察金比其他俄罗斯的革命故事更贴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奥斯特洛夫斯基搞出来的这个完美人设,从读者的角度看他就是很完美。

主观能动性和组织纪律性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可偏废。

你们说柯察金是驯服工具,那组织给柯察金下过好几次可以提前退休疗养的鉴定,怎么没见柯察金服从呢?

他要是在乎升官,当初呆在十二集团军老老实实晋升不香吗?

你们说保尔 柯察金是个基于政治目的而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然而此书带有作者的自传性质,这就很尴尬了。


user avatar   L7-14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少至今,《钢》这一书,翻了许多遍。

这个许多遍的许多,大约是20、30以上,而50、70以下的某个数字。不能说每一遍都精读吧,但至少每一遍都通读。

我能读这么多遍,一方面是我读书足够快,某个周末也许就能翻它个两遍,另一方面也是我接触的早。这本书我小学就看过了,一本红皮的版本翻得装订都散了架,这里原先有几乎两个字,我拿出原书看了一遍,把几乎撤去了。

天可怜见,尽管我拿到这本书时已经是旧书一部,但仍算得上是95新或者9成新;而我可以自夸的,就是我看书其实挺爱惜的——散架确乎是因为其寿命已至,而并不是我过于粗暴。

然而尽管我读得多,却同那些几乎能够默诵全文的朋友不一样,你让我说出主角外的几个名字,恐怕仍然错漏百出,这个译本的名字前后采取的昵称和称呼不太一样,一个人不同年代里的称呼不太一样,而俄国人名字又长,甚至偶尔的时候,某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的事情,我也要翻阅人物表才能恍然大悟。

不得不说,我读书不精。

但若论我为何能读如此多遍,以至于在我读过所有小说中(或者说所有书籍中,此书我读的比任何考试资料和辅导书恐怕还要多)能够排到第一位,恐怕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我懵懂的年岁里,对革命、对人类解放的事业以及对现实生活所知不多的年纪,读此书,排第一的理由是,增长见识。

我对于旧沙俄社会的第一印象,完全的来自于这样的几本书。《钢》自然不论,还有《母亲》、《牛虻》、《猎人笔记》以及童年三部曲等。坦白说,第一次读这几本书,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切实的像我展示了旧俄国广阔的世界。

你很难想象第一次读《钢》的孩子,竟然如同读教科书一样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每一个没见过的词句。

譬如,鼻烟壶,譬如,契卡,譬如手风琴、教会学校、林务官、枕木、团证党证、肃反委员会、茶炊、疗养院等等等等。

那时我知道了,在苏联,爱沙尼亚人民、格鲁吉亚人民(以及其他一些加盟国家)、中亚的、德国的乃至中国的“同志”们,都如同在自己的国家一样,丝毫没有芥蒂。国际主义带来的和谐是无与伦比的。

我也第一次在头脑中塑造了“水兵”的形象、“火车司机”的形象以及那个年代的钳工、电工的形象。

哦,钳工,也是从其中学到的一个词。

这种词句太多啦,白匪以及和白匪有关的一些列称呼、名词,各种机构和委员会等等等等,写到这里又想起了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对于老式火车的印象、对于战争的印象、对于建设工作的印象乃至对于组织学习、党内工作的第一印象,都来自于此。

《钢》之一书毕竟是 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它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有血有肉的生活经验,即使有所错漏,也占比不多,大部分,是刻画的鲜明的、描写的笔触细腻的、真实的生活。

对一个孩子而言,这世界真的广阔。

连其中保尔喜欢读的那一套加里波第小书,也令我印象深刻——更不用说牛虻了。

我看牛虻的原因,就是想了解一下保尔推崇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此详实的一本书,竟然在牛虻的形象上留白,太可恶了。

加里波第一书,很难买到,故作罢。不过书中动不动五十卷、七十卷,也着实令学生年代的我打了退堂鼓:物质上和精神上恐怕都很难承担。

所以,排除其故事精神,《钢》首先是一本极优异的现实主义小说,我很喜欢现实主义小说,远比什么伤痕文学、青春文学来的过瘾。这阅读偏好是从小养成的,儿童文学、人民文学从小就看过,但是觉得其中大部分不忍猝读,故而放弃,原因之一就是当年的杂志,竟然青春文学开始泛滥。

有时我也想过,所谓伤痕文学、青春文学,如果能够用《钢》这样的笔力去刻画,用这种血肉的充实性去描写,我也能看下去。不过现在想来,恐怕如此纪实,则文字不够伤痕、不够青春了。

略等我大了些,大约是买了牛虻的年纪,《钢》之一书的味道又多了些。

如果阿尔焦姆长兄如父、水兵朱赫来则亦师亦友,那么曾经,是很难看懂冬妮娅和丽达的戏份的。

不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很快就明白冬妮娅象征着什么。

《钢》写的多好呀,青春、美好、纯洁,笔法精巧而感情细腻,连篇幅和内容都控制的很恰当。

我的一个认识是,戏份控制的好的作者、编剧,都令你不免思索:为何不就这一段多写一点?多演一点?

当你看书、电视、电影而产生这种想法时,你就被“抓”住了。

这种对美好感情的启蒙,是青年人所共通的,并不需要多少经验就足以知道。此时再去看《钢》,就难免有些遗憾。倘若如何如何,则如何如何。

而且这种感情并不及于保尔的结发妻子(甚至我此时已经不能记起她的名字,也不愿意去查。我能够记住很多人的身份、事件和情节,但是就名字而言,很有些抱歉。)

一本言情小说,如能写出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真挚感情,令少年人也为之赞叹,那么它就已经能够大卖了——而这种感情,仅仅是《钢》中的一隅。

我敢笃定,现在市面上的言情小说,起点的女性频道,90%的书,对感情的描写远不如保尔和冬妮娅的真挚而令人向往、不如保尔和丽达的坦诚、热烈、单纯的误会以及扼腕叹息。

而当我见识变得不那么浅显时,再去看此书,又是常读常新,每每有所收获。

但我且按下这些收获不提,只谈我很长时间没看《钢》之后,突然又一次拿起它的契机。

实际上我已经忘了具体是什么情形下,又是发生了什么,但我大致能够描述当时的情绪。

我遇到了一个困难,一个对于当时的我非常严肃的困难,尽管现在看来也许不值一哂。我需要一些勇气,一些面对困难的勇气。一些能够让我坦然的想着“这种事都能扛下来我这算什么的”勇气。

那就翻开了《钢》。

就是这么庸俗。

如果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你就会明白,保尔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是震古烁今的。很难想象我在他的条件下能够做出来什么。

当你能够明白这种勇气的程度时,你第一个反应会是震惊的:怎么会?他怎么能够?他是怎么样做到的?

坦白讲,当我看见很多英模事迹时,心中不免阴暗而庸俗的诋毁着:我恐怕他们也是一时脑热,又或者情非得已。

这样想是不对的,但是我确实这么恶意的猜测过。因为那事迹太过于激烈,又或者短短的一瞬间,没法理性的决定。在我不能理解人类更高尚的情感的年纪,确实很难有着多少触动。

但保尔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一样,他们的经历是坦然的,是真诚的展示给你看的。

因而,你只会疑惑,他到底是如何拥有这种勇气的,非常疑惑,却不会怀疑他。

人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给你看,一个字也没有夸赞过自己,你就开始惊讶,有没有出息?按照保尔的说法,像他这样的战士天底下千千万万,你也见到了疗养院中大量的一模一样的战友,在现实生活中你也经常听说类似的人,你如何去怀疑?

你只能说,你在安逸中待得太久,不能想象他们。

勇气,保尔是有勇气的。看保尔,固然不一定能够带来同样的勇气,但是大抵,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是极有益的

《钢》书,看的多了,会有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没有答案,有些有了一部分答案,有些,你心里隐隐约约有答案却不曾说出口。

它确实解决了我许多的问题,然而解决了的问题,自然印象不深,只会化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指南,在我遇到问题时利用上。

还有许多问题,至少没有彻底解决。这就是我的收获。

譬如,若是我,我是否会同神父闹恶作剧?这恶作剧到底是勇气,还是单纯的顽劣?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我是否会竟至了退学的地步?

我恐怕有一半的答案,但不很有信心,必须经受了考验,才能够坦然答出来我的回答。

又譬如,保尔和丽达完完全全是因缘际会,个人原因,缘分未到。那保尔和冬妮娅呢?是否完全是个人原因呢?保尔是否后悔过呢?又是否在不为人知的时候里争取过呢?

个人生活仅仅是人类事业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而难度却丝毫不减。

再譬如,如保尔身体健康,他能否在中央委员会做出更大贡献呢?毕竟以我对保尔的了解,在工作中,他是有能力的。但同时,那些混入委员会的他的前同学们、他所看不上的人们,又下场如何呢?

在保尔和丽达的感情中,他是犯了错误的。而且是很严重的,个人主义的错误。初看时难免笑保尔,确实不善此道。但再看时,自己的不少事迹又难免浮出水面,自己比保尔好些吗?好的多吗?能够像保尔一样取得个人的幸福吗?对恋人坦诚吗?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落落大方吗?

我也有一些答案,需要生活去检验。

保尔的妻子,所面临的生活上的困难,所需要的斗争性,我能够做的像保尔一样吗?甚或者做的好吗?我这样想,又是否是傲慢了呢?我是否不应该像保尔一样,有一种殉道者的傲慢呢?又或者,保尔事实上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沉稳呢?

保尔保持了至少近二十年的对工作的热枕,在他生命的尽头仍未熄灭——至少,他的生命熄灭的比工作热情要快。

我能否像他一样,在生命的尽头说出那段话呢?这很难。

而我,又能否像他一样,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色呢?我会不会是一个战斗英雄——如果我的祖国和我的阶级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不会嘴巴勇敢,而身体怯懦呢?我能不能适应巨大的转岗呢?我能不能投入到事业需要我的不同地方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呢?

坦白说,我是庸俗的。也许有时候我可以不那么庸俗,但是我恐怕算得上保尔最瞧不上的,“小市民”了。

当我置身于保尔的绝境中,我又能否“不掉队”呢?

这个问题,我已经给出了不好的答案:我是怯懦的,倘我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我现在恐无勇气苟此残生,只得一了百了。

问题很多,收获很多。太多了,一时半会写不尽。

但我想说的是,《钢》书,贵在真实。以真实故,所以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

从《钢》总结一二收获自然不难,但把这一二收获应用到生活中,难上加难。

至少,我和保尔的共同点时,很难克服语言中的粗鄙(笑),按理说我的教育层次比保尔高一些,本不止于此,但是考虑到意志上的差距,倒也能说得通。

《钢》书自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它之所以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更多的是其内容。它正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志的写照,只是表现成小说的形式,并且形式完备、内容丰富。

我对它的评价是极高的,非常高,但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这也是保尔希冀的民主作风。

但我衷心的希望,列位没有读过的,应该去看一看,读过的,也可以常读常新。

虽不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YM治天下那么夸张,但是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足够可以交给你如何“土法炼钢”。

哦,每每看一些其他书籍总想到此书。最切合此书的,反而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理想,即,

人人为君子。

愿各位继续努力之。

20.1.19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那里评价保尔说,保尔爱打架,这不是坏事,关键是看往哪里打。这句话一语成谶。

保尔有一种俄国式的、高纬特色的极端主义。不是说这种极端主义在别的国家没有,别的国家当然也有,但往往是有时效性的、部分性的、有目的性的、有选择性的。有选择性的极端主义哪里还是真正的极端主义?它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

保尔的这种性格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保尔个人与所谓“上等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要么你死,要么我死,没有什么故作复杂的幻想与怜悯,在这种矛盾面前,别说是冬妮娅,就是保尔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算什么。这就使得保尔非常适应战争年代的氛围,敌人强大也好,软弱也罢,总之它在那里,打就是了。可是战争总要结束,保尔的党身为一个在野党非常优秀,可是现在和平了,执政了,你执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必须要干活,要真干活,开枪打人是不叫干活的,你要直接面对千百亿种复杂,你要造靶子而不是造武器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执政了,我们知道斗争当然还没有结束,党内首先就有很多官老爷这是不争的事实;沙俄工程师现在还是工程师你恨不得他死但是你不能毕竟让你画图你也不会画;小农民身上的劣根性和垃圾话让你怒火中烧;跟你一起奋斗的曾经很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各自总归有一些自己的毛病,其中有一些也很严重,还特别短视愚昧,其中就包括你亲哥阿尔焦姆。

那你怎么办,你还能把他们全杀光?整个苏联变成真·一片净土?

所以一位图书管理员说得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首要问题。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什么是敌我矛盾?讲这种教条没意思,那我说的再直白一点:你作为一个执政党,你要维持这个社会的和平与运转,那么必定有一些缺陷和阴暗面。那么究竟哪些缺陷和阴暗面是可以,也需要立马解决的,哪些缺陷是眼下解决不了,也不需要立马解决,而是需要调和——甚至说的难听一点——需要掩盖的?

作为在野党,你只需要无终止地打拳就可以了。但是你是执政党了,就算你可以永远用拳头解决问题,就算你拳头再硬,总归要有个方向打吧?

这就是整个苏联终其一生需要想清楚,但却终其一生也没有完全想清楚的问题,一个俄国式的悲剧。

不是保尔缺乏信仰,保尔的信仰足够坚定。是他的神自己也很迷茫,也在尝试,也在探索。


user avatar   biopu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列宁和托洛茨基清楚地认识到了,先锋队绝对会腐化堕落,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

所以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在先锋队彻底腐化之前,把世界带进共产主义,这样先锋队就可以退场了,或者次一点,在这个先锋队腐化之前,再带出来一个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相互鞭策,可以通过自我批判完成新陈代谢,清除毒素,这样不一定保证先锋队可以继续快速前进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先锋队不会倒退。

结果列宁和托洛茨基失败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先锋队,而且没有一个其他的意识形态先进到可以批判这个先锋队,几乎所有对苏联和苏共的指责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他们要么不敢自我批判,要么他们的声音过于弱小不会引起这个庞然大物的触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识到了先锋队正在腐化堕落,他决定重新点亮当初燃烧在人们心中的那团火,把这个先锋队唤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当年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有着极大的时代烙印,保尔为了心中的理想国牺牲个人物质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可以,的确崇高,但他还不断带领周围人进行批斗,这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而且这本书前后文笔读起来不一样,很难受。


user avatar   mr-meng-52-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本书中最耳祥能熟的莫过于“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句话一度成为很多学生的座右铭,我高中的时候还把它写在纸上警醒自己,虽说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了。

再说一下这本书,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初二,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背诵这本书的作者的名字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故事中主角的名字保尔柯察金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的人生经历是挺悲惨的,家境贫寒,11岁做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受重伤,23岁失明,25岁瘫痪,32岁去世,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经历过其中一两次,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很可能会对生活丧失信心。作为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虽然不能够再继续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但是他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角色来继续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关于这本书我再延伸一下,两本书《平凡的世界》和《牛虻》,以及一篇短篇小说《热妮娅鲁勉采娃》

平凡的世界中有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少平通宵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保尔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他的理想是伟大的崇高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平凡的世界中的角色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底层人民,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自己的世界而奋斗。《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神内核都是一样的。第一次通读《平凡的世界》是高三,毫不夸张的讲真是热泪盈眶,尤其是田晓霞救人牺牲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就想起北岛那首诗,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哈哈哈,我太伤感了,情不自禁。

《牛虻》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平凡的世界》都有被提到,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完了,影响不是很深刻,故事情节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里面一句话,我想变成一只牛虻,快乐的飞来飞去。

《热尼亚鲁勉采娃》这篇短篇小说被路遥引用的出神入化,鲁勉采娃的结局和田晓霞的结局是一样的,都是牺牲了,这个暗示注定了是一个悲剧,后来我也在思考也许田晓霞牺牲是最好的安排,恋爱是美好的,甜蜜的,不会掺杂太多的东西,或许是路遥爱情婚姻经历曲折,不想让田晓霞这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再经历一遍爱情的掘墓人——婚姻,这个观点是哪里得出来的呢,最直白的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热尼亚鲁勉采娃》中印象深刻的是“授予空军少校热尼亚鲁勉采娃“苏联英雄”的称号”,男女主角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并且约定十年以后见个面吧,而热尼亚鲁勉采娃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壮丽地牺牲了,男主还是如期的赴约了,到了约定的地点,买了一朵铃兰送给了脚穿运动鞋,身材纤瘦的灰眼睛姑娘,然后就是霎那间,我真想让时光停住,好让我回顾那逝去的年华。

关于苏联文学,我接触的是比较少的,仅有的印象是,在我看的描写wg时期的小说时,里面的场景都是将其列为禁书,所以自然也是对此类书提不起兴趣,所以读的也比较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读外国文学比较少,主要是名字太长记不住,然后就涉猎国内的文学作品较多,但大多是知青文学,乡土文学,人物传记,也会有历史书籍等等。不得不说,我大一时期的精神世界还是蛮丰富的。


user avatar   higu-niang-qing-xing-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是什么?按理来说九十年代经济比八十年代要好啊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苏联汉学? 
  保尔·柯察金是卖国贼吗? 
  如何评价斯大林? 
  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如果基辅罗斯提前向西伯利亚扩张会怎么样? 
  为什么欧洲近代至现代都不怕俄罗斯? 
  如何反驳别人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 
  什么是斯大林式建筑? 
  从沙皇到斯大林到叶利钦再到普京大帝,俄罗斯为什么盛产寡头? 
  沙俄士兵真的被军官称为“虔诚的灰色牲口"过吗? 

前一个讨论
4 月 29 日,浙江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其中印度输入 10 例,是否会对中国疫情防控产生影响?
下一个讨论
小偷尾随老人偷 8000 元退 7500 ,称「怕这是他的救命钱」,这是出于什么心理?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