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职场性格是人们司空见惯外圆内方,但真诚与坦然并不见得就是坏事。所以衡量性格的好坏不应该用直与不直。
让人喜欢的性格再直接也价值千金,让人厌烦的个性再委婉也一文不值。
性格要以目的为导向,而不是以个性为导向。优质性格养成关键,是去掉了“我本主义”。
成长是一个养成记,性格更不是说变就能变。换句话说,改变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而“意识到”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是什么让你意识到自己性格很直,是同事间的疏远,还是领导的不重视,又或者是自己给自己背了一个太重的包袱,傻傻的因为看了两本书听了两句话,就觉得自己应该像他那样活着。
如果是前面两种,改变那是应该的。但如果只是很羡慕别人的性格特点而怀疑自己,那就非常不值得了。因为你现在的性格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困扰,相反说不定很多人特别喜欢你所以为的直来直去。
以前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我很担心自己的词汇量不够。特别是同事提到很多网络术语的时候,我总是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根上时代。也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总是不懂装懂的点点头,也不好意思答话。
记得我第一次听说DIY这个词的时候,我最终忍不住了。心想丢人就丢人吧,于是问同事“DIY”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他会白我一眼,没想到他却很耐心的给我解释,“Do it myself!”自此以后,我养成了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
经常有人说我问问题问得太直了,甚至有人也会因为我问出的问题戳中笑点笑半天。但这脸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养厚了。因为我发现笑完过后,同事们并没有讨厌我,而是更喜欢我。往后他们在笑的时候,我就会露出一个真诚的表情说“我真的不懂!你笑什么?”
于是同事就开始用“性格具备戏剧性”来形容我。也有人说过与我相处很轻松。我偶尔在下属面前露出那个表情,他们总是不解的问我,“领导你是认真的吗?”我也只能回答“当然,要不然呢?”下属说我没什么架子,我告诉他们说,没想的那么高尚,只是装了那么多年,不想装了。
有一种直叫真诚,这种真诚本身是伟大的。没必要掩盖它,更不要装。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洒脱,是一种成熟的美。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直,叫天地任我行,叫世界以为我中心,而这种“直”才是让大多数人所排斥。与其说是太直的性格,还不如说是太直的表达方式。
之所以说“意识到”是一个不错的开始,那是因为当你意识自己性格太直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酝酿出了那份柔软。这颗种子已经生成,就如同那星星之火。所以你要改变的已经不是你所谓的性格,而是你那惯性的表达方式。以至于不要让自己每次说出话来就后悔。
“我本主义”的丢失,是人生一次伟大的成长。从你意识到性格太直的那一刻开始,你已经慢慢的明白,“我没到么重要”的真谛。但千万不能骄傲,如果骄傲,好不容易丢失的“我本主义”又会失而复得。
这是一个佛心理论,有点复杂,我简单描述一下。当你越想失去的时候,你越会得到。就如同你的心,你去寻找它,它就会消失,当你忘记它,它却陪着你,你意识到它陪着你,它又消失了。(如果没看懂,就当我故作深沉,然后跳过。)
张无忌在学习太极剑法的时候,之所以悟性如此之高,那是因为忘记,这里忘记的就是自我。金庸老爷子的作品本来也是老爷子成熟的一个过程,特别是晚年的作品,总让人越看越有味道。
有人会问,丢掉所谓的“我本主义”是否有章可寻?当然有方法,而且很简单,调整行为习惯从而改变性格特点。
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再重复一遍,那就是“意识到”。如果还没处于“意识到”这个阶段,是没有动力去调整行为习惯的。也就是人们所奢望的开花结果,前提是有一颗迎风而长的种子。
幸运的是,所有的行业习惯都可以通过训练得来,而且大多的行业习惯都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方法。
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雕刻师,去请教一个心理医生,他说家人朋友们总觉得他面部狞重,表情严肃,很难相处。希望心理医生为他治愈。
心理医生说,“你想让我治愈你,是可以的。但你必须先为我做一件事情。你先为我雕刻一百尊观音像。”
雕刻师答应后回去了。为了把观音像雕好,他开始查阅观音的典籍和故事。
几个月后,他完成的一百尊观音像,重新来到医生面前。而这一次医生只给了他一面镜子,透过镜子雕刻师看到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自己。
医生问他,“你以前是雕刻什么的?”
“母夜叉”雕刻师回答。
为了故事效果,我把问答放在了最后。事实上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生就问了这个问题,从而给出了这一套治疗方案。
所以如何训练自己去掉“我本主义“,试着找一个喜欢抬杠的人来和自己对着干,以前你如果总是要杠回去,那么现在试着放下,不计较。
然后开始训练那些委婉的话术如:
“你说的太对了。”
“你说得很有道理。”
“就按你说的办。”
“谢谢你对我的提醒。”
在别人与你争论时,在别人与你抬杠时,把这些话说出来。慢慢的在习惯中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没那么想了。
生活本就美好,太直或许只是太在意对错,从而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退一步的海阔天空。
行者忘我,边行边思考。
— End —
作者:空仁先生,一个喜欢分享职场干货的路人,一个喜欢说点职场实话的学者,一个有点小油腻的父亲,走过才明白什么是荆棘,错过才懂得什么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