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他的实力在明军和清军之间。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记载:
“恤守怀庆、援济源阵亡将士。予副将常鼎祭二坛全葬。荫一子銮仪卫指挥佥事、世袭参将陈国才祭一坛。荫一子銮仪卫百户世袭。守备五员,银各一百两。千总七员,银各八十两。把总八员,银各六十两。兵丁一千七百五十五名,银各三十两。”
怀庆之战,清军的绿营炮灰被大顺军打死一千七百多人,清朝抚恤了五六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被击毙的主将金玉和的抚恤,给金玉和家多少银子我没查到,但是追赠他二等梅勒章京,让他的儿子继承,后来改成了二等男爵。金玉和的牌位被供在京师昭忠祠。
清初再歧视绿营,哪怕拿绿营当狗,也知道狗是要喂的。
《经略复国要编》记载:
阵亡官九员,指挥二员,每员银十两;千总二员,每员银八两(内杨虎路远,加银二两);把总二员,每员六两;百总三员,每员五两;军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银三两。
明军抗倭援朝,埋骨异国,一战死了一千两百多人,大明抚恤了不到四千两银子。
常鼎是镶红旗汉军中区区一个副将,除了被大顺军击毙,再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功绩,死后犹被“祭二坛全葬”。再看看大明这边,孙传庭和李自成作战阵亡之后:
或言传庭未死者,帝疑之,故不予赠廕。
明军和清军之间,哪有可比性。
今天群里吹水的时候看到 @项天鹰 的回答,说几点问题
明军的棺木银和战后抚恤是分开算的,所以《经略复国要编》里的四千两不是全部花费
周永春的《万历丝纶录》引自《明会典》条例,说明了抚恤银的发放标准(图是 @二不尚书范景文 截的,爪机打字懒得开电脑了 )
祠名愍忠以童仲 張名世吳文傑周敦吉戚金鄧起龍秦邦屏祔內秦邦屏姊土官秦氏特准加二品服色給與應得誥命子馬祥麟授指揮使以示褒錄一門存歿忠勇之意陣亡主客官兵各行原籍優卹家屬仍設壇祭以慰忠魂其餘死事大小官員續查的確一體題卹朝鮮陣亡將士金應何等八十一員名給銀令本國致祭未幾再贈張銓兵部尚書
諭祭遼陽文武將吏主客官兵曰蠢茲建酋逆天犯順誘我叛將蹂躙東陲重鎮宿兵期圖剪㓕天未悔禍師熸城摧一時廵察之使封疆之臣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以至四方援兵三韓戍卒殞身矢石暴骨沙塲朕甚痛之置祠延世存恤孤嫠國有愍章有加無靳茲特遣廷臣會同督撫等官諭祭爾等文武將吏為位列銜主客官兵大設壇祭鳴呼忠義節烈精爽神明國殤鬼雄為厲殺賊朕方簡置節鎮重臣亟圖方略以張天討殲茲兇醜慰爾忠魂惟爾等殉國英靈死綏生氣凜凜如在
——《明实录·熹宗实录》
实录里也记载了对阵亡将士的抚恤
这类记载蛮多的,和八旗比没意思
多亏后继者的陪衬,让明都成为华夏的代名词了,如果不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谁会在意明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