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个问题: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
在共享充电宝刚刚兴起的时候,特别便宜,1小时还不到1块钱。随着资本的涌入,各大共享充电宝厂商竞争,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反而越来越贵。
这就奇了怪了,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当一个行业竞争激烈、厂商都争抢市场占有率的时候,不是应该对消费者有利吗?不是应该便宜吗?但事实怎么截然相反?
这其中,有学问。
原来,共享充电宝的厂商并不直接接触消费者,而是接触路边的商家,把充电宝放在商家的这里,消费者在商场消费,才会用到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的利润,一部分返回给了厂商,另一部分作为分成,给了商家。
前几年,共享充电宝费用1小时不到1块钱,商家得到的分成少的可怜,这个时候另一个共享充电宝的厂商对商家说:“你们商店放我们公司的共享充电宝吧,我们2块钱/小时,你的分成比原来高整整一倍!”
这时候,商家怎么选?
而那些普通消费者呢?他们会为了贵那一块钱而忍着不用共享充电宝吗?
如果消费者是一位普通公司职员,在商店用手机处理着公务,这时候手机没电了,他又没带充电宝,你说1块钱/小时和2块钱/小时的共享充电宝,对他来说有区别吗?
就算价格再高一倍,他也得买单。
所以,各大共享充电宝的厂商,他们不是通过降价促销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涨价来提升市场占有率!
因为那些厂商服务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商家!
所以,共享充电宝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到现在,各大厂商竞争到了白热化,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也到了8块钱/小时。
8块钱,这个价格已经可以很多让消费者犹豫了。
我不知道共享充电宝下一步到底是涨价还是降价,但最终一定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点让消费者正好可以接受,同时也让商家有利可图。
但这样的话,各大共享充电宝厂商就得从别的地方开拓战场了,不能通过价格,而是可以拓展别的服务之类的。
或者等到有朝一日,哪家共享充电宝厂商一统江湖,规则由他制定,那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全是坏事,因为整个市场只有他一个厂商,他肯定会找到销量最高时的价格,以便有更多的利润。
而这个价格,也一定是消费者喜欢的。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