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两份工作给你选:一份工作地点在上海,月薪5万,一份工作地点在成都,月薪3万。你选哪一份?
也许有些人会选前者,有些人会选后者。
之所这两份工作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参照房价、餐饮、住宿等物价来说,成都3万元的购买力与上海的5万元大致相当。成都的人均GDP大概是10万元左右,上海的人均GDP是15万元左右。在购买力平价的标准下,成都与上海的人均GDP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但如果成都市的领导拿着PPP数据跟人说“成都跟上海的地位一样”,那是不是就挺搞笑的了?
购买力平价这个东西我觉得存在较大的问题,人为干预程度很重
举个例子,2017年伊拉克购买力平价是高于中国的,以至于都有人上知乎问:
然后到2021年一看
??
怎么直奔菲律宾了?
话说从2017年到2021年,不过4年时间,这4年内,伊拉克是被火星击中了, 还是被原子弹炸了?
然后我又查了一下,又发现这个
你觉得我会说中国?
你错了,我说的是中国下面那位:赤道几内亚,我对赤道几内亚占据那个位置没有任何意见。
我只是为巴西叫屈。
赤道几内亚这个国家不出名,也没听说有什么特长。但是这个国家出智勇双全的人物。
比如说马西埃。
再看阿根廷
阿根廷比中国和巴西高那么多。
知乎讨论的是
这不见鬼来了?
因为PPP完全是GDP*购买力系数,而”购买力系数“这玩意统计的口径、统计方法之类,和GDP是不一样的,完全是两个系统。直接去和GDP放在一起乘,会造成巨大的inconsistency。
已知:1万亿津巴布韦元兑换1美元,津巴布韦人均GDP 100美元。
已知:津巴布韦本地一只鸡1000万津巴布韦元,美国一只鸡1美元
结论:津巴布韦物价比美国便宜10亿倍,津巴布韦人均PPP 1000亿美元
美元GDP比购买力平价法(PPP)有用多了,你产业上不去,美元计人均上不去,PPP再高也成不了发达国家。之前在油管碰到过几个土耳其人,他们认为土耳其是发达国家,理由是土耳其人均PPP与初级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土耳其人均GDP低只是汇率被低估。我当时就笑了:土耳其若真是发达国家水平,汇率怎能上不去?不仅上不去还屡次崩盘。
这种人认为GDP低而PPP高的国家,其GDP被低估了,其GDP发展潜力很大,认为这种国家未来GDP会与PPP靠拢,这是毫无依据的。土耳其在几十年前PPP就显著高于GDP水平,但几十年后还是这个模式,其GDP并未发展到与PPP相似水平。
通常是越不发达的国家购买力平价的数值比按汇率换算值高出越多。这个概念往往给人以错觉,似乎未来市场汇率将会向购买力平价靠拢,然而汇率价格史的真相是:绝大部分货币汇率的走势将与购买力平价所暗示的方向相悖。
美国纽约大学的大卫·巴库斯(Darid Backus)和加拿大女王大学的格雷戈·史密斯(Gregor Smith)在1993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现象:购买力平价所暗示的汇率变动方向,往往普遍与后来的走势相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普遍被认为低估,所以其购买力平价往往远高于市场汇率,但发展中国家汇率市场的长期走势普遍是大幅下跌,而不是向其购买力平价水平靠拢。这个现象被称为“巴库斯—史密斯谜题”。
鬼岛统计处发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之应用与限制"中的一段:
"'我国'2011年人均GDPPPP为39,059美元, 在199个ICP参与国中排名第27名... 这样的水准甚至比一些欧洲国家都来得高, 是否表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准已超越这些先进国家?实际上未必如此, 依照前文提到的使用限制, 由於区域间物价与经济结构的差异,跨区域的国家比较可能误差偏大,在英国被认为是必需品的商品或劳务到了我国可能变成奢侈品,且'我国'较低的物价水准也可能是品质或原料较差所致 (如塑化剂丶铜叶绿素等); 另外,常被拿来与'我国'比较的日丶韩在ICP中被归类於Eurostat-OECD, 而'我国'则归类於亚太地区, 这两个区域的消费权重并不相同, 比较时不可忽略其中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就是产业高端化,这样才有高利润值,才能做到工薪阶层的全面中产化。
没有产业支撑,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就算50年后比现在有进步,也是一群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因为他必须用4到5个人的产能换发达国家一个人的产能,他的汇率必须永远放在低水平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只有这样的低成本才能改善对外收支。
拉美国家已经来来回回好几次了:人均工资上去了,代工跑了,自己的产业没有,GDP大跌,工资大跌,再重来………………
任何地区都绕不开国际收支带来的汇率问题,制造业产业层次看汇率。产业不能高端化,本币越增加,越需要压低汇率和周边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穷国竞争,美元计价人均GDP永远上不去。
没有这个高端化的产业能力的国家,基本就卡在1万美元出头了。产业能力不强,汇率自动给你贬,让你本币不管怎么涨也没用。
相反产业层次追上去了,你能生产iphone我也能生产,各类制造业做到这个水平,不需要压低汇率一样有竞争力,出口兴旺。实现汇率本币双成长。
因为购买力平价GDP(PPP),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贫穷国家的遮羞布。
举个例子吧,根据国际货币组织2020年台湾地区PPP高达五万七千国际元以上,世界排名高达13,甚至比冰岛、丹麦、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一众发达国家还要高。
任何一个稍具基本常识的人,都明白台湾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可能与上述国家相比,但在比较时人均购买力平价时,却出现如此现象。
而台湾地区呈现如此数据代表臺湾居民生活很好吗?
PPP自诞生以来便一直充满争议,追根究底,相较于GDP,它太容易被其他非呈现生活水平的外部因素干扰,而其本身也不具备统一标准,没能概括世界上各种情况(某样物品在某国核能是奢侈品,但在另一国却并非如此)。
一言以蔽之,PPP是一个非常笼统,且不准确的评判数据,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仅具备参考价值,完全无法和GDP相较。
购买力平价的参照物一般是麦当劳巨无霸汉堡。
比如,你在中国买巨无霸,会花21块7,在美国是5块7毛1美元,,所以根据《经济学人》杂志,1块美元大致相当于3块8人民币。
问题在于:
一艘尼米兹级航母,造价128亿美元。那现在,中国花3.8倍的价钱,486亿人民币,能买来一艘和尼米兹级性能相当的航母吗?
一台ASML光刻机,卖1.5亿美元。那现在,中国拿出3.8倍的价钱,5.7亿人民币,能买来一台同样性能的光刻机吗?
我们不说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像石油、粮食这些大宗商品,你要买1美元的东西,3.8人民币也是不够的。
所以和人民生存与国际地位相关的事情,PPP没什么用。
告诉你一个秘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和人均GDP在全球的排位还不如按汇率计算。因为虽然按购买力平价,中国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会缩小,但是按照这种算法,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差距同样会缩小,有些按汇率计算排在中国之后的国家按购买力平价重新计算后就会排在中国前面,做题家哪受得了这个?比如马来西亚,人均1万多美元,按购买力平价重新计算后就变成3万多美元。印度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后人均都有七千多,泰国有两万,台湾地区更是超过四万,就连尼日利亚都有五千。而且你看,购买力平价这东西也不是那么靠谱,毕竟我要说马来西亚泰国是发达国家你信吗?
*见到没有,按购买力平价后的排名还不如按固定汇率的。做题家受得了这个?
世界银行的PPP的换算系数不是所有支出,而是人为选定的一篮子物品:
包括吃饭,穿衣,火车票,汽车,房租,人工服务,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收费等。
但是,它,不含房价......也不包含手机,电脑等高附加值工业品,现在这些项目在普通人的支出里往往已经超过了吃饭、穿衣、理发、邮局的支出,iPhone在纽约卖一千刀,在新德里不会卖一千卢比的,洛杉矶大豪斯卖100万刀,在孟买富人区也不会卖100万卢比的。
有能力对本币进行高估本身就是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强大的一种体现。
以高币值出口乏力,只能通过低估本币的方式来促进出口,本身就是产业竞争力不足、国际话语权缺乏的一种体现。
我随便生产个啥破烂玩意儿,本币两千块,打工仔都买得起的东西,卖到你们那儿就值你币一万六,有钱人才能买。你说你不稀罕?你还别不服气,有得是人抢着买,所以我这“高估”的本币还真就维持得下去,我一个修车的,斗大字不识一筐,去你那国家,还真就是上等人,你别不服气,这种模式就是维持得下去。既然维持得下去,那算什么高估?
PPP比GDP更科学
但是PPP的数值,太过于主观。
GDP,有的国家为了好看还需要注牛尿。
PPP只要俺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