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高校老师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因「师德失范」遭停课两年? 第2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看一个人不顺眼,又打不过他。在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你会不会给他下毒?

根据各个回答的点赞数,很高兴,大多数中国人的确有基本的道德观念。

另外有一些回答在转移问题的焦点,论述这个老师有什么缺点,或者学生不搞政治迫害就斗不过老师。假设以上这些都是真的,但政治迫害究竟有多么危险和恶劣,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多说一句,"无耻"曾经是中国道德体系中对一个人最低的评价。

一个人做了错事甚至坏事,不一定是无耻,只要他还认为这件事是错的,那就有改正的动力。

彻底的无耻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可以做任何事情,并且都能找到理由。


再多说一句,虽然经常听到好人没好报的例子。但人类经过数万年的残酷进化,在绝大多数社会中,道德体系都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这说明一个残酷的现实,人类社会对不道德的基因有强大的淘汰能力。


user avatar   chang-tian-zhe-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8.24

本篇回答在人民日报·侠客岛《贬低四大发明就遭停课处分是不是太过分》一文中受到节选转发

————————原答案————————

大多数答主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真正值得谴责的并不是举报老师的学生,更不是老师——而是背后那个恐怖的机制。如果不改变这种机制,那么不论有多少高尚的、令人尊敬的老师,有多少自觉的、尊重学术的学生,都不可能杜绝那些心怀恶意的举报、不可能禁绝人心一念之间的冲动。是这背后的荒谬逻辑在堵住老师的嘴,在纵容学生的软暴力。

郑老师的遭遇,是一种系统性地欺凌。

此次对于郑老师的处罚,直接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师德建设委员会的文件《关于郑文锋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决定》,其引述的规定是《电子科技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第十三条。

我在网上找到了此条规定的原文:

显然,这是一条罚则。其解释的是对于郑老师做出的处罚的规范依据,而没有回答将郑老师言论划为“师德失范”的直接依据。对于师德失范本身的叙述为

“发表了……的错误言论,后被截图发到知乎网站上,引发舆情,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依照此叙述,可以认定此次处理结果对应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二章“负面清单”中第五条的相关规定:

简单分析一下此条规定,其实包括了两种情况,第一是“发表错误观点”一种是“散布虚假和不良信息”。郑老师受到处理的行为显然是被划分为了第一种情况。当我们认真审视这条规定,会忽然发现这条“负面清单”中的规定囊括是多么的模糊和广泛,堪称《处理办法》中的“流氓条款”

所谓错误观点,必然是对照某种“是非”标准或者说“真理”标准而言存在偏差的内容,而这就隐含了一个强大的逻辑,即老师(不论是什么教授或什么院士)和高校(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人大国科大)都没有任何一个专家在任何一个领域有着确定观点本身合理性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并不是如同在一个学术自由的社会里被想象的那样独立和落空出来以保证学术的畅所欲言——而是被保留:这就像你参与商业活动,被告知“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不论你读多少年书、有几个phD,都无法将这种话语权力从“教育行政机构”的手中拿回一丝一毫:这样的条例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这样一件事,“我们从来没有说过高校是探求真理的地方,真理在行政机关手上。”


在这种超强势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所有教育)管理逻辑下,不仅仅说“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不领先”完全可能被定义为师德失范,一位高数老师在课堂上算错了一道微积分题也完全可以被认为“师德失范”,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领域争议问题的意见发表都可以被轻易地定义为“师德失范”——即便是“四大发明”这种看似离着舆论中心十分遥远的话题、一个没有“官方”标答也不需要所谓“标答”的话题,也可以被几位领导或者几个科员一拍脑袋定性为“错误观点”。

有答主说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弱势一方因此没有必要怪罪他们,但是关键在于今天的问题根本不在师生关系,而是一个在老师和高校面前也绝对强势的角色借着学生的举报显露出的一角就轻易地欺凌了一个高校教师。

这意味着一个由办公室和红头文件搭构起来的“真理组织”随时可以不需要任何解释,以一种完全不对等的方式,抹杀掉象牙塔里的任何一种思想、知网上的任何一种表达。在这种逻辑里,没有“学术争议”,只有“领导意见”。

我可以把《电子科技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二章“负面清单”中第五条的相关规定称之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荒谬条款,把它翻译翻译,就是“闭嘴”

这份文件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表示,此规定的制定是根据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但实际上,我遍找了上述这些文件中的大部分,都没有规定说老师在任何渠道发表“错误观点”就是师德失范。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所划出的七条红线为:

●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不得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显然没有包括“发表错误观点”和“不良言论”的禁令。

但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行为准则》,也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下位文件中,就出现了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显然,此条规定正是电子科技大学处罚所依的上位规定。但是这句话本身是有特殊语境的,其所说的“错误观点”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确观点”,而显然不能扩大为一切在真实性上存疑的观点。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对此条规定作了脱离语境的扩大

郑老师的言论,不论从哪个角度考察,都没有违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的任何一条。如果要说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合理质疑就是“不爱国”,那么在近代史课堂上讲述鸦片战争的落败是不是也成了不爱国?即便是爱国主义的要求中包含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要求,在对于郑老师所提出(事实上只是只言片语)的观点没有给予任何澄清、回应和反驳的情况下就将其认定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论”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霍布斯曾说,越是权力的远端,集权程度也就越高

一条针对反核心价值观所制定出来的教育部规定,到了学校的规章中就可以被泛化为针对一切“错误”,再到了具体实行中,就可以无所谓“错误不错误”,变成了无限的武器。

因为下级机构的落实规章只需要对上一级规章负责,而不用对下一级的实行负责,因此对模糊语境做出扩大化的解释、对狭小定义做出宽泛的解释、对负面清单进行细化的处理就成为了基层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电子科技大学拒绝对于这种处理给出进一步的解释,就意味着这样的话语空白相当于告知所有人我们潜藏了一个没有挂牌也没有名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核机构”,它不光有权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做出“官方”所没有给予的含义解释,而且有权把任何一种言论在没有经过正当程序的情况下戴上“错误”的帽子。这不是别的,这就是粗暴的言论私刑。

建议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立即修改对于上级文件存在严重误读和扩大化解释的第二章第五条相关规定,电子科技大学师德建设委员会立即撤销对于郑文锋老师的不公处罚决定。


user avatar   zhong-jie-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处罚没问题,老师毫无疑问是错的。

一点都不像一个正常的大学老师,竟然对学生这么严格。

难道不知道我专门选你这门课,就是为了熬时间凑学分的吗?

凭什么你要布置这么多字数的学期论文?

凭什么你对我有这么正常的要求?

凭什么你要求创新?

凭什么你是个正常老师的模样?

对我有如此严苛的要求就算了,为什么不肯用铁链拴着我,每天盯着我完成作业?

既然你不肯这样做,我抄的如此认真,你凭什么不让我通过?

更可恶的是,不让我过就算了,你竟然还敢有异于大众的学术观点。

我不举报你,我都对不起自己的研究生身份。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王小波在第一次国学热后在杂志上发表的杂文,通过一系列幽默的语言间接地把国学上上下下讽刺了一个遍,给国学当场泼冷水,现在想想那时候社会还能容得下这样反对的声音,真是很难得。

我前几天还写了这么一个想法:

二十几年前学校组织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离开雷锋的日子,讲雷锋的战友如何学习雷锋的,大概意思就是这事儿如果雷锋遇见了会怎么做。
看完电影后不久,就得知了王小波去世的消息,那时候我还没怎么读过他的书,只是觉得他很有名,因为卖盗版书的地摊上都有很多他的书。
后来陆续看完了他的书,尤其喜欢杂文,虽然给杂志供稿是王小波维持生计赚钱的方式,他本人更想写小说,但杂文因风趣幽默地针砭时弊,确实受众更广,更受欢迎。
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我都在想,如果这事儿让王小波来写杂文,他会怎么说,从哪个角度下手呢?
再最后我就想,就算王小波还活着,现在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他还会说吗?还能说吗?现在连老梁都选择自我阉割自保,所以我觉得如今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风趣幽默,有趣有料了,更何谈诗意的世界?
一个人只有此生此世还不够,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所以,我觉得,算了,还是不说了。

王小波:我看国学

我现在四十多岁了,师长还健在,所以依然是晚生。当年读研究生时,老师对我说,你国学底子不行,我就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我读书是从小说读起,然后读四书;做人是从知青做起,然后做学生。这样的次序想来是有问题。虽然如此,看古书时还是有一些古怪的感慨,值得敝帚自珍。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犯色”。总的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文化革命”里搞的那些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我都经历过,没什么大意思。对于幼稚的人也许必不可少,但对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种负担。不过,我上孔老夫子的学,就是奔那种气氛而去,不想在那里长什么学问。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论,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这是我不能承认的。但我承认自己很佩服法拉第,因为给我两个线圈一根铁棍子,让我去发现电磁感应,我是发现不出来的。牛顿、莱布尼兹,特别是爱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为人家想出的东西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外。这些人有一种惊世骇俗的思索能力,为孔孟所无。按照现代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了分,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哪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使劲看。别人问他看什么,他说,看到毛茸茸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虽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是辞不达意。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象不出来的。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因为本科是学理工的,对他“格物”的论述看得特别的仔细。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万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举例来说,朱子说,往井底下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乃太极图之象),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认为不必做实验了)。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有提到。可能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倒是同意的。可怪的是,咱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   
现在可以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虽然没有很钻进去,但我也怕钻进去就爬不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就算文科有点特殊性,需要背诵,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因为“文革”里我也背过毛主席语录,所以以为,这个调调我也懂——说是诵经念咒,并不过分。   
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当然,我没有这样地念过四书,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的,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地嚼。
我个人认为,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传统,不是孔孟程朱,而是这种钻研精神。过去钻研四书五经,现在钻研《红楼梦》。我承认,我们晚生一辈在这方面差得很远,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
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user avatar   yw-y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提问的内容明显是错的。老师是因为师德问题而不是“四大发明”被停课。而判定它师德有问题是因为这个老师尝试通过限制学生有效完成作业,以达到让学生挂科的目的。学生未来的一辈子前途受损和老师两年还能拿工资的“惩罚”比。我还真不觉得罚重了。

现在有那么一些洗地言论,说啥串联陷害,说啥不上课,显然都是道听途说。确定实质证据的。要是同样无耻,那么支持者岂不也可以编个说法,是不是就逆转了呢?比如这样说:某些学生因为不堪老师课堂夹带私货不断贬低中国而选择不去听课,自学完成学分,并故意用中国创新作为论文表达抗议追求学术自由。结果被老师拒收并辱骂。

但是,你也知道,如果你把完整真相修改到题目上,知乎会给你禁言的。如果你另开一个,知乎也会在推送算法上给你好看的。

于是最魔幻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连真相都不能修改到题目的问题下,一堆高举“学术自由”旗帜的高赞答案被知乎特权审核官呵护着。

所以本质不是这个老师的问题怎么看。而是怎么看待知乎故意挑选错误的事实来讨论的问题。

最后。我赞同学术自由,但现在中国大学最大问题是老师特权太多而不是学生太坏。

我建议以后继续加强评教分离。你老师的平时分就不该影响学分。凭啥你一言堂呢?凭啥学生考试高分却因为你平时分挂科?或者反过来某些学生考试中表现出来知识点都没掌握却可以靠平时分过关?

要是多数学生不上课都可以考合格,要么是你老师帮忙作弊要么是你老师教的太烂还不如自学。要是不少考分烂的学生通过平时分过关。这是不是你老师用平时分掩盖自己教学稀巴烂的事实呢?

至于平时作业或者论文作业,只要低分的,学生可以提出复核。一旦复核发现是老师打分不端,老师也不用扣工资,只要每次上课都向学生诚恳忏悔并复述自己的错误就好。

嗯,说起来,考勤还是好东西。考勤长期差的课堂,老师直接扣奖金。一个连学生都吸引不来的的课,这不是挂羊头骗国家经费是什么?

ps:有评论觉得挂科没啥。我经常参与企业面试,挂科的只能打低分,碰到竞争者其他差不多但是没挂科,你就吃亏。而且,哪怕你是被因为反抗老师性骚扰导致老师恶意打低分,企业也不会因此给你优待,你越是说老师问题,企业越犹豫。从这角度说,这个老师逼的学生走媒体才能解救自己这条路,已经害了这个学生一辈子了。

社会不会因为你有个坏老师而你很优秀就给你优待。作为学生,要么让老师不敢作恶。要么就打断牙齿吞下肚。实在觉得冤屈,别找社会,冤有头债有主找老师去。


user avatar   yi-fu-97-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为什么是师德问题,因为作为一个老师搞话语霸权,蛮不讲理,是师德失范。他一上来就规定,学生论文不能写古代,就因为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创新?请问谁给他的权力?搞一言堂,你说不能写就不能写?

这样的话,和那十年有什么区别?

一上来就不允许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画一个线,我不同意的,你就不能写,这老师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学生吗?

中国古代没有创新是什么客观真理?世界学术界承认吗?只是他自己的个人见解,就不容质疑,不容否定,被当作金科玉律,这不是学术霸权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郑某峰是自动化专业的,母校的成都理工大学,没有任何历史学的专业背景,在并非自己专业领域,指点江山,还让学生必须服从,误人子弟,这有师德吗?

一个学自动化的就能断定中国古代没有创新, 那还要历史专业的干什么?

而且他还把给他提意见的学生踢出了群,这叫为人师表吗?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十年,让人不寒而栗!

四大发明在世界上确实是领先的,这个是客观事实,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承认,西方人也承认,世界上主流的历史著作都承认,别说一个小小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就是像李约瑟这样的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院士、剑桥大学博士都承认,恩格斯承认,你不承认,你正郑某人算老几?

李约瑟不比你郑某峰懂科技史?李约瑟是1922年、1924年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在中国,历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1946-1948年在法国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1966-1977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学院院长。1983年在英国剑桥任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1971年,李约瑟被选为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是仅有的几位同时是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和王家学会会员的科学家李约瑟在学术期刊发表了上百篇科技史的文章,李约瑟教授发表科学论文300多篇(生物化学和科学史约各占一半,郑某峰发过几篇核心学术期刊的科技史方面的文章?

下面我拿出证据来证明,中国四大发明领先世界这一结论:

1.印刷术: 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毕昇(972年-1051年)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8年—1468年)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

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意大利人则将活字印刷传入欧洲的功劳,归功于伦巴地出生的意大利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他见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活字版书籍,采用活字法印书。意大利人为此特地在他的出生地树立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件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及扉页《抵树给孤独图》,有图有文,文图并茂。它是用木板雕版印制的,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迄今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无论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是中国发明的,这都有详尽的文字证据乃至文物证据。晚明来华的传教士记录了他们亲眼目睹的中国印刷业发达程度:《利玛窦中国札记》:“可以十分肯定中国至少在五个世纪以前就懂得印刷术,有些人断言他们在基督纪元开始之前,大约公元前50年,就懂得印刷了。他们的印刷方法与欧洲采用的大不相同,他们印书的方法十分巧妙。书的正文用很细的毛制成的笔沾墨写在纸上,然后反过来贴在一块木板上。纸干透之后,熟练迅速地把表面刮去,在木版上只留下一层带有字迹的薄薄的棉纸,然后工匠用一把钢刻刀按字形把木版表面刻掉,最后只剩下字象薄浮雕似地凸起。用这样的木版,熟练的印刷工人,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出复本,一天可以印出一千五百份之多。他们的印刷方法有一个很明确的优点,即一旦制成了木版,就可以保存起来并可以用于随时随意改动正文,也可以增删,因为木版很容易修补。而且用这种方法,印刷者和文章作者都无需此时此地一版印出极大量的书,而能够视当时的需要决定印量的多少。我们从这种中文印刷方法中得益非浅。因为我们利用自己家中的设备印出了我们从各种原来写作的文字译成中文的有关宗教和科学题材的书籍。。正是中文印刷的简便,就说明了为什么这里发行那么大量的书籍,而售价又那么出奇地低廉。没有亲眼目睹的人很难相信这类事实

1588年的一首英语小诗也能说明纸的重要: ‘我讴歌最先造纸的人,纸才能把一切美德传诵; 它产生新书并使旧著贵重; 它的价格低廉,世间更无它物可比; 虽然羊皮幅宽耐用,也不能把纸排斥; 纸还能在人间普遍传流,羊皮只能为少数人拥有

” 1925年卡特评价四大发明: “文艺复兴初期传入欧洲的四种伟大发明,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造纸和印刷,为宗教改革铺平了道路,使平民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有助于摧毁封建制度,建立国民军; 指南针是使用导致了美洲的发现,进而使整个世界代替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对这四种以及其他的一些发明,中国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中国发明印刷的事实。”

2.火药:震天雷是北宋后期发展的火药武器,震天雷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震天雷有两种,一种是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另一种是用火点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这是一种使用可燃烧弹丸的投石机。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这时的弹丸已可爆炸,声如霹雳,故称之“霹雳炮”。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而在欧洲拥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火器的是在14世纪20年代在一本《关于国王的威严,智慧与审慎》中的一篇插图上有着一副巨大的火炮和它射出的火药箭。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通过中外学者的潜心研究,火药发明于中国、尔后传布于东西方各国的历史事实已得到世界公认,1974年第15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也修正了以往的错误说法,承认“黑火药起源于中国。”欧洲的火药技术是13世纪以后随蒙古军西征直接或通过阿拉伯人间接传入的,西方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自世纪德国的阿贝特(约1250年)年和英国的罗杰·培根(约1252年)的作品。阿贝特关于火药的描述是直接引自阿拉伯人的一本书《焚敌火攻书》,此书中有关于火药部分的内容。而培根是欧洲人中最早谈到提纯硝石技术的。 最早记录硝石的阿拉伯作者是药物学家伊本·白塔尔,他在1248年用阿拉伯文写成《单药大全》,书中把硝石称作“中国雪”、“亚洲石华”和“巴鲁得”,直到一世纪“巴鲁得”才转为专指火药。

当时的波斯人则将传入的硝石叫作中国盐。“中国雪”或“中国盐”当时主要被用于医药。直到南宋时期,中国的火药和烟火逐渐传入伊斯兰教国家。李约瑟博士认为“这样我们现在可使中国最先发明火药的久己著称的证据大白于世。看来很明显,西方缺乏硝石必定是对这项开发事业的限制因素。欧洲最早提及火药无疑是在13世纪末,即在火药于14世纪普遍传入之前,而当火药于13世纪传到伊斯兰世界和欧洲之前,己在中国广泛应用于军事目的。”

恩格斯指出“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传给了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至于火药在中国的作用,也不是一些人想当然的什么只用于烟火,实际上首先制造火药类火器的是中国,

3.指南针: 宋代的指南针五花八门,根据指南针是否需要依靠水来运行使用,可以分为“用水的”、“不用水的”两大类,北宋官方编纂的军事巨著《武经总要》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制造“指南鱼”的一种方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种制造“指南鱼”的方法有三个要点:1、“置炭火中烧之”,是通过加温促进分子运动,使铁磁物质中的“磁畴”增加动能,使它们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由原始混乱状态变成规则排列;2、“蘸水盆中”,将加热至赤红的鱼尾浸入冷水中,通过急速冷却让排列规则的磁畴固定下来;3、“以尾正对子位,没尾数分则止”,让鱼尾正对北极且略向下倾斜,是为最大程度利用地磁感应,使之最大程度地磁化。

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针相比指南鱼,有三大优点:1、以磁石磨成,磁性很强;2、细针形,易于漂浮,精确性高;3、无须加热、淬火,工艺简单。 沈括记载了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1、水浮法:跟指南鱼一样,浮在水面上,。2、指爪及碗唇法:把磁针放在指甲边缘或碗口边沿上, 3、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抹一点点蜡,蜡上粘一根蚕丝,悬挂在安静无风的地方,磁针受磁场作用影响,在静止状态下便可指使南北方向,原文记载如下: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李约瑟磁学章节的中国部分首先就是谈磁罗盘,而第一个列出的文献资料就是沈括梦溪笔谈里对指南针的记载。沈括是1031—1095年的人,比欧洲人最初提到指南针的时间早了一个世纪,沈括原文:“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沈括不仅是记载了指南针的各种不同用法,而记载了磁偏角的存在,比西方最早发现磁偏角的哥伦布早了四百年。比沈括更早提到指南针的还有北宋司天监杨惟德,在1041年的记载,也记录了磁偏角现象。不仅如此,在1044年成书的《武经总要》里还有利用漂浮在水面的鱼形铁叶来指南的记载。这实质上和指南针是同样的原理。几乎完全雷同的用漂浮在水面的磁化铁鱼片来指南的记载见于两百年后阿拉伯人写的《商人宝石知识大全》,李约瑟正是据此认为,阿拉伯人见到的指南术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中国把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同样是世界上最早的,“朱彧叙述公元1099年到1102间的海船已经使用指南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萍洲可谈》卷二)”“ 徐竞在公元1123年到朝鲜回国后描述航海过程时说‘背晦暝则用指南浮针,以撰南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南宋泉州提举市舶司赵汝适根据外商和水手所谈的材料以及有关著作材料所写的《诸蕃志》说:“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阿拉伯、欧洲提到指南针的最早记载在13世纪,比中国晚了近两百年。

“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二章:“西欧扩张的根源”

“大约在1450年,……古腾堡制造的印刷机在美因茨的莱茵兰城开始使用,但这并非印刷术的创新,而只是对中国古代木版金属刻板和平版印刷方式的延承”。

——[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制造火药的正确配方——用硝石、硫磺和碳组成——可能早在公元9世纪就在中国被发现了;12世纪时,宋朝军队已经既使用金属炮又使用枪榴弹了。这种新科技在14世纪早期才逐渐向西传播。几份阿拉伯和欧洲的原始资料提到了铁炮。第一张已知的欧洲大炮图示(大约是1327年),与来自中国的最早图示(1128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中国人首先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的爆炸效果(很可能出于偶然,因为北京附近的土壤中富含硝石)。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发生了重要的技术革新,早在1232年中国军队在抵抗蒙古人侵略洛阳城时就使用了一种“雷鸣炸弹”,即在铁管内装入火药,以石弩用力投向攻城兵。爆炸将炸弹落点附近的士兵炸得粉身碎骨,铁管的碎片能穿透士兵的金属盔甲。”

——[加]格温·戴尔:《战争》


“法国和欧洲其他各国是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那里得知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的,而阿拉伯人则是从他们东面的各国人民那里学来的,后者却又是从最初的发明者——中国人那里学到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卷上册

【“世界上第一个指南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中国,是中国人发现当一片铁矿石放在平面上时总是指向北方。也有证据表明阿拉伯的水手们在6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指南针,当阿拉伯人的影响逐渐向北扩展至欧洲时,指南针也传入了欧洲。”

“现在的纸张制造方法是由中国人在105年发明的。他们利用树皮、麻绳、碎布和渔网制造纸张。那时他们纸张制造过程中的某些主要环节现在仍然可以在造纸厂中看到。摩尔人在公元1150年左右将造纸术传入了欧洲(西班牙)”

“很多人认为是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实际上,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并没有在中国古代流行起来,原因是中国的汉字有8万多个,使用雕版印刷反而更方便一些。”】


——《机敏问答——历史

作者:丽贝卡·弗格森 译者:张镌

“三大发明”最早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后来被麦都思、马克思等学者认同。


培根在《新工具》里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我们现在很清楚地知道发明是来自中国的[4]。


后来马克思承袭了培根的说法,提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5]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也沿袭培根的说法,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6]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 ( 指日本 ) 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7]】

——摘自维基百科《四大发明》。

PS:

@夜凉秋如水 给我留言说:

“发明有先后,但是同一样东西,可以不同源。从现在能得到的史料看,毕昇和古登堡的活字印刷就属于不同源发明。论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显然是古登堡的发明作用远超毕昇的发明。这是一个事实判断。所以在西方,一提印刷术,首先提到的就是古登堡而不是毕昇。而且中国最终普及活字印刷,也是古登堡的技术。正如苦味酸早于TNT出现,但现在一说炸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TNT。

由于地理阻隔,1840年以前,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极为困难,双方的文明是按不同的路线演进。同一技术在中西各自有发明是正常的。中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当然是伟大的,古登堡的发明也同样是伟大的。但论影响,论水平,毕昇确实不如古登堡。但这不妨碍做判断。你引用的这段,显然是作者的推测。另外,印刷术是一套完整的技术,活字模只是其中一部分,相关的设备、油墨,都在这套技术之内。毕昇的发明仅仅是印刷术的一部分,而且实用性不高。古德堡是整套印刷技术的创造,活字模仅仅是一部分。”


———————————

对于 @夜凉秋如水 的这种言论,我的回复是:

“毕升比古腾堡早好几百年,中国人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证明四大发明是真实存在的,古腾堡在此基础上改进,但毕竟不是首创,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就像今天中国制造的高铁 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能跑每小时200公里,史蒂芬森时速只有每小时40公里。但是载入史册,万古流传的是史蒂芬森,而不是张曙光。汽轮机、涡轮活塞发动机比蒸汽机现金多了,但是它们的发明者有牛顿历史的地位高吗?

四大发明是活字印刷术,不是油墨,之所以是是时间最早,是原创,而不是比是实用性。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实用性高吗?大规模应用了吗?没有,外界根本不知道,令人遗憾的是莱特兄弟的成功并没有立即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承认,人们甚至怀疑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大多数报纸都拒绝报道。

但这并不影响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正视历史,平视世界,实事求是的看待历史,才不会落后,而拒绝承认历史,甚至是掩盖历史,篡改历史,迷信西方,中必输,打断中华民族的自信的脊梁,才会让中国永远落后,这也是捏造虚构中日夏令营和德国下水道谎言的人希望的

理性客观,有理有据,才能进步,要想否定四大发明领先,没问题拿出证据,史料的实物的都可以,你和郑口峰,一个证据都没有,上来就否定,先入为主,主观臆断,违背了理性的原则,而且最可怕的是,不允许别人质疑,不允许别人提出反对意见,不让别人说话,只要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不是踢出群,就是扣上迷信的大帽子,这样长时间下去,只能是万马齐喑究可哀。

欧洲中世纪之所以落后于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一家独大,唯我独尊,不能约教会雷池一步,敢和我思想不一致,就是异端,就是迷信,就把你送上火刑架烧死你,这样的氛围下能产生四大发明才怪呢。

但是有些人不知道以史为鉴,今天依然搞话语霸权,不让人说话,真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1、之所以叫“四大发明”,是因为时间最早和中国的原创,与流不流行,推不推广无关。早这一点没有争议,因为有文物为证,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的,目前存世的中国宋元铜字,通过比对,该铜字的规格、字体与宋元时代的浙刻本一致,断代为宋代。目前世界上没有比中国的铜活字更早的实物

2、中国的活字印刷没有推广是因为汉字单子太多,有好几千个,制作活字码成本太高,活字在欧洲流行是因为欧洲各国是拉丁字母文字,一共就26个字母,不断重复组合,只要做26个字码就可以了,不是技术原因,是成本原因。

3、即使不算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是有实物为证的,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一份《金刚经》。这是由六个印张粘接起来的十六米长的经卷。卷子前边有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卷末刻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字。经卷首尾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文字古拙遒劲,刀法纯熟,墨色均匀,印刷清晰,表明是一份印刷技术已臻成熟的作品,绝非是印刷术初期的产物。也是至今存于世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本身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目前世界上没有比中国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金刚经》更早的实物。

另外:中国的四大发明,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没有争议,在于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或可以按照古代文献原样复原,而且在时间上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早的,有些欧吹边牧要想说中国四大发明有争议,可以啊,只要你能拿出比中国最早的实物证据或者历史记载就行啊,这是硬碰硬,实打实的。


附:四大发明的物证及复原情况:

———————————————

印刷术:九十七枚原为罗振玉旧藏的宋代铜活字和唐朝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及扉页《抵树给孤独图》

指南针:《宋史·舆服志》详细记载了指南车的结构和制造规范后人根据这一规范仿制了指南车 。1985年5月,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朱济南墓中出土了一件题名“张仙人”的俑,高22.2 em,手捧罗盘。此罗盘样的磁装置结构与宋代水浮针不同,其菱形针的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说明它采用的是枢轴支承的架构。这座墓下葬的时间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可见在旱罗盘问世不久,中国人已经将其发展成枢轴支承式的了。

火药:南宋时期的火器实物,白帝城遗址的城防设施樊家台兵器坑、皇殿台瓮城出土17件铁雷,形态特征与文献所载“震天雷”类铁火炮相似,根据铁雷内部填充物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与《武经总要》中火砲火药方比例的含硫量占比31.8%较为接近

造纸术:1986年出土于天水放马滩五号汉墓的汉纸本地图,出土原始编号86TBFM5:5。该地图出土时位于墓主胸部近肩处,由于与泥土粘连,出土时已残破成碎块。地图纸质薄而软,刚出土时呈浅黄色,干燥后黄色稍褪,纸面有黑色斑点(霉菌)。纸地图纸面平整,较光滑,用细黑线绘制山川、河流、道路等地形。绘法接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墨绘地图。


(未完待续)

----------------------------------------------------------------

感谢大家的留言和关注,由于目前我等级不够,无法发图,敬请见谅。另外因为篇幅有限,有些学术问题来不及展开说,如果有对文明比较研究和文学、哲学、历史、人类学、地缘学以及传统戏曲曲艺武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可由我邀请您进加入由我本人创立的“言值”公益读书微信群,共同切磋讨论交流。

lwx198775,这是我的微信

-----------------------------------------------


user avatar   liangdo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最细思恐极的地方,既不是“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领不领先”,也不是“老师在QQ群的言论到底是否傲慢无礼”,而是只要有心经营、网络造势,某些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舆论”这把利剑,来报复与自己意见不合的老师,把“学术问题”上纲上线为“政治问题”,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

看到有答主发的有关“刻意引导老师说错话”的聊天记录,如果是真的,确实让我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大学是很多人心中纯净的象牙塔,各种知识、观点交相辉映,有学术上的意见不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古希腊就有亚里士多德与其师柏拉图因“理念论”问题的争论,学术观点虽有分歧但却不影响二者的师徒情意,故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说。

而恰恰也是在这种意见、知识的交换与碰撞中,才能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试想一下,你作为一个老师,在课堂或者课下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时,自己的学生却在下面“引导你说错话”、“记录证据作为要挟的把柄”,想想是不是就有些不寒而栗、如履薄冰?

这种事不是个例,常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甚至听过自己的大学老师亲口告诉我,她有个高校研究历史的年轻同事,因为在课上的一些学术观点被学生断章取义地录音并上报,第二天就被检察部门带走调查了,奋斗十几年的前程毁于一旦,自那之后,其他老师是“能少说就少说”、“尽量按照课本规定的说,少拓展”,“可以不表达观点,但不能说错话”,长此以往,受伤害的究竟是学生还是老师


可能有人会说,我打心眼里认为“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不领先”就是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举不举报也是我个人的学术自由,大学不就是一个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的地方吗

是的,你有你的自由,但自由不是随随便便“利用强权和舆论来压制别人的观点”,而是在学术问题上“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自由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我有想不做什么的权利,我在特定的领域内保有自己的空间,保有最基本的不受阻碍和干涉的自由,我的自由不能以侵犯他人的权益为代价”。

如果事件里举报的这个学生,真的是因为“个人好恶”和“一己私利”,利用舆论和强权来报复自己的老师,那你这不是追求什么学术自由,而是货真价实的自私自利,真的让人寒心。

注:评论区是知乎官方敏感关停的,非本人禁评,我只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原评论区各种观点我都置顶了,但因为一些朋友讨论的内容太过敏感触发了限制,正在努力向小管家申请开放评论区。


@梁豆子 回答荐读,一枚值得你关注的豆子: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日报收录万赞干货)

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高赞学习方法推荐)

《红楼梦》中有哪些可悲的细节?(高赞文学细读)

有哪些第一次读到便震撼的句子?(唯美文艺句子迷)

有哪些道理是你失去对象后才知道的?(万赞情感经验分享)

感谢关注~


user avatar   wu-qi-10-24-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挺奇怪的,学校的处罚虽然不妥当,但已经避开了以言定罪,而是按师德处罚,可是几个高赞答案千方百计的往以言获罪和文革上靠,还有在几个在校学生的评论区,不停的有人企图人肉这几个学生。


user avatar   zheng-bo-jia-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面一堆扣帽子的我也是醉了,学会个名言瞎胡用。

记住了权力与义务同时存在。

任何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同时也有对自己话语负责的义务。

第一点,这不是学术问题。没论据没证明过程直接武断给出结论,这叫什么学术?这要是学术那没有民科了,民科不就是忽略一切直接甩个结论么。

第二点,你有说话的权利,学校作为用人单位有处理你的权利,都没毛病。你说爽了学校觉得你违反校规处理你没问题。有意见?觉得不公平?觉得学校违规?没问题啊,去劳动仲裁啊,起诉要求赔偿啊。还扯WG了,愤青批斗了还是怎么了?

第三点,学生问题,觉得是过分的就骂,觉得不是的就路过,社会上睚眦必报各种下套的人也多了去了,因为一个人可能下套就开始扩大到整个群体?

汶川地震辽宁女事件的时候没人说捍卫他说话的权利。恶臭你支事件没人说捍卫她说话的权利。他们都付出代价,为什么?不就因为人需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么。一个个光说权力不说义务,耍流氓呢?


user avatar   shi-yidian-b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这句话顺下去,等于说:创建一个辉煌的古代文明不需要实质性创新,从古典时代到近代前夕一路领先不需要实质性创新,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发展到精耕细作工商发达囊括半个亚洲的大帝国,不需要实质性创新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的学生,我就会写一篇《实质性创新是一个无所谓的东西》交给他当作业,保证逻辑闭环,推理严谨,而我立论的基础,就会是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只要老师坚持“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我就一定会说服他“实质性创新只能顶个鸟用”。

----------------------------------------------------------------

我一向坚定的认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把基础的逻辑学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导致这一类公众事件,只要稍微复杂曲折一点点,就是各种乌七八糟搅和不清的言论。

比如这个事情,很多回答(尤其是某几个高赞回答)就是拎不清这一句:

“一码归一码”。

第一,“行为或表达方式是否正确”和“观点本身是否正确”是两码事。

“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讨厌老师,故意埋坑给老师跳,用不光彩的手段整老师”,这样的学生在行为上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不代表“四大发明是创新”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

“老师做为老师,有权处理不听话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代表“四大发明不是创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都没有任何创新”是正确的。

关于“四大发明是不是创新”,要讨论这个问题,只要有理有据,都可以。

但这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任何老师或学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都不是“四大发明是创新”或者“四大发明不是创新”的道理和依据,“因为学生给老师挖坑,所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或者“因为老师因言获罪,学校不讲道理,所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在逻辑上是完全走不通的。

----------------------------------------------------------------

第二,“发生了a之后又发生了b.”和“b的原因是a”是两码事。

学生糊弄老师,不认真写作业,是学生的错。

假如这位老师说“xx同学,你不认真上课,对作业态度也不对,我要把你踢出群。”

那么这确实是学生咎由自取,老师给他期末个0蛋也是对的。

但这位老师把学生踢出群的原因是“四大发明不是创新,该学生反对”。

这算什么理由?

而另一方面,学校给老师处分的原因是“师德有亏”,并不是“四大发明是不是创新”。

这个理由还真比老师踢学生出群的理由充分多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给学生灌输观点可以,但是做为老师,至少说清楚你灌输的这个是为什么,不说也就算了,“xx就是这样,你不同意就滚出去”,这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解的什么惑?

停课处分有点过,但说一句师德有亏,不冤。

这个事件里,老师的做法才叫“因为对方政治不正确,就处分对方,压制言论自由”,而学校,至少在表面上,并不是因为政治不正确做出处分决定的。

如果有人可以把学校处分上升到压制学术自由,我也可以把老师的霸道总裁行为上升到和“不陪睡不给毕业”,“不叫爸爸不给毕业”一个性质。

--------------------------------------------------------------------

第三,“你的对立方是否正确”和“你是否正确”是两码事。

“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给老师挖坑”的行为是错误的,“老师有权处理糊弄自己的学生”是正确的。

是不代表老师自个杠精附体,给整个班的学生做错误示范是正确的。

有人认为,老师挨处分是“强权干涉学术自由”。

学校相对老师是强权,老师相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强权?

那么老师利用强权,不讲道理不给理由,就一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学生不同意就把他踢出群,是不是“强权干涉学术自由”?还是在群里在全班同学这样,合不合适?

啥你说学生这水平不算学术?

那么你们管:没有论据没有论证的“四大发明不是创新,中国古代就没有创新”叫学术?

学术?

假如该老师的学生,真以为老师这种证明自己观点的方式叫“学术”,那这个老师的罪过可就更大了,不夸张的说,蹲两年牢都不冤。

--------------------------------------------------------------------

第四,“要容得下批评和不同意见”和“要容得下无理由无证据流氓逻辑胡搅蛮缠的批评和和不同意见”是两码事。

目前本问题下最高票回答,讲的是某知名作家批国学。该答主无限感慨:当年国人还容得下批评,现在已经容不下了。

我实在是看不懂在这个问题这个事情面前,这个回答排到第一还标上了“专业”的逻辑在哪里。

这个作家政史属外行,隔行如隔山这种话我先不说。

至少人家还算有证据,有逻辑线,有理有据啊?

老师“四大发明不算创新”,是怎么立论的?“中国古代没有创新”,好像归谬这一关都过不去啊?

这叫抬杠,不叫“批评和不同意见”。

接受批评和不同意见,是一种明智的美德。接受杠精的一切意见,这叫~~。

----------------------------------------------------------------

评论区又杠出了新高度:“实质性创新”是现代才有的概念,所以说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那我又可以写两篇论文了。

第一篇叫《中国古代没有集权和专制》

众所周知,“集权”和“专制”是一个西方的和现代的概念,最早的时候,指的是希腊人对西亚文明政治组织方式的总结,后来,现代管理学又赋予了其系统性的新涵义。

而中国古代,无论是郡县制,分封制,州府制,还是行省制,无论是三公九卿,三省六部,还是内阁制,都不是希腊人“集权专制”概念最初指代的对象,诞生的时间又远早于现代管理学。

所以,中国古代不存在集权和专制。

第二篇叫做《“1=1”的正确读法是“0+1=1”

我们假设:由“实质性创新的概念是现代才有的”,真的能够推理出“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或者假设:“实质性创新”的定义就是“单指现代创新”。

那么可知:“现代之前都不存在实质性创新”。

那这个观点,说的就不光是“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了,而是“在现代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实质性创新”。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在一个东西诞生之前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相当于求解方程式,最后一顿操作后,1=1。

这不是废话吗?

但我们评论区里的同学似乎不觉得这是废话,煞有其事的提出这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再回头,此观点的逻辑顺序是

1.“实质性创新是现代概念”,

2.因此“只有现代才有实质性创新”,

3.因此“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4.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这个逻辑线(我们假设逻辑成立,其实从第一到第二部就已经错了,参见第一篇)里,其实到第三步“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就已经是结论了,其结论是:1=1。

而第四步,就是强行再加个0+1=1。

为什么一定要在本来没有任何意义的1=1型废话里,加个0呢?

--因为重点不在“古代”,而在“中国”,讲出来的意义是否定中国的古代文明,抬高西方文明。

所以不能说“1=1”,要说“0+1=1”不能讲“全世界古代都没有实质性创新”,正确读法是“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尽管前者是后者的推理过程和前提条件。

--这才真正叫做“以立场代替科学”,“用政治正确歪曲学术讨论”,“屁股决定脑袋”。

配合上霸道总裁式的作风,好一个强权压制学术自由,为了立场践踏科学精神,充满wg遗风的老湿!还有这一群维护这种老湿,屁股决定脑袋,给学生学校扣帽子的x卫兵(上纲上线扣帽子嘛,谁不会似的)

最后,还有几句话之前忘了提,我觉得应该说一说。

某高赞回答里拿出个“熊皮特范式”来唬人,这属于学逻辑学学到第二天就会专门讲到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

由于人类语言的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概念内涵。比如

1.校长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小明说:我是中国人民。

这两句话里的“中国人民”四个字,是一样的写法,一样的读音。但并不是同一个涵义。

第一句话里的中国人民,代表14亿中国人,第二句话里,只代表小明自己。

因此,“因为1和2,所以校长是小明的儿子”是不成立的,这就叫偷换概念。

熊皮特范式所说的创新,是单指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和本事件中的“创新”,虽然是同样的字和同样的读音,但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再比如说,经济学对“人”的定义,是永远理性永远选择最经济方式的。按照那个扯淡高赞回答的逻辑,所有人都是一不小心就要开除球籍了。

比如淘宝上有两家店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卖一模一样的东西,质量相同风险相同,但价格不同,你因为“爷高兴”买了那个贵的。

按那位答主的逻辑,你就不再符合“人”的定义了,所以恭喜你,你球籍没了。

最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可能偏离很多人想象的事实:“四个伟大的重要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个观点被全世界所公认,是比“四大发明来自中国”这个认知要早很多年的。

也就是说,先有了“全世界普遍公认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改变世界的最重要的伟大发明”。

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认为这几个发明非常重要,改变了世界,但他们并不知道这几个东西是谁发明的,中国人也稀里糊涂没怎么关心过。

这些事情发生在前。

然后才有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先后被证实:最早由中国人发明”。

这些事情发生在后。

------------------------------------------------------------

评论区真是太有趣了,实力解释立场和屁股能把人的思维扭曲成什么样子。

又杠出了“老师的创新是他自己上课定义的,是特指“。

如果老师的”创新“是特指,是一种由个人定义的”狭义创新“,这么多人把这种”狭义创新“暗示成广义创新,偷偷的想把”创新“这词的定义权给拿到,那这事可真就严重到了可以质问一句:

你们居心何在?

在百度百科时,创新是这样的定义,我看了遍,大概没毛病,这应该算是公认的”创新“含义。

我们在网络上发言,如果一个词不做特殊注释,就应该理解成公认的普遍涵义。

而这些人,为了输出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自己给一个词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定义,模糊个人定义和公认定义的界限,抓定义权来做诡辩。

有点像一些商家打广告,只要定语足够多,任何产品都可以是最好的。

“在800到1000价位里,你能在xx上买到的,带xx功能的,没有xx的,最好的xx”

这倒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做法,如果说上面讨论的问题,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没教逻辑导致的误解,是蠢,那到这里,真就是居心何在,是坏了。

我上面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那我在构思一个例子吧:《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

我对实质性发明的定义是:只有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力的发明才叫实质性发明,实质性发明不单单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文明,而是要对整个地球各个文明发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开启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开启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等。

古代的实质性发明,产生世界影响力的,只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树,好巧不巧,这几个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哎呀,怎么就这么巧呢)。

而欧洲古代的发明,最多影响到欧洲自己,偶尔会对中东有一点点影响,对其他文明没什么影响。

所以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只有现代才有实质性发明,而古代,只有中国才有实质性发明。

假如我把这一篇掐头去尾传播到整个网络上,就一句“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满网传播,给别人灌输我这种观念。然后一遇到有人质疑,就有一堆信了我的人把我那一套“实质性发明”的定义解释给质疑的人听。

这种逻辑牛逼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先假设一个条件,然后根据这个假设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假设本事。

假设字母a是字母b的另一种写法,证明b=a。

绝对错不了。因为证明结论的证据就是结论本身。

假设郑老师是个喜欢茶叶蛋但是只吃蛋黄不吃蛋白的人,并且由于奥特曼脑袋倒过来是个“Q”,所以郑老师既不会用QQ,更不会建群踢人。在这个条件下讨论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遇到任何一个在食堂吃掉整个茶叶蛋的人,都不会是郑老师。

而且郑老师根本不会用qq啊,所以在qq群里踢人的是另外有人在冒充他。

(我们定义的郑老师是一个不会用qq的人,假如又哪个号称郑老师的人在qq群里踢人,那他一定不是实质性的郑老师)

千古奇冤啊!

另外还有个小彩蛋。

总觉得最近,这些二十多年前的河殇式灵魂拷问越来越多了。

原来是某些组织蠢蠢欲动了,这种业务不精的冷不丁就会遇到一个。

“宫廷玉液酒?”“握个手!”。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台湾专家称「大陆一些蓝领阶级买不起电脑,更爱手机上网」? 
  如何看待 2021 年清华美院毕设作品发布会,模特全是「眯眯眼」妆容引发质疑? 
  如何看待矢野浩二在日本综艺节目上发表「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的言论? 
  如何看待北京师达中学回应「侵犯学生隐私传闻」:已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 
  真的有人是因为喜欢科研才读研的么?如果是,乐趣在哪? 
  如何评价马龙等人微博发出的致歉信? 
  如何评价这份世界大学本科排名? 
  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到底如何?为什么国内支持新的声音很大?因为人家政府廉洁?还是别的原因? 
  如何看待部分台湾人士提出的两岸和平统一条件以及乐观心态? 
  如何评价普里颠皇帝巴格一世的一生? 

前一个讨论
高温油炸过后的尸体还能检测出DNA是什么原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2019年8月21日,香港地铁元朗站被破坏,港铁却安排免费地铁运送暴力示威破坏者?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