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看京东历史上的 GMV 表现:
可以看出,从 2017 三季度以来,京东都能将 GMV 维持在 30% 以上的水平,跌破这一关口,不仅对于整体估值有影响,对于内部和外部的心理预期也会形成冲击。
针对上面这张图表,有必要说明一下「新口径」和「旧口径」的问题:
在 2017 三季度之前,京东在披露 GMV 时会将自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做出区分处理;而从 2017 年三季度开始,京东财报不再作出这一区分,并据此「回溯」出了新口径之下的历史 GMV。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京东从坚守自营基本盘向更加开放的平台转型,这一处理属于正常操作,这里不多展开。
此处想说明的问题是:直至今日,京东的估值一直高度依赖于增长预期。
去年 11 月 19 日,京东发布 2018年 Q3 财报,一些财经媒体认为这是一份满意的答卷:营收基本达到预期,连续 10 个季度实现盈利,30 亿人民币净利润,利润率大增。
财报发布当日,京东股价大跌约 8 %。
为什么市场不满意?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净利润大涨的背后,是核心业务的亏损。以上是京东 Q3 财报的节选,,经营亏损(loss from operation)达到了约 17 亿人民币,仅仅是靠着「其它」收益,才实现了 24 亿(而非报道中的30亿)人民币税前净收益。
这「其它」收益来自何方?财报提到,来自投资投资奢侈品电商 Farfetch 的收益,其中的重要因素是 Farfetch 九月份完成 IPO。投资对象上市这种事情,一年又能碰上几回呢?
盈利暂时指望不上,估值要靠增长预期来支撑。然而,营收上涨的背后,是活跃用户数的下降。以上两张截图出自京东 2018 年 Q2 和 Q3 财报,Q2 的年活跃用户人数为三亿一千三百多万,而到了 Q3,这个数字变成了三亿零五百多万。尽管财报中拿出了 2017 年的数字,指出年活跃用户同比仍在上升,并将其作为「亮点」加以强调。但更加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京东上市以来年活跃用户数首次环比下降。
在那时,京东就已经表现出了增长速度全面刹车的迹象;问题中提到的媒体报道,指出京东近期 GMV 同比增幅跌至 20%,更加印证了这一信号。
--
提起京东最近的一系列负面,很多朋友喜欢拿刘强东说事。诚然,关键人物的风险是京东打娘胎里就带着的顽疾,得意时的慷慨激昂之语,在今日都变成了背上的一面面旗。关键人物在威望扫地之后,会不会在内部杀人立威,这种传闻也好比深宫秘事一样,说多了未免显得长舌。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在过去的增长奇迹无法持续兑现以后,这家企业在未来会给我们讲出怎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