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时期的午餐肉代表着什么? 第3页

           

user avatar   mace-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98年入伍,中部某红军师摩步团。每天早上馒头,一点咸菜,一个鸡蛋。中午米饭,水上漂(白萝卜或者大白菜),一碗里能有一片肥肉吧。晚上馒头和水上漂,只有白萝卜,不要说肥肉,白萝卜甚至带着青味。02年军校出来在同一个军的装甲旅任职,肉见得到了,早上还有一袋奶,但你说一天能吃到一个午餐肉罐头的量?至少到我离开时是没实现的。


user avatar   naron-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爷爷辈: 满山林子躲日本人的炸弹(我家在湖北宜昌,石牌保卫战的战场),吃的最奢侈的食物是被炸弹炸死的牛。

我的父辈:80年代初改革开放了,我奶奶刚开始做生意,家里刚刚脱贫。有一次去给长辈过生日,奶奶买了三罐午餐肉放家里打算当礼物送人。然后我爸看到了,狼吞虎咽一下就干掉两罐,正准备开第三罐的时候,我奶奶看见了,拿起竹笤帚就是一顿抽。抽完之后叹了口气,把剩下的一罐开给我爸吃了,然后自己又去买了三罐。 那时候我爸一个月吃一次肉:在我爷爷发工资的那天。

午餐肉到现在仍是我爸唯一吃的垃圾食品。每次我做午餐肉他都要吃上好多好多。

我的故事:2000年,我四岁。家里条件也是一般。那个时候,谁要是有一根双汇火腿肠,谁就是幼儿园最靓的崽。 可惜我没有。 然后有一天一个小女生用塑料袋装了块粉色的东西,一把铁勺,还分给我吃。我感觉超好吃!!!比火腿肠咸,软糯!!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玩儿叫午餐肉……


根本无法想象上世纪四十年代吃午餐肉吃到吐是什么感觉……那代表了一种怎样强大到变态的国力生产力……


不经意的回答引起了很多同龄人以及大一些的前辈们的共鸣~

更新一波,自己用午餐肉做的美食~





user avatar   xiang-yao-fei-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说二战了,我说一下今天的故事。

我这油田2口边远探井试采,由于比较偏远,虽然评价1口井日产气3万方,但是只能排向空中,周围负责记录数据看守探井的2个井下小伙子只能住在更远一点的山上。

跟着补给车开了2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到了探井及驻地去了解井况及看望一下2个小伙子,虽然我占了补给品的位置,但是由于好久看不到其他人,小伙子们已然很高兴,中午留我跟司机2人一起吃饭聊天,他们的住房板房,板房里面堆满的是维护工具材料,消防器材,发电机,水桶,油筒,方便面,大米,白菜菜花土豆及少部分的猪肉、午餐肉罐头。中午特别打开罐头炒了几个菜,聊天得知他们平常1周只吃2次罐头,平常只能吃素。

为啥连罐头都不能天天吃?因为这个地方没有路(打井时修的临时土路早被雨水冲毁了),一周只能找一辆越野车翻山越岭来送一次补给,而水则是最重要的也占据了绝大部分位置,其次是发电机需要的柴油,日常维护井需要的材料工具,然后才是蔬菜,在剩余不多的位置塞上米面油调料,最重要的是香烟(没有它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是坚持不下去的),最后才是罐头。这是现代中国,石油工人吃得饱,但是吃不好……

——————————————————————————————————————

有人说单纯罐头体积小味道好肯定能满足需要,那么他肯定不是自己做饭吃的。国人相信单吃罐头或者其他即食食品会“上火”这个诡异的概念,但是这可能还是跟长期饮食习惯与不同造成的,以前西亚国家的钻井队也见过,老外吃东西,配个炉子,主食+罐头就行了,那么他们就比中国人好伺候?无人区待几个月他们就能忍住不发疯而我们不行?NONONO,他们主要是必须得喝好,种类多还要量大,量不大他们自己就会研究怎么掺着喝最快能喝醉,能醉了就睡的都是好同志,大冬天无人区到处乱跑的头疼死你……我还见过平常不吃饭只喝啤酒的大神,真的除了偶尔吃点零食,就是大口大口喝啤酒当饭吃。

但是你看中国工人有几个会这么干?所以要琢磨吃的,要是几个月一直这么吃十几种固定的罐头,想想都受不了,蔬菜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能做出来的花样多,单就土豆来说:烤土豆,土豆泥,土豆饼,酸辣土豆丝,青椒土豆丝,土豆片,天蚕土豆,土豆+牛肉/鸡肉/羊肉……白菜有酸辣,醋溜,清炖,清炒,凉拌,还可以加粉条加土豆等等……

以上这些搭配罐头一起做菜能做出多少种菜式?你单纯吃罐头能吃出几种?你得承认要满足中国人的胃,要难得多得多!运力足够的话肯定充足蔬菜+罐头最好,但是运力不足,只能一半一半了。


所以二战的午餐肉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发达的农业养殖业,发达的食品工业,更代表着强大的运输能力,强大国力的具体到每个人的体现……


user avatar   qian-zi-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臭很长很啰嗦的东西,写到哪里算哪里,见谅见谅

二战稳定的午餐肉罐头供应代表着什么呢?代表一个国家物资充沛到让敌国绝望


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午餐肉罐头?

合格品淀粉含量不得高于8%,脂肪含量不得高于30%,也就说一个罐头里最少要有62%的猪肉

以一罐梅林午餐肉340克来算

他至少含有210克猪肉


如果以中国抗战时期,每人每日一个午餐肉罐头,供应500万正规军计算

每日需要105000公斤/1050吨纯猪肉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

怎么样的猪可以做午餐肉?

一头猪不含骨头、根据肥瘦出肉率是0.6-0.75之间,因为我们计算时剔除了脂肪比例,所以按照0.6计算

1050吨纯猪肉相当于每天你要供应给部队1680吨生猪,按照生猪出栏标准110公斤计算,国家农业要提供15272头猪/天

按照今天的生猪周期在现代饲料和疫苗以及各种农业科技帮助下猪出栏周期要210-215日

如果按照比较接近二战背景下的生产环境,我国在1980年养殖周期是560天

数据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罐头供给不断的话,在下一批生猪出笼(560天)之前,你的国家农业为了制作罐头一个项目,需要一次性提供8552320头猪


第三个问题

养这么多的猪需要多少成本?

与此同时,猪每日需要口粮取中间数是2.6公斤

一头猪全寿命饲料:210天X2.6公斤=522.6

参考此数据


8552320头猪X522.6公斤饲料=4469442吨粮食

相当于吃掉了当今中国半个浙江省或者整个宁夏省的粮食产量


第四个问题

民国生产粮食水平

参考文章可知,当时江浙最肥沃水田亩产量566市斤/283公斤左右(有浮动)

最后可知,制造500万人罐头的猪饲料需要当时15793082亩最肥沃的水田

民国四大地主之一,安徽李家圩李氏家族坐拥200000亩田地已经是呼风唤雨

但是和这个数目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感谢各位看我啰嗦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就美国土豪不把午餐肉当好东西。

二战期间各国从平民到大头兵都吃得苦不堪言,午餐肉简直是无上珍馐了。

蒙巴顿夫妇刚到印度的时候,这两位皇亲贵族,居然把印度仆人送来喂狗的一盘鸡胸肉吃得不亦乐乎,大战期间,饶是他们这种顶级人物,也多年没吃到鸡肉了。

韩国著名的“国菜”--部队火锅,就是当年驻韩美军丢掉的午餐肉,被韩国人捡去下在锅里混煮出来的美味。


user avatar   li-miao-we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时午餐肉代表的是当时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

这是1939年主要参战国的经济统计

从这份统计可以看出,

其实二战的结局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


user avatar   redfuli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chase-you-dian-m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seracha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pu-ti-feng-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




           

相关话题

  豫湘桂战役中,日军调整进攻方向,转而攻打重庆能否成功?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的话,如何最好最省地入手一套二战德军原品制服? 
  二战时期,为什么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呢? 
  淞沪会战中为什么要将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路线诱导为由东向西呢? 
  纳粹德国前期在欧洲所向披靡,为何没有攻下英国? 
  美军军种之间有哪些龃龉? 
  如果康拉德阿登纳在1933年担任德国大总统,德国会爆发二战吗? 
  二战时期轴心国为何没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 
  二战,美军占领塞班之后为什么还要打天宁和关岛? 
  如果二战没有原子弹出现,这场战争会如何收场? 

前一个讨论
中国不用武力解决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二战时期的午餐肉代表着什么?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