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胶莱运河。
元代漕运的运输方案,也是有过很多变动的。
元朝前期,隋唐运河早已不堪使用,很多河段淤塞甚至被占用为耕地池塘。即使将其疏通也往往需要水陆联运,而且还绕道,于是元朝开始考虑海运。
古代海运技术落后,船只往往沿海岸线航行,苏北沿海水浅沙多,胶东半岛沿海则礁石众多,尤其是成山角一带风高浪急,最为难行。因此元朝就于1280年(至元十七年)派阿八赤率领一万士兵在山东半岛开凿了胶莱运河,海船在胶州湾登岸卸货,然后用河船运到莱州湾,再装上海船去界河口(海河河口)。
这条运河开凿以后,每年由此经过的漕粮一度达到过60万石,但是很快也发现了问题。
第一,海运转河运再转海运,非常麻烦,常年需要维持水手军人两万,一千艘河船,开支巨大。
第二,虽然避开了胶东半岛沿海的礁石和风浪,但是在运河入口处,即今天青岛对面黄岛区的半岛,同样海岸曲折且礁石多,风浪大,阿八赤也曾经在下图红线处即马濠试图开凿运河,让船只可以从此处通过,但是由于此地岩石巨大难以开凿而作罢。
到了至元三十一年,由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海运的漕船已经可以出长江口直接进入大海而不是沿海岸线,顺风的时候不过十天半月就可以从长江口到达海河口,元朝朝廷经过反复讨论,既然已经可以避开胶东半岛沿海的危险航段,再走运河划不来,于是就废弃了胶莱河。
到了明朝,朝廷一度也有过重开海运的打算,还是和元朝一样,觉得胶东半岛沿海航行不方便,也不敢直接开入大海,于是准备重开胶莱河,先开凿马濠运河,1535年(嘉靖十四年)花费了三个月将巨石摧毁,成功开凿了马濠运河。但是不久因为倭寇,明朝又放弃了海运,马濠运河不久也随之废弃。
我来答一个文革期间新疆的著名工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高山引水工程
这个工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将赛里木湖的水从高山上引到低洼的博乐市、温泉县的戈壁滩上,化戈壁为绿洲
有的人,看了图不能理解,明明此处看起来处处绿洲,到处湖泊,为什么还需要引水,这主要是由于附近的地全是盐碱地,最近的艾比湖是咸水湖
此处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自治州的分界处,西天山山脉将东西两侧隔开,山的西侧是深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的温润的伊犁河谷,东侧由于天山的阻挡,土地大多为戈壁和草滩,赛里木湖恰好居于山间,号称北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工程计划从赛里木湖北侧一端,开凿一条干渠,将地处海拔2000余米的赛里木湖湖水,引向山下的博乐市、温泉县和兵团第五师各个团场
下面是实景图
当年博州人民的精神真正可谓敢叫日月换新天,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年代,单凭人工,就敢组织这样浩大的工程
这个工程后来之所以烂尾,原因说起来十分好笑
只因建设之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知道这个湖虽然清澈,但矿化度却非常高,约为2.8左右
由于下面的土地本就盐碱化程度很高,所以这样的水自然不适合种地灌溉,而当时的革委会领导拍脑门决策,未将湖水送样检测,以至于开工很久后,才在自治区干预下,做了水样检测,最终因水质不适合灌溉,工程下马
…………………………………………………………………………
这么快就过百赞了,真是没想到,我再更新一下,给大家附几张赛里木湖的好风光,热烈欢迎内地朋友来新疆,看看赛湖
长城和金字塔都是完全失败败的超级工程,前者没能挡住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后者也没能使其中的法老木乃伊复活,但时间使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
——刘慈欣《地球大炮》
反对@胡子妖怪 的答案
很多人,包括某些“军事大V博主”(具体我就不点名了),对现代防御作战是怎么回事都一知半解,拼凑一些时髦名词和术语就敢随随便便乱写什么“现代的马奇诺防线”,“无用的工程”。到目前为止,网上流传的所有关于人造山的轻佻无脑黑都来自这位“军事大V博主”的东拼西凑,真是影响深远,流毒甚广。
人造山是文革时期在三北地区建造的一些人造工事,它的基本情况可以看这段介绍,来自《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一书:
人造山的外观,大致可以看网上找到的这个google地球卫星照片截图:
其实人造山不是一个孤立的,蹲人死守的土山,它就是现代防线中的一个支撑点,一个节点。
人造山的位置,都是卡在重要的交通线交通枢纽和水源地附近,往往是苏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必经之路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作为前锋的苏军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能绕开,但是依靠卡车机动、庞大的后勤梯队必然要沿着公路前进,所以机械化军队能选择的进攻路线并不是随意的,还是很有限的,人造山并不容易绕开。
现代军队对水的消耗很大,不但作战人员需要饮用水,各种车辆都需要冷却水,三北地区本来就缺水,有限的水源地附近往往就卡着人造山。
这里举个例子说明现代军队对后勤保障,对供水的依赖程度。1945年8月的远东战役,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快速集群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穿越大兴安岭和内蒙古荒漠区,这里不是日军主要设防地区,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的抵抗,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荒、油荒,后勤梯队跟不上,茫茫蒙古荒漠上又没有水源,往往整个坦克集团军因为断水断油趴窝,只能把剩余燃料和水集中起来,保证旅、营规模先遣支队前进。这还是战争末期日军全面崩溃,基本没有有组织抵抗的情况下,如果说面临激烈抵抗,问题就大了。时间轴拉到70年代,如果中苏爆发战争,苏军的机械化部队的油、水、弹、粮消耗比1945年的苏军更大,如果后勤梯队被卡住,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的行动也必然受阻,而且中国军队预想的抵抗会比强弩之末的日军更加坚决激烈,情况会比1945年的远东战役更严重。
人造山的防御不是一个只能守着自己这个点的土山,而是一个控制面的节点。山内不但有步兵直射火力,坑道中还有远程炮兵,旁边还有预设阵地。这些预备发射阵地上的远程火炮对需要火力封锁的交通枢纽、水源地、敌可能的进攻展开地都进行过校射,战斗中可以不经试射直接射击,打一顿之后又隐蔽回人造山内的坑道,反应速度远远超过苏军行进中仓促展开的炮兵。
除了炮兵还有坦克兵,一座要塞山里往往还有一个守备坦克营,也预留有许多预设阵地。这些预设阵地都布置在敌军可能进攻展开路线的侧翼,当敌军冲击分队展开的时候,守备坦克营可以短促出击,机动到这些预设阵地上,对敌进攻分队的侧翼射击,狠狠咬一口后缩回山中坑道,迫使敌不得不频繁改变进攻展开方向,频繁在不利地段展开,此时远程火炮又可以对停顿展开过程中的敌军进行射击。
这位“军事大V博主”引用了不少对人造山的批评来佐证这就是无用工程,“完全背离现代战争”,但是对人造山的批评,要看批评的是什么。有一些批评完全是一种政治表态甚至政治投机行为,跟风随大流,墙倒众人推,这种批评的价值很低。即使是有专业含量的批评也要看他具体说的是什么,是人造山本身全面错误不堪一用,还是在建造人造山过程中对战争爆发可能性的预估、人造山选址的地点、建设规模、建设质量进行批评。不能因为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就夸大其词全面否定,说什么“最无用的工程”、“现代马奇诺防线”,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分享两个吧:
从“莫斯科的曼哈顿”到未来的停车场——俄罗斯塔。
此建筑在1994年就开始“预谋”,当时的计划是125层,648米高不过后来因为财务原因楼层增至134层,但高度不变。2006年,曾设计过香港国际机场和汇丰银行总行大厦的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做出了新设计,最终确定确定高612米,118层。
俄罗斯塔于2007年9月18日动工,计划2012年完工,由于金融海啸冲击,2008年11月21日,俄罗斯塔的建设被迫停止,此时距离开工仅仅过去一年零两个月。
该建筑设计之初时的构想非常美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率先“能源循环”使用的建筑并且能够加强莫斯科的经济建设,带动社会活力。
并且此建筑计划完工时将会是全世界第二高建筑(第一高为迪拜哈利法塔),不过现在此建筑就算建成也只能屈居第三,因为2016年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厦高达632米。
2009年投资方宣布,俄罗斯塔可能无法完工。莫斯科市政府正在研究替代方案,目前比较有可能的方案是将俄罗斯塔改建成一个街心公园,或在原址上修建一个大型高层停车场。
俄罗斯塔现在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就是芝加哥螺旋塔:
与莫斯科塔不同,芝加哥螺旋塔设计之初便是一座纯住宅大厦;与俄罗斯塔相同的是,两者都因为金融海啸被迫取消。
芝加哥螺旋塔最初也被设计的美轮美奂:
此建筑设计高度610米,可以容纳1200个单元间,值的一提的是此公寓已经卖出三分之一(微笑)。
此塔
在挖了一个23米深的大洞和沉井,安放了基石之后,这座计划中的“螺旋塔”2009年3月份因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建设计划被迫停工 。
这便是那个“坑”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芝加哥螺旋塔计划于2010年被迫取消。
等等,我有话说:
这是百度百科俄罗斯塔照片:
看看本文迪拜哈利法塔配图,是不是有点像呢(微笑).... @这届百度公关
资料来源:
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E4%BF%84%E7%BD%97%E6%96%AF%E5%A1%94
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E8%8A%9D%E5%8A%A0%E5%93%A5%E8%9E%BA%E6%97%8B%E5%A1%94
关注公众号TungHsu让你的大学时光不虚度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这几年最失败的工程之一。
到今天造好3年了,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1269亿元。日流量不过3000-5000辆车左右。还不如虎门大桥一小时的车流量。
大陆牌照的车不能去澳门和香港,香港牌照的车不能去澳门和大陆,澳门牌照的车不能去大陆和香港。那这桥有啥用?
导致咸海覆灭的引水工程
咸海曾经有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的水面,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水深64米。20世纪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注意,此湖高于海平面),为世界第四大湖。
咸海里曾经有鲤鱼、咸海鲷、咸海拟鲤、暗斑梭鲈、比目鱼、咸海赤梢鱼、咸海白眼鲷、黑鲫、带鱼、狗鱼、鲈鱼、红眼鱼、阿拉油白鱼、欧鲶、鳢鱼,土库曼雅罗鱼。据统计,当地渔业年捕捞量曾经达到4万吨,其支流的三角州有几十个小湖,生态丰富的沼泽和湿地遍及55万公顷。鱼的捕捞量占前苏联总捕鱼量的1/6。
咸海旧译“阿拉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许多小湖湾和沿岸岛屿,南岸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为陡岸。湖内可通航,通航期7个月。水源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南面的穆伊纳克和北面的阿拉尔斯克是著名的渔港和经济中心。
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引水灌溉工程;苏联的农业科学家和土木工程师通过灌溉的方式将半干旱草原变成了棉花田和小麦田,而灌溉这些田地需要建设大约30,000公里的运河、45座水坝和80多座水库。从1960年到1970年,咸海的水位便以每年下降20厘米的速度减少;从1970年至1980年,下降的速度激增至每年50-60厘米。1980年,水位的下降暴增至每年80-90厘米。
“这些苏联工程师从未考虑过后果。他们知道咸海终有一天会干涸,但他们并不在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话不敢说,”达尔门诺夫说到,“有些科学家曾警告会发生这样的后果,但没人听他们说。到1985年,人们终于开始谈论这个问题,但为时已晚。”
“棉花不能吃”,乌兹别克斯坦总理在1938年抱怨说,他很快被扣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罪名遭到处决。
许多人将咸海的消失称作一个典型的苏联式谬误。俄罗斯地理学家格列高里莱兹涅琴科于l998年穿越咸海,进行了一次马拉松式的考察,以帮助揭开这一悲剧。考察后他说:“神话故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儿都发生了,在这里每个人做事都不考虑后果。最后,数千万吨棉花盖过了咸海。”事实真相更加令人心寒,咸海的枯竭完全是蓄意而为。在阿姆河三角洲努库斯市的一个博物馆中,我发现了苏联工程师在20世纪70年代绘制的一系列地图,描绘了他们计划中咸海的死亡。他们预计到2000年咸海会干枯。曾经颁布的经济发展计划要求,当咸海干涸时,将海底改造成为棉田。
到2000年,即苏联解体九年后,曾经壮阔的咸海已分成两片不等的水域: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北咸海和主要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面积较大的南咸海。现如今,南咸海只剩下西海岸沿线一条窄如月牙的水域,而且据专家预测,因为没有与曾经孕育它的阿姆河汇流,该水域将来也会消失。
2014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泰拉(Terra)卫星拍摄的咸海图像。这些是首次展现南咸海整个东部积水盆地干涸全貌的部分图像,与2000年8月拍摄的类似图像有明显差异。西密歇根大学地理学家兼咸海专家菲利普·米克林(Philip Micklin)说,“这是东部积水盆地在现代首次完全干涸。“自从中世纪时期由于阿姆河转道流入里海导致干燥化以来,这可能是它在600年间首次完全干涸。”
随着湖水的干涸,依赖于此的渔业等产业陷入崩溃。不断盐化的水质也逐渐被化肥、杀虫剂污染。湖面积急剧减小和湖水盐度增高后,鱼产量减少,多种鱼类灭绝,植物也受到破坏。咸海就此消失,形成了南咸海与北咸海。后来湖中的复活岛与大陆相连,将南咸海分为东西两部分。
咸海的大面积干涸,一方面引起湖水含盐浓度增加,从1960年的11克/升增加到2001年的68克/升;另一方面导致湖底盐碱裸露,在风力作用下,大量盐碱撒向周围地区,使咸海周围地区的沙质平湖平原逐渐沙漠化,流沙迅速发展,形成“白风暴”(含盐的风暴)和盐沙暴,每年要发生几十起盐沙暴。 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
随着咸海规模的缩减,周围气候已经改变,大陆性特点更强,夏季更短、更炎热、无雨,冬季更长、更寒冷、无雪。生长季节已缩短到平均每年170天,每年沙尘暴持续90天以上。 咸海地区每年约有4000万吨至1.5亿吨的咸沙有毒混合物从盐床(湖底、河滩)上刮起,从北向南吹去,吹向中亚草原,吹向农田和城镇,覆盖了阿姆河河谷丰腴的农田,加剧了中亚地区农田的盐碱化,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出现高度盐碱化。随沙尘和雨落向地面的盐,因区域不同而异,大约每年平均1公顷达450-600公斤。
到了2004年,咸海水面面积就只剩下1.7万平方公里,成了由3个小湖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在NASA的卫星图片中可以看到,在2014年8月19日,咸海已经萎缩到原来西面和北面的零星部分。咸海基金会官网的消息显示,咸海的面积如今已经萎缩了74%,而其水量减少近85%。
大面积的粮棉生产和移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灌溉和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又重新流人阿姆河和锡尔河。地下水和饮用水受到了盐碱和农药的双重污染。在卡拉克尔帕克斯坦,饮水含盐,受到污染,金属含量高,这引起了诸如贫血等问题。这里的慢性气管炎、肾病和肝病,特别是癌症发生率增加3000%,关节炎增加6000%,因而婴儿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之一。
盐量与有害物的增加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白血病、肾病、伤寒、肝炎、支气管炎、痢疾、食道癌、发育不全和婴儿夭折的发生比例都很高。 咸沙使咸海周围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越来越稀少。原来位于河流三角洲内大面积的森林沼泽已经干涸,大量树木及灌木被彻底破坏,当地出没的数百种动物消失贻尽。20世纪60年代,咸海有各种鱼类600多种,到 1991年则只剩下了70余种,到2001年更是所剩无几;在锡尔河三角洲筑巢的鸟类曾有173种,现已减少到38种。 湖水大量减少导致鱼类资源下降,鱼类捕捞量微乎其微,有的商业捕捞已经在1982年终止,整个捕捞社区失业。
-
在昔日苏联的棉花核心产区乌兹别克斯坦,曾有面积约250万英亩、没有树木的大型棉花农场。如今所到之处,年久失修的水渠漏水十分严重。刚收获的田里泛出一层含盐的白色渣滓,显示出过度灌溉和排水不畅的迹象。自从俄罗斯人离开后,对灌溉网络的维护就已经停止了,棉花在盐碱地上的产量已经减半,此地的农田正在回到它们以前的样子,再变成沙漠。这些田地长期以来由当地一条叫扎拉夫尚河的河水来灌溉,该河汇入阿姆河。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量河水从扎拉夫尚河引走,导致最后125英里河道干涸。因此,苏联工程师挖了一条新的水渠,从阿姆河抽水送到上游的布哈拉。
然而河水浪费严重。大约40%抽上山灌溉农田的水,漫流到田地间,汇集于池塘中,或者渗入沙漠里。涝水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表面,在这里,每年收获以后都会形成有毒的盐壳。乌兹别克斯坦半数的土地已经盐碱化了。在这专门的种棉区,这一数字上升至80%。清除这些盐分的唯一可行办法是,每年春天用更多水把盐冲刷到环绕在每一个农场周围的排水沟中。
这样,农民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用大量的水来种庄稼,水带来越来越多的盐分污染了土壤:而这些盐分又只能用更多的水来清除。在许多地方,每年春天种植棉花之前,用于从土壤中冲走盐分的水比用于灌溉的水还要多。但盐分仍越积越多,现有的排水设施难以处理,因此大片土地被遗弃。在勉强能维持生产的土地上,棉花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农民的收入也在下降。
现在一切都完蛋了,政府的私有化计划甚至把土地白送出去,也没人要。谁会要那些寸草不生的土地呢?一丛丛柽柳丛在最后一次灌溉留下的盐壳中茁壮生长,许多土地看起来同过去的海底没有什么区别,又回到沙漠状态了。
今天,这里的人们连饮用水也很难得到——这发生在一个人均用水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首都努库斯以西过去的一个国有农场,人们饮用从灌溉渠道中用勺子舀出的水,这些水里面充满了盐分和化学物质。2001年的干旱使运河干涸后,他们连水都没得喝了。
妇女和儿童们在一个手压泵前排队,手里拿着吊桶。这个手压泵是在干旱最严重时,由世界银行安装的,一共安装了5000个。但这里的人们非常担心,因为这些泵井已经有三分之二干涸了。事实上他们主要汲取从灌溉过的土地中渗出来的水。随着田地撂荒,这些泵井也无水可取了。
所有这些都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着。几十年来投资在这块土地上的几十亿美元和数万亿卢布,并没有让许多人的生活比非洲的农民好到哪里去,而且也没有难民营或食物救济站。但稍做调查你就会发现,这场灾难破坏了—个昔日曾以秩序井然和自给自足而自豪的社会。灾难波及到了每—个人。过去他们的周围都是取之不尽的水源,而现在却提着旧牛奶桶在大街上排队,等待运水车的到来。当江河枯竭时,天真的塌下来了。
2014年 开始,北咸海得到新生: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行动,致力于拯救北咸海。该国政府重修了锡尔河的水渠,减少了水流的浪费。2003年,该国政府又修建了大坝,它阻断了咸海两部分的流通,以保护北咸海。
北咸海恢复的速度让人喜出望外。现在北咸海的深度已经从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达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这里恢复了渔业生产,许多渔夫恢复了他们一度中断的工作,捕到的鱼还被出口到乌克兰。这种变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见的积雨云又回到这个地区,给当地农业的复苏带来一线希望。
南部咸海所在的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状况并不很好,因此,南部咸海在水面持续下降之后成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它们水中的含盐量已经达到了每升水100克,而一般海水的含盐量只有每升水35克,现在东西“两咸海”的含盐量正快速向死海的每升水300克的水平靠近。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每年有4立方千米的地下水会涌进咸海。丰富的地下水量出乎专家的预料,但这也没法阻止咸海的干涸。从2003年起,南咸海的水面开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现在咸海南部底部的水的盐度大于上部,而且两者不再融合,这样只有上部的水在夏天被太阳烘烤,温度上升得比整个湖的水充分对流要快得多,所以蒸发速度也惊人地快。根据现在的数据估计,东咸海将会在15年内消失。
所以如果要说世界有啥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我想说,是中国08年的四万亿工程,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伤至今仍在持续,中国失去了最好的去落后产能进行结构改革的时机,让头脑发热的企业相继进入不熟悉的领域,造就了诸多失败的工程。
这是西部某省的BOT高速公路工程。由某央企投资建设(此央企乃水利水电行业,非交通口行业内央企),施工也是由其自己施工企业施工,都是外行。在交通口混迹多年,见识过多起非本行业进入本行业后失败的案例。
这条路2012年初完工通车,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成为这个样子。主要的原因是采用的原材料(石料)不合格,遇水就会变软,所以在第一个雨季来临之后,路面经雨水一泡,很快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这条路当时比《甘肃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严重豆腐渣工程通车半年就大修》事发要晚半年,但是处理的要比甘肃天水至定西的高速公路强的多。
首先,路上出现大面积损坏现象后立即停止了收费,防止了百姓的民愤激荡。
第二 ,发现随着降水增强,路面损坏现象不断恶化后,立即封闭了本条高速公路,防止了事态恶化。
第三,果断组织施工单位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几十公里路面进行了挖除,重新铺筑的工作。此项花费都在数以亿计。比起上面说的一些个雕像之类的工程不知损失要大多少倍。
在08年四万亿的刺激下,有多少外行业的企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可能是搞水电的进入了高速公路行业,可能是种粮食的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可能是造空调的要造汽车。反正是种种混乱,种种浮躁,那是一个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代,到处飘荡着铜臭的味道,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不专业的甚至是失败的工程。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开标当天被黑社会堵在酒店房间,不让去开标,导致废标,因为你废了标他们才可能会中标 - 游云的工程日志 - 知乎专栏我国从古至今就以喜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闻名于世,这些大工程大多成功了,并遗泽后世,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等。但也有一些大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了,并贻笑千年。
为了切题,这里就要提一件这样的马鹿工程:北宋的三易回河。
在金兵灭宋之前,辽国最远也只打到澶州,还没到黄河,更何况当时河北兵强马壮,足以御敌(北宋曾经在河北地区一次买进三百万军粮,置办三百万马料)。但是宋朝偏偏因为黄河改道北流这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大为紧张(黄河由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的原因,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以为黄河如果继续向北,万一流到了辽国境内,到时候没有了黄河天险,宋朝就要完蛋啦。
于是宋朝为了人为的让黄河改道东流,开始了疯狂作死。
【第一次】
在宋仁宗年间,宋朝开始第一次作死,想引黄河改道六塔河东流。当时欧阳修看出来这个计划完全是在作大死,劝阻无用。负责具体实施的河北转运使周沆也发现如果:“全河东注,必横溃泛滥,齐、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周沆提醒上面人“此五州者,素号富饶,河北一路财用所仰”,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粮仓开玩笑。
但是无所畏惧的宋朝还是完成这个坑爹工程,于是1056年,宋朝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这次六塔河决堤直接冲废半个河北。河北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定州路,仁宗年间兵额十万,六塔之役放完大水,神宗重造兵籍后只有兵额两三万了。
【第二次】
但是如此惨痛的教训却制止不了宋朝继续作死的决心。宋仁宗死后,宋神宗继续在王安石的怂恿下搞回河工程。常人都知道黄河改道是因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话说水往低处流,现在想恢复黄河古道已经不可能,但是宋神宗非要试试看。
结果这次直接导致黄河夺淮入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这次曹村决堤一口气冲掉了三十万顷田地不说,还直接玩坏了黄河的下游水系,黄河开始乱流。后人感慨:黄河夺淮入海自宋始。当年苏轼也在徐州,差点也喂了鱼鳖,之后骂主张回河的人说:“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横费之财,犹可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复生。”这次人为改道还给宋朝留下了一个地狱级难度的任务:治理黄泛区。由于水系被破坏,黄河乱流在北方制造一个庞大的黄泛区,此地大河行流散漫,河内殊无紧流,旋生滩碛。
【第三次】
面对如此惨状,宋神宗认怂了,表示老子再也不搞什么回河了。但是宋神宗不搞了不代表别人不会继续搞。宋神宗死后,宋朝本着“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原则又开始搞回河工程。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在父辈的旗帜的感召下干了一件比他老子还作死的事,直接让黄河回流故道!
当时黄河故道的河床因为非常高了,这帮宋朝君臣竟然又把这条地上河引回来,太TM有种了。于是,在1099年,黄河又决堤了,河决内黄口,东流断绝。这次水灾有多严重,超巨型的特大洪水啊。黄河从高耸的河床上冲下来,居高临下,连山上的禹庙都给冲掉了。
宋哲宗哀叹:元符二年之水,三门开元所建「圣德颂」并大历年重修「禹庙」皆在山顶,悉遭漂没。盖自开元、大历以来,水未有如此之大,非堤之过也。
经过这三次折腾,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基本上被冲成了白地。
宋哲宗死后,宋徽宗即位,曾经有十万兵额的河北重镇定州,现在尽数不及六七千人。不仅定州,曾经富饶的河北都是千里萧条无人烟,有人提出河北是宋朝边防最重要的基地,现在河北废了,拿什么抵挡外敌呢?
“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其他郡大率类此。千里萧条间无人烟!去年虽丰无人耕种,所收苖稼十不一二!河北朝廷根本,密迩强敌.居民流散仓廪空虚,城郭不修甲兵不利,万一有警何以为计 !”
几十年后,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如果宋朝没有三易回河这样的瞎折腾,河北保持宋真宗时期的状态,估计北宋没那么快玩完。
宋朝宁可在三易回河这样的工程上耗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也不愿意花钱养军养民。这样的铁血强宋灭于来自白山黑水的原始落后的女真部落,一点儿都不冤!
(内容与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
PS:评论区有朋友提到北宋三易回河的背景和动机不明,其实我在最开始就已经提到了。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植被被人为破坏以后,历经千百年冲刷使得黄河故道堆积的大量泥沙,将原来的河道堵塞住从而成为了地上河,黄河也因此改道。这场改道发生在宋朝初年,并造成了若干中小规模的水灾。然而,大宋朝廷看到这种现象后,产生了一个令现代人感到诧异的脑洞:
首先,黄河如果维持原本的河道,也就是流经汴梁城北。这样的话黄河就成了汴梁的护城河,倘若契丹南下,到达汴梁前就会被黄河阻拦。然而现在黄河改道,那么北方没有黄河,契丹人一旦看到宋朝出现变故就可以大胆南下,那时候我们怎么办?趁我们现在有钱有人力,一定要改变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严肃事情。最可怕的还在后面:黄河现在北上,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倘若它继续北上,继续到进入契丹境内怎么办?啊呀这太可怕了,契丹人就会沿着黄河,飞流直下,大宋可就要完蛋啦!
这就是持续了数十年的三易回河事件的指导纲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黄河北流!利用黄河天堑保卫赵官家!
烂尾的世界岛。
【迪拜世界岛】
“世界岛”(The World Islands )位于迪拜沿岸,由300座大小不同的岛屿组成一幅世界地图的图案,其工程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岛规划图】
【烂尾的世界岛】
迪拜世界岛位于阿拉伯塔及拉西德港之间,距离海岸4.1公里,邻近棕榈岛。所有岛屿都按其“地理位置”命名,如“爱尔兰岛”、“泰国岛”和“上海岛”等,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群岛。
【世界岛与棕榈岛】
按照开发计划,岛上打造了豪华酒店和奢享别墅,受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群岛建设项目债务缠身,不得不中途搁浅,其官方网站上的最后一条消息更新于2008年。
目前这幅人造“海上世界地图”正在下沉,面临被淹的危险,各岛之间的航道也渐渐淤积。除了被迪拜留作炫耀的“格陵兰岛”之外,大多数其他岛上的工程都已经由于开发商的债务危机而停工。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