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没谈过恋爱的情况下,很难知道是否适合结婚。不是所有恋爱都一定能走到婚姻,但不恋爱就没可能结婚。人也要通过谈恋爱逐渐调整自己与对象的相处模式,逐渐变成更好的人,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不读博做几个课题,人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科研,更无法知道能否继续从事科研。没有经过合适培养的人,也没可能做好学术。
题主所说的这种“潜力”,可能是一种过于单一的指标。数学这一维度的智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没有一定智力什么都很难做好,然而做科研还需要:
对某个领域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找到能让自己热爱之领域的幸运;
许久都没结果也能继续努力下去的乐观;
勤于思考的个人特质;
做事风格、脾气对路的导师或合作者;
相对轻松、自由、平等的文化环境;
不浮躁、安于清贫的心态;
足够好的运气;
能给予精神支持或至少不给人太多烦扰的家人或朋友;
沟通、展现学术成果的能力;
真诚可信赖的品质,有性格毛病不要紧,但不能坑人。
实际可能还不止这些,就像找配偶时,你无法通过一些比较明确的标准,一上来就确定这个人是否合适自己。有些一开始以为合适的,之后发现不适合结婚,也很正常。但若不谈恋爱,多数人无法看清自己到底在两性相处中是怎样的人,对配偶与生活的真正希求是怎样的。与之类似,多数人都是在有一定能力与兴趣的前提下读个博,才会真正了解自己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同样类似于婚姻,并不是说个子矮、家里穷就一定没法找到心仪的对象,具体还是看合适不合适。当然,个子高、长得好看,可能选择更多一点。那么数学或其他基础领域也是,未必非要名校毕业,才够做科研,不过名校毕业是一种总体比较有优势的条件,一方面是标签对学习能力的背书作用,另一方面是圈子的问题。有更多机会接触,就更可能了解你的实力。当然,前提还是得有实力,并不是名校毕业一定就比非名校的实力更强。
不过一般来说选择读数学、理论物理这类完全不实用的博士的,都是有一定能力和兴趣的人,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亏。就像是和一个优秀的人谈恋爱,即便结果是分手,也总会带来成长。在一套严酷的筛选条件下,拿下博士学位,不论成果多寡,必然经过了很多锻炼,做人做事的能力达到了一定高度。
对那些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来说,不读个博试试,可能才更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