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并非所有数学硕博都能从事科研,那么多数人继续读数学的理由为何?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像没谈过恋爱的情况下,很难知道是否适合结婚。不是所有恋爱都一定能走到婚姻,但不恋爱就没可能结婚。人也要通过谈恋爱逐渐调整自己与对象的相处模式,逐渐变成更好的人,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不读博做几个课题,人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科研,更无法知道能否继续从事科研。没有经过合适培养的人,也没可能做好学术。

题主所说的这种“潜力”,可能是一种过于单一的指标。数学这一维度的智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没有一定智力什么都很难做好,然而做科研还需要:

对某个领域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找到能让自己热爱之领域的幸运;

许久都没结果也能继续努力下去的乐观;

勤于思考的个人特质;

做事风格、脾气对路的导师或合作者;

相对轻松、自由、平等的文化环境;

不浮躁、安于清贫的心态;

足够好的运气;

能给予精神支持或至少不给人太多烦扰的家人或朋友;

沟通、展现学术成果的能力;

真诚可信赖的品质,有性格毛病不要紧,但不能坑人。


实际可能还不止这些,就像找配偶时,你无法通过一些比较明确的标准,一上来就确定这个人是否合适自己。有些一开始以为合适的,之后发现不适合结婚,也很正常。但若不谈恋爱,多数人无法看清自己到底在两性相处中是怎样的人,对配偶与生活的真正希求是怎样的。与之类似,多数人都是在有一定能力与兴趣的前提下读个博,才会真正了解自己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同样类似于婚姻,并不是说个子矮、家里穷就一定没法找到心仪的对象,具体还是看合适不合适。当然,个子高、长得好看,可能选择更多一点。那么数学或其他基础领域也是,未必非要名校毕业,才够做科研,不过名校毕业是一种总体比较有优势的条件,一方面是标签对学习能力的背书作用,另一方面是圈子的问题。有更多机会接触,就更可能了解你的实力。当然,前提还是得有实力,并不是名校毕业一定就比非名校的实力更强。

不过一般来说选择读数学、理论物理这类完全不实用的博士的,都是有一定能力和兴趣的人,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亏。就像是和一个优秀的人谈恋爱,即便结果是分手,也总会带来成长。在一套严酷的筛选条件下,拿下博士学位,不论成果多寡,必然经过了很多锻炼,做人做事的能力达到了一定高度。

对那些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来说,不读个博试试,可能才更遗憾。




  

相关话题

  一道数学分析题? 应该如何做呢? 
  中国首款 BNCT 抗癌硼药成功开发,清零癌细胞仅需 30 分钟,是否改变全球抗癌格局? 
  如何评价施一公院士? 
  如何证明:A*=A,则A的特征根为实数? 
  如何看待中国「十四五」将发力「卡脖子」工程?你有哪些期待? 
  微积分之后,现代数学有哪些新的革命性工具?近年来物理理论没有突破,是不是微积分不够用了? 
  2021 年,你的科研工作进展如何?有什么心得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推行科研诚信制度,对造假作弊的科研成果实行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的入罪处罚,对此,你怎么看? 
  高中数学最低考过多少分? 
  如何在数学试卷上调戏阅卷人? 

前一个讨论
喻恩泰博士的论文发表情况如何?是否名副其实?
下一个讨论
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就业怎么样?





© 2025-02-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