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的人生只剩下书,别人的人生包罗万象,王守仁天天看一根竹子都比你有意义。
---------------------------------------
回复
@刘拖把同学的劝说,我想大家有一些误解,我压根不了解题主,又怎么能断定他平时除了看书什么都不做了。这句话说的是我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嫖娼,甚至连人都没有杀过,个人到觉得平时书没少看,社交情况到是一团遭,别人叫去玩的时候总是拒绝了,因为没有兴趣。
我反感的是题主主观看法上已经断定综艺节目没营养,喝酒吹牛没意义,认为看好书更有人生价值。话是毒了点,不过主要在说我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况且在酒桌上聊天吹牛同样能够射入大量信息,某人是否会介绍一些对你有帮助的人或者可以得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与人沟通交流从来都不比读书抵挡。
平时不看综艺节目的我,偶然在芒果台听到韩红唱《酒干倘卖无》,感觉非常震撼好听,我认为综艺节目能有这么一环在里头也不至于没有营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有自己的知识面。况且你说好书吧,就连好书的定义都尚有争议,不同的人对知识的理解也都不同,我喜欢看《道德经》、《孙子兵法》,不代表别人也能在这种好书里找到乐趣和想要的学问。评论下有人又提到了审美、鉴赏的问题,仿佛只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才是好的,莫不是人云亦云,因为是古今名著就等于好书?绝大多数人说好书就等于对自己有价值?
为什么说王守仁格竹子更有意义,因为人家能想通人生不止有竹子。我读书越多就只有一个想法,自己更无知,知道得更少,书里中的世界也是包罗万象的,可是自己为什么不能想书里故事那些人一样活得更精彩,因为那终究是别人的故事。很多东西根本无法在书本上学到,在一个局限里永远也不会得到进步,所以认为看综艺节目跟喝酒吹牛很没影响,反之亦然。为什么会吹牛的人很厉害?吹牛的人可能不学无术,但这类人肯定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诸如韦小宝那样的人渣能在各领域玩得开,金庸并不是乱写的,韦小宝是中国某种很典型的角色。
马克思晚年给女儿劳拉讲了一则寓言:一个船夫渡一位哲学家过河,哲学家问船夫懂不懂历史,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又问懂不懂数学,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阵大风把小船吹翻,两人都落了水。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回答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马克思在早年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船夫有船夫的哲学,市井小人物亦有自己的哲学。这种问题马克思早就回答过了,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来回答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坐下来看书吧,自从电视出现之后本就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书刊读物的影响力,况且现在有互联网,某些人不就是宁愿在知乎发问也不愿意自己多查点资料来给自己解答吗?知乎有许多问题根本是没必要专业人士来回答的,如果能回答得搞笑一点另当别论。电影、纪录片同样能摄取知识,相比之下更轻松不费脑,通常情况下以轻松的方式向人传递信息要比枯燥的方式来得简单。平时吸毒游玩的房祖名坐牢时就坐下来在短时间内看一百套书,是因为他没有别的娱乐可做。成龙要是在短时间内给我买一百套书,我估计要乐死了。
喝酒、吹牛、看综艺,追求的,是极致的快感;
当时会很爽,但问题是:这类快感,来得热烈,去的也快。
喝到挂,侃天侃地,之后呢?第二天,只记得发泄了一通。
人又是不易满足的动物,快感,不会有尽头的。
追求极致快感,导致的结果是,你的high点、笑点越来越高。
直到.....
一般的微醺的状态,吹一般的牛逼,看一般的综艺,
已经难以刺激你愈发有些麻木的感官。
阅读予我的意义,是其提供的,非一时的快感;
这不是只需一整天就会烟消云散的感觉刺激;
阅读的快感,是持久性的。
一些伟大的思想,高尚的品格,一旦你窥探了;
是会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一辈子受其影响的。
阅读,提供了我内在的平和inner peace。
年轻人,一般乐于追求极致的快感;
但一旦你经历了那些,你能想象到的,能给予你极致快感的事情,
你就不再能那么容易从感官性的刺激中感受脉搏的跳动;
感受不到生命的跳动感,不少人会选择去缅怀青春。
但真的是因为,过去的岁月更美好么?
可能只是过去的你high点没那么高罢了。
所以高晓松会说:
那慌张就是青春,
你不慌张了,
青春就没了。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