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路怒症”患者来到门诊,回忆起早晨被加塞的经历时表现得怒不可遏,恨不得要把对方“碎尸万段”。
询问来访者的性格特点,自己并没讲什么特别的点,但妻子接过话头“他控制欲可强了,只要我跟孩子不顺他意,就会大发雷霆”。
想起小学时学习造句,总会用到“因为……所以、只要……就能”之类的句式,所以孩子在一定的阶段内会认为世界就是如此简单而有秩序,他们在看电影时才会有“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疑问。
这是一种线性思维,成长过程中这样单纯的二元论会被更加复杂、更加混沌的世界观所替代。但总归有一部分人在成年后仍然会保留线性思维的模式,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控自己的事情,甚至是别人的想法。
但事情的发展总会超出常人预期,一旦没能按照想象的发展,这样的人群就会出现严重的受挫感和痛苦,外在表现为攻击和愤怒。
正如王小波所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一位中年男性在好友突然离世之后,表现出突然发作的心慌、恐惧感,他认为自己是受到了惊吓。然而事情远不止如此,他因为新冠疫情已经闲赋在家很久,收入虽然没有太受影响,但不可避免地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担忧。孩子在家里上网课时控制不住地玩手机,也让他恼火不已,因为总与孩子起冲突,也时常被妻子唠叨。他似乎进入了“中年危机”,在他看来一切都在朝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我们本能会抗拒“失控感”,因为它代表着“自我能力的下降”,我们拼命地试图控制自己、控制生活,比如有人想要控制睡眠,希望“想睡就能睡着”,有人想要控制家人,比如孩子必须听话,不然就是对我不尊重。有人想要控制自己的事业,不允许出现大的失误。
但人生浩瀚,你能控制的部分寥寥无几,那些强扭的瓜都慢慢转变为对自我的攻击。“控制可控的,接纳不可控的”是每个人都需要get的技能。
我大概从零一年开始听周杰伦,对他的快歌很上头(双节棍、忍者、龙泉、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等),痴迷于他的编曲和含混不清的发音,买卡带、买CD盘、买海报。父母并不是很支持,他们不允许我边听歌编写作业,或者根本就认定了听这种歌曲会影响学习。但这样的禁止并不能阻止我寻找一切机会听歌,晚上十一点多写完作业我会在客厅里偷偷用功放听(当然是把声音调到最低),或者周末跑到同学家听一个下午。
父母这一代人有时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对孩子进行评判,对不符合他们观念的行为明令禁止。最近接触到几个中学生,喜欢cosplay,有些会去现场参加漫展,化妆打扮,穿成二次元的样子;有些仅仅是在线上演剧本,把自己带入到同人作品的角色中。父母均表示很担心,一是认为他们奇装异服,甚至有伤风化;二是担心剧本里一些价值观(比如男欢女爱)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父母直接去禁止往往达不到目的,只能出现两个结果:一是说教无用,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不会当家长面做这些事,而是转为地下活动。二是亲子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孩子越来越隐藏自己。
时代在发展,年轻人总是会出现新的潮流风向,父母这一代其实需要的是保持不断地向年轻人学习态度,才不至于与孩子们脱节。现在我再跟自己的父母谈论起周杰伦,他们也会认可他是一个优质偶像,只是他们当时不懂得欣赏罢了。但话说回来,对于自己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喜欢上什么东西,我也没办法保证一定能够支持她,但只要是不会有明确的损害,我大概还是能做到不跟她唱反调吧。
以前老婆喜欢看韩剧,我喜欢看美剧,我想当然地认为韩剧只是俊男美女、无脑剧情,而美剧人物立体、剧情充满反转,因此我开始游说她放弃看韩剧,转头跟我一起看美剧。因为这个发生过多次争吵,她认为我不尊重她的个人选择,我觉得她品味太low。
事实证明还是我狭隘了,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喜好本就是一件自恋的事,再亲密的关系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边界不清是很多痛苦的根源。不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经常会看到一方会施展控制,强迫另一方认可自己,甚至要求他们直接照做。在施展控制的一方看来,对方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个工具。当然还存在另一种边界不清,就是“拯救者心态”,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比如亲子关系中母亲不懂得放手,导致孩子精神上无法断奶。
尊重别人的前提是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地、有思想的个体,比如后来我也开始看韩剧,发现并非我想象的单调乏味,有很有优秀的作品,比如《请回答1988》、《信号》、《李尸朝鲜》。
一个患有焦虑症的来访者谈到家庭,父母在她7岁时离异,在那之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她深知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才把她抚养成人,所以从小就很争气,从重点小学到重点高中,从优秀的大学再到留学国外,她成了周围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母亲对她的要求也一直没有放松过,在她回国工作后,母亲却要求女儿放弃恋情另谋佳婿,这让她彻底崩溃。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变得很“懂事”,会体察“父亲”或“母亲”的情绪,做事说话谨小慎微,他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不仅在家庭中,在外也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往往忽略自己。但Ta会变得不快乐,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会被别人指责。但又无法从这个怪圈里跳脱出来。
另一方面,单亲妈妈或爸爸可能会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来维系已经破碎的家庭,在孩子小时候,他们会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能做除学习以外的事情。到了孩子成年后会通过干预其婚姻来施展控制。等到孩子人到中年,有些家长还会通过“生病”来把孩子拴在身边。
从家庭关系的视角来看,Ta不仅要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要承担起作为“配偶”的义务,但这原本不属于Ta。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会让孩子变成父母来弥补这个缺失。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拯救家庭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一个来访者常常为人际关系的紧张感到苦恼, Ta总是克制不住地想要去纠正别人,有时别人的确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多数情况仅仅是对方的言行举止不符合自己的标准,Ta也会想要去纠正。为此得罪了一些领导,也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身边的同事朋友会认为Ta矫情,甚至有些自大。这对Ta的亲密关系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Ta自己明知这样不对,但每次遇到别人有不同意见时,内心里还是会有纠正对方的冲动。
如何修正这个问题?克制冲动显然没起作用,换个思路——同一个问题,你所拥有的角度越多,你就越能做到包容。历史学家许倬云曾说过“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当然许老本意是在谈论国家和民族要从历史和前人的经验中获取教训,避免同一场悲剧发生两次。但对于个体来说也同样如此,想要获得更为包容的视角和态度,我们需要高效地汲取他人的智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具体的方法,行万里路倒也不必是在说人在旅途,而是指的行为实践,这算是一种直接经验。相比来说,读万卷书是更快速获取他人经验的方式。
人类本能地厌恶不确定,因为不确定会带来无力感,大家总是希望通过掌控事物的发展脉络来进行对抗。但有时候,这种掌控反而引发心理或行为问题。
神经症自不必多说,由不确定引发的继发焦虑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焦虑更具破坏性,所以患者纷纷找寻各种方法来进行掌控。有些会求医问药;有些会不停地倾诉,期待“全能拯救者”的出现;有些会停下来想要先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好了再往下继续生活。但以上种种方式很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
某些习惯的养成也与自我控制感相关,比如很多年轻人出现失眠的困扰,但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晚上躺下之后舍不得这么快就睡,因为白天是工具人、是社畜,你的时间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领导或工作,只有夜深人静躺下来打开手机的时候,生活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一种自我控制。
前几天备课时看到这么一句话:进食障碍患者认为控制饮食是他们混乱的人生里为数不多的可控的部分,她们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也想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感到人生失控时,常常会通过在手臂上划出血印子来纾解情绪。
人类本能地排斥混乱带来的不确定感,我们总是希望在混乱(chaos)中建立某种秩序(order)。但不得不警惕,这种秩序也可能带来伤害。
你们觉得控制欲强的人在感情中很强势吗?我觉得不是,那都是假象。
控制欲强的人,其实在我看来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在感情中感受不到安全感,所以往往总是想要控制自己的伴侣,才让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反应十分激烈,甚至十分过激。
而这样的原因,我认为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1.另一半的表现,让这个人没有安全感
2.之前的经历,让这个人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
有的时候,不能怪对方控制欲强,没有安全感,而是你的一些表现,让对方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往往能导致安全感缺失的,是这样两个原因:
1.自己身份的不明确 2.和你在一起没有预期
比如有的人虽然找了对象,但是朋友圈里面一条关于自己对象的动态都没有,自己周围生活圈子里的人也对自己的另一半没有认识,这样的情况,你的另一半如果对你控制欲强,也正常,因为她根本在你其他的生活场景中没有存在感。
或者每次和你说起来将来的规划,都感觉不到你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或者是之前早就出现的两个人相处中的一些问题你迟迟也不解决,那么在她看来这就是一个很没有诚意的行为:你好像没有想过要和她过一生的事情。
这样的态度,也会让她缺乏安全感,开始尝试控制你的生活,就像一些男生经常抱怨的,女朋友突然变得“爱管事”了。
如果你存在上面的两个问题,那么缓解对方的控制欲就要从培养安全感上入手,多给对方承诺,多对对方进行投资,用你的陪伴来缓冲对方的危机感。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对方或者抱怨对方,要展示出来你的耐心和理解,因为这时候你的指责很容易将矛盾激化,让对方觉得你早就对她有意见了,早就想换人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让很多人心里面特别别扭的:之前的情感经历影响了现在的感情发展,她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好,而是因为之前的影响太强烈,她觉得同样的事情也会在你身上发生。
这样的问题,其实是特别难解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熬。
因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你语言可以解释清楚的,你不管再怎么解释和保证,她基本上也都不会相信,因为这已经属于情感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缓冲。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接受不了,那么就分手,因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你都可能会出现一个辛辛苦苦的付出但是得不到肯定和信任的尴尬局面。
更何况,这并不是你的错误,你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情绪去搞得你的恋爱也没有办法好好谈。
但是如果你决定要留在她的身边,那么接下来,你要体现出来足够的耐心,而且多倾听对方的心声,毕竟她经历过了这些事情,需要有一个人能让她的心有个归宿。
更重要的是,她其实也不愿意让这些事发生,因此有的时候她对你控制欲强或者情绪不对,她自己也有愧疚,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及时的展现出来倾听和理解,她其实内心对你会加倍的感激和感动。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你的心有一道墙,但我发现一扇窗,偶尔透出一丝暖暖的微光。
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实际上可恨之人一定也有可怜之处。
当你觉得这个人控制欲特别强,安全感十分匮乏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去多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也不是他们真的愿意成为这个样子。
尝试着理解,尝试着沟通,如果实在不能接受那么多,就及时的离开,不要让两个人在一起互相耽误,搞得恋爱谈不下去,每个人到后来精疲力竭。
缺乏安全感导致的控制欲强,是最不能激将和批评的,因为这样的人本身内心就已经十分的脆弱,如果你再和他们产生矛盾,就是雪上加霜,对方可能变本加厉。
因此,处理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足够的智慧,还需要你有果断的决策,如果那个人的控制欲已经强到了影响你正常生活和社交的地步,那么越早离开越好,因为这样已经不能用“可怜”来形容,背后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病态。
所以,总结一下应对控制欲的几个准则:
1. 如果是因为你的行为没有给对方安全感,那么就赶紧补上你的承诺和预期感,因为这是你的错误
2. 如果是因为对方之前的心理阴影,多倾听和陪伴,理解对方有时候的反常表现也不是自己真实想要看到的结果,耐心和包容的通过行动去证明自己
3.但是,如果对方已经开始控制你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社交时,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个行为已经是病态,建议越早离开越好,不要纠结,保护好自己。
晓老师的其他高赞数优质干货回答:
1.男人和女人有哪些较普遍的思维差异? (2.4w赞同)
2.恋爱或两性交往中有哪些让你震惊的冷知识? (1w赞同)
3.恋爱中有哪些博弈? (8.5k赞同)
以上,来自久病成医的晓老师。
我想让普通人也可以拥有爱情。
原创不易,认可还请点个▲支持,谢谢你。
谢谢大家的赞同,晓老师的公众号是:
摸鱼情感教育,id:MOYUTV。
关注公众号摸鱼情感教育即可领取三份见面礼:
1.公众号后台回复“咨询”可享一次来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情感答疑,包括但不限于脱单,追求特定异性以及分手后挽回另一半,本服务男女,女女,女男均可提供专业咨询对接;
2.男生粉丝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子书”领取晓老师亲笔未出版手稿《通过聊天让女生爱上你》;回复“语音课”免费收听8节音频恋爱课程《让你快速脱单的8节恋爱秘籍》。
3.向来宠粉的晓老师,在广大女粉丝的强烈要求下,经长期系统研究提纯,正式上线女性撩汉(包括吸引男生,长期恋爱关系的维护,挽回男生技巧等)课程《锁爱研习社》,共包含8节录制好的音频课程,价值998元,晓老师的女粉丝免费领取。
领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锁爱研习社 ,点击按钮女生课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