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以前我认为,凡事应该先人一步。你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处处抢先,弯道超车,另辟蹊径。原本我是支持从大学开始就做律师执业规划的。
到今天,我也认为,法学院在技能培训这件事上做的远远不够。
律师好比医生,法律应该是一门严谨的技术,而不是表达的艺术。你知道多少不同学派的观点不重要,包括你自己的观点其实也不重要,实践的经验和能力更重要。学生们应该学会说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是某观点是,某某观点是,我的观点是,我觉得什么,我认为什么。
学校该做而没做,是不是学生就要自己做呢?
以前我认为是,现在我认为不是。
在上大学的时候你提前准备,比如提前接触律所和案件,甚至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办案子”,确实有这样的学生。但是,往往真做这件事的学生,日后都没当上他们想当的那种律师。相反,找工作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学生,后面发展的不错的例子还挺多。
我讲的不是道理,而是我的观察。
所以可能也带有一些违反常理的地方,带有很多主观色彩,权且供各位参考。
在职场上,我们普遍对年纪大的求职者印象更好,主要是因为被社会磨砺之后的那种气质,是学生不太容易具备的。职场范,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实习也好,大学就创业也好,都很难给学生带来这种气质。
但是这不意味着,学生们就必须去弥补这个经验、经历差距。
华山派有个劳德诺,他是带艺投师。林平之虽然年轻,但是一是在福威镖局练了一些功夫,二是苦大仇深。师傅从零开始培养一张白纸,领养个孤儿带回来自己养大,比如令狐冲,也是很好的想法。
学生们在刚毕业的那个年纪,本该是白纸一张,有着很好的可塑性。这就是他和社会人不同之处。他就应该有一个和年纪相符的表现,但凡是和年纪不相符的,一般都有内在的原因,比如家里受灾,比如谈朋友缺钱,比如急功近利,比如司考屡考不过。有些事和经历是因人而异,可遇而不可求,而且,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这个问题我不是一开始认识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是发现。在你能力不够的时候,抢先一步得到的东西迟早要还回去。这道理就像练了辟邪剑法、葵花宝典,可以走捷径容易让你成长为奇特的高手,虽然有一身的能耐,却发现自己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不小心做成了反派。
我带过各种各样的实习律师,发现最好用的实习律师反而是没什么特点的实习律师。
我开始处处觉得优秀的那些年轻人,可能也有他的个性,后面不尽如人意。而一开始处处觉得平凡、低调的,在工作中大放异彩。总是用着用着才发现这人隐藏的天赋。
律师里面出类拔萃的人,不是才华横溢,口才了得的那些“天才”,而往往是低调内敛,沉稳干练的那些看似普通,实际上肚子里有货的人。
等吃的亏多了以后,我想,其实有问题的不是学生们,而是我自己。
总结下来四个字:看人很难。
所以今天想想看,三国志里面最厉害的那个不是曹操,而是说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那个伙计。我猜这人如果真有这个本领,多半是穿越过去的。
现实生活中,我就认识这样一个人。
我有一位忘年交是一位著名的开发商、资深企业家。他退休以后经常帮其他好朋友看人。选拔高管,主要是给董事长配总经理。要说做这件事,看人肯定特别准吧。有次聊起看人的问题,朋友说,他看人也不是100%准。
这句话我只能信一半。人家一半是谦虚,一半是看人这件事,确实很难。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仅仅凭着第一印象选拔人才其实难度非常大。我们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是一点都没错。一个人有多大领导能力,看看他背后有多少人,一个人有多大本事,就看看他的业绩。
看年轻律师难,难在简历很单薄。
20几年的人生,不管经历了多少实习,多少故事,年头在那摆着。
有的孩子简历特别丰富,辩论队、篮球队、联合国、模拟法庭等等,简历是多了,但是正因为丰富精彩,你又觉得他像赵括。有的同学是实干派,民事、刑事、行政,接待客户,收咨询费,甚至公民代理,这样的孩子一来面试,你又害怕遇到吕不韦,野心太大难以驾驭。
要真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到底怎么样,只能是以后在一个新人从来到走,从实习到转正,甚至执业数年之后,你去看他做的业绩,看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哦,到时候你知道这人是个人才,或者,是个惹祸精。
什么人不行呢?很简单,你看别人对他的评价,愿意不愿意跟他合作,看看他都犯了哪些错误。有些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我们就知道这人不行了。有些错误太过于惊人眼球,犯一次就再无余地。
而面试是一面之缘啊。
就像是相亲,太矜持的你不了解她,太开朗的你又担心她,要是一个二十岁姑娘施加了40岁的妆扮,你就要吓一跳,恨不得马上逃跑。大家都讨厌别人带有色眼镜,但是有色眼镜就是有的,你再怎么想着包装,想着避免,有些事情依然不会避免,眼睛长在别人身上,你避免不了,包装不了。
所以我认为大学四年,顺其自然是最好,没有什么必须做的。如果你非要刻意做一些事情,那么有几个事情我认为可以试试看:
1、普通话。面试律所,学生们里面最差的问题大多来自非常严重的口音。不在这件事上吃亏只需要后天稍加训练,成本低,收益高。
2、学习成绩。不挂科是很基本的,不努力学习的学生不一定不优秀,但是对律师来说,懒惰的天才不如勤奋的普通人,大家都能考过司法考试,意味着大家都很聪明,额外的聪明是没有特权的。
3、健康。内在的健康和外在的健康都很重要,性格好的人留给别人的印象也好。我们都喜欢善良、好合作、积极主动的孩子。丧,带着一大堆负面情绪,事儿多的人,小气,基本没有人喜欢。
4、演讲。法学院除了辩论,多在人前讲话,这样比较有利于克服紧张带来的发挥不稳定。
不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演讲技能可有可无,反正早晚有一天你要上法庭,有你不得不说的时候。
性格也无分好坏,做好自己就好。
大学四年,就是好好学习,好好说话,正常的交朋友,过司考。
你在什么学校,就干什么事。比如你在公大,你就踏踏实实按照公大的圈子去行动。你在北大,北大的学长怎么走你也怎么走。做符合自己个性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看了一篇文章就强迫自己成为别人,同时,也不要觉得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破罐子破摔,忽视了个人修养的价值。
我还有个观点,一个人有多大出息,其实大学的作用不那么大,父母更重要。
良好家庭培养的孩子知书达理,父母不重视教育,孩子走上社会就吃亏。好的父母会教孩子大度、有远见,懂事。甚至一开口说话、办事,就可以和同龄人拉开一些差距。我认为这些事情很难凭着四年自由散漫的大学生活来弥补,大学缺乏社会上的环境。
先天不足的学生,都要在社会上吃亏来弥补。
上大学大家没有什么“利益”问题,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如果因为大学那点事都能四处树敌的人,到了社会上也会寸步难行。我说的这些问题,对于能意识到这是问题的人来说不是问题,对于有这些问题的人来说他们也意识不到。
不久前有个小朋友说:不是呀,徐律师,你根本不懂。关键是我焦虑啊!
当时心里就想,那什么了什么了,你遇到那点烦心事跟我遇到那些烦心事一比,算个什么啊,你有啥可焦虑的。
人不要怕跌倒,在找工作的这个阶段一帆风顺,那么日后可能在工作中也要摔跟头;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吃了亏,可能以后工作就顺利了。前三次面试可能都失败,这也不算什么,不要因为恐惧而总想着提前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我们的路很长,你的人生到了某个时候,该来的考验总会来,而且让你意想不到。萧峰大侠尚且会打死阿朱,假设没打到阿朱,早晚也会打到阿红、阿绿、阿黄,人生漫漫,不可能一点亏都不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固然没错,但是大学刚毕业的年纪也没必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谁也不是一毕业就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有什么好焦虑的。
如果你一毕业该有的都有了,地球online开了挂让你直接通关,你后面几十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同时送给我那位玩大富翁还改钱的哥们。
最后,我提一个小点。
律所现在正在招聘实习律师,前几天一位小朋友来面试,我正好在,加上小伙子人很好,给我发私信,我就让行政通知他二面。本来小伙子谈吐不错,律师家庭出身,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在贴吧解答“法律咨询”。
我看着他的简历,突然发现他留的邮件地址很有意思:xxxlvshi@xxxxxx.com
我说小伙子对不住,我不能用你,下次面试的时候,请务必把你邮件地址改掉吧。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