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别有深意啊……我就当历史问题答了。
简单来讲就是因为当时广东海防军务及鸦片贸易查禁事务比想象中要繁杂,对外交涉事务需人,所以把他留在了两广。
道光十八年(1838),黄爵滋倡查禁鸦片之说,宣宗命大臣议奏。湖广总督林则徐拟定章程六条进呈,并在所属查办鸦片。宣宗甚是之,命来京陛见,旋授钦差大臣名义,命往广东办理海口事宜,也就是与洋商交涉鸦片查禁一事。据《林则徐日记》载,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抵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接洽。
同年三月,两江总督陶澍以病解任,命林则徐接任;林则徐未到任以前,由江苏巡抚陈銮署理两江总督。
然而海口事宜一直未能收结。从《林则徐日记》来看,当时林则徐关心的不仅是设法查禁鸦片,还要审办港口华洋纠纷,督催澳门当局驱逐英人,整顿广东海防,缉查不法走私商船,应对英方的军事威胁,事务越办越多。七月底,林与邓前往虎门巡视,此后林在虎门住了很久,一直在研判军情并处理各种涉外杂事,直到十一月五日才返回广州。
七月初二日皇帝曾提到:“著林则徐俟查办广东事竣接受两江督篆”以后去查办漕务,可知此时皇帝还是想要按照以前的计划让他去两江的。而到九月,另一道上谕中口气就变了,认为夷务繁多,“惟林则徐已放两江总督,现虽专办此事。岂能常川在粤。即邓廷桢统辖两省,公务繁多,亦不能顾此失彼。”要两人“仍当通盘筹画,办理结实,俾日后净绝根株,方称一劳永逸也。”皇帝这时候已经觉得广东离不开林则徐了。
本年十二月,皇帝正式命邓廷桢与林则徐对调,即林则徐留在广东,邓去两江上任。林则徐在日记中提到皇帝对其折片有“简调两广,所有夷务责无旁贷”之批语,可见这一任命的缘由是出于“夷务”。
林对彻底解决鸦片问题是有决心的,对洋商发出告示中声称“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也不打算把事情办一半甩给别人。而且由于林则徐办理得当,这年三月开始收缴鸦片,四月开始“销化”,皇帝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也就不急着让他走人。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践:他一个湖广总督,本来在任内搞搞禁烟就可以了,要是没有一查到底的信念,没有实心任事的作为,怎么就调到广州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