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晋商”这个概念,并不只局限在明清两朝,更不只是依赖于明朝的开中制和清朝在关外兴起后所谓“走私生意(即明末山西商人冒险同关外的满蒙从事贸易)”。早在春秋战国时,晋商就出现了。武则天的祖父武华、生父武士彟,也是隋唐时代的晋商。
晋商能在春秋(甚至在此前就有)就出现,而各个朝代的晋商之间并没有血统、政治资历之间的传承关系,这是因为,山西这个地方物产丰盛,一向有东西可卖。
地上有森林木材、动植物资源,晋南运城的盐池;地下有储备丰富的煤、铜、铁。
山西的地形,在中国也比较特殊——表面上看,山西和四川,都是“盆地之富”。但是二者具体说起来就不一样了:四川的盆地,高度集中在一个成都平原,周围四面八方都是山,把盆地围在中间,是个非常明显的聚宝盆
但是山西可不一样,太行山系纵贯全省,从东边的太行、五台山,到西边的吕梁山,以及晋南的王屋、中条山,间错分布,这些南北走向的山脉把山西省的地形都割碎了,在山脉之间,分割出诸如汾河流域的临汾盆地、太原盆地,滹沱河流域的忻州盆地,桑干河流域所处的大同盆地等盆地。
如果咱们用手按照东西方向去摸山西省,手感就是一道深一道浅,疙疙瘩瘩,忽起忽落,波浪一样的体会。
山西这种两道大山之间分布盆地,两个盆地以大山相隔的地形,对于人类活动,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1、好的方面,就是这些盆地,都是主要河流的河谷平原,土壤肥沃,适居易耕,堪称是孕育文明的沃壤,周边大山里林木资源又多,地下矿产还挺丰富,真是如歌里唱的“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
2、坏的方面,就是盆地太散碎了,每块盆地的面积都不大,确实养人,但养不了太多的人,随着盆地的人口膨胀,人地矛盾很快就凸显出来,只能向外迁移。因此山西几千年来,都是北方重要的人口迁出大省。
本身物产丰富,人口又多,这就促使他有和外界展开物质交换的需求,从山西走出来的移民,除了务农,就要有一部分人选择经商。必定要把本省内的一些过剩资源,以贸易的形式运出去。
这才是产生晋商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