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楼兰究竟犯了啥错,成为这么多诗人的假想敌? 第1页

  

user avatar   si-fang-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问题。
但以上回答都没有答到点上,最高票回答 @卖房雇保姆 普及了一下关于楼兰的历史,回答了答主第一问“楼兰究竟犯了啥错”,但没有细解释为什么楼兰会在番邦中脱颖而出,成为数百年诗人的假想敌。
也并不是其他回答所说的因为名字好听,当然,这也是一个小因素。



先标记一下,占个坑,待会儿来答。顺便借此举例跟我师妹讲一下写诗用典的意义。



回来了,开更。


首先,我们知道,古代诗人写诗,尤其是写报国壮志类的诗词,都喜欢用典。用典的目的在于“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用典的好处有二。

一是诗词篇幅格式所限,用典故做个索引,可省去很多字数。二可以含蓄委婉的表达。


举个栗子。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并不是他真想项羽。而是用“项羽”做个索引,来解释人杰鬼雄。此谓“据事以类义。”

李清照说思项羽因为他“不肯过江东。”就是含蓄委婉的表达出靖康之后,渡江逃跑的君臣都是怂包,此谓“援古以证今。



说正题,层出不穷的诗人点草楼兰,并不是要跟早百年就完犊子的“楼兰”过不去,而是要跟一个楼兰国王过不去。

诸如“斩楼兰”“刺楼兰”“楼兰首”之类的,共同索引出一个典故,那就是傅介子。他们要写的不是楼兰,而是要写傅介子,这个“楼兰”更多指的是楼兰王。

你在唐诗宋词中看到90%的楼兰,都是在用这个典。


傅介子何人也?

此人在现代名气极微,远不及项羽事迹那样为人所知,所以导致这个典故的索引链接失效了。也就引生了题主的问题。


翠花,上史料~


算了,说清楚这件事需要粘贴的史料太长,铺垫先不上了。我简略讲一下吧。

傅介子曾经向汉帝请求出使大宛,皇帝让他拿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二国。

回来以后,他跟掌权的大将军霍光说龟兹、楼兰这些国家反复无常、屡教不改,我观察龟兹的国王防备松懈,我想要去刺杀他,来杀鸡儆猴,威震诸国。

想凭匹夫之勇刺杀人家国家元首?

霍光虽然觉得这个想法大胆而又扯淡,但计算了一下几乎没成本,他的小命又不值钱。就跟他说龟兹太远,先拿楼兰试试吧。

就因为霍光这个偶然的想法,楼兰就倒霉的被后世诗人斩了几百年。。。


傅介子以带着金币赏赐诸国的名义去忽悠楼兰,经过欲擒故纵,楼兰国王相信了。傅介子果然金币去赏赐楼兰国王了,大家皆大欢喜,汉胡一家亲,欢快的一起喝酒。

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就这样,傅介子连谋带勇,用两个随从便斩杀了楼兰国王,提着国王脑袋说大兵马上就到,楼兰国竟没人敢动,提着国王脑袋就回长安了。

傅介子此举威震西域,而一举封侯。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就是这件前所未有之事,斩杀楼兰王,提首挂京师。让傅介子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后世诗人常用的一个典。

乃剑之典,勇士之典,侠客之典,报国之典。

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后世的诗大多是说“斩楼兰”了,为什么要用这个“斩”字了。意思就是“傅介子斩楼兰王”


史料能省,诗料不能省。

翠花,上诗料~


其中最早的应该是南北朝时期薛道衡的一句诗,还是拿傅介子斩楼兰这个事作反例用的。

薛道衡:还嗤傅介子,辛苦斩楼兰。


到了唐代,最出名的就是王昌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了,但这句诗并没有明确指向傅介子。而他的另一句名诗“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就指向傅介子这个典了。


另外两个边塞诗人则就明确指向傅介子。

唐代高适: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唐代岑参: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还有如这些:

唐代张九龄:自然来月窟,还用刺楼兰。

唐代虞羽客: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而李白,连用两次“斩楼兰”,从此后世大多都说斩楼兰了。


唐代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代李白: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


唐代杜甫: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唐代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唐代翁授:横行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再到宋代,更是热衷于斩楼兰。

宋代戴复古:平生倚天剑,终待斩楼兰。

宋代郑克己:安边在大体,何必斩楼兰。

宋代张玉襄:宵傅前路捷,游马斩楼兰。

宋代胡仲弓:欲断楼兰首,能安砥万欤

宋代李伯曾:竖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宋代周端臣:宝匣秘藏英气在,提携终似斩楼兰。

宋代岳珂:楼兰可斩平生志,欲和安期觅剑仙。

宋代辛弃疾: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宋代卓田:剑未斩楼兰,莫空还。

宋代程准:平生多少英气,直欲斩楼兰。


元代也要斩楼兰。

元代李致远:但愿生还玉关,不将剑斩楼兰。


明代也要斩楼兰。

明代陈汝言:去年灭龟兹,今年斩楼兰。

明代徐祯卿:天子绒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

明代何景明:先帝深恩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



斩楼兰的诗作太多了,就不再贴了。


总之,后来就引喻失义了,没人再说傅介子了,“斩楼兰”这个短语自身就成了典,被诸多诗人乐此不疲的用。所以斩楼兰比傅介子出名,更别提主角之一那个楼兰王了。


貌似只有宋代的冯时行直接赞誉傅介子:愿学北地傅介子,一节出斩楼兰王。

其实这句诗,也是那些“斩楼兰”诗人想表达的意思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他答主说的楼兰名字好听了,字面雅而又有语感,很适合入诗。

来,跟我大声读一遍。

斩龟兹!

斩匈奴!

斩月氏!

斩楼兰!


是不是最后一个读起来明显爽快的多,如“龟兹”“匈奴”“月氏”之流的尾韵都是闭口音,不适合慷慨壮志之作。而“楼兰”两字先闭后开,与“兰”字同韵的字又很多大气凌厉的字眼,方便押韵,很适合那些壮烈壮志的诗作。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因素。





总之,可怜的楼兰~





嗯,放个相关回答,喜欢听我侃诗的朋友可看看。


知乎问答:为什么唐诗那么的大气磅礴?
我的知乎回答:为什么唐诗那么的大气磅礴? 首先说… zhihu.com/question/2644


知乎问答:《寻隐者不遇》最后两句为什么不能颠倒?
我的知乎回答:《寻隐者不遇》最后两句为什么不能颠倒? … zhihu.com/question/2651


user avatar   heyheyheystartda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给这个破玩意点赞了。往往是随手一写赞挺高,很多认真的答案却被埋没。应该看看@天生吾侪的答案。


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一票拗口的地名中,楼兰作为连续的两个平声字,简直是一股清流。


尤其是在你用十四寒的时候,仄平平的选择并不多。

而且十四寒又恰有很多适宜写边塞的韵。

寒 看 安 难 [艰难]欢 残 宽 官 端 阑 盘 冠 [衣冠]干 丹 餐 兰 竿 栏 乾 [乾燥]观 [观看]鸾 鞍 酸 团 澜 坛 弹 漫 [水大貌]峦 玕 湍 肝 滩 桓 蟠 翰 丸 叹 珊 完 攒 单 銮 韩 槃 岏 刊 栾 殚 纨 般 抟 棺


你感受一下。


update:可以理解为一个条件概率:

写边塞时,使用十四寒的概率比较高;用十四寒时,仄平平尾的概率比较高(自己写诗时一定会发现仄平平经常挺难凑的。)

所以,写边塞时,楼兰的出现频率应该更高一些,斩楼兰这样珍贵的仄平平也会相当常见。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楼兰满足了皇汉主义的所有需求,从来没有那个国家像楼兰一样被汉人玩的打败的这么彻底。

楼兰国是大汉的附属国,不但要称臣而且要纳贡,还要交出太子做人质。

而楼兰国的太子在大汉没有任何优待政策,完完全全和大汉普通老百姓一模一样。如果在汉朝犯法欺负汉人,违法的事情做多了,就会变成——公公。本来可能继承王位的都会鸡飞蛋打。

征和元年,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曰:“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更立王,汉复责其质子。《汉书.西域传》

如果楼兰国王想要雄起,想要脱离大汉朝的羁绊,妄图勾结匈奴,那么他将会面临被“和平友好”,“传播友谊”的大汉使者斩首的下场,人头会被挂到大汉朝宫殿门口当球踢。

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轻将勇敢士,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悬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侯。乃立尉屠耆为王。

楼兰国还被大汉强迫改名字“鄯善”,以求今后老老实实,不再反抗,一心为善。而且还要改变血统,娶汉女为王妃。

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

而且还要主动识趣的向大汉朝提要求,要汉朝驻兵楼兰,并迁移人口居住屯垦。解决大汉朝青年再就业问题和内卷问题。

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

海头古城,西晋西域长史府驻地。汉朝以来的楼兰屯垦人口发展出的几个汉族城市之一。

而楼兰不是一个小国,它的人口和兵力比大多数西域国家要多得多。楼兰国。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其他小国

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人。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南至小宛可三日行。有蒲陶诸果。西通精绝二千里。

小宛国,王治扜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婼羌接,辟南不当道。

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卢国四日行,地厄狭,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而楼兰不是一个穷地方,盛产玉石,骆驼。国内植物茂盛。芦苇,柳树,胡桐,草木很多。

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能作兵,与婼羌同。

还有。那美丽的楼兰美女,楼兰胡姬。

楼兰美女复原图,复原图来自楼兰古国女尸,楼兰美女生前身高155cm,死前年龄大约四十岁。容貌不错,但肺部集存黑色灰尘颗粒。可见古楼兰国就是沙尘暴频发的环境,古楼兰人属于白种吐火罗人

因此古诗词中少不了楼兰,每当古代汉族人燃烧起建功立业的梦想时,就会想起楼兰,想起汉武帝,傅介子的英雄往事。想起楼兰的玉石胡姬和怪柳。楼兰已经和狼居胥山一样,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汉族开拓精神的寄托。即使唐朝以后,楼兰故地衰败成了荒草和戈壁。中原男儿开拓边疆西域的雄心,并未停息。

大汉以前狼居胥山只是山,楼兰只是古城与青草。大汉以后,狼居胥不再只是狼居胥,楼兰不再只是楼兰……

塞下曲五首

唐 · 张仲素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唐 · 虞羽客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

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

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争先。

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

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相关话题

  为什么苏丹黑人比班图黑人黑得多? 
  刘邦可以横扫天下,为何会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白登山? 
  假如中國在60年代, 用開放的經濟政策, 吸引外資, 能否溫和地工業化?減少剝削農民(經濟學討論)? 
  三国中,周瑜的死为何如此蹊跷? 
  如何评价关羽北伐的战果?为什么说「威震华夏」? 
  当代中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草根英雄? 
  末代监国摄政载沣,其人德行如何,谋略如何,其于国家功过几何? 
  为什么很少人知道新生代? 
  如何评价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大胡子)? 
  历史上有没有姓名相同, 但性格、命运截然相反的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乡村住宅不能像美欧日重视一下外观设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每月工资6000上交5500 10年后存款为零?丈夫怒诉离婚 」?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