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拿荆州那一波操作绝对是权谋大师之作,充分体现了其政治精算师的特点。
东吴地处江东,能有效扩张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北边的曹魏方向;二是西边的荆州、益州方向;南边大多是未开发地带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力对比层面:北边曹魏实力强大,而且大多地方无险可守,就算攻取也是很难守住。西边的荆州那就大不一样了,本身荆州的一部分就在孙权手中。而且刘备集团远不如曹魏那么强大,从实力上讲,孙权在荆州干一票获胜的可能性远大于在徐州等中原地区。
三国战略关系层面:孙权拿了荆州,孙刘联盟会彻底破裂而不可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蜀汉与曹魏没有缓和的空间,”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的金字招牌,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台。面对曹魏日渐强大的压力,蜀汉为了生存必然会缓和与吴国的关系。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立即调整了与吴国的关系,吴蜀联盟重新订立。这是当时天下的战略形势决定的,孙权很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蜀汉诸葛亮以及后来的执政者在荆州这个问题上从未提出诉求,所以蜀汉在荆州这里只能是吃了一记大闷亏。
吴国盟友层面:面对曹魏,东吴需要盟友,但是需要的是一个不太强也不太弱的盟友,更不能出现一个能够对吴国造成战略威胁的盟友,简而言之就是“存之弱之”。刘备由荆州入益州,后来夺取汉中,短时间内迅速坐大。荆州在东吴的上游,扼长江之险,蜀汉如果顺江而下则东吴危矣。所以为了解除东吴西边的威胁,荆州是必夺之地,否则东吴将在北和西两个方向上寝食难安。
总的来说一句,东吴袭取荆州是一次精密政治谋算。这一波操作体现了孙权对当时天下形势发展的精准把握,也实现了当时吴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孙权是守成之主当中的佼佼者,曹操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充分肯定了孙权的守成能力。
个人看法,站在孙权角度看,是个高明战略。
第一,即使那个时候配合刘备北伐,最多也就是占几个城池,想要覆灭曹魏很难。事实上,即使没有孙权偷袭,徐晃也打败了关羽。何况东吴陆军差,攻坚能力也不行,北伐能不能打赢,打下城池守不守得住也是个问题。
第二是荆州位置很重要,关羽占据荆州,对东吴威胁很大,就好像有一个人天天拿着刀在你胸前晃悠,即使他是你朋友,你能安心?何况孙刘同盟本就是个很脆弱的同盟。另外关羽是一员熊虎之将和一员优秀的水军将领(注意水军)。东吴对此显然更忌惮。
第三拿下荆州对东吴很重要,后来晋吴对峙时,南郡一带,像西陵,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战略位置。拿下荆州,全据长江防线,孙权完全有了自保的实力,不必再仰仗他人。甚至可以说东吴有了独抗蜀魏的实力,后来魏灭蜀之后,东吴依然独抗强大的魏晋十余年。你可以说孙权只图自保,鼠目寸光。偷袭荆州确实是一个出于自保的政策,但我个人觉得这不代表孙权就不想统一了。想统一和自保并不矛盾,隆中对不也是待天下有变?东吴也得保证自己先不被灭,然后等曹魏出问题,就可以趁机北伐,一统天下(当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如果曹魏不出问题你自己出问题那就是魏灭吴了)。
至于蜀汉灭亡时东吴为什么要来进攻。。先说一下题主的漏洞,此时孙权己死。吴军来时蜀己亡了吧。东吴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拓展长江防线了。。事实也证明了,吴军没有成功,长江上游为司马氏所据,晋得以多了一个造船基地,王濬就是在益州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军才得以顺江而下一战灭吴。
至于为什么要杀关羽也很好解释,蜀,小国尔,名将唯羽(别说诸葛亮,当时诸葛亮还没怎么领过兵)。不管杀不杀关羽,刘备都是大概率来报仇的,如果把关羽放回去,万一刘备把他当孟明视就麻烦了。关羽作为一员优秀将领,又对荆州无比熟悉,所以如果刘备东征,关羽对东吴威胁很大。更重要的是关羽是刘备集团唯一拿得出手的水军大将。刘备在夷陵之战之所以败北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弃了水路并进的战略,让东吴控制了长江,之所以放弃水路并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蜀汉的水军在东吴面前实在不够看。。。倘若当时关羽尚在,夷陵胜负恐未可知。所以东吴必杀关羽。
具体战术就不多说了,吕蒙抓住荆州空虚的良机,几乎没什么损失就占了荆州,关羽大军全军覆没,完全符合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定义,除了被曹魏坑了一道,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