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用普通人的家庭观念来看乱世大佬,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或者是对主子的赤胆忠心,什么父亲、母亲、儿子、女儿,都是浮云。人质这个东西,就像老百姓的门锁,防一般小贼没问题,但碰上全副武装、穷凶极恶的大贼,再坚硬的锁都能直接轰开。
马超不顾父亲的死活,毅然反叛曹操,孤立地看,的确是非常的无情。但如果你读的历史比较多,就会发现,乱世中无情的大佬多了去了,马超扔在他们中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想当年,曹操的兖州大本营被吕布端了,只有范、东阿、鄄城3个县支持曹操。其中范县的县令叫靳允,老婆孩子老妈弟弟都被吕布抓了。程昱赶紧劝他,千万要认清形势、选好主子啊!我们曹老板比吕布强多了,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到时候您坚守范县的功劳,就和田单一样大哦!靳允一听有道理啊,流着热泪表示:我坚决支持曹老板!
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从最后的结果看,靳允应该是被程昱忽悠瘸了。他之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什么”田单之功“,不存在的。
潼关之战失败后,马超又杀回了凉州,攻下冀县,并极力拉拢当地大佬。其中一个大佬叫赵昂,他的妻子就更有名了,叫王异。
他们俩的儿子赵月在马超手上当人质。然而,杨阜、姜叙等大佬要赶走马超,赵昂表示支持,但有点舍不得儿子。王异当即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忠义,一个儿子算个屁!
及昂与杨阜等结谋讨超,告异曰:“吾谋如是,事必万全,当柰月何?”异厉声应曰:“忠义立于身,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夫项托、颜渊,岂复百年,贵义存耳。”昂曰:“善。”遂共闭门逐超,超奔汉中,从张鲁得兵还。异复与昂保祁山,为超所围,三十日救兵到,乃解。超卒杀异子月。《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裴注》
《三国志》里曹操是正面人物,所以靳允、王异的做法还算容易被理解。毕竟忠孝不能两全,舍小义、取大义嘛。但下面这位就比较”奇葩“了,他为了效忠一个反面人物,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脩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馀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袁尚、袁谭俩兄弟内讧,袁谭被打败,跑到平原,周围很多大佬纷纷归顺袁尚。但东莱太守管统就是要扔下老婆孩子跑来支持袁谭,结果就是他的老婆孩子被支持袁尚的”贼“咔嚓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靳允、王异、管统,都是为了效忠主子,才放弃了至亲,而马超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性质能一样吗?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曹操的话语权较大的而已。你让马超去说,或者让刘备去说,马超的行为怎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呢?显然也是为了忠义、为了大汉,而反抗曹操这个”汉贼“啊!
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着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按照刘备封马超的诏书引申一下,曹贼暴虐,汉室凌迟,海内怨愤,马超在氐羌人民心中是大英雄、大豪杰,他带领大家一同反抗曹贼,为了光复汉室而奋斗,牺牲一个老爸有什么好犹豫的?
乱世中,哪个大佬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混的?亲人诚可贵,功名价更高,若为忠义故,两者皆可抛!三国时期抛父弃子的有的是,三国之后更是代不乏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屈突通归顺了李渊,但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王世充手里。李渊问他:我想派你去打王世充,但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呢?屈突通毫不犹豫地答道:陛下对我恩重如山,我誓死效忠,两个儿子算个屁!
陕东道行台屈突通二子在洛阳,上谓通曰:“今欲使卿东征,如卿二子何?”通曰:“臣昔为俘囚,分当就死,陛下释缚,加以恩礼。当是之时,臣心口相誓,期以更生馀年为陛下尽节,但恐不获死所耳。今得备先驱,二儿何足顾乎!”上叹曰:“徇义之士,一至此乎!”《资治通鉴.唐纪四》
后梁的铁枪王彦章,应该不少人听说过。李存勖攻打后梁时,手下活捉了他的老婆孩子,准备逼王彦章投降。王彦章直接砍了劝降的使者,李存勖自然也不客气,将他老婆孩子全灭。
刺史王彦章在刘鄩营,晋人获其妻子,待之甚厚,遣间使诱彦章,彦章斩其使,晋人尽灭其家。《资治通鉴.后梁纪四》
臭名昭著的石敬瑭,造反的时候就更无情了。两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从弟,都成了亡魂。
石敬瑭之子右卫上将军重殷、皇城副使重裔闻敬瑭举兵,匿于民间井中。弟沂州都指挥使敬德杀其妻女而逃,寻捕得,死狱中,从弟彰圣都指挥使敬威自杀。秋,七月,戊子,获重殷、重裔,诛之,并族所匿之家。《资治通鉴.后晋纪一》
南唐元宗李璟(李煜的爸爸),觉得朱元这个马仔不听话,要夺他的兵权。朱元的老婆孩子都在李璟那儿当人质,他一度很绝望,想自杀,以求李璟饶了他的家人。他的门客宋垍告诉他,您这样有本事的大丈夫,走到哪儿不能荣华富贵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为了老婆孩子去死呢?朱元想想也对,就投降了柴荣。
守忠至濠州,觉以齐王景达之命,召元至濠州计事,将夺其兵。元闻之,愤怒,欲自杀,门下客宋垍说元曰:“大丈夫何往不富贵,何必为妻子死乎!”《资治通鉴.后周纪四》
残唐时期,吴王杨行密割据淮南,手下有个叫田頵的造反,杨行密派李神福去讨伐。田頵抓了李神福的老婆孩子,跟他说:乖乖投靠我吧,否则你的老婆孩子都要死啦死啦滴!李神福毅然回答:吴王把我从小卒子提拔为上将,我才不会为了老婆孩子背叛他呢!你也千万别想喷我无情,你自己的老母在吴王手里,你都敢反叛,比我过分多了!
田頵袭升州,得李神福妻子,善遇之。神福自鄂州东下,頵遣使谓之曰:“公见机,与公分地而王;不然,妻子无遗!”神福曰:“吾以卒伍事吴王,今为上将,义不以妻子易其志。頵有老母,不顾而反,三纲且不知,乌足与言乎!”斩使者而进,士卒皆感励。《资治通鉴.唐纪八十》
这段可以看出,残唐五代时期,抛妻弃子属于小恶,抛弃母亲更不能原谅。但真到了紧要关头,母亲算个屁啊,一样该抛就抛。
石敬瑭靠契丹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大佬范延光造他的反,石敬瑭让杨光远去讨伐。范延光的一个得力马仔叫李彦珣,老妈被杨光远抓住了。杨光远把这个老女人压到城前,逼李彦珣投降。结果李彦珣弯弓搭箭,嗖地一箭穿心,把老妈射死了!
初,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邢州人也,父母在乡里,未尝供馈。后与张从宾同反,从宾败,奔广晋,范延光以为步军都监,使登城拒守。杨光远访获其母,置城下以招之,彦珣引弓射杀其母。延光既降,帝以彦珣为坊州刺史。近臣言彦珣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帝曰:“赦令已行,不可改也。”乃遣之官。《资治通鉴.后晋纪二》
如果范延光胜利了,李彦珣肯定会被大大的表彰,为了对主子的”忠“,毅然牺牲了”孝“,甚至还可以说杨光远这个逆贼折磨我老妈,为了让老妈少受痛苦,我只能亲手超度她了。可惜的是,最后范延光投降了,于是李彦珣的行为自然就是大逆不道的。但石敬瑭依然没有惩罚他,让他当了坊州刺史。
当然,并不是每个乱世大佬都能如此无情的。然而,没有割舍家人的枭雄气,就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
闽国的黄仁讽背叛了主子王延政,跟着李仁达造反,王延政自然是杀光了黄仁讽的家人。后来黄仁讽一想起自己惨死的家人,就捶胸痛哭。悔不该啊!都怪我当初一时糊涂啊!他的同僚陈继珣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出来博功名,死个把老婆孩子算个屁!你赶紧把这些事当粉笔字擦掉,否则老大会怀疑你有异心的!
仁讽从容谓继珣曰:“人之所以为人,以有忠、信、仁、义也。吾顷尝有功于富沙,中间叛之,非忠也;人以从子托我而与人杀之,非信也;属者与建兵战,所杀皆乡曲故人,非仁也;弃妻子,使人鱼肉之,非义也。此身十沉九浮,死有馀愧!”因拊膺恸哭。继珣曰:“大丈夫徇功名,何顾妻子!宜置此事,勿以取祸。”仁达闻之,使人告仁讽、继珣谋反,皆杀之。由是兵权尽归仁达。《资治通鉴.后晋纪五》
后来李仁达知道了这事,好啊,原来你跟着我混这么委屈,那我送你去和家人团聚吧!
三国时期,徐庶因为母亲落在曹操手里,就离开了刘备,我们平常人都能理解他的做法。但他这种把母亲看得比天大的人,功名利禄、宏图霸业还能指望啥?他投靠曹操后,史书上基本上没他的事儿了。相比之下,姜维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却毅然投靠了蜀汉,把母亲丢在曹魏。一开始魏国认为姜维是被逼去蜀汉的,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后来这小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带着蜀汉大军进攻曹魏,如果他的母亲还活着,下场能比马腾幸运吗?据说姜维的母亲曾写信招姜维回去,被姜维婉言拒绝了。如果姜维就徐庶这点儿志气,哪能有后来的成就呢?
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裴注》
建安十六年九月,操进军渡渭。
十月,操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
十二月,曹操自安定还长安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还邺城,然后就是如萧何故事。
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
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
杨阜劝说曹操要永除后患,否则凉州诸郡就非国家所有,曹操没有听从杨阜的意见,而是急忙赶回长安、邺城,忙着如萧何故事。当然冀州河间的苏伯田银等人造反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冀州是曹操霸府所在,根基所在,不容出差池。战事其实早已结束,然而曹操在建安十七年五月才下令诛杀马腾三族,可见马超率领诸戎攻击陇上郡县,又挑起事端,才让曹操痛下杀手。我们可以考虑下渭水之败后,马超选择投降结局会怎么样?我觉得双方其实还有回旋的余地。
关中军阀号令不一,马超被迫反抗曹操自然有其苦衷。马腾在建安十三年被钟繇连蒙带骗征入许昌,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卫尉,唯独让马超留下统领部队,可见马腾其实也是很不甘心的。马腾入朝,马超在外,这样一个格局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如果曹操真接受关中诸将割地任子的要要求,其实结局还算不坏。事实就是曹操不愿意让关中诸侯继续逍遥,马超的选择也无非是投降和反抗。马腾入朝之初,就应该会考虑马超的选择。当然马超真的为自己的抱负义无反顾选择大义灭亲,马腾心里总不会真的对马超毫无怨言吧。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发生时,曹操自顾不暇,可谓是搞事情的天赐良机,然而马超父子听了钟繇的忽悠,就没有什么动作,在曹操平定河北过程中,直接给曹操打工了。建安十六年,整个北方除了关中其他势力基本被平定,南方的孙刘暂时和亲,也是和乐融融。当然马超要是打败了曹操,一切都不是事,然而并没有。我个人觉得马超建安十六年仍然选择反抗,是有些不智的。
司隶校尉锺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於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
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主父偃这番话无疑是倒行逆施之言,然而主父偃困顿时怨父母怨昆弟怨宾客,就是不怨妻与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事人对家、对宗族的看法(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除了老婆孩子,其他人就是死一户口本他们也不怎么在乎)。
阎爱民先生说:“如主父偃之流做事不顾家族利益、不顾宗族安危者并不是个别的。新莽末年刘缤、刘秀兄弟起兵,南阳刘氏“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日“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不顾宗族安危者,虽谨厚之人也不例外。追随刘氏兄弟的李通为应“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谶而求富贵,成功之日,却付出了其父李守在长安之家、南阳兄弟、门宗六十四人被杀的代价。无怪乎史家指斥其:“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邓晨追随内弟刘秀起兵,新野邓氏冢墓被焚,“宗族皆恚怒”。耿纯等劝刘秀早正帝位,说:“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风翼,以成其所志耳。这样“捐亲戚”求富贵的人并不是少数。汉末袁绍起兵“当攻董卓,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门户,太仆母子,一旦而毙。”平心而论,像李通、袁绍的行为并非有什么道德上的缺失,而是时人的家族观与后人不同罢了。”
汉人求进取、追富贵心态往往溢于言表,不加掩饰。人们的家室观念也社会精神风貌有一定的影响,小家既是系累,也容易摆脱,汉人顾及小家,顾念妻子,而不重大家、宗族的利益。汉代宗族观念不发达,个人约束也比较少,社会的精神风貌显得豪放有活力,进取心强,好大言,重气尚武。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原因都明明白白写在《三国志》中了。
《三国志·武帝纪》:“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锺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命令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钟繇开始了战争准备,同时夏侯渊也率兵前来会合。
曹操这个大动作吓坏了关中诸将,为啥呢?因为作为司隶校尉的钟繇,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关中诸将。现在钟繇这么大规模备战,在关中诸将心里来想,这肯定是要收拾我们了啊。怎么办?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吧。
站在上帝视角,你知道钟繇这次的目标是张鲁,所以觉得关中诸将造反是无缘无故。但从当时关中诸将心里来说,当时TM就是生死存亡之秋啊,命都要没了,还顾得上什么人质?
马超起兵和马腾被杀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毫无疑问的,说马超坑死了全家也是事实,但理清中间细节的人并不多,这里就稍微介绍一下前因后果。
先说下时间线:
建安十六年(211)正月,并州太原发生叛乱,曹操派夏侯渊徐晃带兵前去平定[1]。
三月,曹操让驻扎在弘农一带司隶校尉钟繇与平定完太原叛乱的夏侯渊等人在河东会和,准备讨伐汉中的张鲁[2],关中军阀怀疑曹操打算对自己下手,随即选择联合造反[3],并拉来了凉州的韩遂作为首领。
曹操命令曹仁去和钟繇等人一起讨伐关中联军,自己则在七月集结大军到达潼关,关中联军形势不利,向曹操割地求和,被其拒绝[4],双方进入僵持。
九月,曹操渡过渭水,对联军形成包夹态势,联军继续求和,并提出送交人质,曹操假装同意和谈,趁机分化瓦解联军[5]。最终和谈破裂,曹军在决战中大败联军,联军众人或战死或败逃。
十月,曹操向北进军安定追击马超杨秋,迫使杨秋投降[6],这期间冀州河间发生苏伯、田银的叛乱[7],曹操派曹仁前去平叛。
十二月,曹操从安定回师处理河北事务,留夏侯渊镇守长安[8]。
建安十七年(212)正月,曹操回到邺城,夏侯渊率军击杀梁兴[9][10],马超反攻陇上,诸县响应,并包围冀城[11][12],不久苏伯、田银之乱被平息。
五月,马腾被夷三族[13]。
八月,马超攻陷冀城,占领凉州。
以上差不多就是从马超起兵到马腾被杀的全部经过了。
马超的家人是在潼关之战打完半年之后,同时也是马超起兵一年多之后才被曹操杀害的,要了解曹操为什么这么晚才痛下杀手,首先要清楚当时的情况。马腾父子并没有统一关中,从三辅大乱开始,关中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军阀,马腾只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这堆军阀里有九部都参与了后来的关中联军。而韩遂则是凉州军阀,他的地盘不在关中,马超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又请他来当统帅其实是想拉他当外援。
这十部人马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人,武帝纪和马超传都专门把马超、韩遂、杨秋、李堪、成宜这五个人的名字列了出来,他们五个就是联军里实力较强的五部[14]。史料记载李堪、侯选、程银都是从河东来到关中的势力[15],这三人应当是一派。杨秋是安定郡的本土军阀,此人应该自成一派。梁兴、张横参与过讨伐李傕的行动[16],这二人应该是一伙的,具体倾向于马超还是成宜不得而知,梁兴曾被称为“马超余众”,其与马超的关系应当不错。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的表文里专门把马超和成宜二人列了出来[17],可知成宜的实力也是比较强的。
这帮人造反的原因是钟繇等人在河东集结重兵。从地理位置来说,弘农的钟繇[18]和太原的夏侯渊去河东会和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河东在二地之间。问题在于,钟繇集结兵力的理由是讨伐汉中,如果从弘农出发前往汉中,走河东是在绕道,如果这支大军从河东越过黄河,这时曹操再出兵前往潼关,就从东、北两个方向包夹了关中,事实上后来潼关之战时曹操正是依靠这种策略压制住了关中联军。
此外,当初马腾是被钟繇的参军张既连哄带骗诓到了邺城[19],马超还告诉韩遂钟繇曾经让自己干掉韩遂,认为关东人不可信任[20]。钟繇当了十几年司隶校尉,和韩遂马腾等军阀进行过许多周旋,拱火忽悠人让军阀们互相削弱的事估计没少干[21]。正因为如此,关中军阀自然怀疑曹操的讨伐对象就是自己,如果放任钟繇渡河,等于是让曹操的刀架在自己脖子上。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起兵造反并不是马超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关中军阀的集体决定。有没有不肯加入联军的军阀呢?有的,在蓝田拥兵的刘雄鸣不肯加入联军造反,随即就被马超击破[22]。所以当时的情况是,关中军阀造反比不造反要更容易,就算你想放弃拥兵投降曹操喜迎王师,那你首先得过了联军这一关,蒲坂和潼关都在联军手里,钟繇曹仁的部队根本救不了关中的拥曹势力。而如果是马超成宜这种较为强势一点的,想要投降曹操也得先和其他关中势力开战。
同时,马超起兵后马腾是不是必死呢?其实大概率不是。韩遂的部将阎行之前出使曹操时,主动提出将父母送去当人质,还劝说韩遂也交出儿子[23],后来潼关之战双方和谈时,曹操专门提醒阎行要记得当个孝子,因为阎行一直不支持韩遂起兵造反,曹操在诛杀韩遂的子孙时故意放过了阎行的父母[24]。因此,曹操还是相当重视人质的要挟作用的,如果马超不打算反抗到底,他第一次起兵多半不会影响到家人的性命。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韩遂听说曹操没有杀掉阎行的父母时,打算故意让其遇害,以断绝阎行投降的念头,于是强行把女儿嫁给了阎行,之后曹操果然起了疑心[25]。
同时,联军在曹操到达潼关后其实也在想方设法向对方求和,先是提出割地,后又提出送人质,本来也没打算要死磕到底,如果不是最后输给了曹操,他们提的条件未必不会被接受。不过这场和谈里双方本来也是各怀鬼胎,曹操想要趁机离间对方,而马超又想要生擒曹操,连曹操听说后都觉得虚惊一场[26]。
事实上战败后才投降的杨秋在曹魏取得了相当高的待遇,曹丕称帝时其在劝进表上排在武将中的第五位,比曹洪曹休曹真等人还靠前。程银侯选等人逃到汉中投靠了张鲁,随张鲁投降曹操后被恢复了官爵[27]。马超如果在潼关之战后投降曹操,地位想必不会在杨秋之下。
这里涉及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马超在潼关战败后为何还不肯投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马超当时还具有相当的实力,而且在曹操撤军后,他在西北的力量显然是强于曹军。
曹操撤退的第二个月马超就带领羌氐人卷土重来,陇上郡县纷纷响应,连张鲁都派了一万多人前来协助马超[28],当时的凉州别驾阎温兼任上邽县令,结果马超来到上邽后阎温居然阻止不了下面的人迎接马超,只好逃往冀城[29]。马超率军包围冀城长达八个月,镇守长安的夏侯渊都没能前来救援。
从相关记载来看,夏侯渊当时所面临的形势相当糟糕,之前在于渭水败退的梁兴在蓝田又搞起事来,蓝田离长安只有五十公里,等于是长安周边都有马超的人马,之前讨伐杨秋时平定的氐人这时又造起了反来[30][31][32]。而那个不肯造反的刘雄鸣回老家去招揽部下时居然被部下绑来强行造反,拥众数千占据着武关道口[33]。结果马超占领凉州之后整整一年多夏侯渊都拿他没办法,最后是靠着杨阜等凉州大族自发用计将其驱逐。
从刘雄鸣的情况来看,一些军阀即使想投降曹操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下面的人不肯,最后甚至会被绑着去造反。这也算是西北的一大特色了,韩遂等人早年也是被叛军强行拥立为首领。
因此也不难理解马超第二次起兵时的想法,他的部下自然是不肯投降,他自己也觉得不甘心,觉得还有搏一把的机会,加上当人质的老爹这么久都没事,于是咬咬牙又赌了一回,结果这回就把家人们给送了。
最后说一些其他问题。因为诸多文艺作品(例如小说游戏)带来的印象,多数人认为马超造反压根没戏,是以卵击石,不如早点投降换取家人一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李郭之乱结束后,关中的实力有了相当程度的恢复,因而关中军阀实力大增[34],同时马超在羌氐人之中非常具有号召力,关中军阀与张鲁的关系也很好,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抗曹操,加上还有韩遂这个外援,所以最后拉来的联军有十万人之多。
关中联军如果能够被有效整合,其实力显然要强于后来割据关陇的贺拔岳、宇文泰,以及割据凉州的张轨,可惜缺乏统一号令的联军只是个貌似强大的空壳子。
此外,曹操当时对北方的控制力也是很有限的,河北是新占领的地盘,赤壁之战后扬州、并州、冀州都发生了叛乱,甚至出现十余万百姓逃亡的现象[35],青州徐州被委任给了当地豪强[36],像豫州这种心腹之地,刺史之位居然是父子相继的[37]。曹丕初年凉州豪强黄华绑架太守造反,投降后依然官运亨通,晚年还当上了兖州刺史[38][39]。本身统治力不够稳定,外加南边两位邻居在那虎视眈眈,时不时还来骚扰一番,如果曹操长时间拿不下关中联军,最后必然是要服软的,事实上几乎是潼关之战结束的同时河间就爆发了叛乱,致使曹操放弃追击马超。
而对于马超提出抛弃父亲,认韩遂当爹这件事其实也不难理解。马超作为关中最强的军阀,一家老小都在曹操手中,自然是其他军阀的重点关注对象,因而必须表现出自己抗曹的决心,说出抛弃父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有打消众人顾虑的意图。至于认韩遂当爹,毕竟马韩两家原本就是仇敌,韩遂杀害了马腾的妻儿[40],突然要和马腾的儿子合作,也难免会有芥蒂,何况韩遂是以一介凉州军阀的身份当上了关中联军的首领。因而马超弃父认亲这件事,本身属于一种团结内部的手段。
只不过这支临时组建的联军最后还是因为内部问题被曹操分化瓦解而战败,联军同曹操和谈时,因为韩遂与曹操有比较远的关系(韩遂的父亲和曹操同一年被举的孝廉)加上年岁相近,二人相谈甚欢的场面引起了马超等人的怀疑。这也十分正常,韩遂本不与曹操接壤,利益冲突较小,完全可能收下好处并在和谈中把马超等人卖了,然而谁知道韩遂和曹操其实只聊了些无关紧要的旧事,现认的父子果然还是不太靠谱。
仔细分析的话,马超弃父这件事并非完全不可理喻。作为政治人物,马超因为自身的野心和当时的局势所引导而起兵,又因为技不如人而满盘皆输,体现出了斗争的残酷性。
而马超之所以被许多人诟病这件事,一是他真的把爹给坑死了。像刘邦也曾经说出过请项羽分自己一杯羹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但刘邦的爹没死,而且刘邦当上皇帝后对父亲也很孝顺,所以也就没多少人一直揪着这件事。
二是马超并没有正当的起兵理由,单纯是为了保住地盘和部曲。如袁绍兄弟起兵也害死了全家,而当时的人却反而对其感到同情[41],古往今来因为造反搞得家破人亡的多如牛毛,只要理由够充分一般人并不会太苛责。
三是马超说出了抛弃父亲改认韩遂当爹这种话。这在古今的道德观里都相当具有冲击力(并且他还说到做到),不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外加他还干出过背信弃义杀害韦康以及火烧历城这种事,连张鲁刘备这些友军阵营里都有人对他感到不满[42][43][44]。
四是马超这种标准的不孝子在演义里居然被美化成了孝子,讽刺效果拉满。这使得人们在还原马超的历史形象时更加关注于他抛弃父亲的劣迹,将“不孝”变成其最大标签,以至于许多人一提起马超联想到了坑爹。
马超大概想的是等自己家底败得差不多了再投降也不迟,而曹操想的是那我绑人质有啥用。
人的心态是会随着实力对比动态变化的,时间不同想法其实不一样,我们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分析:
1.曹操出征汉中的时候
高柔和钟繇的意见都向曹操陈述清楚了,最后的决策者是曹操,能决定曹魏战略目标的也是曹操。
当时双方对于敌我实力对比的估量,都认为关中军阀实力强悍难以对付,诸将都认为关西兵精,高柔也认为假如关中军阀采取闭门自守的方法“各凭险阻”非常难对付——简单来说大家都认为曹魏和关中军阀全面对抗,曹魏并不容易占到便宜。至于曹操出兵汉中到底是不是要搞关中军阀,我的看法是一定会搞,但是并不会搞的很难看。无非就是要测试一下关中诸将的忠诚,稍稍削弱他们的实力,打压一批不听话的,我不觉得曹操这么做作为政治家有什么错,从道德层面上阿瞒也没有来得及做任何侵犯关中诸将利益的事,怎么辩论我都不觉得曹操理亏——就像我完全不认为刘邦伪游云梦是什么无耻行为一样。
当然关中诸将的叛乱在政治上也是合理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好谴责的,关中诸将觉得自己有筹码有实力想要赌一把,仅此而已。
此时马超的心态当然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和曹操梭哈一把,赢面还不小,此时马超选择起兵造反而且还是带头的主谋——假如关中诸将打赢了马超肯定是带头分红利的那个,输了自然也要承担最大责任是吧,没什么可纠结的。
2.等曹军连续突破黄河、渭水两道防线的时候,关中诸将才认识到这次押注押错了,曹操不是自己能打赢的,开始求和割地质子了,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因为曹操也很清楚明白关中诸将已经处于下风这个事了,有谁会放过已经明牌要输的赌徒呢?
马超此时当然也在那群求和的关中诸将中间,至少是默认了大家这种行为,因为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他也认识到当初起兵的目的是不可达成的。
3.曹操击破关中诸将后,关中诸将面临的就是不一样的选择了——就像当年官渡一样,曹操是不会过份责难把赌注压在赢面大的一方的投机者的,所以杨秋、程银、侯选等人只要愿意放弃军阀地位乖乖归顺做个朝廷的将军都是可以接手的,甚至还能领兵作战。
但是马超就不一样了,他是首恶,是整场叛乱最积极的主持人,相同的形势下哪怕是换刘备来最好的结果至少也是软禁终身。所以马超不投降曹操是正常不过的选择,连曹操都觉得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在曹操眼里,马超完全可以选择隐居、流亡,不一定要选择造反——而既然马超第二次造反,曹操作为政治家只能兑现人质条约的相关条款。刘备家人也落到曹操手里过曹操没有拿这个要挟过刘备,夏侯家的女儿被张飞拐走了也没听说过刘备拿这个要挟曹操和夏侯家——这不是战争中俘虏或者强抢,任质送子是隐性政治条约,拿这个来道德绑架曹操是没有意义的,反过来道德绑架马超也没意义。
作为政治家的马超应该被诟病的错误,应该是犯了什么什么错误打输了,或者误判什么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至于道德评判的问题马超自己早就回答过了: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曹操对马腾冷酷吗?冷酷。
马超对马腾冷酷吗?也冷酷。
错的不是马腾,不是马超,也不是曹操,而是政治。
泪痕大师写问题,可能从来不思考的,张口就来。
打个比方。
可能只要有人发个问题:为什么说张三是好人?
大师一定会写: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史书上说他是好人,他就是好人?他做的坏事真不少……
泪粉纷纷点赞。
过几天,有人发问题:为什么说张三是坏人?
大师忘了前几天的事,又会写:史书上说他是坏人,他就一定是坏人?他做的坏事都是有理由的。。。
泪粉又纷纷点赞。
——基本上就是逻辑死循环。
马超造反事,怎么能跟袁绍兄弟起兵类比?
问问,袁隗是袁绍、袁术亲爹?
袁绍起兵导致袁隗等亲人丧命,这不假,公孙瓒讨伐袁绍檄文也提到此事,以此抨击袁绍害死袁隗,但是再问问,袁隗这个太傅,什么时候成了董卓的人质了?
事实是家族意见分裂了啊!袁绍反对立献帝,袁隗支持、坚定站在董卓这边。这都是个人选择的缘故,袁绍能怎么办?
同理,袁绍跑路的时候,已经跟袁隗分裂;马腾带着儿子去许都的时候,没有宣布说跟马超理念不合,分道扬镳吧?
最后,这两件完全不同的事能放一起类比?
“袁绍、袁术的亲人全在董卓手里”
奇了怪了,难道袁谭这几个晚辈都是起兵之后出生的?
袁绍、袁术把自己小家的人都放在家乡保护的好好的吧?
有史可查的,袁绍把妻子托付给兖州刺史刘岱,有这事吧?
现在还有几个人认为古代当个官,能把老婆儿子到处带着走的?大师对历史环境的理解水平是这样的?不至于吧?
袁闳到彭城找老爹的故事可能生僻了一点,“悬鱼太守”羊续的故事总该了解吧?羊续的老婆带着儿子从老家泰山赶到南阳来找老公要生活费。
范书《羊续传》:(羊)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和袁绍同时期的曹操,他在雒阳做官,就带了妾卞氏和一些仆人,老婆丁夫人和曹昂、曹丕等都在老家。都是佐证。
大师能说出袁绍、袁术“亲人全在董卓手里”,是为了营造“袁绍情况符合马超情况”的假象,还是真的就不知道真相?
《典略》:及(马)腾之入,因诏拜(马超)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独留”二字已经说明了马超可是“亲人全在曹操手里”。
在马腾等人入朝之前,关东军阀中以韩遂、马腾为首,曹操掌控的许都朝廷通过各种手段,舆论造势,最终让马腾带着儿子前往许都做官,可比之前的段煨;同时,韩遂也交出了儿子,阎行交出了父母。
这些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
韩遂决定造反,不要儿子真无所谓,儿子可以再生,对吧?不然刘备的“高祖之风”是怎么来的。
马超劝韩遂造反,这个害死亲爹的行为,在奉行孝道的汉代能说得过去?
阎行劝韩遂不要造反,利益就是挂念自己的父母安危。——这是孝。
再有,徐庶脱离刘备,说母亲被抓,自己的方寸已乱。——这也是孝。
这些事,都是与当时社会风气一脉相承的,必然受到社会舆论褒奖。
而马超,在当时是肯定翻不了案的。
过了千年,不再信奉孝道的现代人,跑来给马超翻案,图什么?
我知道会有泪粉跑来说,古人也要讲利益的,孝道什么的不重要。
这是以己度人了吧?
《典略》:(马)超覆败于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讲道理,孝道若不重要,张鲁听明白了什么呢?
你们会比张鲁更懂利益厉害?
要理解马超的行为先要理解凉州的情况。凉州是“造反大州”自东汉建国以来就叛乱不断。
在这里就不分析凉州多叛乱的原因了,只需要理解,凉州多叛乱就行。
而凉州在中平元年(也就是黄巾之乱发生的同一年)又一次发生了叛乱
【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
这场叛乱中,本来作为东汉政府军官的马腾见叛军势大 也加入其中
从此凉州一直处于东汉政府管辖之外,官军多次派大军征讨 互有胜负,不能解决
叛军在与政府军交战的同时 自己内部也为因为权力分配问题斗争
叛军内部分裂成大大小小的派系 其中以马腾和韩遂实力最强
马腾由于十几年的斗争仅能偏安于凉州一隅 在与韩遂的斗争中还处于下风
于是对这样的斗争逐渐失去了兴趣 后来甚至接受了朝廷招安 把自己的部众交给马超
去朝廷养老去了
凉州在官渡之战前后名义上归顺了曹操领导的东汉政府
但是这些军阀想的只是保持自己现在的地位 不想真正归中央统辖
曹操借道凉州讨张鲁是一份测试 凉州人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真正归顺中央 和马腾一样
要么叛乱 马超只是所有选择继续叛乱保存现在地位的其中一人
凉州叛乱不是马超一个人的选择 也不马超韩遂两个人能够决定的
而是整个凉州绝大多数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共同选择
关于马超孝不孝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持保留意见。因为这样的例子在曹魏境内实在太多了,这让我们很难单独苛责马超。
曹操由于压榨军民过度残暴,导致早年经常遭遇背叛和哗变。他为此发明了错役制度,将所有在外军民的家属都收到自己的控制范围下,以此威胁他们不准叛乱。
曹操用这种办法打破了儒家的王道论,把封建王朝剥削的上限大大提高。但错役法并没有彻底根绝魏国的暴动,仍有不少官员群众叛乱起义。
曹操时代:广陵民起义(建安元年);广陵薛州起义(建安初);庐江陈策起义(建安初);长广民起义(建安五年);襄贲炅母起义(建安五年);汝南瞿恭等起义(建安五年);山东郭祖起义(建安六年左右);幽州赵犊起义(建安十年);长广管承起义(建安十一年);庐江雷绪起义(建安十四年);庐江陈兰、梅成起义(建安十四年);太远商曜起义(建安十六年);鲁山民起义(?);河间田银、苏伯起义(建安十七年);关中刘雄起义(建安十七年);屯田客吕并起义(建安二十年);陇西李越起义(?);南阳民侯音起义(建安二十三年);陆浑孙狼起义(建安二十四年)。
曹丕时代:西平麴光起义(黄初二年);幽冀山民高艾起义(黄初时);
曹睿时代:西平麴起义英(太和元年);
曹髦时代:玄菟吏民起义(甘露二年)。
除开一些特殊情况,这些人加起来怎么也得有十万吧,他们的家属显然多半都会因为错役法的关系不能保全。但你能说他们都是不孝子?
按照这说法,暴君就无敌了——直接把老百姓的老妈们全绑起来,然后尽情榨干他们的劳动力。如果有敢出头的,直接让圣母们掏个不孝的帽子给他戴上进行批斗。谁说秦万世只是一个梦?
我们的矛头难道不是应该指向绑架犯吗?
P.S.
《三国志》的描述过于简略,而且比起造反军,它更偏向曹魏。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造反。比方说张邈,曹操非常要好的他为什么要背叛他?根本猜不透。
而那些有幸留下造反原因的人,其理由多让人同情。
比如张绣,他回刀反曹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活命。
《张绣传》: 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
还有侯音,放弃父母家人举起义旗,只是因为被剥削的太痛苦了。不造反就活不下去。
《曹瞒传》: 是时南阳闲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
从当年发生过水淹七军的大洪涝推断,那两年天气比较异常。而根据曹操的计亩税法,灾年时“要钱太守”们会收走屯民最后一粒粮食,请问他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心甘情愿地饿死,好让远在天边的家人活下去。那么恭喜你,你为曹万世的养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再说回马超。他的造反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们只知道,马腾本来不想进入邺城,是曹操强迫他来的。
《张既传》:太祖将征荆州,而腾等分据关中。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
我们只知道,家族被灭一事是马超一生所恨,并间接导致了他的短寿。
《典略》: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马超传》: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
综合马超的表现和曹魏的前科来看,我不认为马超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孝子,至少目前下这个定论还为时过早。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