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使柴桑时,已涉及两家关系地位这部分内容: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交涉内容明确指出,待击败曹操后便“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这鼎足三家显然是荆州刘备、吴地孙权、北方曹操。
刘备和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追击至南郡然后各取所需: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刘备取荆南,吴人攻南郡,这分工再明显不过。
再看孙权后续的举措: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又嫁妹妹,又分南郡给刘备,基本还是在诸葛亮提出的荆、吴地区联手抵抗北方这框架下。
在此期间,鲁肃和刘备都对此事发表过观点:
鲁肃: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刘备: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
当刘备要求得到南郡,完成鼎足之势时,孙权的迟迟不决,鲁肃的劝借,以及刘备对孙权的判断皆立足于一件事——孙权需要刘备集团去抵抗北方的曹操,为此不惜把南郡给刘备。
这是把刘备当成大腿,还是打工仔,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