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当事人如何说便是。
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刘备的态度是:
取益州事小,失信义于天下事大,不可因小失大。
庞统强烈反对:
执着于信义也应懂得适时权变,目前群雄割据,若益州为他人所取,兴复汉室则难上加难。兼并刘璋是为了施行兴复汉室大业,或有负于刘璋,但无负于天下,这大义在手,谈不上失义。一旦汉室得以复振,对刘璋封以大国作为补偿,也未必有负于信。
这番话简单,却足以唤醒刘备沉浸理想的那部分,迅速认清现实。
刘备夺益州是妥妥的负信违情,那么他就因此假仁假义了?
若刘备从来都喝甜豆浆,今天喝了碗咸豆浆,所以之前几十年爱喝甜豆浆就是假模假样的伪装?
显然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这种思维也不可取。
没有必要避讳刘备在刘璋事件中的不光彩,谈论仁义无论算上这件事,还是不算这件事,刘备都远胜于曹操和孙权。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