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啦。这个问题说来话很长……事实上我觉得问题本身也不是很明确,核心问题和外延扩展关联不大。不过我应该大致能理解题主想要问的。
引用的那个回答和那篇文章我们这里不讨论。因为涉及到几个很大的领域,说几句就没完没了。
针对这一段来说:
烹饪行业中较高端的从业者,似乎都很强调资质和规则对美食的影响,认为顶尖美食肯定有相对客观的选材、制作(包括烹饪者的资质)标准。但是没怎么提到品评美食是否有标准,而这就是我想讨论的。
顶尖美食有客观的选材和制作标准——正确。
评判美食有没有标准?有,按照从业人士公认的标准来,也即上句说的从选材到制作,这些标准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不是我觉得好吃就好吃。即使是世界著名美食家,也不会说“我喜欢的就是好的”。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东西为什么好吃,为什么值得吃,理由是什么——从选材到制作。
相反,如果是消费指南性质的餐厅评价,专业的作者还必须要时刻反省自己口味上的偏好(这种偏好往往是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身体状况决定的,有时候,喜欢的食物真的与各种感情分不开),并把这部分的加分因素去除掉。
但是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你喜欢吃什么是你的事情呀,真的别人管不着。没有标准,你喜欢吃什么就真的好。吃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和合适的人一起吃东西更愉快,所以真的别想这么多。
关于问题描述里最后一段:
在讨论文学艺术作品时,如果有人说“(某篇名诗)不过如此,还不如我在XX厕所墙上看到的那首好呢”/“(某位著名歌手)出场费也太贵了,不就比我朋友唱K的水平高一点吗”,得到的很可能是嘲笑,甚至是连嘲笑都不屑的无视。
不是人人都会写诗的,所以大家会认为我是不专业的,我会尊重专业的标准。如果专业的标准我不理解,那可能真的是我不理解,标准本身我承认是有权威的。
但是人人都会吃,而且人人都可以说我喜不喜欢吃这样东西,所以很多人对吃这个领域是默认为自己了解的,他们不觉得这个领域存在通行的规则和权威。
所以你看,写大董那篇文章里,讲的一些标准和规则其实是靠谱的。但是即使在知乎,这个问题只要被提起,就有大量反对,同时伴以“西餐的规则怎么能用在中餐上”、“西餐就是难吃”之类的声音。
其实,反对也就罢了,但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反对,是不屑,这件事……其实是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的。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在一个
有什么好吃的酒心巧克力推荐?写过一段,供大家参考:
推荐一间餐馆或者一种食品,我会尽量按照客观存在的、这个行业通用的标准来考量。
但具体到个人的选择,只能看你自己的口味了。
我一直喜欢举的例子,是我曾经参与和上海一家很好的牛排餐馆定制过一堂牛排课,餐馆拿出他们最贵的招牌干式熟成澳洲7级肉眼,和同样售卖的、价格便宜不少的湿式熟成澳洲牛柳、侧腹,同一位好厨师按照餐馆出售的标准当场烤制,请大家品尝。
最后你相信吗?在这些本身就见多识广、喜欢吃贵餐馆的顾客里,对“好吃”的意见也非常分歧。
有超过1/3的人说,“我知道哪块更贵更好更难得,但我就是觉得更普通、更便宜的那块好吃呀……”
为什么最好的那块不受欢迎?因为它的“牛肉味”(中国人习惯的那种,就是我们用来做五香牛肉的那种牛)很淡,“野味”更重。但是我在口味上也仍然喜欢这一块,因为我觉得它的滋味层次非常丰富,带有一种很难得的,天然而特殊的香味。
最后,仍然请你谨慎消费。
我会尽量按这个行业通行的专业化标准来评价餐馆和食物,但你完全可以不喜欢。这时候你也许就要考虑换一个意见来源参考了,因为可能我的这一套真的不适合你。
慢慢吃,当你和我一样,开始把冤枉钱花到一定程度,就会知道什么是适合你的。
而适合你的永远是最好的。
那个牛排比较的例子其实我一直举,估计大家都看烦了。但是真的,这个例子太典型了。当时消费者所在的场景,还是一个有足够权威性的场景,使得他明明觉得贵价肉不好吃,但还是承认这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这种权威性的场景经常会存在,比如这是一家位于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比如餐厅被迫要宣称说“我们这里的厨师是御厨”——“这样啊,……我还是觉得不好吃,可能我真的不懂品尝美食吧。”
但如果换一个场景,消费者到这家餐馆去点了一块最贵的上千元的牛排,“感觉还没有王品的牛肉好吃”。由于这个场景里不存在权威,题主提到的这类型消费者会怎么想呢?“餐馆骗钱。”“上次推荐这家店的美食作者写软文。”“西餐真是太难吃了!”“哼!”
最后总结一下:
品尝美食的能力有门槛吗?
—门槛是有而且惟一的:钱。
—评判美食有没有标准? 有,并且是从业者知道有且会遵循的,消费者不一定要知道,也不一定要在乎。
—消费者可以采取的态度有两种:
1、跟随符合自己口味的美食消费指南,可以是杂志、个人,也可是妈妈、伴侣和某一个朋友;
2、完全不相信任何指南和参考,吃得开心就好。
我觉得两种都好。但是无论选哪种,都不要攻击对方……来来来,给你夹一筷子好的,有吵架的工夫,不如多吃点^_^
-
出门前随便一说,结果又写长了。标粗了一些句子。大家跳着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