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旧文,转发过来:
宝宝所有的健康问题,大概用两个词来总结就够了,一是上火,二是积食。
我以前讲过上火,链接放文末,今天主要聊聊积食。
现代医学,或者说西医吧,并没有积食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祖国传统医学,或者说,中医。
中医是怎么描述积食的呢?
他们这样说:
小儿积食是指因食物积滞于内而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呕吐等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小儿营养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1] 。
也有这种说法,解释得更中医一些:
小儿积食症是一种小儿乳食过量而导致的脾胃损伤现象[2]。
总之,积食这个词,是中医对于消化系统某些症状的一种统称,有点类似于我们西医所说的消化不良。
对于这种不同于西医的命名或分类方法,我并不反对。
举个例子,“感冒”,西医的名称叫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呢,把它分了类,并且换了些名字,叫做: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等。
这完全没问题,名称只是代号而已。
就算你把感冒取个更高大上的名字,如:“震惊!病毒与人体上呼吸道大战真相”,或者更接地气的名字:“流鼻涕病”,都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不能说积食这个概念本身是伪科学。
那么,问题来了:
真正的伪科学是:
积食是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
让我们具体看看,有哪些不该装进去的东西,都被装了进去,例如:积食会导致发热。
先别不服,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说说为什么不该把“发热”装进去?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类是恒温动物,也就是说,要维持住一定的体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
怎么维持呢?
两个方面,产热与散热。
产热,热量从哪儿产生?
根本上说,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
食物中有三大产能物质,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产能物质与我们呼吸进的氧气相结合,在人体内缓慢而可控地“燃烧”,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并且提供我们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当然,也有不与氧气结合的“燃烧”,如剧烈运动,氧气供应不足时)
散热,更好理解,人的体温大约在36~37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一般来说大于外界温度,所以,身体的热量会流失、转移到外界环境中。
也有特殊情况,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甚至高于我们的体温时,热量的自然流动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去,所以,人体靠“出汗”来反向散热。
那么,人体怎么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以维持一定的体温呢?通俗点讲:我们的身体何时该打颤,何时该出汗?
有个控制中枢,位于脑部,就是这里:
1、大多数发热是在体温调节中枢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出现的。
身体感受到太热时,这个信息被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中枢给出指令------出汗!同理,身体感受到寒冷时,这个信息也被传到中枢,中枢给的指令就是------打颤!
以上为生理条件下的反应,病理情况下呢?
例如,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时,身体的卫兵------免疫系统发现了敌情,立即上报中央,中央下令:全力反抗、消灭敌人!
为了痛击敌军,中央需要作全身动员,以提高大家的参战热情,但是,如何动员、怎么提高?
发热就是方法之一。
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将体温调定点上移,本来正常范围是36~37度,现在为了战争需要,上调至38、39度,甚至更高!
所以,人体发热了。
2、不过,还有一种情况。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人的散热速度跟不上,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去,也会造成体温升高,但此时并没有体温调节点的上移。例如:中暑。
准确的说,这不叫发热。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过热,以鉴别于发热。
好,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问题:
吃饱了、吃多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定点的上移吗?
不会!
这一点可以用现代科学以证实:
要引起体温调定点的上移,需要很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如:IL-1、IL-6、TNF、IFN-α,等。这些因子通过血液进入脑部,在这里影响体温调定点[3]。
所以,人体要发热,前提是这些细胞因子在血液中大量出现,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而积食会不会导致这些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呢?
不会!
所以,积食不会引起发热。
除了发热以外,还有这些情况,也不该放进积食这个筐里面:
一、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咳嗽?我以前也写过,链接放文末。
总之,与积食------消化系统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除非一种情况------胃食管反流。
胃里面的食物通过食道反流上来,然后呛入气管,引起咳嗽。
但这与通常所说的积食引起咳嗽,并非一回事。
二、口臭
口臭的人很多,据统计,大约30%的人存在这一现象[4]。
其中,约80%~90%的口臭病因在口腔内[5]。如:口腔卫生差、牙周疾病(牙周炎、牙龈炎),等。
其他的原因,如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肺部感染,等,也可以导致口臭。
胃肠道因素引起的口臭,目前只有两种原因是明确的[6]:
1、Zenker憩室
2、胃-结肠瘘
还有两种胃肠疾病可能与口臭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食管反流病
可见,积食,与口臭没什么关系,如果硬要攀点亲、拉上关系,只能说,可以把西医的胃食管反流病纳入积食的范畴之中,但这明显生硬了些。
最后,总结一下:
积食这个词,大家要使用它,未尝不可。
其他相似的词汇还有中暑,它原本也是中医词汇,现代医学称为热射病、热衰竭等,听起来没有中暑这么接地气,所以,我们通常采用中暑这个说法。
所以,名字怎么叫,没关系,关键在本质。
积食的本质在于“食物积滞于内”,这为什么会引起发热?
完全是胡说八道!
而且,就算对于什么是“食物积滞于内”?究竟会不会出现“食物积滞于内”?为何会出现“食物积滞于内”?“食物积滞于内”为何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等等。
以上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究。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1] 赵霞,汪受传.小儿积滞的治法探讨[J].中医药学报,2003,31(2):13-14.
[2] 张霞.捏脊法辅助治疗49例小儿积食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1-112.
[3] Dinarello CA. Cytokines as endogenous pyrogens. J Infect Dis 1999; 179 Suppl 2:S294.
[4] Hughes FJ, McNab R. Oral malodour--a review. Arch Oral Biol 2008; 53 Suppl 1:S1.
[5] Fedorowicz Z, Aljufairi H, Nasser M, et al. Mouthrin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alito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 :CD006701.
[6] Uptodate: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