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咖啡的双料爱好者回答一波
(我是美式咖啡普通爱好者,不太喝的出好坏那种。同时是茶的中阶爱好者,指能在一定程度上喝出好坏,对茶叶的品质有一定追求那种。两种饮料都是一天不喝浑身难受。)
抛开科学而言,单就人们的直觉认知,为何会认为咖啡不健康而茶健康呢?
就一句话,咖啡劲大。
即使是速溶咖啡,都会让刚接触的人产生心慌感。
别说新手,我这种喝了十年的,如果作死喝300ml以上,都会心慌很久。体质敏感的,早上一杯速溶咖啡,晚上都能失眠。
茶就温和很多。
所以人们的第一直觉反应自然是咖啡不健康。
再展开说的话,还有点其他原因:
1.中国人像我这种爱喝纯咖啡的不多,大多数人喝的其实是速溶。速溶咖啡作为糖精和咖啡萃取物的混合体,不说对身体有害处吧,反正是没好处。
2.茶一直主打养生功效,这些年又开始宣传减肥功效。加上茶叶促消化的功能是实实在在的,经过历史考验和科学验证的,人们自然原因相信一种口味清淡、解油腻、促消化、且无热量的饮料是健康的。
顺便吐槽一句,茶是好东西,但被很多人给玩坏了。
我见过把茶当减肥药喝的。泡一大杯浓浓的普洱然后一口闷,幻想着浓浓的茶汤刮掉自己体内的脂肪。
从能量守恒定律、人类消化道结构和脂肪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不要指望喝茶减肥,茶是促进你的胃酸分泌,从而加快消化速度,不是把你胃里的食物化成水。你饿得快了只会吃的更多,这种情况下不胖就不错了。
还有只喝茶不喝水的,由于渗透压的原因,茶一般是越喝越渴,特别是红茶或普洱茶等发酵茶,建议不要用茶水取代白开水。
还有很多有养茶山等陋习的,觉得茶垢是宝贝,emmm……
喝咖啡的一般就没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追求了,就图个提神。
个人建议,别把那两片叶子或一把豆子当成什么灵丹妙药,锻炼身体规律作息,比啥都强。
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只要不过量,都不至于到“不健康”的程度,要是过量或者胡乱搞些奇怪的喝法,无论茶还是咖啡都是有害的。
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扯淡。在讲这句话的前提是成份。
咖啡因属于毒品的范畴,我回答过无数遍了,然后引发了一堆人的狂轰乱炸。尤其是卖咖啡的跟卖茶的。
一些人是破口大骂,使劲给我发私信。
上面是一些有关于咖啡因的回答。
在这些回答里,都会提及化学系的大学生有一个实验,从茶叶里面提取咖啡因。
既然咖啡因是毒品,那肯定有危害。同时毒品都是药品,具有双面性。
喝咖啡最大的作用是提神,其效果比茶强多了。
咖啡的成瘾性比茶的要强很多。一个原因是咖啡里的咖啡因含量比茶里面的咖啡因含量高得多。
据相关的研究给出的建议,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mg/天。
这个可以看咖啡因片给出的建议。
而咖啡里面的咖啡因含量区别很大。本问题下面有人说一杯咖啡有100毫克的咖啡因。因此一天不要喝超过4杯咖啡。
当然上面指的是没有耐受的情况。
而茶里面的咖啡因少的多。
尤其是发酵过的茶,咖啡因含量非常少。所以卖茶的经常吹温润。
咖啡跟茶都有一个特点苦。
咖啡是真的苦,而且黑不溜秋的。所以咖啡一般都加糖,牛奶等。真的能喝纯粹的黑咖啡的人不多。
而茶的苦算不上苦。
同时茶的品种花样喝法太多了,有一些茶完全就不是“茶”。
从这些方面来说,茶完全是吊打咖啡。
上面是知乎卖的茶就是属于花茶。
比如上面是西北的茶,里面的茶不是很多,但是冰糖,枸杞等比茶多多了。
喝咖啡是一种文化,一般把它归结为小资文化。是不是健康则难说。不过现在让人联想比较多的是社畜又要熬夜加班了。
这种联想,自然会想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茶文化则太多了。
相对来说,茶意味着比较休闲跟修仙的味道。喝茶意味着是一起聊天吹牛等等。
比如上面的故宫的文创产品,一套茶具,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这种喝茶的方式显得“健康”。
知乎的咖啡与茶都喝过。
茶是水果茶,本人喜欢桂花那种茶,有缘是很香,那种桂花香。
而咖啡是冷萃的。
【产品介绍】
美式经典
烘焙度:深烘
处理方式:日晒处理
特点介绍:
1、咖啡因含量较高,提神效果明显
2、单一乌干达产区,还原地域之味道
3、先进的低温萃取工艺,经过10小时左右的低温萃取,保留咖啡优质风味
4、便携的独立条装,可常温保存
5、与牛奶绝配,同时适合搭配牛奶制作拿铁
榛果风味
烘焙度:中烘
处理方式:水洗处理
特点介绍:
1、在口腔中优秀的平衡感
2、单一巴西产区,还原地域之味道
3、先进的低温萃取工艺,经过10小时左右的低温萃取,保留咖啡优质风味
4、便携的独立条装,可常温保存
上面说了咖啡因比较高,不过离400毫克还差很远。
因为每个人的看法都是跟自身的经历相关的,就像有的人空腹喝了太多咖啡,或者是咖啡因不耐受,就会感觉心跳加速,甚至心慌手抖的厉害,也就是「醉咖」,第一反应就会觉得问题出在咖啡身上,虽然喝茶也有「茶醉」的现象,但由于一杯 120ml 的咖啡中含有 60-100mg 的咖啡因(均值),而同样份量的红茶中含有 30mg 左右的咖啡因(均值)。
也就是说,比起喝一杯咖啡,要喝更多茶才会感觉到不适,自然就会觉得「咖啡这玩意儿太刺激了可不能再喝了,还是茶好呀,柔和又健康……」
尤其是刚才上网一查众说纷纭,往往刚被前一位「科普」完,分分钟就被下一位的「亲身经历」给推翻了,所以感觉很有必要挑大家最关心的 3 个问题来聊一聊,尽管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但多个参考总是好的嘛~
答:已经有很多权威的专业人士反复辟谣过,正常喝咖啡不会骨质疏松!
「2013年发表于美国流行病学期刊的文章《女性长期饮用咖啡与骨折风险和骨密度的关系》,影响因子:4.3,文章通过长期研究观察六万名女性,得到的结果:增加咖啡的摄入与发生骨折的概率或髋骨骨折无显著相关。高剂量摄入咖啡与骨密度降低有关,但是并未导致增加骨折的风险。
(影响因子: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越高证明论文的水平越高)」
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咖啡因的日摄入量健康成人≤ 400mg(4 杯麦当劳咖啡或者6杯红茶),孕妇或哺乳期妇女≤200mg,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但如果有咖啡因不耐受的症状(比如心慌头晕腹胀等),建议还是别喝茶或者咖啡了,实在舍不得咖啡或者茶的独特风味,就小剂量尝试低因、无因咖啡(低因、无因咖啡不代表 0 咖啡因,比如一小杯低因意式浓缩在 3-15.8mg 之间)。
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仅仅是茶和咖啡里才含有咖啡因,其他食品、饮料里的咖啡因含量也不容小觑呀。
比如:
一罐 330 毫升可乐的咖啡因含量在 34~38毫克;
一罐 330 毫升的红牛也有 80 毫克左右咖啡因。
一杯450毫升的奶茶含有 100—400 毫克的咖啡因。(依据上海消保委测试的数据,附在文末的参考里)
而巧克力里的咖啡因含量,更是随着可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还有一个可能有点冷的知识,就连常见的阿司匹林等两千多种非处方药里都有咖啡因。
答:真正让人上瘾的其实不是咖啡本身的风味,而是其中天然的咖啡因成分(茶和可可里也有),如果按一天喝两杯咖啡来算,其中的咖啡因摄入量其实是比较少的,尤其是意式浓缩或者高压滴漏式的咖啡含量就更少了:浓缩咖啡一杯只含 30—50 毫克的咖啡因,仅为滴滤咖啡含量的一半。
Caffeine Content in Espresso vs Drip Coffee.浓缩咖啡和滴滤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对比(图片来源:http://www.coffeechemistry.com)
咖啡因长这样↓↓
因为众所周知,咖啡萃取时影响咖啡因含量的最大因素是萃取方式,尤其是要控制咖啡粉和水的接触时间,要知道90%的咖啡因是在第一分钟被萃取出来的。
比如一中杯麦当劳的美式咖啡(355毫升),大概 67 毫克咖啡因,比咱们自己在家里手冲、或者用咖啡机萃取的含量要高,这是因为,店里每次萃取时咖啡粉的用量和水的用量都要更多,萃取的时间也要更久,咖啡因的含量自然也就更高。
(图片来源:www.coffee http://chemistry.com)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咖啡豆的品种不同,天然咖啡因的含量差异明显,比如阿拉比卡种的咖啡因含量通常是罗布斯塔种的一半。
像星巴克的咖啡因含量就比麦当劳的咖啡更高,即使是一中杯美式(355毫升),也有约150 毫克左右的咖啡因,而拿铁的含量少一点,一杯大概也有 75 毫克左右的咖啡因。
顺便贴张图,方便喜欢喝星巴克的小伙伴收藏以后按需选择↓↓
虽然咖啡因的成瘾性毋庸置疑,但它对大脑思维以及情绪也有显著的正反馈效应,启动个人的稳定有序的给药机制,无论是日常工作、恋爱抚育、还是居家旅游,没有什么是一两杯咖啡搞不定的。
为了方便大家有个粗略的印象,咱们来粗略总结一下不同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冲泡方法:
意式浓缩咖啡
煮制或滴滤咖啡
答:这就涉及到一个不易察觉的因素,那就是文化背景因素。
因为在我们的语境下,茶不止是用来止渴、养生的东西,从陆羽著《茶经》把茶提高到了审美层次开始,它就早已深植于我们的文化骨血之中。
比如,唐朝诗人卢仝曾经写过一首有意思的七碗茶诗,这样形容茶的功效: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肤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
按照诗人的有趣想象,喝第一碗是润喉,但要是到了第六七碗,就会顿觉两腋清风生,马上要腾云驾雾得道升仙了。
而后来的苏轼、陆游等诗人,更把茶跟思乡联系起来,就连宋徽宗等皇帝也纷纷下场稳固茶的文化符号地位。
宋徽宗《文会图》
而如今纵然岁月变迁,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依然无处不在。
比如,之前的几波隔离居家,有很多男女朋友想念对方,但却无法见面,我们会形容他们“茶饭不思”,这时,茶和饭的重要程度被并列起来。
比如,酒局里经常有人说:「我吃了感冒药(胃不好等等)不能喝酒,所以我以茶代酒吧……」
而如果这时候说「以咖啡代酒」的话,就会感觉哪里怪怪的吧?
而类似,「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俗语就更多了。
因为,作为自古以来的产茶大国,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就成为了难以剥离的文化基因,无论是长期适应之后的口味喜好,还是耳濡目染之下的亲近感,往往会让我们的感性替理性做主。
尤其是老一辈的人,这种天然倾向往往会更明显。
这个道理,就跟他们觉得「油条、炸肉」比「汉堡、薯条」健康一样,你懂得~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作为年轻人,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在乎喝的到底喝的是什么,只是最关心这三点问题:是否方便快捷,是否价格合理,是否好喝。
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最想要的提神饮料,是能快速且平价的满足我等社畜的鸡血需求,还要能常喝不腻。
首先排除掉速溶咖啡,因为速溶普遍不够新鲜,而且口感偏寡淡,甚至很多还含有植脂末,和残留的有机溶剂,这些成分摄入多了才是真的对身体不好;
而现磨咖啡虽然口感最好,但奈何需要时间,不适合一个人当八个人用的打工人,也只能忍痛 pass 掉;
好喝又方便的胶囊咖啡又需要带着咖啡机,一天喝个三四杯的话,价格略高,继续 pass;
所以在喝了十几年咖啡之后,我终于选定了「比速溶还方便的冷萃咖啡液」和「手冲便携版的挂耳黑咖啡」作为我的口粮咖啡。
冷萃咖啡液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只需要倒进一杯液体里就可以(冷热均可),如果你和我一样天天踩点,没时间买咖啡的话,那就闭眼买冷萃吧,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了。
尤其是喝了知乎知物的这个冷萃以后,我还解锁了一个新技能:冷萃喵喵阵↓↓
自从get到这个傻瓜技能,我经常连面包还没叮好,兑完燕麦奶的冷萃就已经可以喝了↓↓
它的这种「一秒速溶」的特色,着实让我有点小惊喜,还为此特地去查了一下,应该是利用了液体的负压原理,总之挺好玩儿的。
而且它还万物皆可溶,不仅仅可以兑开水,做成美式↓↓
还可以兑椰汁,做成生椰拿铁↓↓
夏天兑牛奶的时候,则喜欢加多多的冰块,做成冰拿铁↓↓
它还可以兑气泡水,再加几片柠檬,清爽又提神↓↓
心血来潮的时候,还会兑果汁,味道也还可以嘛↓↓
而我一般买混合装的冷萃,每盒有 10 条,里面有 5 种口味,分别是:巴西喜拉多、埃塞俄比亚利姆、哥伦比亚卡尔达斯、玫瑰风情、香醇金桂。
怕酸怕苦又想尝试黑咖啡的小伙伴儿,强烈建议从这个冷萃开始喝呀!
跟用热水快速泡煮咖啡粉的热萃咖啡不同,冷萃咖啡是用冷水缓慢萃取咖啡粉制作而成的,而且这种水与咖啡粉长时间的接触,其萃取的温度越低,萃取所需的时间就越久,相应的,也就越容易把和花香果香有关的小分子物质萃取出来,而那些不易溶于冷水的跟酸味、烟熏味等有关的大分子物质,则只有少量被萃取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冷萃中酸、苦的味道被大大的降低,喝起来比一般的黑咖啡口感要清澈顺滑得多,尽管一点糖和香精都没加,也依然有明显的回甘能喝出甜味儿以及混合的植物香气。
比如我最爱喝的香醇金桂,就是中浅度烘焙之后再把它磨成粉,加冷水和真正的桂花干一同低温萃取了 10 个小时以上,不但增强了豆子原本的柑橘与雪梨的风味,层层叠叠的花果香气,在开袋的瞬间就钻进鼻子,连喝几口都是微微的酸甜,但喝完之后很久却依然唇齿留香,连心情都美美的。
另外一款花香同样很明显的玫瑰风情,比金桂的果酸淡,但口味更醇厚一点;
埃塞俄比亚利姆,比金桂的果酸更浓,能喝出明显的金桔和乌梅的味道,加冰块之后更明亮。
巴西喜拉多,不但闻着满满的可可香,喝到嘴里,更像是在喝加了淡奶的黑巧酱,兑热水又有点像在喝热巧克力。
哥伦比亚卡尔达斯的冷萃,坚果和黑巧克力味道很突出,细品还有点西柚的果香,醇厚度介于埃塞俄比亚利姆和巴西喜拉多之间。
此外,这家的冷萃还有一点很吸引我,就是它不像其他的冷萃那么娇贵,即使不用放冰箱冷藏,常温储存也依然能有半年的保质期,最重要的是它还没加防腐剂!
配料表里,只有水、阿拉比卡精品咖啡豆、和天然的干花,跟我一样喜欢干净配料表的小伙伴快来康康↓↓
无论是学生党放宿舍,还是打工人放办公室都很方便,不用发愁找冰箱的问题。
而且它比口红也大不了多少,我平时习惯放包里两条,出门的时候,随便开瓶牛奶或者水之类的就可以「吨吨吨」了。
更新:这两天喝了「知乎知物咖啡」的另一款新品,榛果风味的 brown ,感觉很惊喜,迫不及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深度烘焙,口感比较均衡。层次刚也很丰富,喝着有浓浓的奶油巧克力,和榛子等坚果的醇香,回甘有明显的蔗糖甜感,做美式或者调和牛奶果汁等都很不错。
尤其是喜欢「巴西喜拉多」冷萃液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它,虽然还是 0 糖,但甜感升级,价格还比之前更优惠,多买最低一条才不到两块钱,还送杯子开心~
链接放在这里啦 ,想尝试一下的小伙伴可以自取↓↓
如果你喜欢更浓郁的口感,那还可以试试它家的挂耳,虽然冲煮方式比冷萃咖啡液稍微复杂一点,但也只需要花费几分钟去制作它:准备一壶热水之后,再进行撕、挂、冲、取 4 步,三块钱就能随时随地喝上一杯接近咖啡馆手冲的咖啡,还是很值得的。
因此,几乎每个下午,我都会冲一杯挂耳黑咖啡,因为这种多余的仪式感,会让我觉得连打工都没那么累啦~
每次一拆开知乎知物家挂耳的包装,咖啡的香气便会瞬间填满整个屋子,让我每次冲挂耳前,都不由自主地先深呼吸几次再说~
尤其是最近喝的这几款 π 湃、ρ 柔、τ 饕,更是香出了特色。
我们都知道,在烘焙咖啡豆的时候,烘焙的程度越浅,豆子原始的味道就越保留的越多,相应的,果酸和涩味也就越明显,豆子的颜色也越浅;而烘焙的程度越深,在美德拉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作用下,豆子的颜色逐渐加深,近似于烟熏的可可香气也越来越浓,酸涩的味道却随之越少。
比如 τ 饕这款,就是用了现在最流行的厌氧日晒工艺来处理的咖啡豆,也就是把豆子完整的放进类似于发酵用酒的密闭不锈钢容器里,发酵 3 天,再用二氧化碳缓慢挤出氧气,接着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控制PH值,甚至是温度和湿度,来减缓咖啡果胶中糖分的分解速度,不但能得到更愉悦的甜味,还能增加圆润的风味,并且减缓豆子里芳香物质的挥发,再放到棚架上做日晒处理。
经过这样一番复杂的处理后,再搭配中浅度烘焙,才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云南豆特有的果香,所以,刚一开袋的时候,就能闻到浓浓的梅子酒酿味儿和层层叠叠的花香,入口却又涌出一阵阵菠萝和莓果的酸意,不太喜欢喝酸的我,却意外的一点也讨厌不起来它,反而是被这种此起彼伏的口感,勾起了点淡淡的茫然,仿佛那年情窦初开时无疾而终的暗恋。
而 π 湃这款,是半水洗处理的苏门答腊曼特宁豆子,深度烘焙之后余韵更加明显,喝起来坚果和黑巧克力味儿很浓(当然,也有人觉得是烟熏味儿),虽然不酸但整体偏苦,比较适合兑奶或者其他带甜味儿的饮料喝。
ρ 柔的口感,则是介于两者之间,中度烘焙的水洗危地马拉香玉,酸苦平衡得很好,口感是名副其实的柔,而且醇厚的口感比一般的口粮咖啡要好很多,无论做成美式还是拿铁或者随便兑什么都很百搭,如果刚开始喝挂耳黑咖啡的话,建议就从这款开始尝试吧,不容易被劝退。
2、滤袋设计比较合理,冲泡体验不错
常喝挂耳咖啡的朋友肯定明白,滤袋的细节也是相当重要滴!
比如我之前冲别的挂耳,有时候不是挂耳的卡槽卡不牢,就是刚冲到一半的时候挂耳突然断掉了,心情简直了……
然而喝了这么久知乎知物的挂耳,到目前为止,还一次都没翻车过。
它家的滤袋不但卡槽牢固,轻轻晃一下杯子依然纹丝不动,而且滤水也比较均匀,便于把握水的流速,不容易或者过萃也不会萃取不充分~
3、咖啡因含量适中,一天喝三四杯没问题
包装上能清楚看到,这款挂耳全都用的阿拉比卡的精品豆↓↓
而阿拉比卡豆的咖啡因含量是 0.9~1.2%,每包挂耳里有 10g 咖啡粉,所以其中咖啡因的含量就是 90~120mg,而一般萃取出的咖啡因含量是低于这个数值的,所以按照包装上每包冲水 150 毫升算的话,其实用「一刀流式」冲泡的话,即使 4 杯也不容易超过 400 毫克的每日安全摄入量 ↓↓
此外,咖啡粉研磨得细的比粗的更容易析出咖啡因;
萃取时的水流速越慢、用的水量越多,咖啡因析出得就越多;
萃取时注水的温度越高,也越容易析出咖啡因,比如,挂耳包装上推荐的挂耳冲泡方式,用 88℃-92℃ 的水,就更容易析出咖啡因。
撕开滤袋口,咱们能看到它的咖啡粉研磨的不会过细,属于中度研磨,很便于控制咖啡因等苦味的物质析出量↓↓
如果你需要更多咖啡因的话,那就这么泡:撕开滤袋,挂好挂耳后,用 92℃ 的水冲泡,并且第一次注水焖的时间延长到2分钟。再进行后续的注水,萃取到 160 毫升的时候,停止注水,再浸泡挂耳 20 秒左右,既能萃取到多一点的咖啡因,风味物质也能更浓郁,还不会过萃。
如果你需要略少一点的咖啡因,可以这么泡:撕开滤袋,卡好挂耳后,用 88℃ 的水冲泡,第一次注水焖蒸 30 秒,把水滴净之后,再继续均匀的注水,萃取到 140 毫升左右,立即把挂耳捞起扔掉。
顺便,它的热量也不高,虽然按照包装上标注的热量,一条 10g, 也就是 191 千焦不到 40 卡,但是挂耳冲完之后,咖啡渣是需要扔掉的,因此实际萃取一百五十毫升一杯的咖啡,其实连 10 卡都不到,所以,想要抗糖减脂的各位朋友都是可以喝这款挂耳黑咖啡的,还能提高新陈代谢,配上燕麦奶也很不错,低脂健康,口感还会上升好几个 level。
最后,希望各位小伙伴尽量不要空腹喝咖啡呀,不但会对肠胃造成刺激,还容易醉咖,而饭后再喝的话,可以有效防止摄入咖啡因引起的低血糖,还有助于促进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
边跟你们聊天,我的挂耳就做好啦,先干为敬,如果也有想要尝一尝这款挂耳的小伙伴,点下面的链接就可以啦↓↓
想要试试冷萃的朋友,快来这里抱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