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蒙古发现7世纪准蒙古语系(族)语言石碑? 第1页

  

user avatar   mustafo_shy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奈师的回答很好了,这里补充一些关于Bugut碑文的信息,主要是基于Vovin老师新发表的A Sketch of the Earliest Mongolic Language: the Brāhmī Bugut and Khüis Tolgoi Inscriptions(2019)。

Bugut碑分为两面,正面是粟特文,背面是婆罗米文字。正面的粟特文早已破解,由内容可知,该碑是为阿史那家族的木杆可汗(Muγan Qaγan)和佗缽可汗(Taδpar Qaγan)兄弟所立的。关于背面所书写的语言,之前一直无从破解。直到Khüis Tolgoi破解之后发现,和Khüis Tolgoi一样,Bugut使用的语言很明显也属于蒙古语族[Mongolic,注意与蒙古语(Mongolian)的区别[1]]。阿史那家族与整个突厥汗国上层的口语是古突厥语(Old Turkic)一般并无疑问,所以这里使用的蒙古语族语言,更有可能是先前在草原占据统治地位的柔然语的遗存,这也和之前从汉文史料中的记音材料中推断的鲜卑、吐谷浑和柔然的语言属于蒙古语族的结论相符。换句话说,早期突厥汗国虽然口语使用的是突厥语族的古突厥语,但书面文字上使用的却是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属于蒙古语族的柔然语。都播(Tuβa)人的情况可能也与之类似。

因为粟特文内容已知(虽然很多与婆罗米字母部分并不重合),所以Bugut碑文中反映当时蒙古语族形态(可能对应了Proto-Mongolic或Para-Mongolic的形态)相对于历史内容,更加独特一些,例如:

  1. Bugut碑证明了之前构拟的Proto-Mongolic中存在的*p-和*-p-[2]。例如:
  • püker "公牛",对比中世蒙古语hüker,古典蒙古文üker,古突厥语öküz[3]
  • para-n "男人",对比古典蒙古文er-e,古突厥语är(复数är-än)
  • qapa“周围”,对比中世蒙古文qa'a-qu(古典蒙古语qaγa-qu)“关闭”,古突厥语qap-“关闭”

*p-在八思巴文反映的中世蒙古语中变为h-,并在现代的达斡尔语(为x-)、东乡语(为h-)、土族语(Monguor, 为f-)中保留。回鹘体的古典蒙古文中,h-用字头alef(喉塞音)拼写,在现代的核心蒙古语方言中最终脱落为喉塞音/零声母。

*-p-在八思巴文反映的中世蒙古语变为喉塞音,在回鹘体的古典蒙古文中用heth(-γ-)表示。在现代蒙古语核心方言中,和真的来自-γ-的情况一样脱落,其前后的元音合并为长元音。

2. 古突厥语的某些蒙古语族化特征,如单数-n与复数-t的交替,可能来自柔然语。同时,诸突厥语与蒙古语共享的某些词汇[如称号qaγan“可汗,复数为qaγad~qaγat;digin~tegin“特勤”,复数为digid~tegit]可能并非蒙古语借自突厥语,而是古突厥语借自某蒙古语族语言,尤其是柔然语。

另外,“然”更可能对的是柔然语的*ñ-,而绝不可能是*r-。因此“柔然”几乎不可能和“尼伦”[*niru-pun(?)<niru'un~niruγun]同源。

附原文转写与释读:

译文:

参考

  1. ^ 柔然语未必是,而且非常有可能不是中世蒙古语与现代蒙古语的直系先祖。因此,为严谨起见,不能说柔然语是蒙古语,而只能说柔然语属于蒙古语族。
  2. ^ Proto-Mongolic的*h-和Proto-Turkic的*h-常常被相提并论,尤其是对于阿尔泰假说的支持者而言。但是,在主流观点认为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同源关系”存在很大问题的情况下,这样的推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3. ^ 这里列举的古突厥语词汇仅因为形式与语义上的系统对应关系。至于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的"同源"关系,这里不作讨论。

user avatar   papn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碑叫Khüis Tolgoi碑,以下简称KT。确实很震撼,KT碑的内容是现存史料完全没有出现的东西。

首先KT碑其实1975年就被学者发现了,但是取得的拓片质量很差,一直没有进展,这回法德土联合考察队用3D扫描重新取像,取得了突破进展,破译出来碑铭是一种蒙古语言。KT碑其实是用婆罗米文(Brahmi)书写的——也就是阿育王石柱上那种文字——而不是鄂尔浑突厥文(也叫突厥如尼文),这并不是草原上第一次出现婆罗米文,著名的突厥第一汗国的布古特(Bugut)碑也有一面是婆罗米文,也至今没有破译,KT碑的破译很可能可以给B碑提供参考。

KT碑的时代,如前所说,比布古特碑更晚,碑文中提到了突厥泥利可汗(583 - 约604)。碑主是一个被称作「再生为菩萨的可汗」(śińin bodisatva török qaɡ̆an,按隋唐音译大概可以叫尸忍菩提萨埵突陆可汗?)的人,似乎是「都播」(Tuwa)人的可汗,碑文多次提到了都播人(所以图瓦人归根到底还是蒙古人么……)。菩萨可汗跟「突厥的泥利可汗」有争斗。学者猜测这位可汗是当时铁勒人反对突厥汗国运动(比如回纥第一汗国、薛延陀汗国)的一部分(回纥当时的俟斤也叫菩萨,应该跟他老没什么关系)。这个碑自身没有提到任何柔然相关的东西,碑文中提到了阿那瓌(ańaqay),但是作为一个官号提及的,而且因为时代的原因,显然不是指柔然末代可汗阿那瓌。不过在那个时代草原腹地出现的蒙古语族人群,当然应该跟鲜卑-柔然汗国的遗产有关,这个碑文是现存唯一的2 - 6世纪主导草原的那些蒙古语族人群留下的自我描述。

KT碑的语言可以肯定是一种蒙古语言,从词汇和非常典型的蒙古语式的黏着成分可以确定,这无疑是现存最最最早的蒙古语族语言的文字材料。澄清一下,蒙古语族是在草原上占重要地位的语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匈奴时代的东胡人,但是我们称呼原始蒙古语(Proto-mongolic)一般指的是古典蒙古语(大蒙古国时代的蒙古文字资料体现的语言)的直系祖先,也就是唐代蒙兀室韦那群人的语言。而与原始蒙古语已经分化的蒙古语族语言,比如契丹语、拓跋鲜卑语、柔然语、吐谷浑语这种,我们叫做Para-mongolic,para是对、旁、并、平行的意思,有人翻译成准蒙古语,不太好,大概可以叫旁蒙古语言。碑文的语言当然按定义也是一种para蒙古语言,不过它相比辽金契丹文反映的契丹语,更接近主流的原始蒙古语,这大概是契丹语创新比较严重的原因。

意义么,跟匈奴人肯定没关系,离得太远了。主要还是对东突厥内乱提供了新的材料,连都播部都推出了自己的可汗。还有给草原佛教提供了一些新信息,嗯,这碑完全没提腾格里长生天。以及,杭爱山地区在草原偏西,都播人按传统的说法是铁勒人,铁勒人本来基本被认为是(后代的)突厥人群的同义词;他们也使用蒙古语文,可以给拓跋汗国、柔然汗国时代草原人群的分布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蒙古国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对内蒙古有何连带影响? 
  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为什么唯独放过了拜占庭帝国? 
  如果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正下方发现了更重要的遗址怎么办? 
  永乐大典到底在永陵里吗? ? 
  《元史》记载元朝皇帝也是穿龙袍的,那为什么元朝皇帝的画像都是穿蒙古服装的呢? 
  如何看待高分留守女孩回应「报考古没钱途」,称喜欢就够了? 
  望大家可以推荐一本考古书籍于我,想了解考古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去承受去学去热爱并坚持? 
  丘福北伐是否全军覆没? 
  究竟通过什么证据排除了蒙古、通古斯和突厥语之间的系属关系? 
  《蒙古秘史》中采用的汉字标音应该如何理解?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葡西两国的殖民者在十六世纪没有趁着日本内乱在九州地区建立殖民地?
下一个讨论
国外有无类似中国的国家语委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且有相当强制力的机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