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
搬家。
换电话。
屏蔽他所有社会关系。
分手。
步骤不能漏,顺序不可错。
------------------------------------------
经评论区高人芝士甜提醒,特此补充第五步:
如果上过床了,去医院查艾滋。
这步很重要……
分手。
你自己已经离掉进毒窝命丧黄泉不远了
居然还在给我谈感情的问题?!
这不是一道劝分题,这是一道保命题啊!
分手
快分手
马上分手
速度急分手
马不停蹄分手
一根烟时间分手
打完电话立刻分手
搬家
要搬家
整理搬家
快速度搬家
收拾东西搬家
东西不要了搬家
分分钟一把手搬家
拉黑
已拉黑
电话拉黑
微信号拉黑
一年好友拉黑
网易云音乐拉黑
所有共同认识拉黑
OK,就这么办。美滋滋!
切记不要相信任何一个吸毒的人的话
赌狗的话也不要信
有几个统计数据,想和您分享一下。当然,这是针对美国的研究,不能完全代表国内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在美国此类统计数据比较完备,所以用作参考:
在美国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刑事工作后,我算是真切感受到了,较低的青少年吸毒率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幸运。2008年在马来西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有55%的瘾君子是在朋友的劝诱之下第一次尝试吸毒的。(来源:Study Examines Peer Pressure and Addiction)如果说毒瘾是一种会在人群中蔓延的传染病的话,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叫做“群体免疫”: 在人群中,当有免疫力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时,疾病就无法传播;反之,如果感染者的比例突破了临界点,则很难自发地走向消亡。对于毒品而言,目前我们不清楚一个社会对毒品“免疫力”的临界点是多少,但每当我们及时掌握一名吸毒者的情况,切断其与上下游的联系,并采取强制措施,那么人群的整体免疫力就会上升一点。
所以,虽然这样说是大大地站着说话不腰疼,是无比地“何不食肉糜”,但还是要说一句:对于身边的吸毒者,唯有大义灭亲才是大仁大义。如果不能有这样的决心,或者担心遭受进一步报复,也请坚决地切断一切与其社会联系,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
掌控药企的大资本家,还有官。
其实大家都明白。
希望仇医者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拿基层医生出气。看到卫计委的大官了吗?您敢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