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有人称康熙为「千古一帝」?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古一帝”算是大一统王朝开创者的标配称号。而不管康熙有多少槽点,他确实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真正开创者,称“千古一帝”并无太大夸张 。

而且“千古一帝”这个称号也有其时代性。比如说在南宋,孙权就被视为千古一帝。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

“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朝大臣和皇子们经常讲,古往今来最圣明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太祖高皇帝,一个就是当今圣上。到了乾隆朝,还是这句话。

没错没有雍正朝,不是我故意的,是真没人说。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雍正皇帝,大清国绝对提前一百年歇业。

历史上有几大错觉:楚国可以灭秦国,季汉差点统一天下,穿越回宋朝比现在过得好,乾隆是个特别英明的皇帝,清朝是同盟会推翻的,抗战没有共产党国民党自己能行的,抗美援朝中国不该参与,一共的制度特别人性,没有美援物资苏联会饿死。

千古一帝,那都是开创一套制度,推动历史发展的,比如始皇帝,隋文帝。武功赫赫的有时候勉强也算,比如汉武帝,逮着匈奴按地上摩擦摩擦,比如唐太宗,逮着突厥按地上摩擦摩擦。但是总的来说武功并不是决定因素。


康熙千古一帝的来源,就是我开头说的那些


user avatar   sagaciousf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荆光裕

@金吾

@风龙云虎


5月21日更新:

这几天忙着准备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没有搜集史料给大家,今天看评论,有人说历朝历代的史官都美化皇帝,清朝之后因为民国、共和国没有官方修纂清朝历史,所以新政权没有以具体的方式批判清朝,导致现在看到的清朝史书全是溢美之词。正因如此,才更应该说明《清史稿》和《清实录》的危害,不然大家要是全都信了这两部史书的吹嘘之词,该如何正确看待之前的王朝?

放干货!大家看看正常的史书该怎么评价皇帝!我翻译的文言文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指出!

唐德宗李适,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史称“建中之治”,但是自建中四年的泾源兵变之后,由于文武百官的相继变节,德宗又走上了玄宗、肃宗和代宗的老路:宠幸宦官,且增收苛捐杂税、姑息藩镇,导致民怨日深。

夸他的我就不放了,放几句批评他的。

《旧唐书》“史臣曰:......一旦德音扫地,愁叹连甍,果致五盗僣拟于天王,二朱凭陵于宗社,奉天之窘,可为涕零,罪已之言,补之何益。所赖忠臣戮力,否运再昌。虽知非竟逐于杨炎,而受佞不忘于卢杞。用延赏之私怨,夺李晟之兵符;取延龄之奸谋,罢陆贽之相位。知人则哲,其若是乎!贞元之辰,吾道穷矣。”

大意:一旦皇上松懈下来、自满自负,就会导致接连不断的灾难。此后有逆贼僭越称帝、朱泚朱滔兄弟凌辱宗庙,奉天之难中皇室受到的侮辱,后人看了都要哭泣,但皇帝下的罪己诏《奉天改元大赦制》,对于振兴国家又有什么作用呢?幸好是忠臣同心协力,使得李唐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德宗皇帝即便知道要罢黜杨炎,但不忘记宠幸卢杞。德宗对功臣李晟的官职明升暗降,夺取了他的兵权;德宗偏听奸臣裴延龄的诡计,驱逐了贤亮宰相陆贽。圣贤说:“用人以贤。”然而德宗是这样做的吗?贞元之后,唐朝的王道已经要走到尽头了。

在这段文字中,史官对于唐德宗进行了激烈的批评: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抛弃宗庙社稷及祖宗陵寝、驱逐贤臣、宠信宦寺权奸,以至李唐王朝濒临崩溃。

唐穆宗、唐敬宗:和同治帝一样荒唐,此二帝醉心于马球,宠信奸臣,是无能昏君。

唐文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想恢复皇权,重现帝国盛世,但受制于宦官。

唐武宗:打击藩镇和佛教,收复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出现中兴局面,缺点是偏宠道教、日求长生不老。

唐宣宗:晚唐的最后一个明君,缔造“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

《新唐书》(这五位皇帝被记载在一起)

“史臣曰:《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则深责其国,以为无臣子也。宪宗之弑,历三世而贼犹在。至于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恶,以正国之典刑,仅能杀之而已,是可叹也。”

大意是:根据孔圣人所作的《春秋》,君主被逆贼杀害而国家无力讨伐逆贼,那么这个国家就被荼毒已深,无君臣之礼。宪宗皇帝被宦官杀害后,按理说新帝应当立即讨伐逆贼,但经历了穆宗、敬宗,至文宗登基时,逆贼依然还活着。文宗登基以后,也不能以正大光明的名义来判决奸宦陈弘志等人的罪孽,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以彰显,文宗仅仅只能背地里杀掉陈弘志,真是可悲可叹!

在这一段中,史官将唐末衰世勾勒出来:礼崩乐坏、皇帝无能、刑罚不定、权奸当道。

“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而敬宗卒及其身,是岂有讨贼之志哉!”

大意是:穆宗与敬宗幼冲登基,昏庸并且没有美好的德行,好在他们在位时间不久,所以天下没有败坏。唐敬宗宠信宦官,最终被宦官刘克明杀死,难道他有讨伐逆贼的志向吗?

在这一段中,无一句赞美之词,全是批评之语,若是穆宗、敬宗使用清帝的手段,估计他俩也是千古一帝了。

“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惟,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恭之。及即位,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只日视朝,乃命辍朝、放朝皆用双日。凡除吏必召见访问,亲察其能否。故太和之初,政事脩饬,号为清明。”

大意是:文宗皇帝恭俭儒雅,这是天命所决定的。他曾经读太宗皇帝编纂的《贞观政要》,心中感慨,并且以太宗皇帝为榜样。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在延英殿与宰相讨论国事,都会讨论到深夜。根据大唐制度,皇帝只在单日上朝,逢双的日子不上朝。升降官员时,皇帝会亲自召见,来观察官员的能力。所以在太和初年,国政清晰有条理,当时之人称这是清明之世。

“然其仁而少断,承父兄之弊,宦官挠权,制之不得其术,故其终困以此。甘露之事,祸及忠良,不胜冤愤,饮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杀弘志,亦足伸其志也。”

大意是:但是文宗过于仁慈,难以果断作出抉择,也没有革除顺宗、穆宗和敬宗时期的弊政,宦官掌握大权,文宗想压制宦官却没有方法,所以文宗最终还是被宦官仇士良控制。甘露之变导致众多忠臣被杀,而文宗无法为忠臣平反,只能暗自悔恨。不过话又说回来,文宗杀了宦官陈弘志,还是能够说明文宗是期待有一番作为的。

“昔武丁得一傅说,为商高宗。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奋然除去浮图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见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恶有不同尔。”

大意是:当年商朝君王武丁得到贤能之人傅说,缔造盛世,史官给了他“高宗”这一个美好的庙号。如今武宗皇帝得到贤臣李德裕,像商高宗武丁那样缔造了治世。但是武宗灭佛的手段过于严厉苛刻,并且他迷信道教,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可以看出武宗虽然明智,但也会受到小人蛊惑,他打击佛教、尊崇道教只是根据喜恶不同而已。”

“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大意是:宣宗皇帝勤于政务,善于作出抉择,但是他以苛察作为明君的标准,没有前朝帝王的仁爱与恩泽。唉,从宣宗皇帝之后,大唐就彻底衰败下去了。

在这一长段史官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史官多在批评,极少夸奖。即便是文宗、武宗、宣宗,在夸奖的时候,也会批评,如文宗志大才疏、武宗受到小人蛊惑、宣宗过于严厉苛刻以至君臣离心,可见《新唐书》并不是一本谄媚之书。

再看看《宋史》对失国之君的评价:

《宋徽宗本纪》:“赞曰: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大意是:宋朝中期爆发的靖康国耻,章惇、蔡京是首恶元凶,赵良嗣也是穷凶极恶的逆贼之一。但是哲宗皇帝驾崩之后,徽宗皇帝还未登基之前,章惇就说:端王行为轻佻放荡,不可以做天下之主!”

“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大意是:辽朝天祚帝亡国,张觉从平州回来,赵良嗣认为,如果朝廷接纳了张觉就会失信于金人,必定会遭到金人报复。如果章惇、赵良嗣二人的计谋被宋廷采纳,徽宗不做皇帝。朝廷不接纳张觉,金国即便强大,又怎么会侵略大宋呢?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大意是:靖康国耻的爆发,即便是无知小人也能知道缘由,即便是贤能之人也不能阻止。探究徽宗失国的缘由,他不像晋朝孝惠帝那样愚蠢,也不像吴主孙皓那样暴虐,也没有曹氏、司马氏的篡权,只是徽宗有些耍小聪明,用心不正,疏远正直之人,亲近奸臣。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

大意是:于是奸臣蔡京以他谄媚、逢迎的本事,来满足徽宗贪图享乐的欲望。徽宗沉溺于道教,烂征民力来大肆修饰道观,致使天下虚耗。徽宗君臣贪图享乐,互相都变得荒诞傲慢,不理朝政,每天都做荒唐事。等到童贯掌权以后,又横征暴敛,国家迅速败坏下去。

“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大意是:国家灭亡时,徽宗也受尽侮辱,与后晋皇帝石重贵一样,难道不是天数使然吗?当年西周刚刚创立,周召公告诫武王:不要做没有用处的事,不要偏宠奇技淫巧而贬低真正有用的东西。况且徽宗上承神宗熙宁元丰之治、哲宗绍圣之治,怎么会重蹈石重贵的覆辙呢?那是因为:自古以来,君主玩物丧志,贪图享乐而败坏法度,尤其在徽宗身上得到体现,所以我写下徽宗本纪,来告诫后世帝王。”

咸丰、同治之时,国家已经濒临灭亡,咸丰之所以没有重蹈徽宗覆辙,是因为他逃出了京城而已。同治时,虽然太平天国被消灭、外夷也放松了侵略,但那时不过如同徽宗御极之初,天下表面虽然承平,但实际已积难重返。而编纂《清实录》的奴才们依然歌功颂德,满朝文武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真是“庙堂有逐鹿之奔、四野有豺狼之叹”。


以下为原答案:

我跑题回答下“为什么有人称康雍乾为千古一帝”。

答案:全都是《清实录》和《清史稿》吹的。尤其是《清实录》,这是部官方史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史实都是从这部书里挖出来的,对康雍乾的评价也基于这部书。

这两部史书能信度多少,我也说不清,我只是个爱好历史的大学生而已,但是我可以贴几段这两部史书对于其他清帝的评价,大家就知道被吹成“千古一帝”的康雍乾三帝的真实水平了,也可以明白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是多么肮脏不堪。

先说一下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吧。

秦始皇: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中国两千年基本政治制度。

汉武帝:丝绸之路连接西域,深化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联系,构造了中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格局。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在清末被废,但是“以才用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明太祖:重塑中华,挽救了被胡化的中国。

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其人庸懦、腐朽、不思进取,宠幸权奸,选错储君,他为了堵住清流官员的劝谏,专挑奏疏上的错别字和语病,最终导致朝政昏暗、国之不国。

《清史稿》“论曰: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宣宗恭俭且宽容仁慈,是守祖宗基业的明君(令:美好的)。朝廷宰辅对于英夷贩卖鸦片,先是操之过急处理不当,然后畏畏缩缩上下推诿,而宣宗始终宵衣旰食、战战兢兢,要不是做臣子的无能,国家早就救活过来了,大清的倾颓都是因为臣子无能,皇上英明着呢。

《清实录》“上寅承宝祚。抚御寰区。荷上天笃眷之隆。嗣列圣昇平之盛。觐光扬烈。德盛化神。下际上蟠。超图溢牒。溯自肄围上塞。宠被宸章。养正潜居。特蒙赐翰。允文允武。式彝训而奉心传。洎至亲御神枪。奠安宗社。百灵翊相。恩赉益隆。骏烈丰功。实依古帝王所未有。”

大意是:皇上承接天命来统治中国,赖上天眷爱,将每个祖宗留下的盛世发扬光大,帝德可以媲美天神的品德。皇上文韬武略,仁宗皇帝尤为钟爱。皇上曾经亲自拿起火枪击退逆贼,安定宗庙社稷。他的丰功伟俊,是历朝历代的帝王所做不到的。

本段说了一则历史故事: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宣宗用枪杀了一个人,是的,就杀了一个人,就安定了宗庙社稷,功绩就超越了历代帝王。的确,被一群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逆贼攻入皇宫,“实依古帝王所未有”。

“御极三十年。经纬万端。贞厘百度。盛德大业。厚泽深仁。懿铄哉。超出乎千百王之事功。”

大意是:皇上在位三十年,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亲自处理,小到民间用的厘钱都亲自过问。皇上品德高尚,功绩卓著,他施的恩泽沁润到每个人的心里,他的人品真是美好呀!他的德政遍及中国!超越历朝历代的帝王。(懿:美好的;烁:光亮、光照,意为德政照亮全中国)

做了三十年皇帝,被小小英国打得割地赔款,且战争失败后没有任何反省和改良王朝的措施,竟然是“圣德大业”,超越千古帝王。看来不光康熙、雍正、乾隆是千古一帝,道光也是千古一帝啊。

这段放醒目点,大家看着别吐。

“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

意思是:历史上那些贤明帝王都与“成”字有关,皇上的谥号为“成皇帝”,真是集历史上贤明君主的优点于一身。皇上的庙号是宣宗,汉朝的孝宣皇帝,唐朝的宣宗皇帝和明朝的宣宗皇帝,在我大清的宣宗皇帝面前,屁都不算一个。

孝武帝征伐太重以至民怨沸腾,孝昭帝与孝宣帝力挽狂澜,治民无为,广施仁政,挽救了西汉王朝。唐宣宗是晚唐的最后一个明君,被称为“小太宗”,大中之治是晚唐的最后一个盛世。明仁宗与明宣宗一起缔造“仁宣之治”,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是与周代成康之治、汉代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的极盛之世。道光也配和这些贤明帝王相提并论?嘉庆与道光虽然无能昏暗,但好在史官和奴才给力,被史官抬到千古一帝的位置。前朝帝王要是知道笼络史官,只怕中国每个皇帝都是千古一帝了。

清文宗咸丰帝,在位期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皇帝本人逃到承德。被《清实录》吹成千古一帝。

《清史稿》论曰:“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

意思是:文宗在位时,虽然列强环伺、内乱频频,但文宗选贤任能,洞察国政,对待百姓没有苛政,治军严肃,朝廷贤良之臣充当宰辅。要是他活得再久一些,凭他的经纬天地(文:经纬天地)之才,绝对没有光绪帝时期的祸事。

这个皇帝比嘉庆、道光更加无能懦弱,他与乾隆一样好大喜功,他因为跪拜之礼的问题,试图阻止外国公使进京。园子被烧了后,也不反省自己的昏德,反而沉溺于避暑山庄,最终托孤不当,导致辛酉政变的爆发,从此清朝后三帝,基本只是个吉祥物,政权被掌握在女主手上。咸丰的德行顶了天都只能和汉成帝、陈后主、唐懿宗去比。

《清实录》“上在位十一年。圣寿三十有一。上诞膺天命。临御万邦。缵列圣重熙之绪。际四方多事之时。旰食宵衣。勤求上理。终始一德。罔或倦勤。用能新景命。巩丕基。骏烈丰功。日星彪炳。至于若斯之盛也。”

意思是:皇上在位十一年,宵衣旰食,巩固祖宗基业,就像太阳一样!在皇上的勤恳治理下,国家出现了盛世!

皇帝都被打得弃京逃亡了,祖宗修的园子都被烧了,这也是咸丰盛世的功绩之一。

“始从简朴、斥浮华也。进退臣工。知人则哲。明而善断。严以济宽。”

意思是:皇上崇尚节俭,臣工官职的升降都是皇上一手操办。皇上以“哲”用人,贤明并且善于作出选择,治国刚柔并济。

这段真的不是在抄袭唐太宗本纪或明太祖本纪吗?

清穆宗同治帝,在位十三年,两宫听政十二年,实际亲政一年,按理说这个皇帝就是个平庸之君,没有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坏事,看看史书怎么吹的。

《清史稿》“论曰:穆宗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大意是:皇上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中兴(宣宗、文宗朝不是盛世阶段吗?哪来的同光中兴一说?这起子史官,变着法子作践我大清列祖列宗,都要千刀万剐灭九族),外国人也不打了,国内叛乱平息了,如果不是皇上和百官勤勤恳恳,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皇上乾纲独断,没时间休息,遇到变乱就反省自己,真是最勤劳的皇帝啊;听到有灾荒就抚恤灾民,真是最仁慈的皇帝啊;不信祥瑞之说,真是最贤明的皇帝啊!陛下之盛德,可以与前代贤明帝王相比。

我就搞不明白了,一个亲政时才十七八岁的少年也能治国?要不是靠着两宫、宗亲和百官撑着,穆宗能安安心心地逛妓院吗?

《清实录》“亲政后宵衣旰食。纲举目张。庶事用康。八方厎定。懿欤盛哉。洵天生敦毓徇齐之主。上符元会。下济烝民。用是海宇荡平。中外慑服。迩安远至。万国输诚。骏列鸿猷。为千古罕觏之隆轨也。”

大意是:皇上亲政后宵衣旰食,什么事都自己处理,于是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国家太平,四夷宾服,同治盛世是千古所罕见的盛世(那道光盛世呢?咸丰盛世呢?)。这真是美好呀、极盛呀!同治盛世真是千古以来所罕见的盛世呀!

外国人不打你就叫做和平了,国内稍稍安定了就叫做盛世了,这姿势水平是不是有点低?大清都要亡了,列强虎视眈眈,国内乱党猖獗,这叫“中外摄服”?

“兴廉举孝。旌节褎忠。炳炳麟麟。同风三代矣。”

大意是:三代之治在大汉、大唐、大宋、大明都没出现,在我大清同治大帝的领导下居然出现啦!你们这些奴才还不叩谢圣恩!

载淳:“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你们看见了吗?我大清远胜于大汉、大唐、大宋、大明!我大清远胜于历朝历代!哈哈哈哈!”

“亿万年之方略长垂。六七作之声灵丕绍。方且扇巍显翼。甄殷陶周。驾两汉而上之。视三唐而蔑如矣。宜乎大德必得寿。无逸则永年。远符耄期之圣人。上媲古稀之天子。”

大意:我大清朝媲美三代,远超两汉,藐视三唐(李唐、后唐、南唐?),皇上虽然只活了十九年,但是他的德行,与活了一百岁的老人是一样的,可以与乾隆相媲美!(说出真相了!)

解释一下:“古稀天子”是乾隆给自己的封号,除此之外,还有“十全老人”。

引用下乾隆自己的话:《古稀说》“所谓得古稀者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刑政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以不足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

大意是:乾隆之前,历史上活到七十多岁的皇帝有六位,分别是:汉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汉武帝晚年偏好杀戮,致使王朝将倾;梁武帝励精图治,但晚年偏宠佛教,导致晚节不保;唐玄宗与宋高宗如丧家之犬,江山几乎易主;元世祖和明太祖重武轻文,礼崩乐坏,政治、刑罚都没确定。朕的偶像只有元世祖与明太祖,其余四帝算个什么东西?就算是元世祖与明太祖,他们缔造的治世,能与朕的盛世相比吗?


先吃饭了,回来再写。


user avatar   lvyesur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说法是错误的。


千古一帝的说法是明朝的李贽提出评价秦始皇的,这个说法被中国人广为接受,所以千古一帝是专有名词,专指秦始皇。就像一个人的封号名字外号一样,不能用于指其他人。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不是四爷拼命擦屁股,早就完犊子了···


有个好儿子才是最吼的啊··


鳌拜,人家不想反啊,四爷就给鳌拜平反了····人家鳌拜冤死了···,只能算是跋扈,然后被康熙给关了,鳌拜真相反,康麻子早死了···

吴三桂,被逼反,本来都快死的认了,傻子才造反呢

被逼反了,然后直接席卷大半个南中国,然后病死了···康熙真是人品好啊(云南一地起兵,席卷大半个中国····鹿鼎记里扯淡叫我们打的吴三桂不行不行的,想过皇帝的瘾就称帝了··呵呵····不愧金包衣)

准格尔,康熙怎么都打不下来,怎么吹都白瞎,结果马上风了··康熙人品啊

郑成功,早死···有能的儿子被当妈的气死··

李定国,被队友坑成傻逼,最后一搏也被叛徒破坏···


这人品···这怎么瞎胡搞都有老天爷帮忙擦屁股的人品



真真的是当时中国的神仙已经死完了··

基督教的神仙过来坑中国给西方争取时间呢这是······


好容易四爷即位,辛辛苦苦,哗· 累死了··

光官绅一体纳粮这个,四爷可谓千古一帝,现在中特美帝苏修,都不敢搞这个

索罗斯不是说过吗,他秘书纳税比他高····


四爷儿子又是大草包···

但是家底厚,随便败家


无解啊··········巧合的令人发指啊


-----------------------------------------

有人说我为什么写的东一句西一句···

因为我要正常的写

那就是修改或者秒删的命啊··

我也没影射谁啊····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唯二极端自恋的君主,另一个是杨广,论自恋程度,连康麻子的孙子乾隆都要瞠乎其后。而众所周知,杨广凉了,而康熙的子孙们可以一代代地添砖加瓦,为康熙厚颜无耻的自吹自擂背书。


姚念慈先生曾经说过:中国长期的专制集权统治使权威主义盛行且根深蒂固,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意识或转为潜意识,令人们习惯仰视权力顶层,并将其神化。


康熙乃千古一帝,这是康熙本人,清代历代君主皇族,乃至遗老遗少们试图展现给后世的史相,但这史相并不能视作史实。如果我们将史相视作真实历史而加以溢美谬赞,那么得出的结论将与御用文人的歌功颂德全然无异。


姚念慈先生的《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中说“玄烨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内怯和猜疑,其言谈行事则表现为夸诞和矫饰”,这实在是不易之论。康熙的极度自恋与其自卑心理相辅相成,其自卑来源有二,一则康熙本人能力才具有限,不能令万民安乐,远称不上圣主,二则满清得国不正,生于不义,又不能真心汉化,使得康熙极为担心后世指大清为伪朝而不视作正统,因此才有“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荒谬文字,反而极为体现出康熙的心虚。


按康熙一生功业,实属誉过其实。不待吴三桂老病死而激反三藩,几致倾危;雅克萨之役表现中庸,仅因后世政治原因遭到吹捧;其平准之役,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道中装病,屎遁而去,不预接战,昭莫多之战以噶尔丹两三倍兵力不敢交战,但虚张声势令噶尔丹西走,令费扬古以偏师收其功,且噶尔丹之覆亡,主要原因还是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其新疆老巢,是以康熙虽灭噶尔丹,而准噶尔实力尤雄,不得言平准。


至于康熙为平台而迁界禁海,断郑氏之援,汉人百姓死者百万计,如此疾痛惨怛之事,又何足为道?当时台湾开发有限,郑氏实力虚弱,地方不过台南一隅,所能控制人口不过十余万,若留雍正摊丁入亩之后,国力雄厚之时,吞之不啻拾芥,而康熙急于吞灭明郑,无非急于展示大清之正统,而视天下万民之性命如草芥。


以大清制度而论,清之制度初成于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再成于雍正。而雍正摊丁入亩之后,清王朝对于举国资源才完成有效掌控,清之盛世才真正开始;康熙朝人口隐匿达50%,税负不均,百姓负担甚重,往往无法缴齐赋税,康熙不得不予以蠲免,借此吹嘘自己仁德,后人信以为真,当做康熙的功德,实在谬矣!


康熙一生,最喜贬抑汉人,显示自己水平高深;其嘴脸,近乎无耻。如康熙之研习西学,完全是为了对汉臣找优越感,并不欲令其广泛为百姓所传习@威斯特蜀黍 在《康熙对西方世界心里有多少数?》一回答中颇有精妙见地,劣者在此引用,不再赘叙。

  康熙在汉臣魏象枢奏对时,批判汉人伪理学,也常被爱清人士视作康熙思想开明自由之证据。然而姚念慈先生早有论述,其时三藩之乱正殷,康熙批判当时儒学中的显学理学,不过以此自我标榜,兴抑汉之事。而排抑汉人,显示满洲优越性,从始至终都是康熙一朝的根本宗旨。


  是以所谓康熙是儒家体系下的圣君的说法,简直荒谬到了极点。正因为康熙自吹自擂极多且被广泛记载并一代代添油加醋吹捧,才导致当下不少人认为康熙乃是千古一帝,这样可笑的说法,自然应当被我们逐步纠正,以正视听。


user avatar   zhang-50-35-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府下一众皇帝在开人命代表大会。

首席秦始皇:诸位,今天我们要议论什么?

次席的唐老二:老秦啊,我刚听我说,最近地上的人推选你那千古一帝的称号啊。

旁边的朱重八:不会吧?哪个龟孙的后代搞起的事?还不去搞建设?!!

(李世民指了指末端藏的深深的康麻子)

“咯,就在那。”

往前靠那么一点的刘老三不由的望了过去。

康麻子前几位的雍正(脸红无比)喵着康麻子:卧槽您丫的不吹会死??


user avatar   kr7solv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古一帝的意思是一千年都遇不上个他这样的..........


user avatar   ci-xun-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在中国皇帝里第一梯队都排不到,甚至在满清领导人里前三都排不进去(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雍正基本稳压他)的人,神奇被吹成了还需要去讨论他够不够格千古一帝

不过一辈子运气是真好,如果真论这辈子有什么事情是因为他英明决定导致的,那就是临死选择了一个好继承人(如果忽略那些夺位野史传言,基本不太可信),这一点还是完爆秦皇唐宗明太祖的

论吹牛逼,他和他孙子确实堪称千古一帝


user avatar   mao-shu-4-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额,话说回来,这个问题,我看了一圈咩有一个回答到点子上,来来我给你们说,伟大的麻哥陛下,早在他老人家的年月就减肥问题就做出了指示,

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就从这个减肥指南,麻哥得是千古一帝起步。




     

相关话题

  在同一时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下谁的百姓生活质量更高? 
  清朝皇帝去围猎一趟耗时多久? 
  为什么靖康之乱相比于历史上其他乱世,平民遭到大规模屠杀的事件给后世的印象并不突出? 
  有哪些古代人能做的东西,现代很难制作或者几乎制作不了?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秦朝灭亡根源是什么? 
  历史上有没有著名的路痴? 
  《走向共和》讲述的内容基本属实吗?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在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 
  为什么苏联建立后突然出现了一大批数学家? 
  历史上有哪些很悲剧的国家?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人和现在对孙权的评价相差很大?
下一个讨论
如何拦截东风17乘波体导弹?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