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几乎上汽通用五菱的每一款新车都能成为爆款车型?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菱的老底子有三个来源。

最古老的是李宗仁时代曾经造过飞机的柳州机械厂,是解放前广西工业的核心,也集中了有着实业报国理想的两广理工知识分子的精英。

然后是上海援建的班底以及继任者。这部分人主要是企业经营的管理层,带来了精细的企业方向和工业思维。

再就是北方援助的大量技术工人及其后代,代表了工人阶级先进的觉悟和良好的主观能动性。

这三类人形成了五菱的企业特色,坚守、精细、朴实。

五菱是对市场反应最为敏感的车企,很多人认为制胜法宝是下沉的3000多个终端。

但是在起步阶段,这些终端的建立却是一代人用脚跑出来的。

想想看,在90年代,一群背着大包小包跟农民工一起钻进农村乡镇,还能把一线司机的牢骚带到总部,最终在下一批产品出厂时候改进。

有个故事是说,有一次有个司机抱怨,现在出车都挂着个大水壶,如果车上有个挂水壶的钩子就好了。

结果下一批车就有了。

还有个事儿。五菱推五菱之光的时候,就是因为车宽可以刚好放下三箱啤酒,结果销量大增。

这绝对不是一个拉拉垮垮的团队可以实现的。

其实要说五菱有多少技术含量,还真不好说。毕竟就是一个市属企业嘛。

但是,就是因为能把每个细小环节都考虑到,所以成为神车也是理所当然的。

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到最好,其实做爆款就是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yu-miao-33-7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上面仁兄所说,的确不是每一款上汽通用五菱的车都能够成为爆款,比如当年刚刚向乘用车转型时期推出的宝骏630,610系列,一直就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以及很早之前推出的五菱征程,特别长的一款微车,市场上的反响都比较一般,但是大多数的车型是相对成功的,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自己的分析。

(1)五菱品牌与宝骏品牌受众巨大,主打品高质型中低端车型,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开上车的愿望,或者是开上低价格汽车品牌中性价比最高的车

受制于通用体系,五菱开发的每一款车都要经过GMS体系本土化后的每一道检测,满足每一项标准,从产品质量控制这一块就能完爆同等自主品牌很多厂商。五菱的定位很准确,就是做中低端车型,聚焦中低端车型用户的根本需求,大空间,高性价比。

(2)营销渠道的下沉,经销网络的下沉,服务水平的提升,基盘用户的转化。

五菱的200多家销售网络体系下沉到全国大多数的省市和乡镇,早期依靠微车品牌的良好口碑积累下了大量的基盘用户,当碰到一位开宝骏560的车主,聊了几句关于560的试用体验,车主和我说他之前就是开五菱的微车的,一个二手的五菱之光,从一个用了三年的车主手上买到的,竟然还花费了两万多大洋,买回来基本没什么问题。所以当年微车用户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和对品牌价值的认可,当然会继续购买五菱产品。我对比了其他竞品的经销商管理水平,发现五菱品牌在销售和服务流程方面更加规范,做的更加到位,但是并意味着每家店都是这样,只是说平均水平相对较高,从微车品拍上来讲,高于北汽威旺,长安商用车,昌河,铃木...但是和后起之秀门还是有很大差距,现在是五菱的4S店开在哪里,其他竞品品牌就会追过来,以前是相反的。

(3)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有能力对自己的车型做适应性改造。

事实上,通用和上汽做主为五菱开发的几款车型并不成功,最终成为爆款的都是五菱自己规划和开发出来的,后来索性大股东们开始放权出来让五菱自己干,结果越干越像样了。不要小看五菱自己的研发能力,这在当下合资挣钱的大环境下对于车企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合资股比的放开,外商车企的蠢蠢欲动,丝毫没有研发能力的合资车企必然要走上一条末路,而且救都救不回来,具体是哪家就不说了。五菱的研发能力帮助他实现从了解用户到造出用户想要的车真真正正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这在现今动荡的大环境下是非常难得的。

(4)当前整个供应链体系优势为五菱降下来很多成本,提升了其本质竞争力。五菱是一家走量的企业,在于供应商谈判时能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一年两百多万的销量不是吹的,凭这一个量级就足以碾压很多企业,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当前,目前来看,再往远一点看,五菱这种玩法好像有点自相矛盾了,随着国内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五菱产品的推出速度逐渐加快,改型改款速的加快这就直接的导致了供应链体系成本的上升,之前是靠着几款产品打天下,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从310到310w,560到510,S3, 我们看到风光的背后,有着巨大的成本,所以未来要玩好乘用车五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5)还是成本,要想成功,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显然五菱就是成本领先,带来直接的价格优势

这不仅体现在庞大的销量带来的成本下降,还有本土化生产的优势,柳州的用工成本,大供应商建厂成本,这都隐形的减少了很多运营成本。而我觉得现阶段一味地追求成本领先会将自己慢慢的推向行业边缘,产品的用户感知定位都对以后的品牌升级无形中扔下了一颗绊脚石。但是无法否定的是,这确实是五菱一路走上来的垫脚石。

(6)对于新的小蓝海的开拓和快速的产品开发速度

310和510就是很好的案例,然而这后面也有者自己蚕食自己市场份额的尴尬。

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阵痛

1.现有庞大的经销商体系能否在将来用户体验为王的消费中胜出

2.品牌向上突破过程里如何克服消费者对于五菱宝骏品牌的定式思维

3.电动汽车时代到来如何与大环境共进共荣

4.传统的压榨供应商降低成本的转型模式在哪里,转型周期有多长




  

相关话题

  哥伦比亚北部驻军遭汽车炸弹袭击 ,至少 35人 受伤,发生了什么? 
  上海在走向衰落吗? 
  有哪些关于美式 V8 发动机和欧洲 V8 发动机的交错平面曲轴相位和平面曲轴相位的知识? 
  汽车一共有几副漆面? 
  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销,蔚来回应对业务没影响,具体情况如何?是否会对现有车主产生影响? 
  如何看待美将继续对中加征3250亿输美商品关税? 川普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还有没有可能会实施其他手段? 
  如今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中也有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先生为什么没得? 
  如何看待广东逐步放宽广深汽车上牌指标,多地出台措施提振消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如果你是西游记的唐僧,为了助力你去西天取经,大唐王朝将赞助你一辆汽车,请问你会选什么汽车? 

前一个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科评估为什么退步那么多?
下一个讨论
在你熟悉的专业和行业,有哪些可以用「凡尔赛文学」调侃的现象?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