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谈教育这块带来的消费,中国人走了,亚非拉一群留学生挤破头就替代了,好么。因为教育生源之间很大程度是零和博弈,中国人实际上挤掉了很多印度人、尼日利亚人,所以别算什么消费影响了,留学最大的影响自然是人才,是人才带来的科技创新。
可50年代后,中国没几个人去美帝留学了,美帝还是登月了。甚至60年代后,中国人没几个人去苏联留学,解放牌老卡车都生产了几十年,没有一点儿进步。
说到底,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留学交流本身给中国带来的科技进步,远大于中国留学生对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所以《环球时报》提出的这招连七伤拳都算不上,完全是伤敌一百,自损八千。
道理很简单,《环球时报》的编辑们能不懂么?其实人家是高级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首先,川普的经济团队在我关注的经济学家博客中普遍处于被嘲讽状态,因为其团队曾提出“因为GDP=C+I+G+NX,而中美贸易逆差表现为NX为负,只要把NX砍掉美国GDP就上去了”这种不知道错到哪里去的想法。(一方面,NX影响C,进口的商品构成了消费的一部分,另一方面,NX=NCO,贸易逆差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外商(也就是中国对美国)投资,所以消除NX未必对美国经济有利)环球时报这一块的嘲讽算是歪打正着了。
其次,谈到中国留学生问题,环球时报就太想当然了。
@Orz辉提到的方面之外,我认为起码还有两点问题,其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其实并不足够容纳那么多留学生放弃出国而在国内就读大学和研究生,其二是忽视了宏观现象的微观基础:留学生越来越多并不是国家鼓励的结果,而是家庭自己的选择,幻想我国通过某种强制手段“砍掉一半留学生”也只能是痴人说梦。(参考二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