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杯饮料而言,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些品牌终究还是太贵了。
二三十块钱一杯的价格,无论是对于学生党还是上班族,压力都不小。而这些人正是喜茶的最大消费群体。
同样的钱,能买7,8罐可乐,3,4杯蜜雪冰城,甚至够吃一份两荤两素饱饱撑撑的盒饭。
它们当初制定那么高的价格,就是想把自己打造成奶茶中的”星巴克”,饮料中的“贵族”。
比如喜茶,无论是从前几年的门店数量,门店顾客流水,还是美团饿了么的月销量,都能看到喜茶的战略是成功的。
但是,现在的饮料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无糖饮料已经成为饮料市场的主力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乐意购买无糖可乐,元气森林这种无糖无能量的饮料。因为它们喝起来没什么负担,不会长胖。
而“含糖饮料”这边也没怎么消停,蜜雪冰城的异军突起彻底冲散了奶茶暴利的泡沫。凭借着”你爱我呀,我爱你”的一首神曲火爆各大平台,趁此机会疯狂扩充线下门店,凭借着极低的价格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蜜雪冰城的成功,已经证明了,现在像奶茶这种快消品,还是几块钱的价格更能让人接受一点,奶茶的平价化似乎已经是必然趋势。
所以,像奈雪的茶、喜茶这类高端奶茶品牌这波调低价格,是大势所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毕竟违逆时代潮流的作死案例,历史上已经有太多太多了。
最后想到提一嘴,奶茶行业之间的价格战可能才刚刚开始,自从喜茶宣布降价后,果然又有其他奶茶品牌宣布降价。想想以后他们为了争夺市场而拼命价格内卷的场面,我可太开心了!
家门口有两家电影院,昨天九点半健完身下楼,一家已经关门了,不是因为疫情要求,而是因为从下午开始,就没卖出票……今天《新蝙蝠侠》上映,感觉还是救不了。现在是疫情第三年,人已经变了,如果你十五块一张票,大家会去看看,如果还是三四十,那只能关门。奶茶产品也一样。
一边是电影票越卖越贵,一边是奶茶越卖越便宜。面对经济下行,经济萎缩究竟哪条商业逻辑是对的?
穷人消费力萎缩,看电影的人减少,以其降价,还不如抬高价格。总有一部分不差钱的消费者不会因为钱的问题改变逛街吃饭看电影的习惯。既然不能增加消费人数,那么提高客单价一样可以应付低端人群消费力缺失对营收影响的窘境。连小米都拼命想卖高端手机呢。
但是奶茶降价却是另外一套逻辑。降低价格,让更多人愿意消费,单价降低,但是消费人数,消费频次提高。看起来也能通过降价,提高营收。
面对低迷的消费市场,降价策略和升价策略最终哪个能获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好了。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
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稳定人心
当前
上海的基层街道 居委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垮
而本地中高层一再无法有效组织抗疫
老百姓在混乱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与耐心
中央的果断出手 全国性的援助的陆续抵达
终于让上海人民看到了希望
其中解放军的抵达尤其令人振奋
它让市民看到了可以绝对信赖的力量
因为大家知道
人民解放军
是真正的人民的力量
而疫情中某位专家网红的表现
似乎已经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了
最恶心的不是所谓的成功概率低或者算法不透明,最恶心的是虚高的成功概率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欺骗。
假设一个老年人不懂这些营销套路,他看到拼多多渲染的那些词,他会不会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会不会疯了一样地找周围的人帮忙?可能儿女怎么劝都不听,觉得自己走大运了,儿女又不希望父母付出太多最后落空而失望,只能死命拉他回头,这就极有可能造成家庭矛盾。
更可怕的是什么,是这些老人最可能分享给谁帮他砍价呢?还是那些不懂这些的老年人,接下来直接恶性循环。
只能说能想出这种营销手段的人,应该不用担心这些
药不能停!
第一,这个会议规格很高,一年开三次,前面两次提到的是“碳中和”和“共同富裕”。
第二,当前的经济状态,必须要额外刺激,否则铁定无法完成5.5%的GDP增长目标,本来开局不错,但是疫情影响了我们的两个经济重镇,长三角的珠三角。
第三,能够选择的方向,只有基建和消费,消费本来是最有潜力,但是舍不得花钱,让大家自己去激发潜力了。而基建投资,则是老路了,2008年之后我们多次再用,从老祖宗凯恩斯发明出来,就一直是对抗周期的重要武器。
最后,今年的政策很多,不过,真金白银的没有,只有降准勉强算一次,还是历史最低0.25%的幅度。
所以,还是当做概念处理,见好就收。基建板块,只玩龙头,比如: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