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823131 亿元,同比增长 9.8%,相当于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没啥要关注的,大冬天躲被窝里躺好。


19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5亿元;

今年9月:36833亿元。

有人一看:哟,多了两千多亿呢。这么算下来两年平均增速也有3.8%,超过市场预期,阔以呀。

别急,咱往前倒一个月的。

19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96亿元;

今年8月:34395亿元。

往回一个月,差距就不到一千亿,两年平均增速跌到1.6%左右。

今年9月份的社消数字,估计是因为疫情回落和河南雨灾缓解的代偿,不应该看成常态的增长。

内需偏弱这个基本特征就不用纠结了。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4.9%,低于预期的5%,环比增长只有0.2%。

因为去年砸下去了,基数低,所以同比(今年的数字和去年比)的数字有迷惑性。

拿环比(这个季度和上个季度连环对比)看就比较直观:

因为疫情,20年一季度和19年四季度的对比最惨,环比下跌9.7%;

20年二季度恢复生产,环比增加11.6%;

然后是一个比较连贯的势头,20年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长了3%,四季度比三季度增长了2.6%;

进入今年,增速开始松弛,21年一季度比20年四季度增长了0.6%;

没事的,一季度有春节有返工,只是技术性调整。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了1.6%;

每个季度环比有个1也好啊,加油啊GDP君!

现在数字出来,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长了0.2%。

增速放缓,增量逼仄,放到十年里也是比较差的季度表现,明显的平台期。


多重因素叠加:

有大环境,美帝大放水,大宗商品冲高;

有黑天鹅,突发疫情和气候变化的干扰(这两天西安有新增病例,山西有雨灾);

有去杠杆,房地产的三条红线。今年前九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8.9%回落到7.3%;

还有政策,限产限电,这个都看在眼里。

就剩外贸还比较狂野。9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8.1%,3057亿美刀。就算和8月比,环比增长也有3.9%。

连续十一个月的正增长,还是踩油门那种。

虽然PPI(生产价格指数,工厂花了多少成本买原材料和劳务)破10,但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在涨,说明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涨价,还是被有效转移到了海外买家身上。

外贸大概率是能站完四季度这班岗的。

但国内消费者就不会那么轻松。国家虽然会用国有供给来控制核心CPI,但PPI毕竟高企,工商业电价目录也被取消,输入性通胀还是会有一部分落在日常消费上。


是不是从暂时性滞涨转入常态滞涨,还不好说。

但反正从欧洲到日本,大家都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放缓”、“流动性充裕”。

钱是有的,但都不敢花。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前段一些大V说国内制造业内卷让企业没了利润,结果统计局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51亿元,同比增长49.5%,两年平均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1%。当然,没啥技术门槛一窝蜂上的小企业利润肯定下降,但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规模企业日子看起来还不错。
  2. 这个情况也出现在服务业,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10.7%。而中小服务业则哀鸿遍野,服务业市场同样再向规模企业转移。
  3. 消费增长数据依然不尽人意,但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增速很高。大件消费则降低明显。大伙消费的欲望依然在,大件买不起就买小件过瘾呗。
  4. 固投和房地产投资增幅平稳,固投向高技术倾斜。
  5. CPI同比上涨0.6%,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7%。尤其5月后,出厂价格猛涨而消费价格平稳。同那批大V说 CPI 平稳是制造业企业赔钱卖货而成,但出厂价格高涨并不支持这种说法。更可能是流通领域的整合与补贴吃掉了大块成本,让销售价格没涨。


总的说来,整体虽然平稳且达到预期,但市场和利润都在向规模以上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开始恶化,考虑到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吸纳贡献,这个隐患是后面需要解决的。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1、整体来说符合预期,之前普遍预估9月GDP增幅同比应该在5-5.1%,4.9%也没有偏离太远;

2、最亮眼的应该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同比增长了4.4%,除汽车之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之前外媒普遍预估这项数据只有3.3-3.5%,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3、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失业率也同步下降,城镇调查失业率4.9%,比8月下降了0.2%;16-24岁失业率14.6%,相较之前也下降了2个点。工作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好转下进入四季度,是一个不错的利好消息;

4、四季度如果要保增长目标,那么央行降准的预期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外界普遍对“滞胀”有悲观预期的情形下,更是要依赖于增长数字提升信心;

5、疫情,恒大债务处理,仍然是两个大风险点。外媒一直在抨击我们的covid-zero(完全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恒大也被炒成了一个堪比雷曼公司的问题。这两点处理不好,未来仍然有不小风险;

6、这两年是一个比谁更不坏的时代,别看我们数字没那么好看,我去世界银行的网站那边溜了一圈,好几个经济体的预期下降严重,越南直接从4.8%的预期下降至2%,对半砍。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user avatar   dabai-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

可以看到这个分季度增长速度下降得比较快。

这个主要是因为去年一季度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经济基数比较低,然后随着二季度开始恢复后,去年三季度基本恢复到一个常态化状态。

所以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

只要是看今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假如去年有受疫情影响的时间段,都得最好用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个经济恢复情况。

相对来说,今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2%,结合三季度的同比增长4.9%来说。

我认为当前我们经济增速已经从2019年的6时代,开始回落到5时代,甚至是4时代。

但总体来说,我认为我们经济会在接下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还是能维持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

也就是我们需要习惯经济增速下滑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从追求经济高增长,到追求经济高质量的轨道上。

也就是经济要从“量”到“质”的转变。

本身在我们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想要一直维持以前动辄6%、8%的高速发展,已经不太现实了。

现在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超过100万亿GDP的情况,每增长1%的难度,都比以前增长3%要难很多,并且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量也要大很多。

这个门槛在于,我们的GDP也已经达到了美国70%的门槛。

在二战以后,只有日本在上世纪最鼎盛的时候,曾经达到过这个门槛。

但是日本达到美国GDP70%这个门槛后没多久,就发生泡沫化危机,然后就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日本GDP过去三十年基本是停滞不前,但美国GDP继续维持有2%左右的年均增速,所以当前日本和美国的GDP差距是越来越多。

但反过来,我们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级第二大经济体后,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去年我们GDP在疫情冲击下保持正增长,但是美国在疫情冲击下出现负增长3.5%。

这使得我们去年GDP占美国比例达到了70.83%,是过去100年来,我们GDP首次占美国的比例超过70%。

同时按照今年我们和美国的GDP增速情况,预计今年我们GDP占美国的比例会达到73%。

也就是我们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差距还会持续缩小,直至我们经济体量超过美国。

所以,在我们当前经济体量达到一个相当大规模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

其实大家可以发现,从2018年开始,就不断调低人们对经济增速的预期。

从2019年基本都只是维持6%以上的增长。

再到今年初,国内外所有机构普遍预测我们今年可以维持8%的高速增长情况下,我们提出了6%这个相当保守的经济增速目标。

按照当前前三季度9.8%的经济增速来说,实现6%这个增长目标是肯定没问题的,哪怕第四季度0增长,全年GDP增速也可以保持在7%以上。

所以,今年我们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是肯定没问题的。

至于国内外机构普遍预测的8%全年经济增速,能否实现,则要看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

我粗略算了下,只要第四季度能保持在3%以上的增速,那么全年GDP增速就可以达到8%。

所以,今年我们GDP增速达到8%,问题也不大。

我们去年GDP增速是保持正增长,是所有主要经济体里,去年唯一正增长的。

所以我们去年全年的经济增速是比其他国家要高很多,基数也比较大。

不像美国今年GDP增长水分那么大。

我们今年能实现全年8%的GDP增长,还是很难能可贵的。

但同时,我们需要清醒意识到,当前我们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

这次对三季度的GDP增速预测,国内8家机构研究的平均预测值是5.5%,实际是4.9%,还是跟市场预期落差比较大。

细分来看,三大经济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速情况。



可以看到,除了出口维持高增速态势之外,投资和消费这两块都出现比较明显的经济下滑。

但是,消费在经历8月份只有2.5%的超低增速后,9月份消费数据有所回暖。



9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比上个月环比小幅增加0.3%。

虽然这个消费数据仍然比较不景气,但至少还算有所回暖,暂时止住消费数据增速下跌的趋势。

但当前消费低迷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2019年来说,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3.8%。

这个消费增速是远低于疫情前,我们正常8%以上的消费增速。



在2018年~2019年,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低也会有8%的增速,远不是现在4%左右的增速。

8%的消费增速,匹配6%的GDP增速,消费增速大于GDP增速,才会起到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

如果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那么消费就起不到这样的拉动经济的效果,甚至可能还会拖后腿。

当前我们经济主要靠出口的繁荣。

不过当前出口的异常繁荣,是建立在国外很多国家因为疫情冲击而供应链紊乱,大量订单转移到我们这边。

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提防,出口这样的异常繁荣,并不是可以持续的现象,要注意明年出口出现下滑的可能性。



当前一些出口的领先指标,比如出口PMI也开始出现下滑的迹象。

包括我们整体制造业PMI也是连续好几个月持续下滑,9月份PMI也是今年首次跌破50这个荣枯线分水岭。





当前我们国内制造业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价格暴涨、能源价格暴涨和海运价格暴涨的大环境下。

特别是9月份开始出现这种因为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导致我们煤炭价格暴涨,进而导致我们电力资源紧张的局面,给我们制造业带来的冲击还是比较大。

所以9月份的制造业数据均有所回落,也并不奇怪。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给我们当前异常繁荣的出口,提前降降温。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是为了给出口降降温,才控制产能。

而是因为煤炭价格暴涨,导致电力资源紧张,而市场运行自然形成的产能控制结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能不能因祸得福,还得看我们能不能因势利导。

虽然我们国内经济当前也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还有方方面面的一些问题。

但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也仍然可以因势利导去引导到对我们比较有利的结果。

我们也应该趁当前经济转型周期的机会,在这样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加速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从经济“高速”发展,变成经济“高质”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严控房价,坚持房住不炒。

同时,相比国外很多国家来说,我们经济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都是可以克服的。

当前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原材料价格暴涨,是全球都面临的共同难题,不单单只对我们经济造成冲击。

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严重依赖于进口的国家,或者韩国这样完全依赖于出口的国家来说,造成的冲击更大。

美国当前供应链紊乱,出现缺货、缺人的问题。

欧洲因为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也面临高通胀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对当前全球化产业链的一次大考验。

面对美联储过去18个月的疯狂印钞,所形成的美元海啸,很多国家都明显准备不足,都出现普遍的高通胀现象。

我们当前能够把通胀控制在还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是我们很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而在明年美联储即将从大放水,到大收水的关键转折时期。

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都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动荡。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其实世界各国都很难处理。

更何况由于美联储对通胀的错误估计,让现在还有点全球加速滞胀的问题,而滞胀是各国央行都最难处理的问题。

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所有国家也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前方已经没有人可以被“摸着”过河。

其实在这样的时期,其实最关键不是要做得多好,而是更需要不犯错。

美联储很显然已经犯错了,所以美国现在经济出现大问题了。

我们只要保持自己的韧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前排雷,筑好堤坝抵御泛滥的美元海啸。

现阶段,不求做得多好,只要能比美国撑得更久,也就够了。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下经济,首先要看的还是疫情的形势。

去年三季度是没疫情的,今年三季度,南京、扬州、张家界、福建……还能有4.9%的增长率已经不错了。

四季度的增长率,要看今年四季度相对于去年四季度的疫情形式。希望“边境墙”、“隔离小镇”等设施能发挥他们的效果。

PS“滞涨”论太搞笑了,这个词指的是低增长高通胀,在中国似乎只能用来形容台湾一个省的经济状况……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14万亿美元,今年突破17万亿,有希望!

823131/6.4*(4/3)=17.1


一年增长一个英国,又一年增长澳袋+加麻大+纽西兰,快得很!

盎格鲁狼鼠同窝又如何?


咱也略微涨了点工资,美滋滋!


干!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大家的邀请。GDP是几乎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指标。但这个指标其实精巧,复杂,且有些时候没逻辑。世上事情大多如此,越深入越有趣,不入迷世事洞明但也乏味,入迷后看似进退失措但其实乐在其中。

2021Q3 GDP

  • 为什么我觉得收入法比支出法更好理解
  •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 新周期到底有几种写法

假定你是一个做麻婆豆腐的餐厅。在年终的时候,你要算自己到底赚了多少毛利润。逻辑上来说你有两种算法

  • 算一下你有几种客户,然后加起来:假定你只有三个客户,张三是村头的铁匠,一年买了1000元麻婆豆腐,李四是县太爷,一年买了1000元麻婆豆腐。Dannis是外国人买了1000元麻婆豆腐,王五最牛逼,买了你的麻婆豆腐要拿豆腐去砌墙,那么加起来,你今年的GDP = 张三代表的居民消费 + 李四代表的政府消费 + Dannis代表的出口 + 王五代表的资本形成。

你其实也不懂王五为什么要用豆腐砌墙,但对于你一个卖豆腐的,你计算自己赚了多少钱,你管他拿去干嘛,他拿去当麻婆豆腐炮弹都和你无关。

但我一直非常不喜欢支出法来研究GDP的原因是,张三李四王五和Dannis到底要买多少豆腐,你其实根本猜不出来。支出法里面,城镇居民,政府,出口,投资,是四个独立的变量。所以本质上,用支出法去拆分GDP,只是把一个不可控的指标,变成了四个看不准的指标。

收入法要好太多

同样是那个豆腐店。你的毛利润在入账后,是要分配的

Emily是你的店小二兼厨师,你要给她发工资,Sherry负责给你种黄豆的人,你要给她发工资,然后Sarah代表税务局来找你收税,在把这些东西都计算完之后,扣去今年设备的折旧,你拿到了自己的利润(希望还是正数)

所以你今年的GDP也 = 劳动者报酬 + 税收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当然你可以不分配,你可以克扣Emily和Sherry的工资,如果你足够牛逼你还可以拒绝Sarah的纳税诉求,但这个公式还是成立的。只是你可能会面对Emily和Sherry的武装革命,或者被Sarah的铁拳砸碎。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觉得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投资 + 净出口 = 劳动者报酬 + 税收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这左边的东西哪里比右边差了?不都一样沙雕?都是Rubbish in Rubbish out,Rubbish = Rubbish

其实不然,右边的收入法还可以再改写一下

劳动者报酬 + 税收 + 固定资产折旧 + 金融企业营业盈余 + 非金融企业营业盈余 = 劳动者要素利润 + 政府要素利润(当然你可以说反驳政府不是一种传统要素,但这一点不妨碍你为它纳税) + 货币要素利润 + 企业家要素利润(当然你也可以说,劳动者创造世界,资本家不是一种要素,但这也不妨碍基尼系数上升) + 设备要素利润(这一点其实就很精髓)

GDP就是你投入经济体里,所有要素,在一年间产生的利润之和。

这样理解你会舒服很多,因为GDP在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位置非常清晰,在要素市场化的环境下,各种要素的投入可以被量化成信贷,M1,M2,M3这样的指标,在要素的投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经济机器开始利用投入的要素产生利润。GDP开始增长。在要素产生利润之后,要素的价格开始上升,变成通胀压力。而上升的要素价格开始压制要素的投入速率。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后周期。


但无论是支出法,还是收入法,都有一个小问题,GDP一般以年为单位,然后计算终产品,意思是,比方说如果你买豆腐,做成麻婆豆腐,那么豆腐就不计入GDP,麻婆豆腐才计入,不然就会重复计算。

豆腐是没问题的,豆腐保质期没有一年,但有一些经济活动,需要的时间超过一年,这里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麻烦。比方说假定你不是一个麻婆豆腐店,你造的是挖掘机。然后你花了一年时间用来生产挖掘机。假定一台挖掘机价值30万,在2015年被制造出来,然后预计可以用来采矿十年,每年折旧3万元。

2015年,没有采矿的时候,这个挖掘机的GDP是30万,作为终产品计入了2015年的GDP,然后在2015年-2025年,每年它的3万元折旧,也会被计算进GDP,因为它是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材料。

细心的朋友已经会体会到这里面的不合理之处。如果没有,没有问题,有一个头脑实验可以让你看到这个算法的荒谬之处。

  • 假定有一个国家一年有3600天。那么在这个国家,这台挖掘机只能算是中间产物,不能算是终产品,终产品是矿石。那么它的价值通过矿石的价格体现,每年3万,不会有前面那个作为终产品的30万

这个重复计算,在收入法中出现在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上如果你再重头看那个公式,你会发现,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其他所有的要素利润都是当期的,唯有这一项是历史。

在支出法里面,出现在那个砌墙的王五。效用是一个当期满足的事情,我吃豆腐很开心,但投资的满足要等到下一期。这个是时间的错位。

对于投资的重复计算,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是不错的。如果看中文的话,知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

“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产价值重复计量问题”也是类似的意思。

那问题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这么多人提出,为什么不解决呢?答案异常简单...因为折旧这个东西企业算不准,地区也算不准,导致我们大概率很难知道到底有多少GDP被重复计算了。

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投资对于GDP的拉动是一个马上见效,持续生效的好东西,第一年就有效果,第二年也会有帮助。虽然我们不知道有多少GDP被重复计算了,但大概是有一个比例的,发达国家一般在10-20%之间。

这个数字在过去的中国,是超过很多的,下图其实就是,一个中国GDP逐渐“真实”的过程。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GDP里面,投资拉动的部分开始降低,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消费升级。其实它也是GDP逐渐反应实际经济的一个过程


在做了这么多铺垫之后,我们有两个结论,让我们可以坐下来看看当下的经济和未来的经济

  • GDP就是投入要素的利润
  • 目前中国的GDP降速过程一方面有基数原因,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数据慢慢“真实”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有一天,看到要素的价格飞涨,要素的投入开始降低,你开始期待一个新周期的时候。你在期待什么呢?

GDP是要素的利润,注意这并不是利润率,所以要提振GDP增速,有两种方法

  • 1,增加要素
  • 2,增速要素利润率

要素的利润率看起来很难理解,其实换个方法就懂了,劳动力的利润率是工资,资金的利润率是利率,企业的利润率是ROE为代表的一系列指标。现在问题来了。1980-2020,你觉得要素的利润率可以回升么?

资金的利润率大概长这样

劳动力的要素利润率大概这样

我们正处在一个利润率下行的世界。因此这也让GDP的分析变得简单起来,要有GDP的提高,我们必须有要素的增加。

但要素的增加有两种

  • 增加原有的要素
  • 增加新的要素

当然也有一种非常骚气的操作,叫做,增加原有的要素,但把老的要素给一个新的经济部门。这个我们放在后面谈。

增加原有的要素非常简单,图省事我就用M1和GDP的图了,实际上如果用信贷脉冲的图会更有说服力。

在2008年之前,M1的见底反弹往往带来一阵GDP的上行,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原有的模式慢慢开始脱敏,在2014年,2018年的刺激,并没有带来新的周期,2015年的股灾可谓一地鸡毛,2019年的复苏更多体现在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

所以这就是增加原有要素的好处和坏处,好处是简单,坏处是做多了就无效了

增加新的要素是一个非常机智的想法。但资本主义社会,大部分东西都是市场化的。所以增加新的要素提振经济,第一步,一定是把一个非市场化的东西市场化。例如2000前后的土地财政。比方说目前在做的碳中和,CCER,电力市场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要素增加,一定以要素的市场化起手。只有市场化的要素才能派生信用。才能支撑起这个已经被信用撑大的世界。


有没有可能增加原有的要素,但给一个不同的经济部门。逻辑上,这是可能的,但在现实世界中,这往往付出的是血和泪的代价

226政变之前,高桥是清在御前会议,陆军每年要求增加14%的军费,高桥是清据理力争,说应对大萧条的宽松举措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然后过不了多久就被天诛了

1993年分税制改革,把原有投向重工业的信贷,尝试投向其他行业。看看那几年工业企业的痛苦就知道。

2000年之后,美国工业产能开始停滞,原有的信贷增加开始向金融和地产领域集中,几年后泡沫产生。

或者就简单看看今年,在过去几年没有对传统能源进行投资,今年的供需缺口有多大。


综上所述,我想说的是

  • 固定资产形成,或者说投资对GDP拉动占比的降低,是一个GDP更“真实”反应大家获得感的过程
  • 指望中国回到过去那个基建房地产拉动的年代估计不太可能
  • 要想着指望经济自发转型其实非常困难,实际上经济有自己的惯性,我总觉得防风险和改革是两个很难两全的事情,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防风险防的是系统性风险 lol
  • 我自己觉得要指望M1,M2,M3这些指标拉动一个新周期不太可能。
  • 但此时此刻,碳中和,碳排放指标看起来确确实实像是一个新的市场化的要素。我们不能指望这个东西把我们拉回到2位数的GDP增速,但它很有可能帮助共和国在2030年之前维持一个4-5%的增速,因为体量其实是够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和种树这些东西最好的地方就是,老天爷不会给你开增值税发票...涨价就是利润)
  • 如果你想看个新周期,赌一个中国2021Q4 周期底部,你可以赌原有周期再来一次,你可以赌新的经济部门获得信贷支持,也可以看有没有新的要素被莫名其妙市场化了。当然你要悲观一点,你可以说信用风险已经不可避免,可以说货币政策会失当,但我自己不会和央行作对,他们偶尔会犯错,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何苦去和他们过不去呢?


user avatar   wan-pi-de-hu-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懂的能少说两句不?制造文字垃圾太让人不快了!

滞胀,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最出名的滞胀就是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一直到80年代初的一段经济停滞(接近0增长或负增长)而通货膨胀爆棚的十年时间。

而中国现在呢?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CPI增长0.6%。

你告诉我这是滞(GDP不增长或负增长)胀(CPI大幅增长,一般在5%以上)??

黄口小儿大放厥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嘛!

哈哈哈!


骂完舒坦了,说说数据。数据不好看,尤其是第三季度同比只有4.9%,预期5.2%是不及预期的。

CPI一直低位运行,拿掉猪肉之后也不好看。消费数据、社融、工业增加值都很难看。M2增速没什么变化,8.3%是近十年低位,M1增速掉得特别快,很难看。正常而言数据差到这种地步是可以预期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会松松阀门适度放水的。

但是,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GDP增长目标是6%,尤其是当时主流经济学家、外资大行、国际组织都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长在8%以上甚至10%以上的时候。之后大家看到了,反垄断锤互联网锤教培锤娱乐业,地产行业寒冬但不放水救也不放松红线。

所以对之后的放水幅度要降低预期,我估计就是紧缩和去杠杆的节奏放缓一些,阶段性松一点点阀门,让各行各业缓一缓,就完了,大放水是不可能的。毕竟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全球各个经济体也在收水加息,咱大放水不是当冤大头吗?

但是有人说什么物价涨工资不涨这事儿其实挺讨厌的。

第一,前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是10.4%,高于经济增速,这个数据不差。

第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几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这届政府对公平二字看得较重,扶贫、反垄断、平抑贫富不均,能看到决心,也能看到成效。部分中产前些年获得了不该获得的高收入,这几年收入下降,甚至只是增速下降,就受不了,出来大肆抱怨,嘴脸并不好看。

我屡次三番说美国最近一年的大放水正在酝酿一场下限08次贷上限29年大萧条的大危机。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少受美国牵连。

我也屡次三番说了,新冠以来我国央行放水极其克制,因此货币工具箱里工具充足,足以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至少做到最不差。该担心的是我们过得不错有些国家犯红眼病不冷静。

为防止危机中美国狗急跳墙,扩核扩军才是重中之重。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下工业部分。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分产品看,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2.5%,57.8%,43.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8%。


也许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来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新能源汽车作为下一个撑起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量销量有巨大进展,说明了市场规模的庞大。只要市场在,那么在行业上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去完善提高产业技术,让产业得到成长,就可以比其他国家更快一步夺得世界领先地位。


坏消息就是,工业机器人增长也很猛。因为走科技强国路线是要尽可能地自动化,效率化和精细化的,人工肯定不如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会让很多人失业,不过也会出现相应的岗位去管理,操控,维护工业机器人,这就看是新增岗位多还是消失的岗位多了。自动化的存在是对应人手不够的,因为可以判断,那些干了长年廉价劳动力的人,机械化来临后,原有的岗位消失,自己另谋出路。


可以说,别希望原来收入低的岗位变得收入高,这不可能,做的是附加值低的产业,利润低,收入肯定上不去。高薪岗位得靠国家发展高科技行业,产生高薪岗位,然后原来的低薪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人就去了新出现的高薪岗位,以此实现社会财富增长。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我们先从汽车产业看起。今年1-9月份,乘用车(小汽车)产量的累计同比增幅已经下降到了12.1%,月销售规模维持约150万台。考虑到去年的后四个月,每个月的销量都是200多万台,乘用车市场如果在最后一个季度继续维持目前的销量,不爆发一把的话,那今年的整体销售增速转为负值,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商用车方面,我这里选择了货车的销量数据。1-9月的货车销量同比增幅已经转负了。目前货车的月销量仅仅只有30万台左右,大幅低于去年的月均40万的销量,这种销量维持下去,今年的销售增幅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负值。

工程车辆方面,我选择了挖掘机的销量数据。1-9月的挖掘机同比增幅9.2%。现在国内市场每个月的销量只有1万台出头,大幅低于去年月均2.4万台的去化量。这种数据再持续一个月,增速就一定会转负。

小汽车的销量从2018年开始就是负增速了。这当然与老百姓的消费力枯竭有关。货车和挖掘机的数据好看了几年,今年也不行了,这大概与今年严控地方债务,基建投资开始弱化有关。就目前这种的数据来看,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必须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而且,我相信,这个冬天还挺漫长,没那么容易过去。握拳!各位汽车人加油!(来自微博用户:数据全是槽点)




     

相关话题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被软禁。但随后,塔利班官员发推否认。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如何看待腾讯市值超过台湾地区GDP? 
  2022 年春节国内旅游出游 2.51 亿人次,旅游收入 2891.98 亿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概股连跌两日,雾芯科技和滴滴大跌 40%,市场调整何时结束?如何看待当下的波动与回撤? 
  为什么2021东京奥运会在网上遭遇一片骂声?仅仅是因为艺术观点不同吗?您怎么看? 
  人社部等 4 部门对美团、滴滴、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开展联合指导,将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明文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但韩国和突尼斯却澄清称「不会参加」? 
  如何看待美国参议院通过禁止一切来自新疆产品的法案? 
  成都一女子称被陌生男子奶茶浇头并录像,若属实,该男子将面临哪些处罚?遇到类似事件应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 2020 年 12 月末 M2 余额 218.68 万亿元,同增 10.1%?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浙江要用5.5万度电换1吨绿氢?
下一个讨论
官方调研农村熟男「娶妻难」,结婚花费一个家庭近十年积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